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過早站立好嗎?

周智琛


寶寶在學會走路前,需要經歷爬和站立。有些寶爸寶媽為了讓寶寶更快學會走路,讓寶寶過早的會學站立。那麼小寶寶過早站立好不好?一起來看看吧。



經常看到一些家長或老人雙手扶著四、五個月的寶寶腋下在自己腿上站著,時不時還給孩子借力蹦幾下。問起原因,他們順理成章的回答:“孩子就喜歡這樣撐著站起來,不給他站還不高興。”

又或是:“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雙腿力量,我們周圍都是這樣給孩子鍛鍊的。”這樣做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嗎?小寶寶過早站立好不好?



五六個月後寶寶,基本上就可以坐穩了,這時候,寶寶還不會爬,有時候你把他抱起來,他的腿會在你的大腿上彈跳。正常寶寶大動作發育中,4個月時候,踏步反射比較明顯,扶著寶寶的腋下,寶寶可以站著進行踏步動作。可是,千萬別以為寶寶可以扶著彈跳了就習以為常。要知道寶寶離真正走路的時間還早呢。

寶寶大動作能力是個漸進過程寶寶大動作(又叫大運動)指的是身體和四肢的運動。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寶寶大動作能力發展最快的階段。每一項大動作發展都與支配該項動作的神經和肌肉的成熟程度有關,隨著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增強,寶寶在出生的前幾個月內就能基本實現對頭部的控制,隨著身體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他們開始學習翻滾、坐、爬、站立和走路。而對應的發育有一定階段性:

3個月抬頭、6個月能坐、7個月會滾、8個月會爬、週歲才能走。



而在學會真正站立之前,寶寶必須具備足夠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醫學的角度看,小孩的骨骼鈣化不完全,骨質較軟,孩子只有到十一個月左右時下肢骨胳的強度才能支撐起他的體重,如果在此之前,孩子的下肢骨骼還未有足夠的承重能力負重時,勉強孩子去學站立、走步,容易造成孩子的“O”型(羅圈腿)、X型腿;三、四個月的寶寶脊柱的生理彎曲也沒形成,同時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過強的壓力和運動,過早坐立,可影響脊柱的發育和彎曲度;再如大人經常向上牽著嬰兒的手走路,由於孩子肘部橈骨小頭的環狀韌帶薄弱,這樣可能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過早的走路小腦發育尚未完善,也影響孩子的平衡功能,容易發生意外。

寶寶學站是成長髮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應該是水到渠成,循序漸進的。但有的家庭為了讓寶寶快速學會站,以便於迅速學會走,可能會存在“揠苗助長”的現象。

自主扶站,人為扶站哪種更適合寶寶?扶站的兩種區別

一種是自主扶站:孩子會自己借力於身邊的沙發,欄杆,玩具等站立起來。通常情況下,不干預不鼓勵。



一種是人為扶站:家長扶著孩子的身體使其站立,大多數情況都是架著腋下幫孩子站立。這種情況,不建議實行。

注意,這裡所說的 “扶著站”,是指嬰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架著腋下被動站立,而不是指寶寶自動自發的行為。

寶寶的肌肉力量發展,是自上而下的,先是脖子、胳膊、肩膀、背部、腰部、骨盆,最後到腿和腳,不可以跨越式發展。當寶寶上面的肌肉力量沒有足夠強壯的時候,單純的練習下半身的肌肉,是吃力不討好的。

寶寶因為腰背,胯骨的肌肉力量還不夠強壯,基礎沒打好,非但沒有好處,還會可能造成以下的結果。

①形成壞習慣

肌肉是有記憶的,長期維持一個錯誤的姿勢,肌肉就會習慣於這種姿勢,再改就有點難了。小月齡的寶寶因為腿的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撐自己的時候,會傾向於把腳的力量也用上來想要幫忙,這樣的用力就會導致 “踮腳” 和 “膝蓋繃直” 的習慣。

經常這樣做,肌肉形成記憶了,腳一接觸地面,就習慣於繃起來,這樣就很影響真正學步的進程,也會影響身姿。有些寶寶學會走路了之後,還是非常喜歡踮腳,很可能就是很小的時候形成的壞習慣。

②耽誤平衡能力的形成

平衡能力也是寶寶需要體會和學習的,他需要經歷跌跌撞撞,搖搖晃晃的階段,才能訓練自己的肌肉學習如何用力才能讓自己保持平衡。

但是 “扶著”這件事,本質就是一種過度的幫助,寶寶如果習慣於被扶著保持站立,很舒服很輕鬆,很可能就懶得學習平衡能力了,反而會拖後學步的進程,也會讓扶著的家長不堪重負。

