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12歲的乾隆,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147895600


第一次見到12歲的乾隆,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史書上並沒有這樣的記錄,但是康熙第一次見了一十二歲的乾隆時,確實是非常的喜愛。

史書上對於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時表現,用了“見即驚愛”這個詞。

康熙六十年,那天天氣不錯,陽光大好,花兒開得正豔,垂柳隨風搖曳,圓明園之中,康熙和雍正正在暢談國事,談完國事,父子就拿出酒杯,小酌一下。



父子暢談的氛圍不錯,雍正帝想借此機會讓父親看看他自己的幾個孫子。康熙有98個孫子,所以很多孫子都不認識,連一面都沒見過。其中雍正的兒子們就是如此。

康熙一聽,立即說好啊,自己正想見見孫兒。於是雍正就把兒子弘曆和弘晝喊了出來。

此時弘曆恰好十二歲了,靈秀俊朗,眉宇間有一股英氣,水靈靈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太招人疼招人愛了。

爺孫一見面,就非常有緣,弘曆就走到了爺爺身邊。康熙上下打量了弘曆一番,這一看不打緊,驚的立即放下了酒杯。

康熙暗想,此孫子原來就是我眾裡尋他千百度的那個隔空要傳遞的繼承人。於是又考了考弘曆讀書的情況,弘曆不早不亢,侃侃而談,說的頭頭是道。

康熙高興的直擼鬍子,又頻頻點頭。而一旁的弘晝,則毫無靈氣,更顯出了弘曆的非同一般。



隔了幾天,康熙直接把弘曆接到宮中親自撫養,給他找了最優秀的老師,並且上朝的時候把他帶在身邊,親自調教。弘曆這待遇與廢太子的長子一樣一樣的,不是康熙看中的人,怎會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

爺孫倆經常同吃同住,那是一段快樂的時光,可惜只有短短的五六個月的時間。

弘曆還跟著一起參加了康熙年間的第二次千叟宴,65歲的全國老人都可以參加。在宴會上,弘曆也代表爺爺給大家敬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後來,弘曆還和爺爺一起參加了一次圍獵活動。中間出了一個小插曲,本來一頭看似被打死的熊又復活了,衝著弘曆而來,弘曆並不驚慌,面無懼色,大家慌亂之中終於射死了熊。驚的康熙直說,天佑弘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弘曆以後經常回憶和爺爺在一起度過的那些日子,感覺收穫很大。而因為康熙對弘曆的疼愛,雍正從內心早就打定主意,把皇位秘密地傳給弘曆了。

康熙死後一年,弘曆代表父親雍正去景陵祭奠爺爺,小小年紀,只有13歲就被委以重任,可見弘曆在雍正心目中的位置。

弘曆的優秀是有目共睹的,被康熙和雍正兩代皇上看中,也是他修來的福分。當然,弘曆也不負眾望,繼位之後,創造了大清朝的空前的盛世狀況。


歷史漫談君


康熙帝第一次見到乾隆據說是在乾隆帝10歲的時候,康熙帝親臨雍親王府,康熙帝在與胤禛交談時,胤禛乘機向康熙帝提了一個請求,胤禛說:“我的兩個兒子已經快十歲了,都還沒見過皇爺爺呢,求父皇開恩,召見他們。”

康熙帝本是出宮散散心,一路走到雍親王府,心情愉快,於是很爽快的答應了雍親王的請求。隨後,雍親王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弘盼、弘暉早逝,弘時過繼給允禩)叫了出來,弘曆和弘晝趕到庭院中,平生第一次看到皇爺爺,大家都表現得很激動,給皇爺爺行完禮之後,便站在一旁。

康熙帝看到這兩個器宇不凡的孫子,心中很高興,看他們這麼大了,學識應該掌握得不少了,於是決定考一考他們,康熙帝一試,發現這個弘曆和自己小時候很像,學識也掌握的很強。

康熙非常喜愛,於是將弘曆帶到宮中養育,親自教授弘曆功課,之後還帶著弘曆去熱河避暑山莊。這些是出自清史稿的,《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紀一》記載:“聖祖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木蘭從獮,命侍衛引射熊......”

