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就練書法,但進步慢,我覺得自己天賦有限,我還要堅持嗎?

君長10


其實很多的書法愛好者並不具備超常的天賦,或者源於喜愛,或者源於鼓勵,在書法學習的初期,並不具備必須要成為書法家的野心或雄心。這其中有一些人,在書法學習的漫長過程中,學了進去,技能技法不斷夯實, 書法參悟逐漸深厚,學出了心得感悟,並形成了個人的書法風格。



可以門藝術都一樣,既因於孜孜不倦的勤奮執著,也需要一定的天分資質,成為一般意義上的書法家並不需要超人的天賦,但要想成為名家大手甚至是一代宗師,最終走到書法藝術的塔尖上,這必須要具有超常的天分。但是,天才只是極個別的現象,對於99%的書法愛好者來說,資質稟賦大差不差,幾乎是處於一個水平線上。


悟性好不如學得好。書法畢竟是實踐的、理性的,學貴有法,天道酬勤,一些天分平常但又特別善於學習的人,常常可以實現彎道超車。不論哪個時代,通過個人努力走到藝術頂端的書法人士要佔據大多數。我們有時候會驚羨一位書法家的藝術才華,認為他是天才,實際上,他可能付出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而你看不見,也不知道。

因此,如果真心熱愛寫字,熱愛書法,就堅持吧。實踐出真知,實踐也才能出好書法。書法學習講究人書俱老,這是一個漫長的修煉過程,首先就不能急於求成。大書法家文徵明早年字寫得並不好,經過數十年努力終成大器,就是最生動的事例與典型。再者說,書法只有深淺,沒有成敗,當成一種愛好就好,又何必困惑於取捨的問題呢。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您好,我也是從小就學習書法,後來也一直從事書法藝術專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書法是學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這個“學”指的就是正確的方法。我們學習書法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學好書法。不管怎樣不能放棄,總有一天會茅塞頓開,加油朋友





超級粉絲大派對


看你是一位教師,我也是。你的想法,我也有過,自已資質平平,進步緩慢,還要不要堅持。最終結論還是堅持。

回想自己學書的經歷,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的。小時候學習書法,少人指導,找到一本歐體習字帖胡亂臨摹,自我感覺良好,村裡練字的人少,每年春節,鄰居就會拿紅紙來讓給他們寫春聯,現在回頭想想,這竟無形中強化了自己對書法的興趣。

進步最快的階段當屬上師範時候,那時每天兩個半小時雷打不動,一小時毛筆,一小時鋼筆,半小時讀理論。現在回頭看看那時寫的字,還是能入眼的,可現在畢業也二十來年了,但書法的進境卻極為緩慢,我也曾把它歸結為資質平平,但細細想來,好像又不是那回事,怎麼這樣說呢?首先,像師範那樣的堅持,後來根本就沒有做到,看似也時常練習,但由於工作的原因,只是淺嘗輒止而巳。其次,學習還是僅憑愛好,沒有系統的規劃,練一段楷書,看著進步不大,就練會兒行書,有時候又寫一陣隸書,看似也在練習,實際卻雜亂無章。身邊有一位練習書法的,每天就堅持臨寫曹全,三四年的時間,竟然加入了省書協。

其實,我們作老師的都很忙,在繁忙之餘,練練書法修養身心還是好的,真正想成名成家,還需要從自身上去找原因,天資高的少之又少,天資差的也是不多,大概我們所缺乏的是"真正的坐下來"吧!

感謝你的提問,又讓我反思一下,讓我們共同堅持,繼續練習吧!


雲山主人1


我和您一樣,但仍在堅持,不圖成名,只為靜心、淨心。以下為我臨寫的小楷。



俞格夫823


對於你提出的 “覺得自己天賦有限,還需要堅持嗎?”這個問題

作為同道,結合自己的學書法經歷,給你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學習書法有三個最基本的要素,一曰天賦,二曰功夫,第三得法,此三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先說天賦

所謂天賦,是一個人先天就具有的素質,比如,有的人對文字敏感,有的人對數字敏感,有的人對圖形敏感。

書法是屬於圖形類的,學書法的人想要在書法上有所造詣,必須要有先天基本的生理素養,也就是說,你的大腦對圖像、線條、色彩等這些造型要素要比他人強那麼一點點。

不承認這個先決條件而狠練苦練的,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作派。失敗者或成績平平者都屬於這類人,他們只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卻不承認人和人的差別。

但是事實上,人們都知道,人和人的差別真的有時候比人與動物、植物的差別都要大。

古今中外的任何一個領域中傑出的人物,無不是天賦超乎常人的一群。

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以達.芬奇為最,他不只是一個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個多面手,他涉及的領域有素描,繪畫,雕塑,建築,科學,音樂,數學,工程,文學,解剖學,地質學,天文學,植物學,古生物學和製圖學,幾乎無所不能。正因為他的才能超出了當時的人太多,我們現在常有言論說他是未來穿越過去的人。

吳道子天王送子圖

中國書畫史上,同樣牛氣的人同樣不勝枚舉,例如畫聖吳道子,一日盡繪嘉陵江三百里純粹憑著目識心記,他的天王送子圖以及神仙鬼怪圖畫的超越了普通人的認知,這豈又是一般人所能做到?

