唐繼堯是怎樣被趕出雲南的?

段勇賓


1921年,滇軍高級軍官顧品珍從四川前線倒戈,回昆明發動政變,曾迫使唐繼堯流亡香港;但一年後,唐就捲土重來,把顧殺死,自己重新做“雲南王”。 1927年初的胡若愚、龍雲政變,的確徹底結束了唐繼堯的政治生命;但唐繼堯還是生活在雲南昆明,一直到死,並沒有因為失勢而被趕出省去連立足之地也沒有——龍雲等人對他下臺後的居住環境、保護措施等還是想得很周到的,他們不想讓自己的老主公、提拔自己的恩人太難堪。 相比還能死得其所的唐,另一個同時代的西南巨頭陸榮廷則是真正地很慘,下臺後在自己廣西老家都沒法呆,最後客死在上海。


憶如煙煙如夢


在民國時期,先後誕生過四個雲南王,分別是蔡鍔、唐繼堯、龍雲和盧漢。蔡鍔是武昌起義後,雲南宣佈獨立後的第一任都督,但僅過去一年,蔡鍔就被調任到四川擔任都督,雲南省則交由唐繼堯執政。此後14年,唐繼堯一直執掌雲南,成為名副其實的雲南王。

這位唐繼堯,在擔任雲南都督之前,已經是貴州都督,所以在他執政雲南後,就相當於一個人佔據雲南和貴州兩省。但是,唐繼堯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因為在護國和護法戰爭中,唐繼堯的滇軍曾大舉進入四川,並在四川多地駐有軍隊。

在這種背景下,唐繼堯就想謀劃將四川省也併入到自己的統治內,於是在1918年9月,唐繼堯到達重慶,召開了重慶聯軍會議,決心建立川滇黔三省同盟,並組織“靖國聯軍”,自己擔任總司,計劃徹底將四川吞入腹中。

但沒想到的是,唐繼堯的這個計劃遭到了四川上下的共同反對,唐繼堯“文吞”四川圖謀徹底落空。

既然文的不行,那隻好動用武力,於是在1920年,唐繼堯派大軍北上攻入四川境內,力圖用武力推翻四川督軍熊克武,川滇戰爭也由此爆發。



最開始,唐繼堯的軍隊進展非常順利,一路節節勝利,一口氣直接打到成都。

但事後,唐繼堯軍隊內部的矛盾開始顯現出來,當時唐繼堯軍隊主要有三大派系組成:一是來自雲南滇軍,二是來自貴州的黔軍;三是一早就歸順唐繼堯的部分川軍。

在當時的情況下,眼看勝利已經在望,這三大派系自然要開始討論分贓的事情,他們三派都希望事後由自己來執掌四川,結果三方互不相讓,導致彼此之間變得矛盾重重,這便給了退守閬中的熊克武喘息之機,他趁機率軍進行反攻。

隨後,氣勢如虹的川軍接連擊敗唐繼堯的軍隊,使得原本歸順唐繼堯的那部分川軍也紛紛倒戈,最終川軍士氣大振,不僅一口氣收復成都,還將自護國戰爭以來,一直被滇軍佔據的四川地盤也收復回來。自此,在四川滯留五年之久的滇系勢力被趕出四川。



面對這樣一個結果,一心想一統西南三省的唐繼堯自然不願意接受,所以他嚴令前線將士繼續反攻四川,不允許返回雲南,為此他甚至採用發軍費、選擇邊防等諸多手段威逼利。唐繼堯的這些行為,惹得前線將士們非常不滿。

後來在反攻四川的過程中,滇軍第二軍軍長趙又新被川軍直接打死,這讓滇軍士氣大衰,於是當時的滇軍第一軍軍長的顧品珍,不願意繼續損失手中兵力,便決定率領第一軍撤出四川返回雲南,唐繼堯對顧品珍這個行為十分憤怒,多次派人責罵他。