清史稿沒有康熙帝驚得放下酒杯的介紹,如果有,那就放下酒杯檢驗弘曆們的學識或者是弘曆表現太好,康熙帝放下酒杯讓誇他,他進宮讀書。

題主說康熙帝見到12歲的乾隆,驚得放下酒杯。那我就講講乾隆帝12歲與康熙見面的情況。

乾隆帝12歲與康熙帝見面,則與天下的老人有關,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正月,康熙帝為了預祝自己七十歲生日,在乾清宮舉行了他在位時期的第二次千叟宴,也是最後一次千叟宴。

康熙帝宴請天下年滿六十五歲的老者,這次宴會皇親宗室都要參加,十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皇子、皇孫都要出來給這些老者斟茶倒水、敬酒,分食。

康熙帝辦第一次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當時乾隆帝才出生兩年,沒有參加這次宴會,這次宴會,乾隆帝已經12歲的,他被要求去給老者敬酒、分食,12歲的弘曆看到這次白髮的老者都來給自己爺爺祝壽,心中滿滿的羨慕。

這次宴會,康熙帝一直在和老人們飲酒作樂,宴會之後便是看戲,康熙帝在這次宴會中放下酒杯的次數肯定很多,但是因為弘曆放下酒杯的情況應該沒有吧。

這次千叟宴之後,康熙帝便去世了。


司馬長史


雍正之所以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當上清朝皇帝,據說與他的兒子弘曆有關,弘曆也就是未來的乾隆帝。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雍正、弘曆祖孫三人在圓明園牡丹臺相會,這是康熙第1次見到年僅12歲的乾隆,坊間傳言,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曆,便驚得放下酒杯。究竟發生了何事,讓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孫輩面前如此失態呢?

康熙畫像

其實祖孫相會的這一年,也是徹底改變了雍正帝和乾隆帝二人命運的一年。當時的雍正,只是眾多為爭奪皇位廝殺的四阿哥,由於康熙晚年對於下一任繼承人遲遲未定,導致原本手足情深的兄弟為了皇位明爭暗鬥、互相殘殺。為了立儲之事發愁不已的康熙,於康熙六十一年的春日,前往圓明園牡丹臺賞花散心。覬覦皇位已久的雍正,為了能夠成為大清的未來君主,他這次決定劍走偏鋒,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弘曆在父皇面前替他爭寵。

雍正畫像

康熙與乾隆牡丹臺相遇,其實就是雍正一手策劃而成。康熙整日疲於應付朝堂之事,兒孫眾多的康熙,對於孫子輩的疼愛就更加的少。雍正前往牡丹臺給康熙請安,閒聊之際談起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自他們二人出生以來,未曾親自到康熙身邊侍奉,他們兄弟二人都想著有機會一睹聖顏。對於此事,康熙便隨口答應了下來,決定見一見他這兩個未曾蒙面的孫兒。

乾隆畫像

沒過幾日,雍正便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弘曆、弘展出現在康熙面前。雍正之所以要挑選兩個兒子一同前去拜見康熙,其實就是為了凸顯兒子弘曆的優秀之處。據說弘曆出現在康熙面前時,這位年僅12歲,但是氣度不凡、眉清目秀、談吐穩重的翩翩少年,竟然讓康熙驚訝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其實康熙是被弘曆的才華與氣度所驚訝到了,弘曆、弘展都是初次與康熙見面,弘曆表現的落落大方,在這位帝王面前說話頭頭是道,絲毫沒有畏懼之態;而他的兄弟弘展,在康熙帝面前竟然嚇得話都說不出來,兩兄弟的天壤之別,更加突出了弘曆的優秀。

康熙、乾隆劇照

康熙本就到了日薄西山之際,這時候皇位繼承人未定,弘曆的出現,讓康熙看到了大清未來的希望,或許這個談吐舉止皆有帝王姿態的12歲少年,讓康熙看到了從前的自己,也讓他驚訝於後輩的傑出才華。原來他的孫子輩中還有如此臥虎藏龍之輩,想必將大清的江山託付於這樣的人才手中,他也不會帶著遺憾而終。正是因為康熙帝誕生了這樣的想法,可能才讓他驚訝地放下手中酒杯。康熙在眾皇子中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但是弘曆的出現,終於讓他眼前一亮,有了可以託付皇位之人。自打康熙見過這位愛孫後,他專門請人核對了弘曆的生辰八字,此後便將弘曆接到宮中養育,祖孫二人形影相隨,雍正也托兒子弘曆的福,順利的登上皇位。


鳶飛九天2018


康熙欣賞乾隆,一方面是因為乾隆自身比較討爺爺喜歡,另一方面是因為迷信。

康熙某一次去找還是皇子的雍正聊天,順便見了見他的兩個兒子——弘曆和弘晝。

弘曆和弟弟弘晝一同出現後,弘晝比較木訥而且十分拘束,而弘曆卻大氣得體,禮數和回話都靈氣十足。康熙一看,這不就是年少時的我嗎?故驚而放下酒杯。



康熙再細細的看了弘曆的面容身材,越看就越是喜歡,在考較了他們兩個人的功課之後,弘曆對答如流,並有自己的理解穿插其中。康熙更是龍顏大悅,他認為大清江山,後繼有人了。

由於年老昏聵,康熙晚年變成了一個十分迷信的人,對於識人面相之術十分篤信。據清代檔案(《掌故叢編·年羹堯折》)記載,康熙六十年,他曾讓年羹堯找京城“名算”羅瞎子推算過一些事情,而且並不只是一次。

康熙覺得,既然孫子弘曆這麼討人喜歡,那得算算他的八字吧!

