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安一家這麼能幹為什麼還是這麼窮?

詩鑑漫城


《平凡的世界》也是小編比較喜歡的一部電視劇,而且前一段時間還把原著給看了一遍。對於孫少平一家的“光景”應該從四個時期來說,這樣才能說的清楚。

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舊社會。

這個時候的主角還是年輕的孫玉厚,還不是玉厚老漢。他自己是地主家的長工,只能給地主家打工,一年到頭來也只能是個一窮二白。那個時代下,多少辛苦勞動的人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過多的就不在敘說。

新中國成立到孫玉婷結婚。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貧農成分的孫玉厚一家分到了田地,開始了自己當家做主人的日子。而且,那怕再難孫玉厚還是讓孫玉婷堅持上學,最後讓孫玉婷留在了太原剛鐵廠。可是,孫玉婷卻在廠裡搞男女關係被開除,回來後去了賀鳳英。孫玉厚一家只好把老窯洞留下給孫玉婷一家,在金波家藉助了兩三年(原著中寫道)。後來,又自己家箍窯洞,也都是借的錢。家裡的光景也就沒好過。

計劃經濟時代。

後來,孫少安長大,十八歲成了隊裡的生產隊長。但是,當時處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的競技狀況都不好。孫少安一家,孫少平和孫蘭香在上學,床上還有個癱瘓的老奶奶,自己的姐夫又是個“逛鬼”,還有支援他們一下。所以,孫玉厚和孫少安再能幹,這樣的情況下還只能是“窮”。

改革開放時代。

在後來,經濟放開了,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孫少安抓住機會開辦磚瓦廠。在經歷了一些挫折與失敗之後,也開始走向正規,最後給自己家蓋了一個全村最好的窯洞。這才真正去掉了自己家幾代人頭上的窮帽子。


小小魔方工作室


《平凡的世界》共三本,主要講孫玉厚一家人的故事。長子孫少安,長女藍花,次子孫少安,次女藍香,孫玉厚和他媳婦,窯洞的炕上還坐著一糊嘟老奶奶 的故事。孫玉厚是一個老實八腳的農民,靠種地為生,孫少安小學畢業,因家境貧困而輟學,孫少平免強上完高中,上高中時吃的是三等飯菜,穿破衣爛衫。一開始孫家很窮,因在生產隊,吃大鍋飯,不廣是孫玉厚一家 ,當時農民都很窮。後來,實行聯產承包土地,孫少安承包磚窯 發家致富,孫少平出外打工,又當了煤窯上的工人,藍香也考上了大學,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白平棉


要問孫少安家為什麼會這麼窮?

除去黃土高原以及時代造成的客觀原因,只找主觀原因,那就要從孫玉厚說起了。

在孫玉厚年輕時,其實和村裡的支書田福堂一樣,都是地主家的長工,家裡都是一窮二白的。

但是後來田福堂家一直是雙水村的富裕家庭,而孫玉厚家卻窮到了低谷。

究其原因還是要怪孫玉厚的弟弟孫玉亭。

本來孫玉亭應該是孫家那一代的希望的,孫玉厚將所有的希望就寄託在了這個弟弟身上,省吃儉用的供他上學,又託關係把他送去當工人了。

在那個時代,能夠當上工人,那就是端起了鐵飯碗,那是多少土生土長靠刨土求生的農民羨慕嫉妒的事情啊。

可恨的是,這個孫玉亭太不爭氣,不好好上班,就在廠裡亂搞男女關係,結果生生的把這鐵飯碗砸了,被廠裡開除了。

孫玉亭被開除了工人,受打擊太大,知道對不起太對不起自己的哥哥孫玉厚。於是回到雙水村,就尋死覓活的,不好好過日子。

孫玉厚沒有辦法,就只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給弟弟孫玉亭找個媳婦。

於是孫家又基本上傾家蕩產的為孫玉亭找了一個媳婦,還將自己的房子給了孫玉亭。

自己另外借錢造了幾口土窯自己家住。

就這樣的一折騰,一下就將本來都不富裕的孫家一下拖垮了。

而在那個時期,家庭的原始積累那都是一分一分的通過時間,勞動攢的,不像現在可以有門路做生意之類的事。

所以原始積累一旦用盡,那麼就很難能夠補上了。

再加上孫玉厚家後來人口也多了,就這樣孫家也就一年過得比一年窮了。

幸好家裡還有聰明能幹的大小子孫少安,不然孫家那就更難過了。

綜上所述,孫家的窮就在於孫家出了一個禍害:孫玉亭。


宇哥帶你讀原著


孫玉厚開始跟田福堂差別並不大,都是給地主當長工出身,同樣是很能幹。原因就出在家裡人身上。孫玉厚對他的弟弟孫玉亭是寄予了厚望的,省吃儉用的供他上學,又拖關係送他去當工人。

