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過了一生》,兩個人的婚姻,為何卻過得比一個人還艱難?

《我這樣過了一生》,上映於1985年,改編自蕭颯的小說《霞飛之家》,

導演張毅,是蕭颯的前夫。主演楊惠珊是臺灣著名的雙料影后,同時也是導演張毅的現任妻子。蕭颯、張毅和楊惠珊曾是臺灣電影屆著名的鐵三角,影片獲得第22屆臺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四項大獎。

影片以平靜、自然的影像娓娓道出主人公桂美的一生。桂美因為在去臺灣的路上和未婚夫失散,不得已只好暫住在表姐家,包攬所有的家務事。一晃多年過去,未婚夫仍杳無音信,桂美快成了老姑娘,表姐家也不好一直住下去,於是桂美選擇嫁給被前妻拋棄還帶著三個小孩的中年男人侯永年。

哪知侯永年表面老實,實則嗜賭如命、沾花惹草,還好吃懶做,婚後桂美生下一對龍鳳胎,可是一家七口的生活卻難以為繼。為了生計桂美決心同侯永年一起去日本幫傭,期間桂美學會了一手好廚藝,返回臺灣後靠著積蓄和手藝,桂美開了“霞飛之家”餐廳。日子終於有了起色,侯永年的老毛病卻又犯了,桂美掙扎著將五個孩子全部帶大,自己的一生也走到了盡頭。

女人的一生,要面對很多課題,從傳統對女性角色的定義,到婚姻和男人,再到生活本身的一地雞毛,掙錢吃飯,撫養孩子。這一個一個關卡,桂美憑藉自身蒲草一般的韌性終於踉踉蹌蹌地走過,談不上後悔,可終歸冷暖自知。

《我這樣過了一生》,兩個人的婚姻,為何卻過得比一個人還艱難?

01、解決自己:女人這個性別,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①女人的年齡

桂美與未婚夫失散後,等了他很多年,可是一晃年齡大了,好像女人到了時候總得嫁個男人,那便不能再晚了。女人的一生,總是被很多無形的東西所牽制,比如年齡。但人們對女人年齡的關注背後,不只是人們對青春和美貌的愛慕,更因為年齡裡還潛藏著女人的最佳生育時段。

年齡的潛在催促,和小人物在大時代裡的命運沉浮,孤身一人,無家可歸,風起雲湧中,身似飄萍,不能自顧。風箏沒有了線,那隻好飄到哪裡便是哪裡吧。

②女人的貞操

女人的貞操,男人也許都想得到,甚至希望佔有更多,可是卻未必都懂得珍惜。桂美不只因為年齡到了,更因為這個原因,才會將自己的標準降到很低。

同樣是人,這個唯女人才有的標籤,無形之中給女人分出了“三六九等”。悲哀的是,這種潛在的物化,不只深刻地影響了男人,而且更深刻地影響了女人。她是主動找到侯永年,跟他實話實說然後讓侯永年自己選擇的。侯永年的一時沉默,代表他還是介意的,可是他也非常明白自己的條件,更何況有個女人總比沒有要好。

③女人的美麗

女人長得醜不討喜,但長得太漂亮也同樣不討喜。桂美是美麗的,皮膚白皙,身材微豐,男人不一定愛美麗的女人,但男人一定喜歡看這樣的女人。即使女人自己不太在乎自己的美麗,可是有時候這種美貌仍然會給她帶來種種麻煩。

桂美選擇匆忙嫁人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因為桂美的美貌,引起了表姐夫的覬覦,更引發了表姐的醋意。不論是覬覦還是醋意,都讓桂美無法繼續在表姐家住下去。她必須儘快想辦法離開。基於以上種種因素,於是才有了桂美和侯永年的結合。

《我這樣過了一生》,兩個人的婚姻,為何卻過得比一個人還艱難?

02、解決男人:說好遮風擋雨的男人,很可能成為最大風雨

①毛病多又不作為

本以為結了婚, 眼前所有的問題就都得到了解決。再不濟,兩個人搭夥過日子也總比一個人孤孤單單要強吧。事實證明,兩個人生活是否比一個人生活更好,要取決於女人所選擇的那個男人的方方面面。

不久,桂美就發現侯永年酷愛賭博,而且對養家餬口的工作根本一點都不上心。五口人要吃飯,卻冒著被辭退的風險繼續賭;老婆要臨盆了,偷了老婆借高利貸準備的生孩子的錢繼續賭。

等桂美咬著牙開了店,日子剛好一點,不再為生計發愁了,侯永年又在外面幹出了偷雞摸狗的勾當。

“丈夫有了女人,比賭博更叫人寒心,可你只有兩種選擇,離開他,或者原諒他,每一種都不好,我哪個也不想選,可你總得選一樣。”