乾隆的生辰八字批語為:庚金生於仲秋,陽刃之格,金遇旺鄉,重重帶劫,用火為奇最美,時乾透煞,乃為火焰秋金,鑄作劍鋒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貴福祿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衝,又美傷官,駕煞反成大格。

這些東西我們從古代的命相之理可以推算出,弘曆的八字就是:格局大,福氣高,富貴滿天。

這可了不得啊! 康熙一看,弘曆居然有這麼好的命,立馬就決定將弘曆帶入宮中親自養育。

要知道,在康熙的97個孫子裡面,只有太子長子弘皙曾經被康熙“養育宮中”。 祖孫二人在避暑山莊相處了接近5個多月。弘曆表現的十分乖巧,知道什麼時候該安靜,什麼時候該取悅祖父,康熙享受到了難得的祖孫天倫之樂。


後來康熙還專門面見了弘曆的生母鈕鈷祿氏,並當面贊她為有福之人。

康熙五十七年春,康熙選擇胤禎作為大將軍,以天子規格去親征。種種跡象表明,康熙對於下任皇帝的選擇極有可能是十四皇子胤禎,而並非雍正(胤禛)。最後,胤禛坐上皇帝也並沒有康熙的遺詔,而僅僅是隆科多轉述的口諭。這就使得後人對雍正的意外登基抱有很大疑心。

其實我們如今細細想來。弘曆第一次見康熙,極有可能是胤禛專門教導出來,用來討康熙歡心的。如果見面後,康熙屬意弘曆這個皇孫,那麼對於胤禛這個做父親日後登基就更加有利了。

不管怎樣,把這樣一個年僅12歲聰慧靈秀的孩子推到康熙面前,無論雍正是處心積慮也好,還是不經意也罷,對於這皇帝爺仨都是很好的結果。


小約翰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說是唐代宗李豫剛出生的第三天,唐玄宗李隆基就跑去看李豫,並賜了金盆讓給李豫洗澡。不過因為李豫的生母體弱,因此李豫也不是特別的壯實,需要特別的看顧,所以奶孃們就找了宮中同一天出生的體格強壯的孩子來頂替李豫,抱出來給李隆基看。

李隆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李豫,讓她們趕緊把真正的李豫抱出來,至於為什麼李隆基能看出真假來,他是這麼說的:“非爾所知,取吾兒來!”,於是奶孃們只得把李豫抱了出來,李隆基一看就笑了,特別珍視的抱了起來,說:“此兒福祿遠過甚父。”

這還不算,等李隆基回宮後,又對高力士說:“比一殿有三天子,樂乎哉!可與太子飲乎。”一個殿內有了三個天子,這真是值得慶賀的事情,一個剛出生三天的孩子就真的能看出他的未來嗎?

唐玄宗喜歡李豫這個孫子確實是真的,這種喜愛完全超過了對李豫父親李亨的喜愛,不由得就給人這樣一種感覺,正是因為李豫得到了李隆基的喜愛,李亨才被李隆基認可,坐穩了太子之位,又在後來成為唐肅宗。

但略一想就知道,李隆基立李亨為太子和李豫這個孫子完全沒有關係。要知道李豫出生於727年,當時的太子還是李瑛,從哪裡看,李亨都不可能會成為皇位繼承人。而李瑛要等到十年後才被武惠妃害死,後來李亨能被立為太子也是李隆基權衡利弊後的結果。

之所以提到這個故事,就是想說一個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會考慮很多的因素,綜合各方面的考慮,但基本不會因為孫子在小的時候有什麼特質或者表現特別優秀而讓他的爹來做太子,以及將來的皇帝。

如果有,基本可以判斷是硬扯上的故事,這就和開國皇帝或者撥亂反正的皇帝或者得位不正的皇帝們出生的時候都有異象或者身體特徵異於常人一樣,都屬於人為加戲。

說起來,清朝的康熙帝也很喜歡乾隆帝這個孫子,他們中間夾著的是雍正帝,雍正帝實際上是清朝歷史上一位非常具有爭議性的皇帝,無論是他的繼位、他在位期間的施政措施還是他的去世,都有很多謎團。