由此顧品珍與唐繼堯之間的關係出現裂痕,顧品珍害怕回到雲南後遭到報復,便率部在畢節一帶駐紮下來,躑躅不前,觀看風向。此時的顧品珍內心已經有反唐的打算。

就在此時,同屬滇軍的第8軍軍長葉荃,突然以鬧餉為名率軍進攻唐繼堯。

趁此機會,顧品珍立即率軍南下圍攻昆明,眾叛親離之下,唐繼堯被迫通電下野,隨後流亡到香港避難。顧品珍則兵不血刃進入昆明,控制了雲南。一年後,不甘心失敗的唐繼堯發動舊部,並聯絡雲南土匪,再次捲土重來。

此時,顧品珍集團內部卻是矛盾重重,所以很快戰敗被殺,唐繼堯再次成為雲南的統治者。五年後,國民革命軍(北伐軍)從廣州出師北伐,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但唐繼堯卻選擇與孫傳芳、吳佩孚勾結。

最後,在國民黨和中共雲南地下組織的扶持和策劃下,唐繼堯的部下龍雲等人發動政變,徹底結束了唐繼堯的政治生命;此後,唐繼堯雖然下臺,但還是繼續生活在雲南昆明,龍雲等人對自己的這位老主公還是多有照顧。三個月後,唐繼堯病逝,享年44歲。


我是趙帥鍋


1921年的春天,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通電討唐,突然率兵進攻兵力空虛的雲南昆明。此時,唐繼堯最信任的部隊並不在身邊,而所信任的部下選擇了反叛。眾叛親離之下,迫於無奈的唐繼堯攜帶鉅款、乘坐滇越鐵路逃離昆明。這也是唐繼堯成為雲南統治者以來,第一次被迫下野。

1922年,孫中山有意請唐繼堯率滇、粵、桂諸軍北伐,但唐再次辜負孫的厚望,卻在兩廣蒐羅舊部,招納土匪,回滇滅顧,重當“雲南王”。此後,他曾一度專心治滇,興辦教育、籌辦市政、發展實業。 1922年12月,他親自主持創辦了中國西南的第一所大學,並以自稱“東大陸主人”的別號命名為東陸大學, 在發展實業方面,在昆明建成了第二座水電站,在蒙自建成雲南首座火電廠,修建了箇舊一碧色寨一石屏鐵路,修成昆明一碧雞關的雲南第一條公路,扶持“亞細亞菸草公司”開始使用機器生產捲菸。 這些都是唐繼堯後期治滇的政績,說明他對雲南經濟文化的發展還是有所貢獻的。可惜的是,唐的稱霸之心終不改。就在他執行休養生息政策期間,一旦國內形勢發生變化,他又先後發兵黔、桂、川等省,仍然想獨霸西南,進而與各路軍閻爭天下。1927年初,由於雲南人民反唐呼聲高漲,滇軍又在軍閥混戰中連遺失敗,部將胡若愚、龍雲等趁機發動兵變,逼唐交出政權。




但唐繼堯還是生活在雲南昆明,一直到死,並沒有因為失勢而被趕出省去連立足之地也沒有——龍雲等人對他下臺後的居住環境、保護措施等還是想得很周到的,他們不想讓自己的老主公、提拔自己的恩人太難堪。唐繼堯於5月23日病亡,年44歲。章太炎在昆明時,曾給唐有聯:“願君恢霸略,不必諱縱橫。”唐自書另一聯以明志:“千載唯推文叔量;三分寧是武鄉心。”唐繼堯死後,時人有“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之評論,被普遍認為是公正評價。後來史家卻對唐褒貶不一,圍繞其功大還是過大爭論不休。但就憑這“護國有奇功”,唐繼堯也應該是個值得紀念的歷史人物。