男人不可留戀,可孩子仍需要一個媽,女人硬生生做出第三種選擇,既不原諒他,但也不能離開他。

僅僅如此便罷了,賭博、找女人之外,還不作為。一家人所有的困難時刻,侯永年不是缺席就是退後。沒錢還債、沒錢吃飯、沒錢上學,讓他找工作他找不到,讓他說話他說不出來,遇到問題不是發火就是揮拳頭。颱風帶來的大雨把家裡淹沒的時候,侯永年一夜未歸,桂美一個人護著身邊的四個孩子,如果水再漲她就準備帶著孩子們躲到房頂上去。後來證明,正是那天晚上,他跟別的女人鬼混在一起。桂美早已對丈夫死了心,但對桂美這種女人來說,日子總還得湊合著過下去。

②年輕吃喝嫖賭,到老浪子回頭

最讓女人如鯁在喉的一點,是男人年輕時在外吃喝嫖賭,到老來卻選擇浪子回頭。侯永年也不例外,孩子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了,桂美的頭髮也變得花白,得知桂美子宮裡面得的是癌之後,侯永年不賭了,即使偶爾也不去了。他生平第一次終於主動地圍著桂美,想要為她做點什麼,照顧她吃東西,幫她梳頭。

可是桂美的心裡並不感到溫暖。太晚了,心裡的希望早已燃透變成灰燼。這遲來的殷勤在侯永年看來是帶著幾分良心發現的愧疚,而在桂美看來,不免多此一舉,他就像在給已經死掉的花兒澆水,不是真的懺悔,也不是真的為了花兒好,只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內疚感。就像表姐說:“女人啊,就是划不來,跟了什麼樣的男人都得認了。”可一生已過,一輩子都忍過來,臨了了還計較些什麼呢,唯有淡然。

《我這樣過了一生》,兩個人的婚姻,為何卻過得比一個人還艱難?

03、解決生活:當生活就是掙錢養孩子,女人自己在哪裡?

①掙錢

生活不是為了吃飯,可是一家人要活下去,首先就得解決吃飯問題。桂美知道她指望不上侯永年,孩子們也指望不上侯永年,桂美只能指望自己。決定扔下雙胞胎其中的哥哥去日本那天晚上,侯永年還能呼呼大睡,桂美咬著被單強忍著自己可還是哭了。一個貧窮的母親,有著這個世界上最沉重的悲傷,生活和孩子不能兼顧,怎麼選都是苦澀。

有多少女人,在成為母親後希望自己一夜暴富,因為她也許可以忍受自己缺衣少食,但卻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缺衣少食。後來在日本飯店打工的日子,侯永年每天累得只剩抱怨,只有桂美一聲不吭,卻在心裡暗暗打定主意要儘快全家團圓,然後開一家真正屬於自己的餐廳。回臺灣後,桂美終於如願以償,侯永年跟著“雞犬升天”。

②養孩子

侯永年時而在店裡幫幫忙, 時而就溜出去玩兒,管孩子的事就全都落在了桂美的身上。桂美知道後媽不好當,可還是以最大的耐心來對待家裡的每一個孩子。桂美一輩子追求對五個孩子的平等相待。所以她當年去日本只帶走了雙胞胎中身體較弱的妹妹。

可是大女兒被留在家中,因為家庭的變故和天生的敏感,對於被留在家中的那幾年,大女兒正芳一直耿耿於懷,進而演變成心底對父母的怨恨。可能覺得家裡沒有愛,她就向外界去尋找愛。等回國的桂美髮現正芳談戀愛時,已經來不及了,正芳被人騙了。桂美在正芳最艱難的時候一直默默守護在她身邊,但直到桂美生病,正芳都沒有叫過她一聲媽,雖然最後答應放棄繼續讀書料理餐館,但她們之間也總好像隔著些什麼。其他的孩子也都長大離開了家,沒人願意接管這份辛苦的家業,只是自私地都盼著從中分一杯羹。對一些人來說,父母和孩子只是一場單向的付出,孩子來不及理解父母的,或許只能等他們同樣成為父母才會理解。

04、總結

桂美一輩子看重家庭,熱愛家庭,她柔弱卻要強、自尊有志氣,她扔掉別人送給她的剩菜,拒絕了柴媽媽的接濟,不要東家的可憐,她像水一樣,甘願身處低處,卻總能在沒有路的地方找到出路。生活的重心只是圍繞著掙錢和養孩子這兩件事。小時候孩子都需要一個媽媽,孩子長大了,桂美卻彷彿成了可有可無的尷尬人物。掙出了好生活,孩子也都成家立業,老伴兒也玩兒不動了,桂美卻只剩下衰老和病痛。

這便是屬於桂美的一生,似乎也是許多女人一生的寫照。桂美的一生沒有被生活的苦難打倒,沒有被男人的傷害打倒,孤軍奮戰,力挽狂瀾,成為好妻子,好媽媽,甚至好後媽,這樣的一生看似功成身退,兒孫滿堂,卻總讓人感覺缺少了點什麼,因為對桂美來說,這始終是缺少自我的一生。對於女人來說,問題不是選擇單身或者結婚,瞭解自己的困境和選擇,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許才是最重要的吧。

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