就拿繼位來說,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是後世很多人都持有的一種看法,畢竟康熙在位時的九子奪嫡實在太過激烈,而康熙一去世,居然是雍正繼了位。

這裡面的腥風血雨已經被隱藏了很多,人們很難窺見真正的事實。不過康熙帝在位的時候,雍正確實是想做太子,但他太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了,他將野心藏了起來,在康熙帝面前他是沒有野心的、忠孝的、非常靠譜的皇子,早兄弟們面前,他又是溫和的、友愛的。

他採取的是春風細雨式的慢慢滲透和籌謀。在這期間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雍正為了投其所好,在府中種植了很多牡丹,到了牡丹花開的時候,康熙帝就常常跑到這個四皇子的府上賞賞花清靜清靜。

有一次,康熙又到了四皇子府上,在父子二人閒聊的時候,雍正對自己的父親說起了自己那兩個年紀相仿的兒子,其中就有後來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弘曆),雍正帝就對康熙說兩人的趣事,說著說著康熙也想見見這兩個孫子。

於是雍正就讓弘曆和弘晝出來見見他們的皇爺爺,當時康熙帝一見到弘曆,心中一驚,這個孩子和自己長得太像了,不僅外貌像,行為舉止也想,言語間又極為大方得體,康熙忍不住考了考弘曆的功課,沒想到弘曆對答如流,頗有見解。

康熙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然後將弘曆拉到自己身邊,祖孫二人其樂融融。之後,康熙帝就將弘曆帶進宮中教養,再然後大家就都知道了,康熙死後,雍正繼位,而雍正死後,弘曆繼位,即乾隆帝。

很多人認為弘曆這一次見到康熙帝是雍正可以安排的,不排除這種可能,既然雍正有心奪嫡,自然會好好教養自己的兒子,畢竟將來會有皇位要繼承,但他並沒有想過依靠弘曆來奪嫡,難道康熙會因為覺得弘曆優秀繼而為了讓弘曆做將來的皇帝所以讓他爹做太子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康熙是什麼人,他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有見過,那些兒子們的動作他豈能不知,倘若雍正真的用弘曆來奪嫡的話,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實際上,雍正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就是讓康熙享受到天倫之樂,讓他在被繼承人的事情弄得心煩意亂的時候,能在孫子身上得到久違的快樂。而弘曆也的確很會討康熙的歡心,祖孫相處的比較愉快,當然,康熙能喜歡上弘曆,對於雍正來說確實是錦上添花的好事。


尚宮女史


乾隆皇帝可謂是清朝皇帝中命最好的一個了,沒有之一。

康熙皇帝打趴了鰲拜,平定了三藩,鞏固了皇權,隨後又打下了臺灣,打沙俄,打噶爾丹,定青、藏、疆之地,為清朝創造了一個能夠將更更多精力用於發展農業和經濟的環境,或者說為清朝打下了一個更有利於他們的統治的環境。

雍正皇帝接了康熙的班之後,不僅填上了康熙留下的經濟窟窿,還攢下了豐厚的家財,讓皇帝的私庫和清朝的國庫統統充盈了起來。

只不過,雍正這個人不怎麼捨得花錢,所以錢也只能留給他兒子花了。

所以,乾隆當了皇帝之後,手裡的錢很多,當然他自己前期也賺了不少錢,所以花起錢來那叫一個肆無忌憚。

乾隆生生地花錢砸出了一個“乾隆盛世”,花完了錢之後,則又生生地將清朝帶入了衰落之中。

可是,他一生始終無憂無慮,即便當了太上皇,也仍然一手掌控著皇權。

乾隆皇帝之所以這麼好命,實則離不開他年少時候和康熙皇帝的一次見面。

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突然來了興致,跑到了老四雍親王胤禛的府上,他的這個舉動引起了所有人的懷疑——難道康熙皇帝在釋放政治信號?

自從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度被廢了儲君之位後,康熙便沒有再說過立儲之事,這也就意味著他可能是想考察考察自己的兒子們,看看誰更適合接他的班,這一考察便到了康熙六十年,眼看康熙就要進棺材了,儲君卻還沒定下來。

所以,他的兒子們一個個爭著搶著在他面前表現自己,以圖讓康熙立自己為儲,為此鬥得不可開交,也即“九子奪嫡”。

對於奪嫡之事,雍正當然也不會錯過,康熙這麼多兒子,又有誰不想當皇帝?只是看他們有沒有資格,有沒有本事罷了。

此時奪嫡之爭已經白熱化,康熙卻突然來到了雍親王府,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康熙是在釋放一個政治信號,他或許會選擇胤禛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康熙到底有沒有這個意思呢?也只有康熙自己才知道了,可不論如何,除了康熙之外的人都會這麼揣度康熙的這個舉動。