大老二爺


一般來說,民國時期,雲南一共誕生了四任雲南王,分別為:蔡鍔、唐繼堯、龍雲和盧漢。不過,第一任雲南王蔡鍔只主政雲南一年多的時間就離開雲南,統治雲南的時間很短。

而最後一任雲南王盧漢不但只當了三年多時間的雲南王,而且,自身的權利也受到了蔣介石的巨大桎梏,因此,他並不能完全算得上完全獨立的雲南王。所以,民國曆史上,真正能稱得上雲南王的人,其實只有兩個,分別為:唐繼堯和龍雲。

唐繼堯

唐繼堯的運氣很好,上位的時間也很早,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省紛紛舉行起義響應。此時,位於雲南的新軍第19鎮在蔡鍔等人的領導下,也發動了重九起義。起義成功後,蔡鍔等人成立了雲南都督府,並宣佈雲南獨立。

此時,在雲南新軍中擔任管帶一職的唐繼堯也參加了重九起義,併成為起義的領導人之一。重九起義成功雲南光復之後,蔡鍔擔任雲南都督,並很快率領軍隊北伐,決定光復全國。

蔡鍔

而唐繼堯則被蔡鍔派往貴州,唐繼堯率領的部隊在貴州士紳的幫助下順利光復貴州,唐繼堯被推舉為貴州都督。此時,已經掌握一省軍政大權的唐繼堯,年僅29歲。

然而,此時遠遠不是唐繼堯的巔峰。民國二年,即1913年,蔡鍔北上北京,唐繼堯繼任雲南都督一職。因此,年僅30歲之時,唐繼堯就已經成為了掌握雲南、貴州兩省的大軍閥。

隨後,唐繼堯又利用北伐之機,將諾大的四川省納入了統治範圍,由此,唐繼堯成為統治西南三省的大軍閥,成為民國赫赫有名的西南王。成為西南諸省的統治者後,唐繼堯並沒有滿足,他開始整飭地方、大肆擴充軍隊。

稱霸西南的滇系軍閥

唐繼堯先後參加了護國戰爭、護法運動、 並多次參與軍閥混戰,而唐繼堯參加的所有戰爭出發點,都是自身的利益和野心。很顯然,成為雄踞一方的大軍閥之後,唐繼堯不再是重九起義之時熱血的革命志士,他開始將自身的野心和慾望,凌駕於國家和民族利益之上。

雖然成為跨越數省地盤的大軍閥,但眾所周知,西南地區地處橫斷山脈、山多地少、土地貧瘠、經濟落後。西南地區的人民生活本來就十分貧困,然而,唐繼堯根本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狀況,他窮兵贖武,一次次巧取豪奪、瘋狂擴充軍隊,參加軍閥混戰。

唐繼堯的倒行逆施,自然引起了麾下部將和普通民眾的巨大不滿。1920年,由於對唐繼堯入侵和壓迫四川的不滿,川軍將領組成聯軍,發動了驅逐唐繼堯的靖川之戰。

唐繼堯

靖川之戰,以唐繼堯的滇黔聯軍退出四川境內宣告結束。唐繼堯的一系列軍事失敗,也引起了麾下實力派將領的不滿。

入川滇軍將領顧品珍在退出四川之後,趁其他滇軍將領反對唐繼堯之際,突然進軍昆明,使得兵力空虛、無力抵抗的唐繼堯逃至蒙自。老巢被佔據的唐繼堯最終被迫逃往香港,唐繼堯第一次失去了雲南的統治。

然而,唐繼堯在雲南的根基依然十分雄厚。沒過一年的時間,唐繼堯糾集部將擊敗並殺死了顧品珍,返回昆明,重新掌握了雲南的軍政大權,此時的時間是1922年3月。

唐繼堯發行的銀元

重掌雲南軍政大權之後,唐繼堯並沒有放下自己的野心。他開始將滇軍進行大擴編,並自任川滇黔鄂豫陝七省建國聯軍總司令,並趁貴州軍閥內亂之際,再次將貴州納入統治範圍。

隨後,1925年1月,野心勃勃的唐繼堯將目光轉向富庶的兩廣地區,試圖出兵佔領兩廣。很快唐繼堯就等到了機會:趁桂系軍閥陸榮廷下野之際,唐繼堯派兵進入廣西,第一次滇桂戰爭爆發。然而,入桂滇軍卻在廣西遭遇慘敗。