③耽誤了其他大運動發展的時機

小月齡的寶寶主要的任務是學會抬頭和翻身,大一點要學會獨坐,然後學爬,這樣按部就班的發展,每一種動作都是寶寶身體協調能力,肌肉力量的鍛鍊和飛躍。

但是如果你從很小的時候就總是扶著站太久,寶寶會因為這種姿勢視野更好,而很喜歡,他很可能就不喜歡趴著,這樣腰背的核心肌肉力量沒有機會鍛鍊,獨坐就很可能拖到很晚,這樣身體不穩定,精細動作和吞嚥能力,都會受影響滯後。他也很可能就直接跳過爬行,協調能力也沒機會鍛鍊,長大以後也會協調能力也會不太好。

小月齡寶寶下肢的力量,和他的髖、膝、踝各個關鍵的穩定控制能力還不夠,長時間的站立實際上是一種過度負荷的活動。

寶寶站立、學步,能不扶就別扶事實上,無論我們訓練寶寶站立還是走路,都最好不要依靠外力扶著寶寶,幫他省力,幫他保持平衡。



應該設計環境,讓寶寶發揮自己的能力,不停的探索試錯,他才能更加明白如何控制身體,如何用力,最終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你越是提供外力,他越是依賴你,反而會影響自身能力的形成,甚至出現非常錯誤的姿勢。

就算是會走路了,因為之前被保護得太好,平衡能力在學步期間沒有得到鍛鍊,走路也會搖搖晃晃,跌跌撞撞,容易摔倒。

明白這些,你就會更加了解,“被動扶站” 這件事是有多沒意義了,充其量只能算是個親子游戲,偶爾扶著蹦蹦跳跳樂一樂。只有寶寶通過自身努力做到“主動扶站”,才是對他大運動發展,真正有益處,有影響的事。

溫馨小貼士:趴是大運動發育基礎,最好是學會了爬再訓練孩子站立,否則孩子學會了站立就不會再練習爬了。所以,多多訓練一下寶寶趴和爬,對寶寶大運動發育大有益處。


紫竹飛宇


嬰兒過早站立不好。

身邊朋友小A的寶寶四五個月的時候,小A的婆婆就讓寶寶站在地上,雙手擰著寶寶的手臂,鍛鍊寶寶走路。小A的婆婆說:要從小鍛鍊寶寶走路,這樣寶寶才有力氣,不然以後走路慢,看看別人家孩子,不到一歲就走路了。

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過早地讓寶寶站立有很多危害:

第一,過早的讓嬰兒站立,對寶寶的脊椎不好,嬰兒還小,骨骼發育不全,長期這樣站立,可能

導致嬰兒頸椎變形彎曲。

第二,容易導致腿部畸形。過早的讓嬰兒站立,嬰兒腿部的承受力,不能承擔身體的重量。容易導致骨骼彎曲,出現O形腿、X型腿等情況

第三,大人擰著嬰兒的胳膊走路,拉扯過程中,容易導致嬰兒的手臂脫臼。

嬰兒的生長過程,三翻六坐八爬九發牙,不要著急讓寶寶走,相比讓孩子走路,我更建議家長讓孩子多爬行。

寶寶爬行好處多

寶寶爬行的時間特別短暫,只有幾個月熱衷於爬,一旦寶寶學會走路,你再想看到他在地板上笨拙爬行的樣子就很難了。

我家老大,十個多月就會走路了,再想讓她在地上爬,已經不可能。其實我還是想讓孩子多爬一段時間,畢竟爬行對寶寶有很多好處的。

千萬不要怕寶寶弄髒了衣服和小手,放手讓寶寶爬吧!

1、爬行有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

寶寶在爬行時需要調動諸多肌肉組織,這對寶寶的生長髮育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寶寶爬行時會不停的轉動頭部,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寶寶的觀察能力,還有利於鍛鍊其頸部肌肉組織。

其次,爬行需要寶寶要手腕和膝蓋來支撐身體重量,這樣有助於寶寶手臂和腿部肌肉的生長。

人類所能學到的一切運動上的技巧都是憑本體感覺來實現的,而本體感覺的培養是從爬行開始的,學習爬行的階段是開發寶寶多器官協作能力的最佳時期。

2、爬行促進語言學習

美國科學家對大量嬰兒考察研究後證明,爬行可以加強大腦中各個神經元的聯繫,刺激大腦語言中樞,為寶寶今後的語言學習做好準備。寶寶爬得越多,學說話的速度加快,學新知識和看、讀能力也增強。統計表明,兒童期有閱讀困難的孩子,很多是由於嬰兒期缺少爬行環境和爬行訓練造成的。