雍正一見皇帝爸爸來了,心裡當然也很高興,皇帝爸爸這麼多個兒子,可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幸運地得到皇帝爸爸的駕臨。

雍正讓人準備好了好酒好菜,還有美婢,康熙當然也不會和兒子客氣,來,坐,咱爺倆喝兩杯,順道說說話。

雍正也不笨,他不可能猜不到康熙此行的用意,皇帝爸爸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肯定也在為選誰作為皇帝繼承人而發愁和糾結,所以皇帝爸爸這次來呀,絕對少不了要考察考察他,通過了考察的話,皇帝寶座也就到手了。

可是,怎樣才能給出一份讓康熙滿意的答卷呢?

想來想去,雍正決定和康熙打一打親情牌,也可以說他是處心積慮,只聽他對康熙說,爸呀,我兒子聽說您來了,想見一見您。

雍正小心翼翼地看著康熙的神情,只要康熙答應見自己的兒子,那麼自己的目的就成功了一半。

雍正是什麼目的呢?顯然,他是想探一探康熙的口風,看看康熙到底有幾分立自己為儲的想法,如果不夠的話,他的兒子也會給他加分。

他想讓康熙見的是弘曆,弘曆這小子不僅允文允武,模樣俊俏,性格還頗為開朗,很是討人喜歡,對於康熙這個年紀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康熙一點頭,雍正便迅速吩咐下人去叫弘曆。

弘曆聽說能見皇帝爺爺了,也很激動,跑了過來,誰知康熙一見弘曆這孫子,吃了一驚,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看著弘曆竟一時不知道說什麼了。

康熙為什麼會這麼吃驚呢?

這得說一說弘曆的外貌了,弘曆這小子“隆準頎身”,這個外貌絕對了不得,上一個“隆準頎身”的是劉邦,這說明“隆準頎身”是帝王之相!

弘曆小小年紀便已現帝王之相,這還了得?所以,康熙看見弘曆的第一眼便驚住了,隨後他又問了弘曆不少問題,弘曆竟然能夠對答如流,也就更喜愛弘曆這孫子了。

為了印證弘曆的帝王之相,康熙又問了弘曆的生辰八字,讓人一算,確實是貴不可言的天生富貴相。

難道將來清朝的皇位得落到弘曆的手上?康熙再看看雍正,又偷偷給雍正加了幾分。

後來,康熙去熱河圍獵的時候,將弘曆也一塊帶過去了。

當時,他們看到了一頭熊,康熙讓弘曆和侍衛一塊去射熊,可沒想到弘曆才一上馬,那頭熊卻突然瘋了一般向他衝了過來,這時候的弘曆也不過十一二歲,頓時被嚇住了。

這眼看著熊要撲向弘曆了,康熙急忙一手拿起槍對著熊打了過去,熊瞬間倒地身亡,弘曆這才得救。

康熙氣喘吁吁地回到營帳後,想起方才那一幕,忍不住對身邊的和妃感嘆道:“弘曆這小子真是天生貴人命,將來他的福氣恐怕要超過我咯!”

康熙這話一出,等於定了調,讓雍正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將來弘曆才能當皇帝,當了皇帝之後,弘曆的福氣才會超過自己。

所以,康熙見到弘曆的這一驚,驚出了一個勤政治國的雍正,也驚出了一個“敗家皇帝”乾隆。

縱觀乾隆一生,他也確實當得上康熙所說的八個字:“是命貴重,福將過予。”


寧糊塗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時間長達61年,歷經政治鬥爭和各種戰亂,創下了諸多功績,一直受到後世的崇敬。

一代明君見證了臣子間的不少明爭暗鬥,在看人識人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據說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時就驚得放下酒杯,一個12歲的孩子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竟然令康熙如此驚喜。

康熙第一次見乾隆究竟是什麼樣子,到底有沒有驚得放下酒杯,我們不得而知,很多人都覺得這件事是乾隆自己編的,希望通過這件事來吹噓抬高自己。

眾所周知乾隆十分崇拜康熙,可以說康熙就是乾隆的人生信仰,乾隆在位期間的表現和康熙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可否認的是,康熙確實十分喜歡乾隆,甚至將乾隆帶回宮中親自撫養,這對皇孫來說是莫大的榮幸,我們姑且不論“康熙見到乾隆時驚得放下酒杯”的真實性,就說一下康熙為什麼獨寵乾隆。

乾隆一直到12歲才見到爺爺一面,這一年正好是康熙人生的盡頭,康熙活了68歲,這個年齡在皇帝中已經算是高壽,他早已打算傳位給雍正,但是根據清朝的制度,皇帝只能秘密立儲,等到皇帝駕崩後才能公佈繼承人,康熙寵愛乾隆,就是在暗示他會將皇位傳給雍正。

康熙打了一輩子仗,搞得國庫空虛,他需要人把國庫搞起來,雍正深知朝廷弊政,而且重視務實,登基後便實行新政,雖然得罪了滿朝文武百官和八旗子弟,但是讓國庫充實起來了,事實證明,康熙的眼光是正確的。

康熙愛屋及烏,器重雍正,所以對雍正的兒子也格外寵愛。有人會說,雍正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為何康熙會獨寵乾隆?

