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屬中國的一塊地方,唐末被一個家族佔據,成為日後獨立的源頭

原屬中國的一塊地方,唐末被一個家族佔據,成為日後獨立的源頭

靜海軍節度使與嶺南局勢

致力於割據嶺南的劉隱在與虔州盧光稠爭奪韶州失敗後,又與佔據湖南的馬殷展開了對粵西地區的爭奪。後梁太祖開平二年(908年),馬殷在打敗荊南高季昌的挑釁之後,乘勝南下,遣步軍都指揮使呂師周率軍進攻嶺南。

唐末天祐元年(904年),劉隱已經授任為清海軍節度使。在馬殷南進之中,劉隱與之發生十餘回大小戰鬥,皆不能勝,“昭、賀、梧、蒙、龔、富六州”盡被馬殷所據。通過拓疆戰爭,馬殷“土宇既廣”,於是“乃養士息民,湖南遂安”。然而,劉隱勢力的發展則被抑制。

除了這些,劉隱還試圖控制安南。唐代宗時期,唐廷設安南都護府。鹹通元年(861年)安南都護府府治被南詔攻陷,後失而復得,鹹通四年再次淪陷。至於鹹通七年(867年),朝廷恢復安南都護府,並設靜海軍節度使。

原屬中國的一塊地方,唐末被一個家族佔據,成為日後獨立的源頭

安南都護府

在晚唐藩鎮割據的背景下,靜海軍亦莫能外,而地處偏遠的交趾故地,其割據表現出很強的地方性和獨立性。天祐三年(906年),出身於安南世族的曲承裕在地方勢力的支持下成為靜海軍節度使,其地位也獲得中原王朝的默認。曲承裕割據靜海軍,事實上是安南脫離中原王朝而成為獨立政權的源頭,越南史家曾言:

曲先主世為巨族,雄睿智略,因唐之亡,群心愛戴,共推為主,都於羅城,民安國治,功德永垂。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梁王朝剛剛建立之時,靜海節度使曲承裕病故,其靜海軍子行營司馬權知留後曲顥繼位。清海軍節度使劉隱對於中原的改朝換代並不在意,他並不忠於大唐,朱梁取代李唐,他依舊錶示尊戴,他需要的是中原王朝賦予的割據合法性。

原屬中國的一塊地方,唐末被一個家族佔據,成為日後獨立的源頭

《大越國史記》

朱溫是一個很善於玩勢力平衡的政治家,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太祖朱溫為嘉賞劉隱,八月,“辛酉,以劉隱為清海、靜海節度使。”如此一來,劉隱獲得了節制安南的授權,昔日交州之地名義上也納入了劉氏藩鎮的管轄範圍。當然,劉隱當時是無力改變安南為曲氏家族控制的事實。

不管如何,朱溫的這一任命是一個一箭三雕的策略。其一,攏絡了清海節度使劉隱,換取了劉隱對後梁的支持和臣屬;其二,曲氏家族為了鞏固割據安南的局面,勢必會更積極地效忠後梁,定期進貢;其三,在後梁王朝無法顧及南疆之際,讓安南曲氏與廣州劉氏彼此牽制,有利於後梁的大局穩定。

多處出手卻無所得,劉隱又將目光投向容州和高州。後梁太祖四年(910年),二月,劉隱令其弟劉巖率軍攻高州,但是為高州防禦使劉昌魯擊敗。劉隱又轉而進攻容州,同樣被容州經略使龐巨昭所敗。劉隱兩戰皆敗,但對於高州、容州的併吞之心並未打消。

原屬中國的一塊地方,唐末被一個家族佔據,成為日後獨立的源頭

馬殷

割據高州多年的劉昌魯“自度終非隱敵,是歲,致書請自歸於楚”,這裡的“楚”即是馬殷的楚國政權。楚王馬殷大喜,遣橫州刺史姚彥章將兵迎之,高州從此納入馬楚政權的勢力範圍。佔據容州的龐巨昭亦有歸降之意,然其裨將莫彥昭不甘入楚,則勸其突襲楚軍,藉機壯大。但是,龐巨昭並不贊成,最後將莫彥昭殺死,舉州迎降。

馬殷兵不血刃,拿下了高州和容州,劉隱又是勞師無功。嶺南劉氏藩鎮真正的壯大發展,還有待於劉隱之弟劉巖日後的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