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多孩子想要的東西比較貴,無法負擔,應該怎麼和孩子講?

迷糊的簡單小姐


人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孩子從小就對世間的一切新鮮事物感興趣,5歲多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形成,想要一個東西,你又無法滿足時,可以用一個替代品來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從中獲得樂趣。或者委婉地表達"這個東西真的挺好,可是媽媽(爸爸)現在錢不夠,很報歉”,"你非常想要的話,咱們一起想想辦法吧!”讓孩子不覺得父母拒絕了他,而是發自內心的幫助他,同時他也有了責任感。親子達成共識,真誠地解決問題。

但凡孩子要買點東西,"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不知道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嗎?你看看誰誰誰這樣嗎?……"孩子天真的要求被貼上了道德標籤,就像機關槍掃射在孩子身上一樣無情,孩子無力招架,覺得自己犯了錯,有負罪感,要不變本加厲,覺得自己父母不愛自己。5歲孩子對金錢使用還處於懵懂階段,沒有判斷力,父母的引導極為關鍵,要麼積極樂觀,要麼自卑,對金錢有偏執,走向極端。

培養合理正常的消費觀重要,從小抓起,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用愛的方式,實現愛的正向流動。

希望建議對您的教育有幫助,謝謝。




線在零點日出


我家兩個孩子,一個5歲,一個7歲,這種情況經常會遇到,怪我教會他們拼模型。。。去到一些有樂高賣的地方,小的還好,一個幾十到幾百,但是那種大的一套就是好幾千,大半個月的工資啊。買吧,真正就是打腫臉充胖子,不買吧,孩子眼巴巴那個樣子看著也怪難受。(我家兩個孩子不會耍無賴打滾)

當遇到這種情況,我就很厚臉皮地趁機教學:來,你數一數這上面有多少個數字...

然後我就會告訴他,這個玩具挺貴的,老爹不夠錢買;

他們對錢不會有太深刻的認知,我用他們聽得懂的話給他們形容:買一個這個,可以買裝滿你的床的奧特曼/小公主。

這樣,他們就知道眼前這個東西的價格了。基本上不會哭鬧,只是有點戀戀不捨。但在現場我不會用“這個好貴,我們買那個便宜點的”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沒辦法負擔就是沒辦法負擔,不卑不亢地告訴孩子就好了。

只是,回到家之後,想想又覺得自己挺窩囊的,沒辦法吸金能力不足就是這樣,但孩子又沒有無理取鬧,他們是真心喜歡拼積木,所以通常我會默默打開某寶,找類似的產品默默下單,價格往往是真品的十分之一了。

儘可能地選擇自己能負擔的滿足他們,孩子真的沒什麼金錢觀,如果有那也是家長給教的,他們在乎的才不會是那個積木是不是樂高,他們只是喜歡拼裝,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拼裝。

所以,其實滿足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就看你要不要動腦筋了。


淅爸育兒記


首先我說下我女兒的教養方式,姑娘是獨生子女我們家境一般,但對女兒的吃穿用玩我從沒有奢侈過,人常說女兒要富養,但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我女兒每個季節的衣服只供換穿幾套而已,吃方面就家裡常有幾種水果,零食很少,玩具不多兩個小玩具箱,玩偶不超過10個。

孩子從來沒有給我要求過買新衣服,有時給她買還會說有呢不用買,去超市就要到玩具區看下。常說媽媽我就看看不買。從小就要告訴她不是說你想要什麼我就必須買,我常會說哪個玩具需要,哪些不需要,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要自己努力去買,就像上幼兒園一次也沒有哭過,這讓我很欣慰,我常常鼓勵,讚美,讓她有自信。

孩子還是要多點耐心去教導,從小給她灌輸思想,奢侈品可以買,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買這個很重要,有的小孩去超市看見喜歡的東西撒潑打滾都要買,我想不到家長平時是如何教育的。

遇到這種情況我個人覺的還是跟孩子溝通下,為什麼非要買這個東西,這筆話費我們可以用在教育方面不是更好,或者帶她出去玩下,跟她好好溝通我想這個年紀的孩子還是會聽的。


秋若塵的小生活


我來講一個身邊的故事。

閨蜜家的女兒6歲了,一開始,家裡只有這一個孩子,所以,女兒要什麼,全家人都先緊著她,後來二寶出生了,由於家裡開支非常大,就不能及時滿足6歲女兒的一些需求了,導致親子之間經常雞飛狗跳。