這其中肯定要花費不少,理所當然的就有孫玉厚來承擔。如果孫玉亭要爭氣的話,情況會大為好轉,可惜他是爛泥扶不上牆,因為亂搞那女關係被趕回了家。後來為了給孫玉亭結婚,孫玉厚有欠了不少債,甚至把自己的房子都給了孫玉亭。就這樣,孫玉厚本來不多的原始積累都搭進去了,還欠了不少債。

就在這時,他自己添了四個兒女,加上一個老孃,真正的是下地一張鋤,吃飯圍滿桌了。孫玉厚再能幹,以當時的情況也是很難餬口的,更別說還債了。可以看出,孫家真正的好起來的時候,是從孫少平下學以後,才漸漸好轉的。歸根結底,前期是被孫玉亭坑了,使得後來孩子太多沒有積蓄應付,才會那麼窮。

田福堂跟他就不一樣了,同樣是兄弟倆,弟弟爭氣,成了縣裡的的領導。不會拖田福堂的後腿不說,還會給他增加很多助力,他一直是雙水村的支書就是很好的例子。田福堂家裡人口也少,比孫玉厚家少了近一半,因為是支書,收入肯定要高,當然日子也就富裕的多了。


秋分v落葉


讀過《平凡的世界》讀者都知道,孫玉厚家窮到了骨頭縫裡。

再回頭看看雙水村其他村民,除過村支書天福堂家、當幹部的金俊山家,有幾家的光景比少安家強呢?作為路遙筆下重點描寫的農民孫玉厚,其實是整個時代的農民代表。經歷過六十年代的中國大地,艱難步入七十年代,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哪個農民家裡不是窮的鍋裡沒米麵、炕上沒席片?但這些,只是縱觀全局後的大判斷、大結論。

接下來,我從孫玉厚的家庭結構來分析。上有七八十歲看母要伺候,中間有不肯過日子的孫玉亭一家子要幫襯,後面緊跟著跟了逛鬼的蘭花一家要拉連(幫助),再後面是念書的少平和蘭香。在憑勞力掙工分過活的年代,孫家有幾個替老漢分擔重任的勞力?

好不容易把孫玉亭從學校供給出來,進工廠當了工人,不省心的孫玉亭,不肯吃苦倒也罷了,出了作風問題,被工廠辭退。回來後要結婚,彩禮從哪裡來,結婚後要分家,房子沒著落……諸多爛包事,都得孫玉厚老漢解決。分家後的孫玉亭兩口子,並不像正經的農村人,以土地為重,成了熱心的“革命家”。

善良的蘭花終於長大成人,也算有了勞力,卻被罐子村的王滿銀看上,把蘭花堵在半路強吻後,她一心要嫁給這個不務正業的逛鬼,攔也攔不住。一個勞力,眼睜睜看著她嫁了人。三年五載,毛蛋狗蛋相繼落地,指望不上自個男人的蘭花,只好一次次把求救的信號,送到婆家。

懂事的少安娃把父親的愁苦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高小畢業後,義無反顧放棄學業,決定幫父親分攤負擔。這樣一來,孫家勉強有了兩個勞力。

有兩個勞力又能怎樣,收入和支出嚴重失衡。讓一頭老牛和一頭牛犢拉一輛沉重的家庭之車,本身就夠艱難了,可是這輛車後面帶了拖掛,一個孫玉亭家,一個蘭花家,最後面跟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少平和蘭香,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不是一輛牛車,而是靠兩頭牛拉著行駛在山路上的火車,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再回到開頭討論的問題上,七十年代的中國土地上,哪個農民不是舉步維艱熬過來的呢?我們能有今天,不就是靠千千萬萬孫玉厚一樣的人辛苦付出而來的嗎。

事實證明,再困難的歲月都會過去,希望我們不忘過去,不畏將來,像孫玉厚一家一樣,齊心協力,奮勇前進。

再次祝福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同時感謝那些曾經想牛一樣勞作的人們!