這就要拋開雍正,單看乾隆的閃光點了。首先乾隆的顏值很高,長得眉清目秀,眉宇間透露著英氣,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宇不凡,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

其次,乾隆天賦異稟,自幼博覽群書,在學習上超出了同齡人,當康熙考他詩文時,乾隆從容不迫、對答如流,讓康熙格外高興,乾隆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為舉止上,都勝過了其他皇孫,難怪康熙寵愛他。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乾隆的生辰八字,分別是辛卯、丁酉、庚午、丙子,古代人十分迷信,皇家尤其看重生辰八字,乾隆的生辰八字對應的是天生富貴命,適合做帝王,乾隆的命運如此之好,康熙和雍正都很器重他。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人共同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使大清國達到鼎盛時期,康熙的眼光不錯,兒子和孫子也沒有令他失望,但是乾隆之後,清朝就開始走向衰敗。


歷來現實


晚年的康熙,對於弘曆這個當時年僅10歲的孫子,確實是非常的喜愛。

民間野史中,有著這樣的說法,康熙再兩度廢黜皇太子胤礽之後,對於立嗣已經是心灰意冷,不知道選擇哪個兒子繼承自己的皇位,直到他見到了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覺得這個孫子將來必有一番大業,功績不輸自己。所以,正是因為對自己這個孫子的喜愛,才最終將皇位傳給了雍正,並且留下遺言,要雍正去世後,必須要皇位傳給乾隆。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雍正的繼位到底是“遵詔繼位”、“改詔篡位”還是“無詔奪位”,歷史上始終沒有定數,而這種說法就明顯的肯定了“遵詔繼位說”,理由非常的牽強,可能性也不太大,大家也就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聽聽就好。

但是正史中的康熙,確實對於弘曆這個孫子是非常的喜愛。儘管爺孫兩人從第一次見面到康熙去世,僅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康熙對於弘曆的喜愛卻表現在了諸多的方面。

首先,康熙詢問弘曆的生辰八字,並且對此甚是驚喜。

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在雍親王府上第一次見到弘曆之後,根據史書的記載,此時的康熙是“見即驚愛”,而後康熙又詢問弘曆的功課等內容,弘曆落落大方的回答,讓康熙非常滿意。回宮後的康熙就專門安排人詢問了弘曆的生辰八字併名人加以解析。

想想八阿哥胤禩,直到二十歲了,自己才被康熙認可,母親衛氏才被康熙封為良嬪,這有了名分,與弘曆相比,待遇可謂是天壤之別。

而拿到弘曆生辰八字的康熙,命人解析後得出弘曆的命數:


辛卯、丁酉、庚午、丙子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午時(公曆1711年8月13日9月25日23點到26日凌晨1點)

“天干庚辛丙丁,火煉秋金,是天賦甚厚的強勢命造,術語稱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為駟馬乘風,主大富貴。”

如此“大吉大利、大富大貴”的命相,讓深信生辰八字之說的康熙皇帝甚至驚訝,也表示出了極度的驚喜,因而對於弘曆這個孫子也是另眼相看。

其次,弘曆是被康熙接進宮中撫養的。

康熙一生共有35個兒子,活到成年的有20個,這些兒子為他生育了97個孫子,如此龐大的孫子數量是的其中能為康熙所知所識的都只是鳳毛麟角,更不要提由康熙招進宮撫養了,根據史料記載,除了廢太子胤礽的兒子弘晳,也就是幼年時期的弘曆有過這樣的待遇了。

並且,康熙還安排了自己的晚年非常寵愛的兩位妃子,即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和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撫養弘曆,足可見康熙對其的重視和喜愛。

再次,康熙為弘曆親授書課,親自培養。

康熙的所有兒子裡面,也就只有廢太子胤礽是康熙親自授課並加以培養的,而對於弘曆,康熙也給予了同樣的待遇,帶在了自己身邊,教授知識和治世之道的同時,也教授弘曆騎馬射箭技巧。特別是在後來,康熙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幾個月中與弘曆是朝夕相處,期間還留下了年僅11歲的弘曆沉著冷靜,成功“補刀”未被康熙徹底射殺的灰熊,保全爺孫二人性命的記載。這些都是康熙對於弘曆格外看中和器重的體現。