滇軍從廣西敗退雲南之後,對於滇軍一無所獲卻損失慘重的現狀,雲南各界十分不滿,對於唐繼堯窮兵贖武的行為也愈發不滿。與此同時,廣州國民政府於1926年7月誓師北伐,革命的焰火迅速席捲全國。

北伐戰爭

北伐軍勢如破竹,飲馬長江之後,任何一個有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得出來,北洋軍閥的滅亡已經指日可待。受到北伐軍輝煌勝利的鼓舞,雲南各界對於唐繼堯的不滿也愈發強烈。

與此同時,唐繼堯為了加強自身的統治,開始裁撤各軍番號,加強自身親信部隊。他排斥異己的行為,也引起了滇軍實力派的強烈不滿。在種種因素作用之下,1927年2月6日,雲南四大實力派:蒙自鎮守史胡若愚、昭通鎮守使張汝驥、昆明鎮守史龍雲、大理鎮守使李選廷,聯合發動了著名的雲南二六政變。

龍雲

面對麾下實力派的聯名反對,唐繼堯根本不是對手,他被迫同意了四大鎮守使的一系列要求。最終,進軍昆明之後,四大鎮守使裁撤舊省政府,成立了新的政府。原來將雲南軍政大權集於一身的唐繼堯成了有名無實的總裁。

也至此,唐繼堯對雲南14年之久的統治宣告結束。起兵“兵諫”唐繼堯的四大鎮守史,都是唐繼堯一手提拔的親信部將,他們的倒戈行為令唐繼堯氣憤交加,再加上失去了最為重視的權利,僅僅過了兩個月,唐繼堯就因病去世,年僅44歲。


鳶飛九天2018


唐紀堯,一個偉大的低調的人,被孫中山追認為唐國公。

說起他用幾句總結,首先治滇無善政,護國有奇功。其實認為這是有些相左的反話,昆明近代工業幾乎是他創建,不是無善政,而是謙虛,護國有奇功?其實口號喊得響,而打頭陣的是蔡鄂,朱德。

其次,致公天下,會澤百家。畢竟是文化人家,此名句源於雍正賜會澤縣名,大概是,百富為先,會澤天下吧!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富饒之地,出有志之士吧!這既是他個人志向,老同盟會員,與孫中山有輩,資深元老,既成立黨派,也培養人才,東陸大學校訓,講武堂創始人,人才輩出,不多列舉。

如此偉人,如何被逐出政治舞臺,令人噓噓,可惜可嘆,無奈。讓人想起名句,城頭變幻大王旗。歸結於政體的不成熟,畢竟民國時期是開放而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的時代。


平歌88


在民國早期的軍閥混戰中,滇軍的實力一度非常強大,特別是唐繼堯主政雲南期間,滇軍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軍隊數量都是西南軍閥中的佼佼者。


唐繼堯出生於雲南地區的一個普通地主家庭,他年輕的時候勤奮好學,曾經考中過秀才。辛亥革命爆發前,唐繼堯在日本上了5年的軍校,與閻錫山是同期的同學。


因為清朝末年的新軍缺乏高學歷人才,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唐繼堯在回國後升遷迅速,不到兩年便成為了滇軍的實權派將領。

雲南王蔡鍔被袁世凱調到京城之後,唐繼堯基本繼承了蔡鍔在雲南的勢力,成為了新的雲南王。蔡鍔在到達北京後,仔細研究了全國的新軍訓練和裝備情況,他認為民國早期的軍閥部隊,沒有一支能夠超過滇軍。後來蔡鍔從北京逃到雲南,發動了反對帝制的護國戰爭,唐繼堯全面支持蔡鍔,帶領軍隊打響了反對袁世凱的第一槍。


