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利用土法養蜂?

cz34306328


廣東梅州梅縣石扇鎮中蜂養殖戶和金柚種植戶為您解答:如何改造、利用土法養蜂?

土法養蜂是我國千百年來的養蜂傳統,哪家有蜜蜂自然飛來就會認為,是哪家運氣好,有喜氣,農民因此也更加偏愛土法養蜂,不需要過多的打理就可以收取蜂蜜,獲得額外的經濟收入。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好多養蜂人由於割蜜方法不當,損蜂嚴重,到了秋冬季時不是餓死就是飛逃,總會留下空蕩蕩的蜂桶。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對土法養蜂進行升級改造,讓蜜蜂能安心的住下來,每年給我們創造收益。

一、土法養蜂蜜蜂築巢的特點

中蜂在蜂桶、蜂箱、碗櫥等其他不規則的箱子裡自然築巢,巢脾形狀呈半球狀,上大下小,上部為儲蜜區,下部為育子區。隨著大流蜜期的到來,儲蜜量的增加,巢脾會加大加長,育子區逐步向下轉移。

二、傳統方法取蜜

傳統老式方法取蜜,通常將蜂巢中間的或大半邊蜂巢整脾連蜂蜜帶子直接割下,然後再來分割蜜脾、粉脾和子脾,有些養蜂人直接將整個蜂脾搗碎過濾,獲得有幼蟲、蜂蛹體液的混合蜜,既影響蜂蜜的純度,還不衛生,蜂蜜的也保質期不長,容易發酵變質。

三、基於以上兩點,為了在割取蜂蜜時做到既不傷蜂傷子,又保證土蜂蜜的純度和濃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土法養蜂:

1、將一桶式飼養改為分節式飼養

(1)在蜂桶內相對的桶壁之間,插上若干竹籤,木條或者拉上鐵絲,根據蜂桶的大小將蜂桶分為三層,再在竹籤、木條或者鐵絲上塗上融化後的蜂蠟,引導蜜蜂在此上築巢。當外界流蜜進入中後期時,選一晴朗的天氣,打開蜂桶的活動頂蓋,用煙將蜂群驅趕至第二層蜂桶以下,將上層儲滿蜂蜜的蜂脾及蜂桶壁上築造的贅脾用割蜜刀輕輕割下即可做到不傷蜂。

(2)這個方法在養蜂實踐中確實可以做到取蜜不傷蜂,還可防飛逃,但是由於每個人的技術不一樣,並不能完全做到不傷蜂。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保護巢脾,防止巢脾下墜。

2、將蜂桶改造成三段式或使用格子箱

一些地區使用竹編的蜂桶,可將其改為三段式,每段高為 12 cm,以3節為1桶,段與段之間採用方形網格,全部蜜蜂都可通過的那種,用來承載蜂脾,每段裡面同樣插上竹籤、木條或鋼絲,在將每一段合起來,取蜜的時候用鋼絲從第一節、第二節之間橫向慢慢用力勒斷,輕輕取出最上面一段,即把蜜脾全部取出,做到真正不傷蜂,還可以留一部分儲蜜,取完蜜後,將此段放於最低部,蜜蜂會繼續往下造脾。這個傳統改進方法已經衍生出格子箱飼養了,可以直接購買格子箱飼養。

3、仿照活框養殖改造

(1)利用較為規整的老式蜂桶、蜂箱或者某種特定的箱型,在其內壁上鑿出可以放置巢框,木條的位置,仿照活框養殖的方式,不採用人工巢礎,而是讓蜜蜂在空巢框或木條上造自然蜂脾,在蜂群的管理上,則基本按照傳統的管理方式進行。這個方法在我地是比較流行的一個改良措施,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巢框或者木條可以移動,因此可以提脾檢查內部情況、割除王臺或人工控制分蜂等,也可以割取儲蜜較多的巢脾,取完放回而不傷子脾。

(2)此法跟活框養殖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不使用人工巢礎,而是使用天然蜂脾。根據試驗,這樣取出來的蜜,含水量比活框養殖的低,蜂蜜品質高,但產量較低。

綜上分析:以上這些方法在一些不接受活框養殖的地區和一些飼養管理水平較低,經驗又不足,沒有充足時間來管理蜂群的人來說,這種改良式飼養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飼養中蜂的方法。目前本人所採用的方法為第三種方法。

以上是我對問題“如何改造、利用土法養蜂?”根據自己多年養蜂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所做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喜歡的朋友,還請給個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分享自己經驗的動力,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非常感謝您的閱讀!