6歲的女兒經常埋怨父母有了二寶不再疼愛自己,父母也有苦說不出,跟女兒解釋家裡有兩個孩子,錢不太夠用,女兒卻一點都不理解,始終認為是父母偏心,把錢都給二寶花了。

因為她看到父母不是給二寶買水果輔食,就是紙尿褲玩具等,反而把自己的花銷縮減了不少,自己的要求10次裡有7、8次是被拒絕的,女兒與父母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閨蜜沒辦法,不想看到女兒受太多委屈後,而和自己不親密了,就想了一個辦法,給女兒零花錢。

閨蜜告訴孩子,“媽媽把掙得錢交給你,由你來安排自己的花銷。”

女兒很激動,一下子都花完了,閨蜜也不生氣.

等女兒再要東西的時候,閨蜜平靜柔和地跟女兒說,“錢花完了,只能等下個月媽媽發了工資再給你錢,你想要的東西,可以先記著,等攢夠錢了再去買,好嗎?”

在閨蜜耐心的引導下,女兒不再無理買父母一時承擔不起的東西,而是會等攢夠錢後再去滿足自己的心願。

母子又恢復了往日的親密關係。


當面對孩子想要父母無法負擔的東西時,父母可以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孩子:

1.捍衛孩子提要求的權利

無論大人小孩,都有權利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然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父母不要簡單粗暴的強勢拒絕孩子要東西的權利,但是可以想辦法轉移孩子的需求。

2.適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是最瞭解自家孩子的人,所以,要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比如,閨蜜使用的是,讓孩子自行安排零花錢的方式,告訴兒子,錢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花完了,需要繼續工作才能有,所以,買東西之前要考慮周詳。

若是一時高興花完了,又遇到更好更喜歡的東西,則需要延後滿足自己的願望。

3.及時表揚孩子的控制力

當孩子對花錢消費的把控能力越來越好的時候,父母要及時肯定這種行為,藉此可以固化孩子的好習慣,而這種好習慣一旦養成,親子關係會更和諧。


父母養育孩子就會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父母要用有效的方法去積極應對,而不是利用父母的強勢在各方面打壓孩子,反而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願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END


我是淺水小蟹,歡迎大家關注我,和我一起努力進階成為更好的自己和辣媽。



淺水小蟹


你一句“買不起”,或會釀成孩子一生的自卑,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說

你一句“買不起”,或會釀成孩子一生的自卑,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說

幾天前,和朋友帶著孩子去購物,帶孩子逛街也是非常累的了,尤其是孩子喜歡跑來跑去的。我和朋友一起走著,轉眼間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四處找了一會兒。我看到兩個孩子被一個玩具所深深吸引了,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的。

和我的朋友走過去之後,朋友家的女孩抓住媽媽的手說:“媽媽,我想要這個玩具”。朋友也想給孩子買就坐下來了,看了著價格,需要800多元,朋友的臉馬上顯露出來不高興說:“寶貝,這個玩具太貴了,媽媽買不起”。剛剛還一臉高興的孩子頓時變得很沮喪,臉上的表情並不開心。但是燕燕非常的懂事,沒有哭著非要讓媽媽給她買。

有時,當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時,父母會為了拒絕孩子而找一些藉口,但父母卻忘了。經常說這樣說,孩子可能會信以為真。

1、扼制孩子的正常需求

父母經常對孩子說,什麼東西太貴,爸媽沒有錢,負擔不起,這會讓孩子下意識地認為自己的家庭真的沒有錢,買不起東西,即使遇到了什麼他們真正喜歡的。不敢告訴他的父母,就拍擔心父母沒有錢就買不起。在這種情況下,當孩子長大之後也會出現這樣的想法,因為沒有錢所以買不起,而丟失了那種為了自己喜歡東西爭取的本能。

2、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想要什麼東西時,當父母總說他們買不起時,就意味著缺乏力量或缺乏控制力。這將導致孩子在心理上的誤解,即父母負擔不起會讓孩子感到焦慮。生活得不到保障,從而內心缺乏安全感。