護國戰爭結束之後,蔡鍔被任命為四川總督,不久後便因病去世,唐繼堯成為了唯一的雲南王。

袁世凱和蔡鍔相繼去世之後,北洋政府和南方軍閥的關係越來越緊張,1917年孫中山領到了護髮戰爭,唐繼堯站在孫中山的一方,趁機派遣軍隊入侵四川。


此時的滇軍實力達到了巔峰,雲南一省的兵力超過了北方一個軍閥派系的兵力,唐繼堯號稱八省司令,成為了南方軍閥名義上的首領。


然而在川滇戰爭爆發後,唐繼堯的軍隊在四川戰敗,內部又發生了叛亂,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唐繼堯下野逃到了香港。

唐繼堯下野之後沒有安心做一個愚公,1922年唐繼堯重新組織軍隊反攻雲南,消滅了雲南地區的叛軍,重新控制了雲南的政局。在川滇戰爭之後,滇軍的實力已經大大受損,雲南地區出現了很多能夠與唐繼堯一爭高下的新軍閥。


唐繼堯重新掌握雲南的時候,龍雲就已經成為了唐繼堯手下的軍長,唐繼堯發動進攻廣西戰爭的時候,龍雲是唐繼堯手下的第二路軍總指揮。除了龍雲之外,雲南還出現了幾個實力相當的鎮守使,唐繼堯無法控制他們,也沒有辦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1927年2月,以龍云為首的四個鎮守使發動兵變,唐繼堯無力平定叛亂,只能交出兵權後下野回家。唐繼堯下野之後,四個鎮守使也爆發了內鬥,不過唐繼堯沒能等到東山再起的機會,在龍雲發動兵變3個月後,年僅44歲的唐繼堯因病去世。因為唐繼堯在護國戰爭和護髮戰爭時期都有很多建樹,在唐繼堯去世之後,國民政府給與了他國葬的資格。

唐繼堯屬於民國時期比較能幹的軍閥,他在雲南期間建設了很多工業設施和學校,並且在護國戰爭和護髮戰爭中都出了不少力氣。


只是唐繼堯佔領的雲南屬於邊遠地區,發展的空間相對較小,而且唐繼堯不擅長解決內部矛盾,兩次被手下逼迫下野,最後在第二次下野後病死。


歷史總探長


民國軍閥混戰中,雲南的軍閥中只有兩位是比較有雄心壯志,這兩位就是蔡鍔和唐繼堯,蔡鍔是民族英雄,自不必說,而唐繼堯卻是一位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人。

1913年唐繼堯繼蔡鍔出任雲南都督,成為雲南的第二位當家人,在袁世凱稱帝之後,聯合孫中山、蔡鍔等人發動革命,最終袁世凱被迫下野,而蔡鍔也由於身體原因到日本治療,此時的唐繼堯成為了雲南真正的老大。

唐繼堯不像後來的龍雲等人,甘於安守雲南,他是一心想做西南的老大哥,所以唐繼堯控制滇黔,並組織靖國軍。此時的唐繼堯坐擁雲南、貴州,但是他的目標是西南王,所以1917年8月,唐繼堯即以靖國軍總司令的名義,發佈了《入川討賊通電》,準備攻佔四川。

8-11日唐繼堯組織靖國聯軍,自任總司令,將所部編為六個軍,以顧品珍、趙又新、庾恩暘、黃毓成、張開儒、方聲濤分任靖國第一、二、三、四、五、六軍總司令,大舉入川。但是進攻四川的戰鬥並不是很順利,雖然期間唐繼堯還在重慶召開了川、滇、黔、鄂、豫五省聯軍會議,加上後來的陝西、湖南、福建三省加入,唐繼堯乃以八省靖國聯軍司令而自命。

