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

老樹茶軒


馬雲說過,程維柳青搞得什麼滴滴平臺,說白了就是壓榨車主的一個大的出租車公司,還不用他們自己出資買車,使用不發工資的人,不用擔負任何負任的一個垃圾平臺(出事故保險公司不賠,運管查到要罰款,平臺抽成高達近百分之三十,太黑了)




Myna0813


網約車是社會的退步,現在的人特別是年青人出門就要坐車,幾步路都不願意走,生命在於運動,年青人就應該有個好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為社會為國家做點貢獻。少叫一輛網約車城市道路就少一份堵塞,事故案件發生率也就下降,汽車尾氣排放也隨之減少,也就多份新鮮的空氣!也就給人們多了份健康。國家每年在環保範圍內投資這麼大,為什麼就不控制下網約車的數量呢!咋們國家城市交通也方便了,公共出行也能滿足日常出行了。


自由俠73006334383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打車軟件在出租車行業的應用,提高了人們的出行效率,對不斷改革發展的出租車行業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二、以打車軟件為首的網絡巨頭在各路資本的裹挾下,突破法律,以高額獎勵引誘私家車參與營運,以低價傾銷的方式進入交通營運市場,經過這幾年“野蠻式”的擴張,網約車平臺雖然達到的一定的市場“壟斷",但至今虧損嚴重。

有句話叫“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曾經獲得網約車平臺高額獎勵誘惑加入網約車的司機們,現在不得不面對網約車平臺的高額抽成,賺錢越來越難,“睡到自然醒,月入萬元”已成夢想。

一個健康的營運市場應該是平臺企業依法盡責管理,獲取合理利潤。作為從業者的網約車司機應遵紀守法,規範經營,獲得應有的報酬,而不是受盡平臺剝削,整天怨聲載道。

平臺企業為了獲取最大利益,向不合規的車輛和人員派單,對老百姓的出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隱患。停止補貼後,平臺企業在高峰時段、節假日以及雨雪天氣所謂的加價智能調度加大了老百姓的出行負擔,打車貴,打車難,彷彿又回到了從前。

我們國家的交通出行方針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適度發展出租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滿足高品質服務,適量發展網約車,這才是我們交通出行發展的正確方向。技術的發展要遵循交通出行科學的規劃和管理才能體現他的進步性。


美畫視野


滴滴是有點進步:1,叫車模式,將以前出租車的電話電召優化到每個人的手機上。2,計費模式,對於早晚高峰、雨雪天氣、逢年過節等等用車高峰時間提高了對勞動者的報酬(不知這對消費者是否有利)除了這兩點,實在找不到其他優點。再說說弊,大量無資質黑車充斥道路,將本來就趨於飽和的道路更加阻塞,為了抽那25-30%的傭,罔顧國家法律法規,明知(跟做假賬一樣,賬面上絕對找不到它滴滴的毛病)車輛人員均不符合要求依然排單,害國害民,讓廣大群眾為了眼前那點蠅頭小利而將自己置於巨大的潛在危險之中(出租車在最初的時候各種惡性案件頻發,才有了後來針對營運車輛的各種限制及門檻!都是血的教訓啊),從這點上來說,滴滴是在倒退回出租車最初的樣子,無一點安全可言,純粹靠運氣。各位看官,請跳出自己的立場(無論你是出租司機還是網約車司機),如果是你打車,你會讓自己的老婆、女友、閨女等等去坐這樣居心叵測、各懷鬼胎、猶如幽靈的黑車嗎?對於網上狂轟濫炸的網約車美化文,人家花錢了,但,但凡有點腦子的估計早就看透了吧😄😄


傳說7348


12月23日傍晚我按照滴滴導航路線行駛去接乘客,導航規劃路線是一條廢棄的路,當晚蘇州下雨,路面有積水,然後車子底盤被卡住。後經4s拖車拖至4s店修理,修理時間已經十天,拿車時間遙遙無期,期間我無法出車接單,並且車子是租的,租金一天150元。當我將此事反映給客服,他們回覆是車子出事不是他們負責!