蘇臺文苑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孫少安一家那麼能幹依舊這麼窮,星河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條原因。

一、家裡人口多,負擔很重

孫少安因為沒有分家立戶,一大家幾代人都在一起生活。

其中有孫少安、妻子賀秀蓮、兄弟孫少平,孫少安的父親孫玉厚、奶奶和妹妹六口人。一家六口人要吃喝,而且孫少平和妹妹還在上學的時候,需要不少學費。這個時候的家中,只有孫少平的父親種地,沒有額外收入。

孫少安做磚窯生意後逐漸賺了不少錢,但他一個人掙錢,六口人吃飯,實際上經濟壓力還是特別大,何況磚窯生意前期建造磚窯時投入資金比較大,孫少安通過貸款等才得以勉強解決資金問題,還債壓力巨大。

電視劇中,孫少安的妻子賀秀蓮提過好幾次想分家,都被孫少安嚴詞拒絕。

孫少安是個孝順的男人,他的家庭觀念比較深厚,責任感很強。他不願意自己賺錢後拋下家人不管。賀秀蓮其實也沒有錯,她作為妻子,希望結婚後好好為自己的小家操持。在孫少安強烈反對以後,她不再堅持分家,但希望丈夫給自己建造一口新窯洞。

二、政策不穩定,導致經常走彎路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政策不穩定,特別是有關個體戶方面的政策。若走太快,容易出現狀況。比如雙水村最開始搞土地聯產責任承包制。孫少安帶著一幫村民先偷偷搞起來,但國內當時只是少數地方試點,村支書田福堂不斷阻撓,沒有成功。

類似這樣的事情,孫少安嘗試了不少,他有致富的頭腦,很多想法已經超前萌發了。但正是因為這樣,他經常被公社批鬥,他的行動不被允許,空有一腔大幹致富的心卻不能付諸實施。孫少安看著自己家的日子過成了爛苞樣子,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三、孫少安樂於助人,沒有尺度

孫少安建造磚窯發了財,村裡人開始眼紅,開始找孫少安說情到磚窯打工。

本來只需要二十多個工人就可以,硬是招聘了五六十個工人。人員超編,工費開支就大了,而且人多嘴雜,吃閒飯的人越來越多。這樣的人還容易影響那些本來想認真幹活的員工的積極性。

有了存款,親友們開始借錢,孫少安自然抹不開面子,都答應。

這樣的情況急壞了賀秀蓮,妻子不斷提醒孫少安做事有個度。但孫少安依舊我行我素,還是繼續幫助村裡人,讓所有村民都脫貧致富。毫無疑問,孫少安總會有承受不住的那一天。

綜上,家庭負擔重,政策不明朗,加上幫助他人沒有度,系列原因導致孫少安儘管很努力,依舊過著窮日子。


星河影評


因為是強迫人民集體餓肚子幹活,政治是統帥,是靈魂,以階級鬥爭為綱,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農民沒有種植幹活的自由權,一切都是領導說了算,社員等著領導喊著幹活,誰都想少出力少流汗,成年勞動力幹一天都是10分,多勞不能多得,集體的事只有隊幹部操心,社員只有聽從指揮服從命令幹活,誰也不操心的大鍋飯形式,嚴重阻撓了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創造性和生產積極性,市場不能自由,買賣不能隨便,動不動就把割資本主義的尾巴,投機倒把的帽子給你戴上,是改革開放尊重人民的意願,解放了生產力,讓人民吃飽了飯,過上了幸福生活,強迫人民集體餓肚子幹活,沉痛的失敗的歷史教訓,億萬農民永遠不會忘記,吸取教訓,展望未來,祖國越來越美好,人民越來越幸福。


平安健康知足常樂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從1975年開始創作,到1988年5月25日完稿的。

路遙,(1949-1992)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農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石咀驛鄉王家堡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

在隨筆中,路遙談及創作《平凡的世界》具體準備工作得知,他閱讀了大量當時政治、哲學、經濟、歷史、宗教、農業、商業、工業、科技、養魚、養蜂、施肥、稅務、財務、氣象、曆法、造林、土質改造、風俗、甚至UFO都在涉獵之中,遑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參考消息》幾乎是隨身攜帶。

在銀頻上,那時的時政新聞依稀歷歷在目,也是路遙的精心製作讓我們清晰瞭解到當時社會的種種人心浮動,孫少平因為家裡沒有錢,不得不輟學回家務農,與青梅田潤葉從此交際平行;孫少平比大哥孫少安稍微幸運,多讀了幾年書,即便如此,就連在家做個教書匠的機遇也是很小,而不得不外出打工,憑藉著女友田小霞不斷的勉勵而一直自學著;姐夫王滿銀,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一夜暴富”的點子,其實他才是那個年代最具典型的人物,只是作者出生於農民,大抵喜愛實誠的人,所以王滿銀的存在就顯得有點投-機_倒-把;二叔呢?據說人民公社分配製度敗就敗在這樣的管理員上。

《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跟當時掙扎在戰爭後的所有人一樣,被疲憊、饑饉和恐慌浸染著,急需改革帶給人們更大的自由和活力,1975年,中國人口已經是9.16億,年GDP是1634.32億,對於一個人口眾多,百業待興的新起之國,這無疑是又一大難題。