再次是功夫

愛迪生說,所謂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天賦就是那百分之一的靈感,要在一個領域裡做出成就,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是最為重要的基礎。

所以,即使是天賦超常的人,他們也從來不吝嗇自己的汗水,他們通常也比普通的人更勤奮。王羲之為練書法;池水盡墨,懷素寫字,毛筆成冢。歷代的藝術家在攀登藝術頂峰的時候,無一不是付出了超常的汗水與心血。除了刻苦練習以外,他們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學習習慣同樣是他們成功的最大因素。

懷素草書

而一些急功近利的人,雖然也常說自己已經練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但是這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時間跨度,而並不是他們每天用功的時間,可以肯定,絕大多數人是很難做到風雨無阻,日復一日,從不間斷練習的,能夠日日堅持,從無間斷的人,百里無一。

也正因如此,所以說能夠在書法上有成就的人往往屈指可數,而生活中,那些明顯比一般人優秀的書家,他們下的真功夫,必然不同於那些自詡為練了十年八載卻水分太大的人。

第三:得法

練武不練功,等於一場空。

用在書法學習上,同樣如此,學習書法,如果一直沒有進步,只能是一個原因,不得法。也就是不懂得書法學習的技巧。

學習書法的天賦在先,悟性為首,而領悟能力強的人,學習的進步速度必然快,同樣都在學習,但是悟性強的人往往一日千里,進展神速,而悟性一般的人只能慢慢吞吞,許久也感覺不出自己的進步。

悟性的提高,一是靠自己,另一個是靠老師,從魏晉以來,歷代書法大家,他們都有非常清晰的師承脈絡,比如王羲之師承衛夫人,王獻之學自己的老爸,後世的楷書四大家,幾乎都與王羲之有緣源。

學習書法,如果脫離了這條主線,自己胡亂練習,以普通人眼裡的好看為標準,那一定會誤入歧途,南轅北轍,練得時間越長越糟糕。但是生活中,許多人就是這樣練書法的,他們自以為是的創新,實質不過是粗略學了一點基本筆法就開始“自成一家”,這真的是貽笑大方了。

歐陽詢九成宮

說到這裡,概括一下。

自己到底是不是學書法的料,要看這三個條件,自己具備了多少?作為普通人,天賦一般,自然最重要的是功夫和方法,你自己的進步慢,就應該在這兩個方面多找原因。

書法即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先期,必須通過刻苦的學習臨摹,把技術這一關通過,然後才能上升到藝術。而要掌握好技術,堅持不懈是唯一法門,尋找方法是進步關鍵,只要是這兩方面做到了,即使你成不了一個書法家,但是你的書法超出常人太多也根本不在話下了。


素心明月


朋友L直言:別吹牛,你就是有學書法的天賦!

我認為我是因為勤奮。 迷上書法之後,每天放學回家,我都要臨帖到天黑,母親嫌費錢,把墨汁兌水兌到淺灰色。大街上,路過一個招牌或者對聯,見字好,就會駐足臨空……

朋友的邏輯是:如果沒天賦,你連迷都入不了。

我一時語塞。

長大,開始賣字,心裡暗暗分析同行的作品。開始為人父,為人師,心裡又悄悄琢磨起學生來,漸漸對學書法要不要天賦,有了自己的認識:

一次書法課上,有個三年級的男孩,嫌我不帶他們做遊戲。我問他,為什麼要做遊戲?

男孩說:英語老師就做遊戲。

想了想,問他:What's your name?

男孩:My name is XXX.

又問:How old are you?

男孩:不是應該問how are you嗎?

……

學書法,有句金玉良言:“察之尚精,擬之貴似”。

意思是,臨帖的時候,觀察一個字,要精細,能領會到這個字的法度和姿態。下筆的時候,以似為貴。

如果心浮氣躁,尚未領會,就草草落紙,然後急吼吼等老師誇獎。基本上,一個字至少寫三遍才能有五分像。

仔細觀察,免不了屏息凝神,讓心靜下來,以筆順為路,緩緩走完全程。再去領略筆畫之間的安插,筆畫的弧度,待心裡有了底,不看帖,一次寫成。

浮躁,是學書第一大忌。

有些浮躁的人,妄圖用書法來修身養性,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他更應該在冬天去學走鋼絲,下面是冰冷的池水,稍有不慎就會掉入水中。學好了走鋼絲,有興趣可以再來學書法。

除了能靜得下來,還要能耐得下去。

學書法的過程,挫敗是家常便飯。記得小時候寫字,總也寫不好的有兩個偏旁:一是戈部的豎彎鉤,二是走之旁。要一氣呵成,還不能甩筆,對手的控筆能力要求奇高。

後來我請人刻了一方閒章:廢紙三千。

前些年,想把260字的《心經》寫在扇面上。蘇工的扇面窄,算下來字徑要在5mm左右,最大不能超過8mm。對自己寫的總也不滿意。看各路名家的扇面,字小了,用筆就糙。跟賣家指出這個問題,賣家的回覆往往是:小字有小字的標準,你不能用大字要求它。

後來見到了《汲黯傳》,方寸之間,用筆竟精道如此!於是痛下決心,終有小成。

嚴格來說,學書法的孩子,都有一部分完美主義的性格偏向。因為心向完美,所以勇於自虐,百折不撓!

