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諸侯,怎麼確定地域?用地圖嗎?

用戶1457060968555


西周初期分封諸侯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分封了1200多個諸侯,也有說800多個諸侯,也有說400多個諸侯,也有說分封了71個諸侯,這些都見之於不同的史書記載之中。

通過史書不同的記載可以瞭解到西周時期分封諸侯有些地域不是十分明確的,也就是有很多諸侯的區域是以某地為中心,有一個大概的區域,沒有十分明確分封諸侯國的疆域。這裡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疆域十分明確的諸侯國,另外一種是沒有明確疆域的諸侯國,只是以某地為中心,至於疆域問題還是要靠分封的諸侯自己派軍隊佔領,明確自己的疆域。

夏朝建立之前,是屬於部落聯盟時期,那時在中華大地上有大大小小的部落佔據,部落的疆域十分不明確,往往通過部落之間的戰爭或者協商確定部落的疆域。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在夏國統一戰爭時期,有很多部落被消滅,也有很多部落依附到夏王朝。依附於夏王朝的部落後來演變成封國——諸侯國,較為偏遠的部落被稱作“方國”,方國一般沒有被征服。

西周初期,根據《左傳》和《荀卿子》記載,周王兄弟之國和姬姓之國53個,跟隨周王伐紂的有功之臣、前朝貴族、三皇五帝的後裔、夏、商後裔等諸侯國18個,合起來有71個諸侯國。如下圖為部分異姓諸侯國部分:

西周時期分封的這71個諸侯國早就形成了固有的疆域,在邊界上變動不大,有些諸侯之間的疆域也沒有明確的界限。譬如姜子牙分封齊國,當姜子牙到達封地之後,立馬派遣軍隊佔據自己封國的疆域,而此時山東半島上的東萊國也正在派軍隊拓展自己的疆域,雙方軍隊碰上了頭。打敗了東萊國幾次進攻之後,齊國的疆域才基本確定下來。

為了贏得自己部落或者封國的安定,很多偏遠的諸侯國、方國都表示對周王朝的臣服,接受西周的分封,這些方國、諸侯國在西周初年之時有330多個,加上原來分封的71個諸侯國,湊齊了400之數,這也是西周分封71國和400多個諸侯國的來源了。(西周初期,分封諸侯國圖,主要諸侯國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

包含西周和東周時期,接受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總計800多個,這也就是800諸侯的來歷了,當然很多諸侯國在爭鬥中被消滅了不少。

一般來講,西周時期是有地圖的,大都以某地為中心,分封方圓多少距離的國土。接近周王國核心區域的諸侯國之間是有明確的疆域界限的,一般以江河、山等作為區別疆域的地標性界線。距離比較偏遠的諸侯國,疆域劃分十分不明確,都以某地為中心,至於疆域則需要自己拓展,一般都以軍事鬥爭確定具體的疆域界限。

西周初年,人口估計在340萬左右,而疆域比較遼闊,分封的71個諸侯國不單單是疆域問題,還有“授民”,如:

魯國: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

衛國:陶氏、施氏、繁氏、樊氏、飢氏、終葵氏等;

唐國(晉國):懷姓九宗,職官五正。

西周的分封的諸侯國,尤其是嫡系姬姓的諸侯國不單單要授予封土,還要授予民眾,讓他們建立自己的諸侯國。

西周分封的71個姬姓諸侯國主要目的如下:第一,拱衛周王室;第二,按時繳納賦稅、軍力支援周王室;第三,諸侯國有權力在自己的封國內再進行分封;第四,諸侯國可以組建自己的軍隊,在封國內徵收賦稅。

其他較為偏遠的諸侯國,周王朝對他們的控制力較弱,很多諸侯國都是有名義上的臣服,繳納的賦稅也較少,更不用說軍力支持周王室了!(譚其驤所繪製,《山海經》中山經地域概貌示意圖)

至於西周分封時當然用地圖了,那是的地圖比較模糊,沒有現在這麼精確,大都是粗略的地域概念劃定諸侯國的疆域,如果要確定自己的疆域,還要靠軍隊和民眾開拓了。


穿越再現彼岸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範疇.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在家庭範圍是為宗法制,在國家範圍是為分封制. 中國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制度.周滅商和東征以後,曾分封同姓和功臣為諸侯,以為藩屏.諸侯的君位世襲,在其國內擁有統治權,但對天子有定期朝貢和提供軍賦、力役等義務.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為: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在“分封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相當於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係,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後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

  其特點為:共主或國王分封土地,諸侯擁有土地收益權,諸侯擁有世襲繼承權,諸侯有義務向周王室進貢.

  在商周時期,由於生產力相對落後,國土面積過大,導致管理極為困難.而分封制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使得各地政權穩固,文化經濟在當時得以充分發展.然而伴隨時代的發展,分封制的種種弊端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因此有了春秋戰國,最後秦統一華夏,分封制最終一步一步離開了歷史的舞臺……


諸事付與說書人


跑馬佔地。

大概佔完後,會在邊界挖溝。挖出來的土堆起來就叫“封”。就叫“封土建國”,也叫封建。兩邊的封土中間有一定的區域,這個區域就叫“疆”。所以後世管地區最高長官叫“封疆大吏”。


文山仹壬


肯定是按地圖來的,要不怎麼可能分的公平。至於這地圖究竟如何,精度,標註等等,抱歉,欠奉。

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大的缺失。從來都“微言大義”,從來都不注重細節。像分封這樣重大的舉動,分封的地域缺失,分封的國家缺失(除了大國),分封的依據缺失;打仗缺少細節,如何排兵佈陣,如何進攻,如何防守,都是缺失的。

導致現在,所有一切,我們都只能靠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