3,爬行有助於提高寶寶的身體協調能力。

爬行時間多的寶寶,學習新的運動項目,很快就能學會。我家的兩個寶寶,學習溜冰,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能自己滑動,很少摔跤。學習滑板也是一樣,別的小朋友站都不敢站上去,而我兩個寶貝很快就能自己滑著走。身體非常靈活,剛開始也是經常摔跤,兩個孩子絲毫沒有畏懼,繼續去挑戰,很快就能學會。

4,爬行多的寶寶,身體更好。

爬行可以鍛鍊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白天孩子花大量時間爬行,身體得到鍛鍊。孩子的胃口也會非常好,而且到了晚上,孩子的睡眠非常好。

長期經常爬行的寶寶,身體自然好了,寶寶很少生病的。我兩個孩子到八個多月的時候,就睡整夜覺了。

5,喜歡爬行的寶寶,媽媽帶孩子更輕鬆。

我孩子6個月後就開始爬,不用每天抱孩子,真的非常輕鬆。孩子在前面爬,我只要跟在後面就好了,只要孩子不去碰危險事物,不要撿東西放嘴巴里,我都是讓孩子自我發揮。

只是每天需要洗五六套衣服,給孩子洗三回澡而已,這相對於每天抱著孩子要輕鬆很多。

所以,想要帶孩子輕鬆,就放心大膽的讓孩子爬行吧!

6,爬行鍛鍊,防止肥胖

對於寶寶來說,爬行是最好的全身運動,寶寶在爬行中消耗熱量,軀體的活動也隨之加強,可以促進消化增加食慾。經常爬行,可以使減少寶寶的皮下脂肪積聚。

另外,寶寶在爬行中抬起頭頸,可以鍛鍊頸部的肌肉。同時胸腹部離地,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也鍛鍊了胸、腰、腹、背與四肢的肌肉,不但可以促進骨骼生長和韌帶靈活,更為站立、行走打下基礎。

最後,千萬不要覺得寶寶爬行會弄髒衣服和小手,就剝奪了寶寶爬行的權利。一生中,爬行的時間就幾個月,家長們,放手讓孩子爬起來吧!


一月愛八月


現在有很多媽媽願意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內,認為這樣既省勁又可以防止小孩摔倒,但實際上,長期依賴學步車對寶寶的成長可能不利。由於寶寶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到能支撐身體的全部重量,過早使用學步車讓寶寶站立或走路,寶寶的腳跟基本不用力,過多使用會讓寶寶習慣性地形成前腳掌著地的走路姿勢,出現O形腿、X型腿等情況。因此學步車使用應該恰當,尤其不能過早、過多地使用。

  專家提醒家長,有的寶寶剛5、6個月就喜歡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讓他一直站。寶寶處於生長髮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長期處於一種姿勢,就會出現畸形。

  一旦發現寶寶有X形腿、O形腿,家長們也不必太過慌張,應該上醫院尋求醫師幫助。一般畸形6公分以內的以觀察、隨訪為主。超過6公分的需要到醫院骨科求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智欽孕嬰平臺


寶寶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長期處於一種姿勢就容易出現畸形。

幼兒過早站立學走路 易出現腿部畸形

很多媽媽願意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內,認為這樣既省勁又可以防止小孩摔倒,但實際上,長期依賴學步車對寶寶的成長可能不利。由於寶寶骨骼還沒有完全發育到能支撐身體的全部重量,過早使用學步車讓寶寶站立或走路,寶寶的腳跟基本不用力,過多使用會讓寶寶習慣性地形成前腳掌著地的走路姿勢,出現O形腿、X型腿等情況。因此學步車使用應該恰當,尤其不能過早、過多地使用。

專家提醒家長,有的寶寶剛5、6個月就喜歡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讓他一直站。寶寶處於生長髮育旺盛階段,骨結構以軟骨成分為主,骨骼富有彈性,可塑性強,肌肉的力量比較薄弱,骨骼容易彎曲變形,長期處於一種姿勢,就會出現畸形。

一旦發現寶寶有X形腿、O形腿,家長們也不必太過慌張,應該上醫院尋求醫師幫助。一般畸形6公分以內的以觀察、隨訪為主。超過6公分的需要到醫院骨科求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學漢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件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