由此都可以看到康熙對於這個當時年僅10歲的皇孫弘曆,的確是有著一種特殊的喜愛之情,至於是不是因為弘曆的關係,康熙才最終確立雍正為自己的繼位者,這一點還有待歷史的考究。


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就驚喜的放下了就被,除了康熙對於此時的弘曆“見即驚愛”外,我認為還有這一些其他的原因。

一來,康熙本就非常看重外在的相貌和氣質。

在清朝的相關史料中,都有康熙對於皇子外貌的評價,特別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有著非常多的關於其相貌的描述以及康熙對其相貌的正面評價,由此可見康熙是非常典型的“外貌協會”的。所以臨近暮年的康熙再看到外貌與形象都非常出眾的皇孫弘曆的時候,感到驚喜和驚訝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二來,康熙這是在雍正的府上,多少要給雍正一點的面子。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是在雍正的雍親王府上第一次見到的弘曆,可以說是在雍正的刻意安排之下,讓康熙與弘曆相識。儘管康熙與雍正是父子關係,但是終歸是君臣有別,在雍正的府上,多少還是要給雍正一點面子的,再加上本就對弘曆的外在形象非常的驚喜,因而才會驚訝的放下了酒杯,以此表達自己對於自己這個孫子的喜愛之情。

三來,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這樣的記載也是為了彰顯繼位的合法性。

不管是雍正皇帝為了乾隆的繼位在鋪路,還是乾隆為了自己的皇位而貼近,歷史終究是勝利者書寫的,以康熙這樣的表現和評價,來證明雍正和乾隆皇位來源的合法性,提升自己的歷史評價和地位,所以才有瞭如此的記載。


雍親王府


第一次見到12歲的乾隆,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關注葛大小姐 ,天天曆史故事!)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帝王家大業大,有三宮六院的嬪妃,如果是很能生育的皇帝,子孫輩更是多得數不過來。大清朝的康熙皇帝就是如此,康熙皇帝的孫子一共有97名,實在太多了,他整天忙於國事,老皇帝只見過不到其中一半的孫子輩,並且作為一國之君,閱人無數,但是在第一次見到孫子弘曆時,卻驚得放下酒杯!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夏,康熙帝第一次罷黜了太子胤礽。在推選新太子的過程中,胤禛支持復立胤礽,同時與皇八子胤禩也保持良好的關係。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復立胤礽為太子。同年封胤禛為和碩雍親王。 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 。胤礽再立後,為鞏固儲位又進行了一些非法活動,引起康熙帝的不快,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再次將他廢黜。以後不斷有朝臣為他復位奔忙,均遭康熙帝處罰。胤礽被遺棄了,但他留下的皇太子的空位,康熙帝卻未令人替補,惹得諸皇子為之大動心機。胤禩有資本,繼續活動,又一次受到父皇斥責。他的同夥胤禵“虛賢下士”,聯絡各方人士,“頗有所圖”。 十四皇子胤禵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受命為撫遠大將軍,出征西北,指揮兩路清軍入藏,送達賴六世至拉薩,驅逐了一度盤踞在西藏的準噶爾人的勢力,穩定了西藏局勢。他的聲譽日高,有可能成為儲君。三皇子誠親王胤祉受命開蒙養齋館,身邊聚集著一群學人。他也“希冀儲位”,以至胤礽再廢后,竟“以儲君自命”。

胤禛善於治國、懂得韜光養晦。他尊釋教道學,自稱“天下第一閒人”,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年羹堯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時向父親康熙帝表現誠孝,畫西藏於版圖,贏得康熙帝的信賴。據《清聖祖實錄》中記載,這個康熙爺經常去“不爭”皇位的四阿哥雍親王的府裡,可能是不論紫禁城,還是其他阿哥府中,給康熙爺太多的立儲壓力。但是康熙爺沒有察覺,一個蓄謀已久的計劃正在悄然進行中。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的幾個兒子都在為他屁股下的龍椅想著法子,而這個時候四阿哥卻表現的極為平淡,他更加懂得自己的父皇想要的是什麼,所以他在自己的院子養上了很多的牡丹,在開得最好的時候,他便將被國事、家事弄得暈頭轉向的康熙請到自己院子裡來賞花。據《清聖祖實錄》統計,皇帝晚年共幸臨胤禛的賜園圓明園11次。其他皇子從來沒有享受到過這樣的恩榮。這當然是因為四阿哥的家讓他感到安全和放鬆。