梅州石扇金柚


傳統土養的蜜蜂工蜂產卵程度

  對於傳統土養的蜜蜂,工蜂產卵程度還是三個等級,一是輕微產卵,二是一般產卵,三是嚴重產卵。我們分別來看看該怎麼處理。

  第一:輕微產卵

  這種情況是土養的蜂群中工蜂產卵的蜜蜂不多,只是少部分出現了產卵。也就是說,蜂群中還有大量沒有出現產卵的工蜂,不管是介入王臺還是產卵王都還有可能出現,甚至急造也能完成,所以對於這種情況而言,我們還是三種方式,介王、介臺、急造。

  介王:方式與活框養殖一樣,把蜂王囚禁起來,放進蜂群中的巢脾上,用鉛絲穿插在蜂脾上,囚王一兩天,以工蜂不再圍王為準,放出蜂王,加強飼餵,讓蜂群儘快恢復。

  介臺:介紹王臺的方式也是一樣,準備好王臺,取臺的時候多帶一些巢脾,然後把帶王臺的巢脾放在巢脾底部或者蜂路中間,等待新王出房交尾即可。

  急造:急造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工蜂改造卵蟲脾的特點,在蜂群發生失王的時候從其它蜂群中取一張卵蟲脾放入失王群中,讓工蜂利用我們放入的巢脾進行改造,產生新的王臺。

  第二:中度工蜂產卵

  如果工蜂產卵的現象一般般,最好的辦法就是採用飢餓法,把蜂桶內的巢脾全部割掉,然後讓蜜蜂飢餓一天,在第二天的時候加入一隻囚禁的優質蜂王,到第三天的時候觀察蜂群情況,如果沒有圍王,可以進行獎勵餵養,等到第四天的時候再觀察,如果正常,則放出蜂王,加入蛹脾,消耗工蜂營養,進行獎勵飼餵,在蜂王產卵以後,工蜂恢復採蜜,慢慢的恢復正常。

  第三:嚴重產卵

  對於土法飼養的蜂群來說,合併比較困難,所以如果蜜蜂數量不多,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蜂群提到距離蜂場五十米的地方抖落,讓其自生自滅,如果蜜蜂數量較多,可以在原來的位置放一個蜂桶,裡面放卵蟲脾,讓飛行蜂回到我們放的蜂桶裡面,另外急造,產卵的工蜂則讓其自生自滅。