1975年也是重大革新的一年,鄧公上臺,極大的鼓舞了一批先行者,以田福軍為代表的領導,試圖將用白饃一掃吃了十數年的黑饃。主人公孫少安是幸運的,看著他一次又一次埋頭奮進,將家裡的黑饃替換成白饃,每個中國人都在心底為這個國家未來的命運祈禱,感恩。希望世界再無爭戰,永遠太平。




塗非山人


為什麼孫少安一家這麼能幹卻很窮,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

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全國普遍貧窮。

首先我們來劃分一下時間線,《平凡的世界》是從1975年開始寫的,差不多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生活才稍微好過一點。而1975年,文革差不多接近尾聲,但影響卻還是深遠的。前期的浮誇風、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家家戶戶砸鐵鍊鋼,農民沒有種地的工具,整天做著鐵變鋼的美夢,很多工廠也上繳機器停工,大家吃著大鍋飯,前兩年日子過得滋潤,但後兩年就不行了,國家也沒餘糧,又碰上自然災害,餓死不少人。這種情況下中國稍微走上現實,但一切也只能從頭再來,修生養息也需要一些年。

接著國家不再冒進,改為保守主義。集體生產,大家一起掙工分,反正每天做多做少都是那些糧食工分,肯定就會有一些磨洋工的人,做事效率低,耕地有限;再加上孫少安二爸二媽這一流,動不動就開會、上政治班,自己不勞作,還耽誤大家勞作時間。來年收糧,除去交公的,分發給大家的自然就少了。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孫少安家的情況。

首先是欠錢,書中提到,為了給二爸娶媳婦,孫少安一家借錢給他們箍窯洞,前兩年才還清。再看吃飯人口,電視中姑且不論,書中孫家的勞動力是孫少安、孫玉厚、孫少安的媽、蘭花、但是他們家張嘴吃飯的除了這四個人,還有奶奶、少平、蘭香、貓蛋、狗蛋,還要不時的接濟二爸二媽一家,後來又多了勞動力秀蓮和吃飯的虎子。差不多一個人要把自己的口糧分出去一半多。不窮才怪。

這就是為什麼孫少安一家能幹卻窮的原因了。當然後來改革開放了,孫少安經商、孫少平當工人,孫玉厚能種自己的第=地,生活也是越來越富裕。這就姑且不說了。


風轉了幾個彎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對這個世界充滿絕望之後,用自殺式的方式創作的自己心靈奠桌上的祭品。他把這個世界解構為詩意的、浪漫的,而這個世界是肉慾的、庸俗的,內心的極具張力的破壞性矛盾絞擾他的靈魂日夜不得休息,於是他從苦悶中爬起來,拿起筆,把他對靈魂的困惑,對宗教的熱情,對純潔的渴求,對愛情的堅守一股腦全部傾瀉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終於像一個行為藝術家一樣從夜空中閃耀地劃過,留下了永恆的光彩!

我相信他無數次想過在寫作中死去,他也是這麼做的!關於這一點,你可以看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嗜煙,通宵達旦,這些都是要死的徵兆,王衛國同志每一樣都幹!

他也一定想過作品寫了一半他死了,留下末完的鉅著和讀者無盡的感嘆,他失算了一步,老天爺讓他寫完了,不過立刻把他的肉體消滅了!路遙帶著無盡的哀榮走了。

路遙是一個在內心深處極度痛恨貧窮的人。而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你有了才華這個世界就會給你財富!就像勤勞而樸實的孫少安一家,怎麼勤快都得穿露腚的褲子,而人家田福堂只要坐在家裡啥也不幹就能吃上白麵饃饃,公平嗎,不公平!可這就是現實!你路遙有能耐你把全國的孫少安都扶到村長的位置上,讓全國的田福堂都下地幹活,自食其力!

所以路遙雖然一路作品飄紅,但日子總是過得緊巴巴的。他在貧窮中勾勒著他對生活、對愛情充滿熱情的喜歡,所以他叫現實一步一步地蹂躪,我都有點同情王衛國同志了,太他孃的慘了,去北京領個茅盾文學獎的路費都湊不齊,他兄弟可憐巴巴地把湊到的路費塞到他手裡,不無辛酸地說了一句,哥,下次你還是別得獎了,越領越窮!路遙同志用一句話安慰了他們兄弟倆,狗日的文學!一跺腳,上北京領獎金去了!

在路遙心裡,他應該把主要的心思放在思索國家民族的前途上,去用自己的筆來攪動一個時代,而不是整日憂心忡忡地擔憂自己的貧窮!很遺憾,他是一個從事精神產品創作的靈魂寫手,創作期長,價值又隱而不顯,所以他被現實蹂躪夠一聲嘆息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