藍海豚2019


Uber 是商業模式跟科技的進步,滴滴是社會退步。

滴滴既沒有產生新科技,也沒有適合國情的模式。除了撈錢,從不顧乘客生死,到司機的生存危機。助長了公司貪腐,還有可能涉及更多的違規違法行為。

壟斷了市場,造成了司機乘客與滴滴公司的社會矛盾。

增加了交警負擔,由客觀不能治理的社會問題到故意的違規違法。

助長了社會不正之風,黑產嚴重。努力工作的,比不上投機做黑產的。內部員工自我牟利,違規違法,除了有權利的內部高管得到了私利,沒有任何促進社會的發展的明顯進步。


徐莫聽


網約車就是社會的退步,現在的人特別是年青人出門就要坐車,幾步路都不願意走,生命在於運動,年青人就應該有個好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工作為社會為國家做點貢獻,網約車使中國的年輕人變懶惰,跟美團,餓了嗎一樣,全他媽不會燒飯了!少叫一輛網約車城市道路就少一份堵塞,事故案件發生率也就下降,多少公交車出租車沒人坐,但還是要在路上跑!一個城市的網約車加起來超過出租車的汽車尾氣排放也隨之減少,也就多份新鮮的空氣!也就給人們多了份健康。國家每年在環保範圍內投資這麼大,為什麼就不控制下網約車總和還要多!的數量呢!咋們國家城市交通也方便了,公共出行也能滿足日常出行了。


用戶8305494918


用“滴滴”來提問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顯然不合適。滴滴只是網約車家族中的一個公司,而不是全部。用網約車來提問更合適。

網約車這種出行方式與其說是社會進步,不如說是技術進步。這點無可非議。網約車是進步的表現,但不代表滴滴就是進步的。在滴滴事件中,大多數人對滴滴是持批評態度的,而對網約車並不牴觸。

很多人在詬病出租車的時候並不清楚出租車的定性到底是什麼。出租車實際上是作為公共交通的補充部分存在的,並非以營利為目的。出租車至今依舊享受著政府油補。雖然沒有納入公交體系,而且是以私營企業方式運行,但一直是由各地交通局下設的出租管理處直接管控。從車輛數量、公司規模、車輛要求、人員准入、定價、制度制定、投訴受理和處理、監督管理等等方面都是由出租管理處統一監管、嚴格控制。

而網約車是在滴滴等公司資本推動下,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的商業化經營行為。

實際上網約車所能實現的功能出租車完全可以做到。只是缺少資金升級改造設備而已。即使沒有滴滴,網約車這種形式遲早也會誕生。滴滴等網約車公司只不過利用了資金優勢和法律短暫的盲區,以及出租車的滯後,用“新生事物”這樣的表述擺脫了道路運輸需要授權許可的限制先做了出來。這就給政府管理部門出了道大難題——管還是不管。面對“新生事物”,管也不是,不管也不對。直到交通部明確將網約車劃歸出租車類管理,這才有瞭如今的局面。網約車實際上和出租車是一樣的性質,也可以說是出租車的一個延伸、支脈。

目前來講,網約車僅僅是在軟硬件設備上比出租車進步,但從安全管理上來說並沒有出租車完善。對於道路運輸這種高危行業來講,政府是不可能放開的。資本已經佔領了市場,完全推到重來也不大可能。可以肯定的說,網約車這種模式是一定會存在的,但滴滴等參與經營的公司,如果達不到安全標準和要求,不接受管控、監督是有可能被取消資格的。

網約車是進步的表現,但不代表參與經營的公司的先進性。


煙波客11546399


要回答滴滴(應該說網約車)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步這個問題,那就應該先討論一下汽車的出現到底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

我們知道汽車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過去人們所謂的日行千里不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在汽車出現後變成了現實,社會的發展也隨著汽車的出現日新月異。

然而,汽車再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便利的同時,交通事故致人死命的比率也越來越高。再過去手推車,人力三輪車,馬車盛行的年代有幾個是因交通事故殞命的? 但人類社會並沒有因為汽車傷人害命就停滯不前,放棄這一先進的交通方式。人類社會的進步總會是帶來一些陣痛,甚至劇痛的。可是這並不能阻礙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我們再來看看網絡的發展,電信的發展,同樣是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隨著而來的網絡黃賭毒以及網絡,電信詐騙犯罪也是層出不窮。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因循守舊回到過去那種寄封信都要等個個把月才能收到的時代呢?顯然不會!