  土法飼養的蜜蜂的飼餵

  對於我們土法飼養的蜜蜂的飼餵,一般採用箱底飼餵或者箱壁飼餵的方式。

  第一:箱底飼餵

  箱底飼餵的方式主要是用裝有飼料的淺盤放在蜂團底部,在淺盤中放入漂浮物,避免淹死蜜蜂,然後把淺盤放在蜂團底部,讓蜜蜂自行取食。

  第二:箱壁飼餵

  箱壁飼餵的方式是通過在蜂箱中安放飼餵器的方式來進行飼餵,方法是選擇一節竹子或者小型飼餵器,將飼餵器固定在箱壁上,放上浮物後在飼餵器中加入糖漿,讓蜜蜂自行取食。



鄉下地方人家


第一種原始方式,選擇採光好而且陰涼的位置地上挖洞把蜜蜂引入養殖。

第二種原始方式,用竹子條編織成竹籠用牛屎把竹籠的縫隙糊封引入養殖。

第三種原始方式,用六十年代裝稻穀的木櫃子打掃乾淨把蜜蜂直接引進養殖。

第四種原始方式,請木工做一個木箱把蜜蜂引入養殖。

第五種原始方式,蜜蜂飛在哪裡就在哪裡給他搭個棚避風避雨自生自滅。




夾子道


1,推廣科學蜂技術,應用科學養蜂技術推廣到山區,邊遠農村,由於信息,交通不方便,農民伯伯沒有接觸,學習的機公,採用科學養蜂的書刊來介紹意蜂的養殖,中蜂養殖的書少,誤導了農民伯你只養殖意蜂,中蜂靠老一輩傳下來土法飼養。應藉助報紙,書刊,電視,廣播等媒體大力宣傳科學養殖中蜂的技術,讓養殖戶,其他農民接受,掌握科學養殖中蜂的技術。2要改變養殖戶的思想觀念,農民,養殖戶文化水平低,科學思想觀念弱,還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改變他們放棄落後的思想封建觀念,樹立科學致富的思想意識,幫助樹立經營意識,走向市場。 3公司十農戶來改造土法養蜂,公司給農戶提供技術信息,解決資金問題,銷售問題。這也是改造利用土法養蜂的途徑。


宜昌阿偉


加強保溫:

  撤出多餘的巢脾,使蜂數密集,做到每張巢脾上佈滿蜜蜂。隨著氣溫升高,群勢發展,只有不影響產卵圈的擴大,才能適當降低密集度。

  將箱內的空隙裝滿保溫物,並及時換曬,提高和保持巢內的溫度。箱縫和紗窗部分用紙或泥糊嚴。

  群勢中等以下的弱群,最好採取雙群夾箱飼養,即兩群合養在一個巢箱內,中間用隔板隔開,分別在兩邊設巢門出入。這樣可以相互取暖,最大的卵圈必定出現在閘板的兩側,兩群卵圈形成統一的整體,由於保溫好,可加快繁殖的速度。

  根據氣溫變化調節巢門。春季巢門應適當縮小,氣溫8℃以上無風的天氣才能讓蜜蜂外出排洩飛行。春季的巢門不要開在蜂巢的中間,要開得靠邊些,晴好天氣上午巢門逐步放大,午後逐漸收縮,只要保持工蜂出入不擁擠、不扇飛就行。

  儘量少開箱檢查,必須開箱時要選擇晴暖無風的中午迅速進行,以減少箱內熱量的散失。

  適時撤除外包裝。應根據群勢和氣溫,逐步撤除外包裝或保溫物,先撤上面,後撤四周,最後撤箱底;先撤強群,後撤弱群。箱內的保溫物,隨著蜂巢的擴大應逐步除去。


芝麻豌豆


如何改造、利用土法養蜂?

1.技術水平低下

土法養蜂者多是一些貧窮落後的山區農民,他們不懂技術,但知道蜂蜜的價值,憑祖輩傳下來的一點經驗簡單養殖,有的地處很好的外界條件,但是因為沒有技術,致使蜂群產蜜量很低。筆者曾認識一位用土法養蜂的老漢,該老漢共有5群中蜂,但平均產蜜量每群不到10斤。

2.土法養蜂者思想觀念落後

土法養蜂者對養蜂缺乏科學的認識,有的認為能不能養蜂由命中註定,有的還拜 “蜂神” ,以求保佑;另外,有的地方明明環境條件很適合養蜂,但是因為沒有技術也無法開發利用。

3.分佈廣,數量多

據筆者所知,土法養蜂在我國廣泛存在,特別是西南地區的山區農村更是普遍,筆者曾到過一山村,該村共有30多戶人家,幾,乎戶戶都養有幾籠蜜蜂,全村蜂群總數不在 50群之下,由此可見散佈在山區’ 農村的土法養蜂者確實很多。

4.不是經營性養殖

筆者走訪了附近一些土法養殖者,發現養殖者多數不把養殖的蜂群當回事,也不想從中獲得收益,只知道蜂群是捕來的,有了幾籠蜂全家都有蜜吃。可見,養殖者完全是一種( 自給自足) 的生產觀念,沒有經濟頭腦,缺乏經營意識。