所以,如果說學書法需要天賦,那可能就是這兩條吧:安靜,完美。


小國寶917


當然需要堅持,這主要是因為:1、對於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天賦很重要,但後天的努力也同等重要。天賦是靈性,而後天的努力是功夫積累。中國書法是一種需要功夫積累的藝術,無論多有天賦,但不注意後天的功夫積累,總是龍飛鳳舞的去表現所謂的天賦,也會一事無成。2、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著格式化、程式化的特點,尤其是書法更是要求基本功的訓練,這就意味著只有長期不間斷的反覆練習才能熟能生巧,掌握書法藝術的真諦。3、中國書法的學習都是從臨帖開始的,而一本好的法貼需要學習者不斷的揣摩品味才能識得箇中三味,不僅僅是要掌握運筆技法,還要對點、劃、結構以及通篇章法的長期磨練才能真正掌握創作的要領,而這些都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積累過程才能達到的。4、天賦這東西也不能人云亦云,到底自己是否有天賦不能靠別人來判斷,更不能自己妄自菲薄。對於一門傳統藝術是否要堅持學習,關鍵問題是自己是否真的喜歡,無論是作為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還是將來進入專業的創作領域,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身心合一,發自內心喜歡書法這門傳統的藝術都是很重要的。5、醫學實驗和養生實踐已經證明,通過對書法藝術的長期不間斷的練習,特別是老年人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延年益壽,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學習是達不到這個養生效果的。另外通過書法學習還可以擴大自己的社交範圍,增加與同道愛好者的交流機會,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現。

綜上,只要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書法,就應該堅持下去,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所收穫,不用考慮是否有天賦的問題。(完)


畢冠良


你覺得自己進步慢這不是壞事,能客觀冷靜的看待自己的

作品是未來可以進步的有利因素,有些人明明寫的不怎麼

樣,卻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這樣,豈不是更糟糕。🤔🤔

書法學習依賴天賦嗎?我的回答是,有天賦當然好,沒有

天賦也並非就一塌糊塗,書法最終成功的關鍵,並不是

靠天賦,後天的努力才是取勝的關鍵要素。😎😎

天賦在初期的學習階段會產生一些差距,但從長期來看,

個人在書法上投入的精力與時間會沖淡天賦的影響,像

書法這種需要多年刻苦學習鑽研的藝術門類,努力是最

基本的條件,你應該拷問一下自己,是否有真正的在

書法上下過苦功?是一心一意還是三心二意,這一方面

是回答你此問題的主要節點。😇😇🎈🎈

另外,你說你從小學習,但進步不大。如果真是如你所說,

你還要在學習的方法上找找問題,如果你下的功夫夠大,

投入的時間也夠多,進步不大很可能是方法上出了問題。

你最好找個專業老師替你診斷參謀一下,要將錯誤的

學習方法及時調整,你要相信自己,只要方法正確,用功

紮實,未來提高的空間會越來越大的。🌈🌈📖📖

附圖照片:清代邊壽民【沙洲蘆雁圖題記】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楊半


堅持是一定要的,堅持才能獲得成果。但是要找一下原因,大多數人進步慢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1:方法不對,書法有法,找對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南轅北轍;2:工具的改善,每一種書體或者風格需要不同的恰當的工具來表現,比如,寫魏碑和隸書就要用羊毫或兼毫,寫二王行書不能用生宣等等;3:選擇好正確的古帖和工具以後,要有計劃的安排時間進行臨帖訓練。總之,書法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時間、方法、人生閱歷等缺一不可。



中國書法史冊


很高興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現在流行一種說法,努力了以後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那麼“從小就練書法”,是不是真的夠努力了?練習書法取得進步,不斷精進,是很花時間的。我看到很多書法圈的專業人士是每天練習一刀紙,連續10年。期間還需要不斷的向老師高手請教,不斷的思索,總結,發現問題,克服困難,以求精進。

如果只是每天寫兩筆,方法不得到,從而進步不明顯,就斷定自己天賦有限,是比較可疑的。

書法上的精進還需要提升欣賞經驗和審美能力。說白了就是多看,包括多看書法作品多看展覽,多看各類書籍,提升修養。這樣對書寫的內容和表達內容都更加自信。

誠然,天才是少數。但不是天才的大多數,也依然可以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把時間投入在。自己有熱情的領域。就是說即便認定自己沒有天賦,也可以堅持練習書法。畢竟我們也可以利用自己其他方面的優勢,比如說,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來教其他人更好的學習書。

就像運動。,大家的目標不同,不管是成為專業選手,或是。強身健體,還是減肥塑身,都是可以接受的目標。

如果我是提出問題的這位朋友,我會繼續堅持。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總結。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學習開心,工作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