唐繼堯攻佔四川,四川的軍閥可不願意,四川軍閥打著“川人治川”的口號,對唐繼堯進行反攻。滇軍在四川打了4年,也不能拿下四川,而且原來說是聽孫中山命令護法北伐,現在卻成了搶地盤,所以厭戰情緒很濃。他們請求回雲南休整。

第一軍軍長顧品珍把大家的情緒反映給了唐繼堯,唐繼堯回答很乾脆,不拿下四川,不要回來。到1920年爆發,駐川滇軍第二軍軍長趙又新被打死,駐川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如是率部返滇,顧品珍返回雲南當然不是為了保護唐繼堯,而是趁雲南空虛想趁機佔領昆明。

唐繼堯大驚失色,佈置三路大軍阻擊顧品珍。然而這些軍隊並不擁護唐繼堯,他們紛紛要求唐繼堯下野。

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唐繼堯通電辭職,第一次下野。1921年2月8日,唐繼堯離昆赴港,顧品珍於2月9日進駐昆明,以滇軍總司令名義統治雲南。

唐繼堯在逃離雲南前便把佽飛軍改成團,由龍雲帶領去往滇南,一年以後,趁著顧品珍響應孫中山北伐,龍雲帶佽飛軍捲土重來,將顧品珍驅逐出雲南,龍雲等人控制了雲南。唐繼堯也回滇任職,重新掌控雲南政局。

唐繼堯重回雲南後還是想出兵佔領四川和兩廣,卻屢戰屢敗。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四鎮守使聯合起來,對唐繼堯實行兵諫,威逼去職。同年5月23日,唐繼堯病逝,享年44歲,雲南當局舉行公葬。


帝國烽火


唐繼堯是怎樣被趕出雲南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提起滇系將領,我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龍雲,因為他是民國時期的雲南王嘛,也許大家還會想到盧漢,因為他是龍雲被迫下野後在雲南的繼承者。

但是我非常想告訴大家,如果各位一直覺得滇軍裡面就這兩個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滇軍的開始,就是從唐繼堯開始的,但是他又是如何被趕出雲南的呢?大家還是聽我娓娓道來。



唐繼堯的資歷非常老,當年是雲南重九起義的骨幹,因此他頗受蔡鍔將軍的信任,從辛亥革命到北伐開始後,唐繼堯在中間這十幾年裡面,幹過不過大事,也幹過不少齷齪事,算是功過各有。例如他參加護國護法運動,並且在護法運動中,擔任過當時反對段祺瑞的八省靖國軍總司令,可見其威望。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唐繼堯又和北洋政府相互勾結,對廣州國民政府愛理不理,為了給自己謀取私利,他甚至帶領滇軍,外出擴張,尤其以川滇戰爭的爆發最為激烈。不過也因為川滇之戰,唐繼堯被迫下野,但沒過多久,唐繼堯又捲土重來。

可是當時的唐繼堯已經不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唐繼堯了,他變得自私自利,一心為自己謀取利益,使得雲南百姓民不聊生,由此他的很多門生故吏都開始反對他。最終他手下的四位鎮守使聯合兵諫,終於使得唐繼堯下野,而在這個過程中,四位鎮守使中的一個人脫穎而出,成為了新晉雲南王,他便是龍雲。



其實唐繼堯這個人和陳炯明就是一類人,兩個人的人生軌跡也頗為相同,他們從革命的支持者最終變成了革命的反對者,這也使得他們都沒有好的下場。而唐繼堯在下野之後,便於同年去世,終年只有四十四歲,可謂是悲哀。


西北老張看世界


唐繼堯沒有被趕出雲南,是因兵變下臺而死

從唐繼堯的一生來看,他和張作霖一樣都是實用主義者:

1、唐繼堯是雲南人,1903年考上秀才,1904年留學日本,就讀東京振武學校;1906年6月從振武學校畢業,進入日本陸軍金澤第九師團炮兵第九聯隊見習,為二等兵;

2、1907年6月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1908年10月畢業;

3、1909年,離開日本回北京,經考核後回雲南任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昆明講武堂教官、陸軍第十九鎮管帶;

4、1911年,辛亥革命時,受蔡鍔派遣率軍前往貴州支援立憲派,被推舉為貴州都督;

5、1913年,支持袁世凱攻打孫中山的二次革命,率軍攻打四處的熊克武軍;10月,因蔡鍔被袁世凱調走,繼任雲南都督;

6、1915年,和蔡鍔宣佈雲南獨立,發動護國戰爭,自認中華民國護國軍總司令;

7、1917年,和孫中山修好,支持孫中山的護法運動,1918年被推舉為護法軍總裁之一,並任滇川黔鄂豫陝湘閩八省靖國聯軍總司令;

8、1921年2月9日,被駐川靖國滇軍第一軍軍長顧品珍驅逐,被孫中山邀請到廣州出任廣州軍政府第四位總裁,前三是孫中山、唐紹儀、伍廷芳;

9、1922年3月,顧品珍貝農民軍吳學顯包圍自殺,唐繼堯回雲南復任雲南都督,並表示不支持國民黨北伐;

10、1923年,創立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

11、1924年,孫中山要求唐繼堯為廣州大元帥府副元帥,但唐繼堯沒有接受;

12、1525年,孫中山去世後,唐繼堯宣佈接受廣州大元帥府副元帥——意圖在孫中山死後,成為廣州軍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但國民黨不承認,唐繼堯於是派遣龍雲等率領7萬滇軍東出,意圖滅了廣州國民政府,但在廣西被李宗仁的2萬桂軍擊敗。

13、1927年2月6日,龍雲等發動兵變,逼迫唐繼堯退位,5月23日死於昆明,終年45歲。

紅河是雲南獲取外部支援的最佳途徑

關於唐繼堯

年紀輕輕就擔當重用:28歲就被推舉為貴州都督,30歲成為雲南都督,32歲就成為護國運動領袖。這就難怪1925年唐繼堯在孫中山死後想要以廣州大元帥府副元帥身份接管廣州國民政府了。

熱愛電影:1926年在張普義導演的電影《洪憲之戰》中扮演自己——本色表演。

和民國大部分軍閥一樣並無治理才能:唐繼堯所處的雲南雖然是內陸,但可以利用紅河和法屬越南進行溝通,從而獲得購買法國武器、獲得法國投資,或者利用法國信貸建設雲南的條件;在通過法國援助壯大後,可以吞併貴州、四川二省,或者向東吞併廣西,獲取出海口。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唐繼堯和陸榮廷應該說是南方軍閥一對“雙雄”,唐、陸二人似乎也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唐繼堯帶著滇系向川、黔延伸,陸榮廷則帶著桂系向湘、粵延伸。

只不過,處於陸榮廷控制下的廣東是革命勢力的孕育之所在,所以陸榮廷的倒臺才會早於唐繼堯。

陸榮廷一倒,唐繼堯頓生野心,試圖揮師入桂,將廣西也納入他的控制之下,卻沒想到會被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這三個後生仔給攔了下來,並且還被他們給打了回去,唐繼堯之衰落便始於此。

唐繼堯之所以能夠成為雲南的掌控者,還得多虧了蔡鍔,或者說多虧了袁世凱。

蔡鍔在辛亥革命之後成為了雲南都督,可是當時袁世凱一來不放心蔡鍔,怕他在雲南“佔山為王”;二來也是出於對蔡鍔的欣賞,所以將蔡鍔調入北京。

蔡鍔想不想去呢?他確實糾結過,猶豫過,可他最終還是去了,因為當時沒人能夠無視袁世凱的實力,更何況蔡鍔也和當時的多數人一樣對袁世凱抱有期待,宋教仁臨終之前不也一樣“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