3、讓孩子變得自卑

從小非常活潑的孩子長大之後卻非常的自卑。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給孩子種下了自卑的種子。但是還沒有清楚地發現並認識到它,如果父母經常向孩子說買不起,告訴孩子自己沒有錢。父母的意思可能是為了讓孩子養成省吃儉用的習慣,卻忘了總說窮也會讓孩子變得非常自卑。

你一句“買不起”,或會釀成孩子一生的自卑,聰明的父母都這樣說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就會產生不同的道理。同樣也是其魅力所在,所以做父母的,在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考慮好,因為孩子可能還小聽不懂。

但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於其說買不起,倒不如給孩子說,什麼東西都不能是不勞而獲的,喜歡的東西自己也要努力爭取,這樣讓孩子和父母一起努力攢錢,去買喜歡的東西,給孩子的教育意義更深。


浪子默


你好,我是樺霖媽媽。

當年我的孩子5歲時,我都是直接告訴他:這個東西太貴了,我沒辦法買給你,買了這個這個月就沒錢吃飯了。孩子聽完之後都會理解我說的話。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沒有辦法聽懂,其實孩子都是聰明的,只是他願不願意聽而已。一般平時不嬌寵的孩子,都能理解家長。
我家的孩子,在我和他們爸爸面前,只要我們要沒有那麼多錢,他們都知道我們是真的沒錢,因為我們平時不會騙他們,都是說到做到的。

但是在他們爺爺奶奶面前就完全變樣了,無論爺爺奶奶說什麼,只要他們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想辦法得到。而事實也是,哪怕是東西再貴,只要孫子開了口,我們兩口子怎麼跟老人說不要買,老人還是不聽我們的話,身上的錢不夠居然借錢也要去買。所以也導致了孩子在爺爺奶奶面前都不講道理。

如何讓孩子理解物品的價值?
1、找個參照物。
5歲的孩子一般都沒有貴不貴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選個孩子可以理解的參照物來讓孩子理解。當初我就是選擇孩子經常吃的的棒棒糖來跟孩子講述一樣東西的價值,一般一元錢可以買兩根棒棒糖,在德克士一份小小的薯條就要9塊錢,五分鐘就吃完了。換成棒棒糖就可以吃18根,讓孩子自己想想可以吃多久。
2、帶孩子認識價格。

有的孩子之所以總是鬧著買家長無法負擔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是孩子不知道物品的價格。我們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可以指著價格標籤讓孩子學習,慢慢的孩子就能自己認識價格了,就能知道東西要花多少錢,再換算成參照物,就能理解東西是否貴了。

不要孩子一鬧就跟孩子講大道理,說孩子不聽話,不為父母著想之類的上綱上線的話,而是要讓孩子理解為何不買。

樺霖媽媽


我是育兒分享家寶藏媽媽。

關於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告訴孩子,想要的東西是需要錢換取的

每個週末,我都會帶著孩子出去轉轉。有時候也會去逛商場,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會想買。我也會根據玩具的品類、價格來進行購買。

如果太貴,我一般會告訴孩子,想要的東西是需要錢換取的。有些東西只需要一點點錢,但有些東西需要很多很多的錢。

媽媽今天只帶了這麼多錢,就只能買這些。而太貴的東西,則需要媽媽繼續學習知識,認真工作後才能購買。

一開始,孩子不會理解有沒有錢這回事,甚至會嗷嗷大哭。我就會帶著他去麵包店,讓他挑選一個他最喜歡的麵包。然後告訴他,你看,這麼多的麵包你只選了一個,沒有選擇全部,那是因為你的肚子裡只裝得下一個麵包。就像買玩具一樣,不是什麼玩具都應該買回家的。就像這些麵包,媽媽的錢都買得起,但是也不應該全部都買。買玩具也是這個道理。

經過很多次的訓練,我家孩子才慢慢建立了金錢的概念。現在的他三歲多,對貴與不貴有概念了,但還不健全,依然會在特別想要一個玩具時哭得稀里嘩啦的。可我覺得不著急,小孩子對金錢的概念,需要慢慢培養。

培養孩子的財商

孩子不是天生就對錢有概念的。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財商,建立對錢的概念。甚至有時需要用同類事情進行對比,才能讓孩子明白其一。

1、讓孩子知道錢從哪來

孩子之所以對錢沒概念,很大的原因在於他們根本不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尤其是現在的手機支付時代,一些孩子可能連錢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你家孩子五歲了,可以教孩子認識錢,並且告訴他錢是從哪裡來的, 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通過爸爸媽媽的辛苦勞動換來的。

2、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認識錢後,就要開始懂得如何用錢。平時可以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告訴他,這些錢只夠你買哪些東西。你可以選擇你最想買的東西,但是如果花光了,你再想買其它的,那就得付出對等的勞動來換取錢,你才能進行下一次購買。

最後

不要和孩子說家裡窮買不起之類的話,讓孩子意識到錢與商品價格之間的關係比說自己窮更為重要。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就請點贊點關注吧!


