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

Admirateur128


種姓制度實際上是發源於古代奴隸制社會的一種等級制,它直接性的展示了古代社會中等級森嚴的特點。

種姓制度也並非是印度獨有的現象,波斯拜火教影響下的薩珊王朝,古代新羅,日本和吐蕃都存在過種姓制度。隨著時代發展,這些國家基本上已經實行了官僚政治取代種姓制度,而印度的種姓制度要到20世紀獨立後才從法律上廢除。
(吠舍階層)


儘管在法律上種姓制度已經被廢除,再加上印度是一個地區差異很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崇尚傳統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國家,種姓制度依然擁有堅不可摧的土壤。更重要的是,種姓制度的存在擁有經濟基礎。佔據印度大多數財富,並在社會上掌握文化領域的發生權的絕不是達利特賤民和首陀羅。

在印度,人們只要知道另一個人姓什麼就能判斷他的種姓,如果膽敢冒充高種姓,直接被人打死都是合理的。高種姓的人從來不願和低種姓群體一起吃飯,住宿,也絕不會通婚。高種姓可娶低種姓女子,但低種姓絕不可以娶高種姓女子,一旦第二種情況發生就會引發家庭,族群內部的“榮譽謀殺”。即便低種姓女子可以嫁給高種姓男子,但男方往往可以以此要求女方提供更多的嫁妝,而女子在家的地位非常低。

如果有低種姓的達利特敢並排和剎帝利,婆羅門一起,把他一腳踢飛是合理的做法。
(你以為印度人很喜歡掛車外面?那是因為低種姓人士不被允許坐車裡面)


儘管印度的大學裡面有低種姓學生的配額,但實際上學生們都是不同種姓的人拉幫結派。有時候,教室裡的課桌和椅子是專門給高種姓學生使用的,低種姓青年無權享受。即便低種姓青年通過努力變成了官員,富人和教授,他們依然不得不對高種姓人士點頭哈腰。

直到90年代,外國人如果在高種姓人士陪同下在印度街頭撞死了一個達利特,只要把達利特丟在路邊就可以了,根本不用管對方死活。
(婆羅門階層)


但印度民眾並不會覺得應該推翻種姓制度,他們覺得這是幾千年的傳統。這種等級森嚴的文化中維持社會秩序上有著良好效果。因為,司機的兒子還是司機,法官的兒子還是法官,小偷的兒子就是小偷。

不要覺得低種姓群體有多可憐,如果外國人在印度待久了,身邊接觸的是高種姓群體,那麼別人也會尊重你,而如果身邊圍著一群低種姓人士,也會被人輕視,遇見街頭乞討,偷竊的低種姓人士還是蠻可怕的。
(印度婆羅門)


許多受不了印度種姓制度的青年想要改變身份,於是背離了印度教,但即便他們成為穆斯林,也不能一起在清真寺內部共同禮拜,因為印度的穆斯林也已經“本土化”了。而如果錫克教,基本不可能,因為錫克教雖然沒有種姓制度,但人家普遍被看做是剎帝利。


朱興子


我幾年前在高鐵上遇到一群印度人。一個五六十歲的印度老頭(見右照片)居然當場問我想不想娶他身邊的一個12歲的孩子為妻。真的嚇到了我了!見左照片。剛才坐我旁邊的這位印度老頭問我是否想娶這位小美女為妻?my God!我被他的英語問話震驚了!可是最讓我震驚的是這個才12歲的小美女問我的話why not?”天!我當下無語了!!!這是種姓問題嗎?




京都靜源教授


印度種姓制度最可怕的是兩點,一是出生之後所在的種姓就已經確定了,一生都不會變化,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二是不同種姓之間不可逾越,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2000多年前,雅利安人經過歐亞平原南下進入印度,並且征服當地人,為了鞏固統治,雅利安人創造出種姓制度,不同等級對應神身體的不同位置,由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在首陀羅之下,還有達利特,他們是戰俘的後代,地位最低,被稱為不可接觸的賤民。

印度人出生之後所在的種姓已經確定了,無論多麼有錢,多麼有才能,都不可能翻身,而且低種姓掌握的資源太少,也沒有翻身的資本。


既然這輩子不可能改變種姓,很多印度人寄希望於苦行,希望能夠在來世獲得更好的出身,印度一位叫做阿馬爾▪可傑的苦行僧,從1973年開始把手臂舉起來,長達38年不放下來,如今已經固定在手臂上,再也拿不下來了。

印度苦行僧擁有將近500萬人,他們通過苦行的方式尋求來世的顯赫,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遭受巨大的痛苦折磨。

種姓制度不可逾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印度社會有“榮譽謀殺”,高種姓女子嫁給低種姓男子,會被認為是有損家族榮譽,通常的做法是將新婚男女殺掉。

2018年12月,一位名22歲女教師嫁給25歲的工科學生,由於男子的種姓較低。為了維護家族榮譽,女方父母在親戚的幫助下殺害了22歲的女兒,隨後焚燒屍體,並把骨灰倒進河中。