現在滴滴(網約車)平臺的出現,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順風車的出現在方便乘客的出行的同時,也為車主平攤了一部分養車費用,這對當前提倡的節約型社會,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都是有著積極的一面的。

但是,網約車這種便捷的出行方式,同樣也存在著各種不安全隱患,甚至近期還連續出現了幾起惡性姦殺事件。這些案件的發生的確令人髮指,同時滴滴平臺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必須嚴格管理和整頓,切實拿出可行的安全保障措施,防範類似的惡性案件發生。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安全防範措施,不能只憑滴滴公司去制定,一定要有交通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共同參與和實施,盡最大可能防範惡性案件的發生,把惡性案件扼殺在搖籃裡。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再嚴格的法律環境都不可能絕對杜絕犯罪的發生,否則,公檢法機關就不復存在了。

回到話題本身,滴滴(網約車)平臺是不是出了事就一個一棒子打死呢?顯然不是,怎樣規範發展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出了事就一到砍掉了事,這才是不負責任的觀點!

我是微言戲語,我為自己帶鹽!一家之言,歡迎斧正!


微言戲語


網絡平臺催生了“共享經濟”,於是就出現了諸如美國“優步”以及中國“滴滴順風車”之類的公司。這些公司從一開始進入老百姓生活,就一直爭議不斷。

共同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政府有關部門如何監管,讓互聯網經濟更好為城市生活增光添彩,為解決城市交通出行而增加便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先來看優步是如何接受監管的。

2017年,美國優步公司收到一項訴訟,監管部門指控“優步“公司利用使用軟件程序來欺騙司機和乘客。

使用這個軟件套裝,乘客與司機在價格表上看到的分別是兩個不同的價格,有點類似“陰陽合同”,即乘客打車費用要高於司機所獲得的報酬。而優步公司就從中賺錢差價。

2018年3月,美國針對優步公司提起了另外一樁訴訟,指控該公司的司機不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管,因為優步有關載客規定違反了美國殘疾人法案和德州人力資源守則。

優步在某些地區的遭遇和國內的滴滴順風車一樣,面臨著來自當地出租車行業的反對,因為優步的出現正在奪走他們的飯碗。

此外,個人隱私的洩露,也是這些互聯網服務平臺的通病。

比如,2014年11月,美國參議院司法小組委員會關於隱私、技術和法律的委員會就向優步發送了一封關於用戶隱私的信。

信中表示了對公司數據內部濫用提出了擔憂,特別是優步員工追蹤其客戶的流動;因為優步司機可以使用這個打車軟件來跟蹤記者和政客出入娛樂等社交場所,

2015年2月,優步承認,公司確實存在數據違約,洩露了大約5萬名司機的姓名和車牌信息。

2016年又發生了數據洩露,大約60萬名司機和5700萬客戶的個人信息;包括司機的駕照信息、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號碼。

優步公司向黑客支付了10萬美元的贖金,黑客則承諾刪除所有盜取的數據。

不過,優步也有可以借鑑的經驗,比如,優步的定價機制是基於動態定價模型,也就是說,在需求旺盛的時間段,同樣的路程,價格也會相應提高;用價格的方法來調節供求關係,讓更多的司機到達該地區,以減少該地區的需求。

以上是優步存在的問題以及事後美國有關部門的監管,再來看滴滴順風車的情況。

由於大家對滴滴順風車比較熟悉,這裡就不再囉嗦,只是介紹一下滴滴順風車的最新信息。

日前,滴滴宣佈了一個新的規定,準備明年開始執行: 所有滴滴司機必須持有網絡預約出租車證書才能夠在滴滴打車平臺上進行接單。

網絡預約出租車證書是由有關部門針對網約車而推出的方案,也就是說,車輛將接入車管所繫統,同時還會給車輛加裝GPS定位,從而保證乘客的安全和運營的管理。

至於效果怎麼樣,有多少滴滴順風車的司機願意去花時間辦個“網絡預約出租車證書”? 還是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