寶藏媽媽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和想法

你可以如下說

1,告訴孩子你也非常喜歡那個玩具,也知道如果不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感覺到很失落,。2,這個玩具這裡賣的很貴,其它地方同樣的玩具可能會更便宜,類似的玩具還有很多,建議孩子再考慮考慮,

3告訴孩子如果能找到更便宜的玩具,會把省下來的錢再給他買其它的東西,像玩具、衣服、學習用品等等他喜歡的其它東西。


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和孩子感同身受

告訴孩子你知道並且你能夠體會到他的心情,能夠感受到他很傷心,與孩子產生共鳴,讓孩子明白你和他有一樣的經歷,這樣孩子不會覺得只是他自己被這樣對待了,他會覺得原來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


其次,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5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小主見了,也能明白很多的道理,把對孩子的“利害”和孩子講清楚,孩子自然能夠明白,該如何掂量輕重,從而做出選擇。當然,此時的你可以適當的加以引導,向你想要的方向加以適當的引導。因為畢竟孩子還小,對當前玩具的喜歡也許只是一時衝動,我們都知道很多情況下,花“巨資”買回來的玩具,到家裡就成了擺設。


最後,給孩子帶去尊重

和孩子商量本身就是一種對孩子尊重的體現,一定不要對孩子大吼或者斥責,會讓孩子丟面子,甚至產生膽怯、自卑的心理。

對於孩子的需求父母應該怎麼辦?

首先,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這裡的基本需求不僅是指衣食住行,還有對孩子的關愛,這些也是與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其次,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就是讓孩子學會等待,讓孩子更有耐心。俗話說“白忍成金”。我們都說要爭取機會,但其實機會不是爭取來的,而是等待來的。

如果你不耐心的去等待怎麼能夠在機會到來的時候你剛好在那裡。所以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學會靜靜的等待,增強孩子的耐心有助於他的日後職場生活。

最後,學會放棄

讓孩子學會放棄。意思是讓孩子學會退一步海闊天空。比如在以後的夫妻生活當中,夫妻雙方本就沒有什麼對錯可分,當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各持自己觀點的時候,有一方先放棄自己的觀點。則會讓這個家庭更加的和睦,婚姻更加的牢固。所以學會放棄也是一種能力。

無論是否是無法滿足孩子需要的昂貴的玩具,還是其它任何孩子的需求,當我們沒有辦法去滿足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並讓孩子理解你的想法。要能夠用更好的方式和平的方式解決,比如等價代換更多的東西,或者尋找更好的替代品。


小欣媽媽育兒


5歲多的孩子想要的東西比較貴,負擔不起,該如何跟孩子講?

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家長都會碰到的,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也是在考驗家長教育水平,處理得當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契機。

經常我們看到,在超市,特別是5.6歲的孩子喜歡的玩具,像那些樂高拼裝玩具,變形金剛什麼的,少則幾百,上千的,對於家長來說確實是個負擔,買吧,在大人看來太貴了,沒有必要,不買吧,孩子就是很喜歡,眼巴巴地看著,如果你要告訴他不給買,那是說什麼也不幹的。

如何說,孩子會聽,取決於長期以來,你給予孩子選擇的自由度及家長對這件事的態度。

如果你一直是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孩子在民主的家庭裡,直接告訴孩子這個東西好貴,承擔不起,孩子是能接受的,但做的過程是關鍵。