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一名22歲的“達利特”男子娶了一名高種姓女子,結果被女方父親等六人殺害。




印度南部一名男子在婚禮上坐到高種姓的位子上吃飯,結果被身邊的高種姓發現,於是附近的高種姓聚集到一起,對該男子拳打腳踢,最終不治身亡。


種姓制度雖然在印度獨立時已經被廢除,但是越是貧窮落後的地區,越是看重種姓制度,種姓制度甚至比法律還管用,而且通常是低種姓和低種姓之間過不去。


視野新觀


印度的種姓制度分為4個等級。



第一等級為婆羅門。他們的主要職業是擔任祭祀,掌管宗教祭祀,或者參與政治,充當國王的顧問,享有很大的政治權力,他們可能影響國王的行政,還可以隨軍出征,影響軍事行動,他們不參加任何生產勞動,主要生活來源是接受贈禮,不承擔賦稅和徭役,他們是一個特權等級,身體不受侵犯。

第2等級剎帝利的主要職業是掌管國家的行政軍事權力,也就是進行統治,懲罰罪犯,從事戰爭。因此國王,各級官吏和士兵都是這一等級,此外他們也研究吠陀,進行祭祀,但是不能像婆羅門那樣傳授經典和祭神,他們也不從事生產勞動,生活來源是徵稅、戰爭,他們也是一個特權等級。

第3等級吠舍,主要職業是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或者是手工業,這是一個勞動者等級,主要向前兩個等級的人佈施,並且納稅供養他們,他們可以學習經典,但是沒有宗教特權,也沒有軍事和行政方面的權力,是沒有特權的普通公民,來源於雅利安人的普通氏族公社成員。前兩個等級是貴族統治階級,吠舍是被統治者和被剝削者,但是這三個等級都是雅利安氏族公社的成員,因而都有宗教祭祀的權利,按婆羅門教的說法,都可以在死後轉世為人,因而被稱為——再生族。

第4等級是首陀羅,他們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狩獵,也可以從事一些低賤的手工業等,他們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主要生活來源是接受前兩個等級的施捨,來源於非雅利安人和失去公社成員資格的雅利安人,他們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社會上受歧視,雖然他們中有的人可能是奴隸,但他們作為一個等級來說,卻不是一個奴隸的等級,他們沒有宗教祭祀的權利,也不能轉世為人,被稱為——一生族。

除了這4個等級以外,還出現了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不能與其他人一起住在村子裡,只能住在村外,吃別人吃剩的東西,做別人都不做的事,如搬運屍體。別人碰觸了他們的身體就要回去沐浴,甚至他們的影子也不能碰,碰到了回去也要沐浴。

瓦爾那之間界限嚴格,不能通婚,特別是低等瓦爾那的男子不能娶高等瓦爾那的女子,否則,所生的孩子就要落入賤民的境地,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瓦爾納制度對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越來越明顯。


回望五千年


種姓制度可怕之處在於兩點:

一、婆羅門階層對財富的壟斷

當前,印度教徒約不足12億,佔據印度總人口的82%。其中,大約不足4%的4700萬婆羅門(全國總人口的3%)佔據全國(不是印度教徒)社會總財富的50%,大約70%的各級議員、行政、司法、教育職務。另外佔據90%的宗教祭司。

這樣的經濟結構,普通的印度低種姓當然無法反抗。

二、印度教深入骨髓的影響

剎帝利掌握政權與軍隊,婆羅門則掌握印度人的心靈。

婆羅門自出生開始就是貴族。除非自己做死反對婆羅門教,婚嫁首陀羅甚至賤民。否則不會有任何生存上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剎帝利與吠舍寧願傾家蕩產也願意嫁女兒給婆羅門。所以,婆羅門啥事不做,每年有縣婆羅門聯會發的補貼,富裕人家爭著送女兒和嫁妝上門。

宗教上,在低種姓面前趾高氣揚的剎帝利也只能跪舔,因為婆羅門一句話就能將高貴的剎帝利打落賤民。

同樣,印度教奉行的是不反抗。

今生我是賤民,這就是我的命。

老老實實居住垃圾場,從事殯葬這些低賤的職業,白天不上街(怕踩到了高種姓的影子)晚上出來掏糞屠宰。來世,也許我就會晉升到首陀羅甚至是吠舍。

3500年來,印度人已經被婆羅門洗腦洗得極為徹底,幾乎無人反抗。這是為何外來侵略者也希望維持種姓制度的原因。

波斯人侵略進來,融入統治階層。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歐洲人,都能成為高種姓。印度穆斯林甚至還形成了自己的六等種姓制度,只此一家。


四川達州


種姓制度制度固然可怕,更可怕的印度教給印度人人灌輸的轉世輪迴的思想。轉世輪迴加種姓制度,徹底抽走了印度底層民眾的骨頭,讓印度底層徹底斷絕了改變階層的希望。

培養奴性的印度教轉世輪迴思想

印度教轉世輪迴簡單說就是:你這輩子要是是賤民,你要是安安心心的當賤民,下輩子就有可能轉世成為最高種姓婆羅門。你要是個賤民,卻想反抗高種姓的統治,那麼下輩子連人都做不成了。