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駕臨牡丹臺,把酒臨風,心情愉快。在父子閒聊之際,胤禛閒閒地提起:"您的兩個孫子打生下來還沒機會見到聖顏呢。"老皇帝隨口答道:"好啊!上次我聽侍衛說你有個兒子書讀得很好。把他們倆叫出來我看看。"這是,只見兩個孩子翩翩走來,一見到這兩個孩子,老皇帝不覺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弘曆在時人眼裡絕對屬於美男子,容貌清秀儒雅,從小善讀書的弘曆還屬於能說會道的那種,見到皇帝也不緊張,落落大方的和康熙打招呼。而弘展見了康熙嚇得直打顫,明顯的對比讓康熙一下子喜歡上了弘曆這個孫子,他順口考察了一下弘曆的功課,發現他的功課也很優秀。康熙覺得這孩子與眾不同,容貌清秀,氣質高貴,從遠處走來到近處行禮一點也不緊張侷促,絲毫沒有同齡孩子的拘束靦腆,舉止之間透著一股靈氣和自信,而他的弟弟弘晝相形之下就顯得單板晦澀。

在與胤禛談到這個皇孫弘曆的過程中,康熙要了弘曆的生辰八字,弘曆的生辰八字為:辛卯 丁酉 庚午 丙子。在拿著弘曆的生辰八字回去之後,一向信佛的康熙根據弘曆的生辰八字暗地裡找人推算,最後的結果是:此人命富貴天然,聰明秀氣出眾,為人仁孝,學必文武精微,命中看得妻星最賢最能,子息極多,壽元高厚。沒幾天,康熙再次到了胤禛那裡,他告訴胤禛要將弘曆“養育宮中”,簡單的一個決定,但是在當時是康熙對這些皇孫最大的區別了。要知道康熙有近百個皇孫,被“養育宮中”的只有太子長子,而這四阿哥的兒子弘曆成為了第二個被康熙看重的皇孫。

被接進宮中的大半年,康熙一直都陪著這個小黃孫,爺孫兩個一直都是形影不離,這也讓後面乾隆皇帝對於自己的祖父康熙非常的思念,乾隆認為只有自己的祖父比自己做皇帝做得好,他的偶像就是自己的祖父。都說母憑子貴,胤禛也憑著自己的兒子,成為了皇帝最有利的競爭者,弘曆也被默認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這個生辰八字在故宮博物院公開的內閣檔案中能看到,康熙就是確定了小弘曆會有這個優秀的“命”,為了大清的將來,而且四阿哥胤禛也有帝王之才,才安心將大清的未來交給了他們一家子。

最終,經過雍正乾隆父子兩代的努力,呈現出了康乾盛世的繁榮景象,可見,一代明君康熙大帝看人也是很準的。





葛大小姐


康熙、乾隆這對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是兩個盛世的接替,同時也為雍正坐上帝位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

康熙是滿清入主中原後第一位明君,擺平了順治帝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同時身體健康的康熙成為歷史上長壽皇帝之一。或許也正是如此熬死了自己的幾個兒子,暴露了立儲君的問題。

康熙年輕的時候經歷智擒鰲拜、平定三藩之亂等,風光無限,可到了晚年也悲涼了起來。看著自己的骨肉至親相互逐鹿,殘殺,二十幾個兒子也所剩無幾,心中的淒涼又有誰人可懂呢?


腹黑宅男雍正卻深深瞭解自己老父親的想法,他通過自己與世無爭的表現來麻痺自己的兄弟,同時他父親也正喜歡這個安靜、整日燒香拜佛的雍正,常常來到他的府邸靜修。一日夜晚兩人聊的正盛時,雍正向他父親康熙提議說:自己的兩個兒子,年長的已經12歲了,不如改日見一面,康熙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兩位小阿哥來到老皇帝跟前,按滿人的規矩行禮問安,康熙一看吃驚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康熙作為古稀之年的天子,一生閱人無數,但他今天看到的自己孫子其中哥哥弘曆覺得非同一般。康熙覺得這孩子與眾不同,容貌清秀,氣質高貴,從遠處走來到近處行禮一點也不緊張侷促,絲毫沒有同齡孩子的拘束靦腆,舉止之間透著一股靈氣和自信。




後來弘曆開始吟誦詩典,康熙看的入迷,彷彿想起了自己十二歲早已登基的時候也是這般年齡,憧憬無限,隨後就把弘曆接進宮裡,住了近一年,有人說這是在培養未來的小皇孫,也有人猜測雍正就是康熙的準繼承人了。

一代帝王也是人啊,更何況是年過古稀之年的老人,心也會變得仁慈,共享天倫之樂,只可惜他的兒子們生在帝王之家,就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作者:安夏丨history。關注不迷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