首先,你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孩子的心情,與孩子共情。

5歲孩子表達能力是可以的,如果就站在想買的東西面前,可以描述一下孩子此刻的心情。

比如:哎呀,這個玩具真不錯呀,兒子是不是很喜歡,你能跟媽媽講講這是什麼玩具,都有什麼功能……

家長在孩子面前還可以描述孩子如果能擁有他的感受,比如:兒子要是擁有它,會怎麼玩呢……

與孩子共情,是孩子能接受你的意見的開始。

其次,提出問題,共同想出解決辦法。

經過之前的共情鋪墊,這時,家長就可以提出問題,可以告訴孩子:兒子太喜歡這個玩具了,媽媽看得出來可是,今天媽媽沒有帶那麼多錢或者直接告訴孩子這個玩具太貴已經超出了你的支付範疇……

然後,把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問孩子:我們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這時孩子是很願意接受的,他感受到不是拒絕而是誠意,他會主動想出很多辦法,可能會告訴你不買了,或者別的辦法……

你也可以讓孩子再去選一個能在我們支付範疇的孩子喜歡玩具,又或者開始一個存錢計劃,……告訴孩子如果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天存多少錢,存多久就可以擁有它了。

這時,不論什麼辦法,都是孩子和家長共同研討出來的方案,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

對於5歲多的孩子,說教是最無效的,我們想要讓孩子接受,首先我們得接受孩子的情緒,如果一開始就直接拒絕孩子,你說什麼孩子也會聽不進去的,因為孩子腦子裡他的腦子裡只飄著三個字“不能買”。

但通過共情,孩子能感受到大人的真誠,而不是拒絕的,媽媽是站在我這邊的,然後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何才能得到這個玩具,這個過程下來,其實對孩子來說能不能擁有它,現在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已經得到了滿足,甚至是媽媽/爸爸,還能跟他一起分享,這種體驗是很棒的。

相比,把孩子罵一頓,或者帶著情緒,逼著氣給孩子買了那個玩具,即使孩子擁有了玩具也不會很開心要好得多。

成功的解決問題,會讓孩子收穫成功的經驗,解決問題的經驗,再當下一次遇到一樣的問題,孩子自然也會知道如何處理,這就是成長,經驗的積累,習慣的養成。而不是一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大哭大鬧。

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

嗨!我是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多年養娃實踐,歡迎關注噢❤️,與愛與問題共成長!


時光小兜


這個問題,我覺得真實地去表達自己最重要,我們沒有必要掩藏自己,我們和孩子之間必然有價值觀上面的衝突,但是我們一定要記得不要輕易踏入對方的界限,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們要學會不能將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孩子,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權威壓制,那這就是一門藝術了。

首要我們要明白,在表達自我感受時,對方最好是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如果有情緒,我們雙方都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所以我們一定要先傾聽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是一定接納他要的東西,而是幫助孩子梳理情緒,有時候我們默默注視孩子,准許孩子哭,也是種接納,接納並一定非要話太多,只要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接納就可以。

待到情緒有點平靜後,我們可以考慮表達自我感受了,有一個詞語用在和孩子溝通上特別合適,那就是“溫柔而堅定” 這是溝通過程中必須保持的一種方式,不管是一開始還是溝通結束,溫柔而堅定必須貫徹始終,另外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個概念,溝通並不是去戰勝孩子,讓孩子跟著我們的步伐走,而只是表達自我感受,讓孩子聽到即可。

其次表達自我感受的時候不要用第二人稱,比如不要用“你怎麼樣,你應該這樣辦”而多用第一人稱,比如“我覺得這個事情怎麼樣…”這個過程中不要有對抗情緒,也不要有容易引起情緒對抗的詞語及語句,儘量用第一人稱交談,這樣更容易表達自我感受,第二人稱往往帶給對方壓迫的情緒反應。

在溝通過程中有個特別棒的公式叫做“事實+感受+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把這種清晰的內在呈現給孩子,他從中吸收到的是秩序,而不是混沌,比如這樣說:“我覺得咱們家有很多這樣的玩具了,再買的話,我都不知道放到哪裡了,這會讓我很煩躁”我們不必在乎孩子必須要聽我們的,我們這樣表達的目的就是讓他明白,我們也有自己的感受,你也要理解我的感受。如果孩子依舊在情緒中,我們依然要回到傾聽的溝通方式中來,幫助孩子卸掉情緒,然後再用以上方式繼續溝通。

總之與孩子產生分歧,我們要明白一件事,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一定聽我們的話,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理解我們,讓孩子學會處理情緒,學會處理分歧,學會分清彼此的界限。

關於溝通,我覺得還有好多話要講,這不是一兩篇文章可以寫完的,我希望和您一起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