改造、利用土法養蜂的價值、 意義

1.有利於推動我國蜜蜂產業的發展

土法養蜂遍佈全國各地,數量多,潛在發展空間大。這部分蜂群不用組織成蜂場, 只要提高養殖戶的技術水平,增強他們的生產能力,就是原地定點養殖,對我國的養蜂業發展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一方面可以大幅增加我國蜂產品的產量, 另一方面可以帶動養蜂其他產業的發展,還可以利用地方資源生產出特色蜂產品。

2.有利於充分利用我國的蜜源資源

目前,轉地養蜂戶大多到一些交通便利的大果場、農作物大區放養,而那些交通不便的小場蜜源就只有白白被浪費,土法養殖的這部分蜂群因為分佈在各個山村、角落,只要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增加他們的生產能力,則恰好能充分採集這部分蜜源,大大提高我國蜜源的利用率。

3.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致富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發展養蜂業確是農民增收的一條好門路;而土法養殖者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只要稍加指導,提高他們的養殖技術水平,他們就能成為科技致富的帶頭人。

如何改造、利用土法養蜂

1.大力推廣科學養蜂技術

近年來,科學養蜂技術雖然得到很好的推廣,但是很多山區、 邊遠農村由於信息、交通閉塞,很多農民沒有接觸、學習的機會。 另外,科學養蜂的書刊多為介紹意蜂的養殖,而關於中蜂養殖的書刊甚少,所以有些農民誤認為科學養蜂只指養殖意蜂,中蜂還得靠老一輩傳下來的土法飼養。因此,應當藉助報紙、 書刊、電視、 廣播等媒體大力宣傳科學養殖中蜂的技術,讓養殖戶,其他農民接受、 掌握科學養殖中蜂的技術。

2.轉變養殖戶的思想觀念

有些農民、 養殖戶文化水平低,科學觀念淡薄,有的甚至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這就要幫助他們放棄落後的封建觀念,樹立科學致富的意識,有的養殖戶缺乏經濟頭腦,缺乏經營意識,還要幫助他們樹立經營意識, 走向市場。

3. “公司+農戶” 是改造土法養蜂的一個很好途徑

改造土法養蜂,養殖戶需要技術信息,少量資金,蜂產品需要統籌購銷。如果創辦一些服務性的養蜂公司,給養殖戶必要的技術、 信息、 資金等幫助,統籌購銷他們的蜂產品,則可以幫助解決養殖戶不懂技術、不懂經營等諸多難題, 是一個很好的改造利用土法養蜂的途徑。






農人小陳


如何改造、利用土法養蜂

1.大力推廣科學養蜂技術

近年來,科學養蜂技術雖然得到很好的推廣,但是很多山區、 邊遠農村由於信息、交通閉塞,很多農民沒有接觸、學習的機會。 另外,科學養蜂的書刊多為介紹意蜂的養殖,而關於中蜂養殖的書刊甚少,所以有些農民誤認為科學養蜂只指養殖意蜂,中蜂還得靠老一輩傳下來的土法飼養。因此,應當藉助報紙、 書刊、電視、 廣播等媒體大力宣傳科學養殖中蜂的技術,讓養殖戶,其他農民接受、 掌握科學養殖中蜂的技術。

2.轉變養殖戶的思想觀念

有些農民、 養殖戶文化水平低,科學觀念淡薄,有的甚至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這就要幫助他們放棄落後的封建觀念,樹立科學致富的意識,有的養殖戶缺乏經濟頭腦,缺乏經營意識,還要幫助他們樹立經營意識, 走向市場。

3. “公司+農戶” 是改造土法養蜂的一個很好途徑

改造土法養蜂,養殖戶需要技術信息,少量資金,蜂產品需要統籌購銷。如果創辦一些服務性的養蜂公司,給養殖戶必要的技術、 信息、 資金等幫助,統籌購銷他們的蜂產品,則可以幫助解決養殖戶不懂技術、不懂經營等諸多難題, 是一個很好的改造利用土法養蜂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