蔡鍔一去,唐繼堯便接任了雲南都督一職,此後14年雲南便處於唐繼堯的掌控之下,滇系勢力也在唐繼堯時期達到了巔峰。

唐繼堯在掌控雲南之後又和陸榮廷瓜分了西南數省之地,別看面上心平氣和,可說到底也是各懷鬼胎,唐繼堯一直想著將自己的手伸到廣西。

可陸榮廷能夠控制桂、粵、湘,又豈是易與之輩?所以,即便唐繼堯再有野心,他也只能暗中等待機會。

唐、陸二人站的是北洋政府的隊,這便意味著他們將會和以孫先生為首的革命陣營處於對立面,陸榮廷又控制著廣東,所以孫先生想在廣東紮根並且據之以為根據地,那麼他只能選擇驅逐陸榮廷。

孫先生借陳炯明之手成功驅逐了陸榮廷,並且將手伸到了廣西,李、黃、白三人看清時勢,所以站了孫先生的隊。

後來陸榮廷雖然趁著陳炯明叛變之際重回廣西,竟有捲土重來之勢,只可惜李、黃、白三人也已經積蓄出了一定的勢力,雖然不如陸榮廷、沈鴻英二人,但也算得上是桂系第三勢力集團。

1924年陸、沈二人開戰,李、黃、白則趁著陸、沈二人虛弱之際定下了“先打陸榮廷,再打沈鴻英”的戰略,成功打垮了陸榮廷和沈鴻英,於1925年取得了廣西的控制權,開創了新桂系的局面。

唐繼堯當時一見陸、沈二人和李、黃、白三人打得不可開交,認定這是一個進入廣西的最佳時機,於是急忙出兵。

這個時機確實選得很好,且不說桂系內部究竟是陸、沈贏還是李、黃、白贏,最後贏的那一方肯定也會受到重創,到了那時候他們哪還有力氣用來應付唐繼堯?對於唐繼堯而言,只要拿下了廣西,便可進窺廣東。

唐繼堯原本還想打打馬虎眼,說是任命李宗仁和黃紹竑為川黔滇聯軍總司令,讓他們和自己一起去打廣東。

李、黃、白三人會這麼傻?顯然不會,所以只能真槍真刀地打。

唐繼堯對於拿下廣西應該說是充滿了信心的,畢竟他以雄雄7萬之滇師去攻廣西,李黃白三人手中兵力卻不足2萬,桂系怎麼看也沒有贏面呀!

只可惜唐繼堯用錯了人,或者說用錯了戰略,他兵分兩路,一路以弟弟唐繼虞為將,另一路則以龍云為將,唐繼虞和龍雲不和,龍雲又心懷鬼胎,再加上範石生率領1.5萬駐粵滇軍來幫桂系,唐繼堯也就因此出乎意料地輸給了李宗仁。

唐繼堯輸給了滇桂戰爭之後,實力跌落一截,這時候滇系當中另有野心的人當然也會趁此良機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待他日取唐繼堯而代之。

龍雲、胡若愚、張汝驥、李選廷四人在滇桂戰爭之後,分別被任命為昆明、蒙自、昭通、大理四鎮鎮守使,具備了發展自身勢力和自立門戶的條件。

1926年北伐軍興,唐繼堯仍然站在北洋政府一邊,試圖和吳佩孚聯合起來對付北伐軍,龍雲、胡若愚等四人也是老狐狸了,自然看得出這是“倒唐”的最佳時機,於是龍、胡、張、李四鎮鎮守使發動“兵諫”,迫使唐繼堯辭職。

唐繼堯雖有心打壓龍雲等人,但是此時人心也不在他這一邊,他最後也只能老老實實地黯然下臺。

唐繼堯一下臺,滇系的唐繼堯時代結束,開始了此後17年的龍雲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