之所以大量的印度人選擇在恆河上舉行火葬,或者把屍體放入恆河。也是因為印度教傳說,屍體如果留在恆河裡,下輩子會成為高種姓。

印度種姓制度的來龍去脈

要想講清楚種姓制度的危害就不得不說清楚,這個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大約在3000年以前,來自中亞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皮膚黝黑的原住民達羅毗荼人。為了更好的統治這片土地,雅利安人發明了種姓制度和印度教。

在統治者雅利安人內部,根據身份和職業的區分,從高到底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種,達羅毗荼人全都淪為第四種姓首陀羅,不同種姓之間不得通婚。



除了這四個種姓,印度今天還有1.62億的人是達利特(賤民),也被稱為不可接觸者。從事印度教認為最卑賤的行業,其他種姓連碰到他們的影子都覺得骯髒。賤民也是被欺壓最狠的種姓,在今天印度的村子裡,高種姓殺死賤民賠錢就夠了。

賤民最早是由罪犯、戰俘和跨種姓婚姻的人構成,父母雙方有一人是賤民,後代也淪為賤民。後來不信印度教的人也被泛指為賤民,矛盾的是外國人去了一律享受剎帝利的待遇,並不會真的有人把你當成賤民。

為了讓這一切合理化,印度人又創作了一部叫做《梨俱吠陀》的經典。裡面寫到:婆羅門來自原人的嘴,雙臂變成了剎帝利,雙腿變成了吠舍,雙腳變成了首陀羅。賤民被原人踩在腳下。

種姓制度的可怕後果

講清楚種姓制度,我在回到主題講講種姓制度存在的可怕後果。

所有試圖推翻種姓制度的人,在成功之前都變成了高種姓,繼續去奴役那些他想要幫助的低種姓群體。所以印度的統治者從雅利安人變成了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不變的就是種姓制度。

當發生災難之後,只能救一部分人,他們也會優先選擇救助高種姓人。而不是誰更需要幫助。

最可怕的是根據調查結果70%的賤民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感到滿意。經過世世代代被洗腦,他們寧願相信轉世輪迴,也不相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度!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種姓制度的危害就不說了,前陣子還看到新聞,2個低種姓的孩子在村裡隨意尿尿,就被打死了;低種姓的男女想嫁娶高種姓的對象,就被榮譽處決了。這些施暴者都是高種姓的人群,幾乎都不會付法律責任。低種姓基本只配做底層的工作,在印度時期的司機是低種姓的,吃飯都不能和我們同桌,坐在一起是要被高種姓的打的。種種不勝枚舉。

比起產生的禍害,種姓制度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一、出生既定且世代傳遞。這和你的努力、勤奮等等都不相關,種姓在你一出生就決定了,這是最悲劇的事,試問一個嬰兒有什麼選擇的權力,只因為出生在低種姓家庭,這輩子就是低種姓,包括以後的子子孫孫都是低種姓,受盡欺侮,倘若不幸是賤民,那更是苦頭吃盡,可以說一出生就是來受罪的,而且這個罪會一直延續給自己的後代(倘若有機會有後代)。

二、無力反抗。更慘的是通過宗教的洗禮,印度人深信種姓制度的合理,高種姓是幾代積德積善換來的,低種姓是上輩子作惡帶來的,所以低種姓不僅心甘情願被統治,而且還要加緊洗刷自身的罪孽,希望求得來生的福報。

三、低種姓的生育率還不低。不反抗就算了,低種姓的人群似乎一點意識不到自身悲慘的處境,仍舊維持著高生育率,這些大量出生的孩子,絕大部分一出生就被種姓制度套住,換句話說就是,對於高種姓而言,這些廉價低賤的“牲畜”不僅不會少,而且還越來越多,這也加劇了高種姓與低種姓的衝突,也讓高種姓愈加不把低種姓當人看。

種姓極大制約了印度人的發展,從大義上來說,我們所有人類都應該反抗以及改變這種愚昧且愚蠢的“奴隸式制度”,從狹義上來說,這樣一個保持著落後封建制度的印度,對於我們國家是有利的,因為這極大的限制了印度前進的步伐及膨脹的野心。


獵手sk


我是蘭臺令君,寫有態度的歷史!

種姓制度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等級制度,帶有極其嚴重的人生不平等性質,是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在印度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習慣一但養成了,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更不是用一個法律就能的消除乾淨的。只能靠一代代的現代化教育慢慢改造。今天蘭臺君來大家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種姓制度當初不僅在印度,在孟加拉和斯里蘭卡都非常流行。當時種姓制度是統治階級為了滿足自己統治所需,達到愚弄民眾目的的工具。簡單說來,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於其地位、職業、權利和義務多做了明確的規定。

第一等級是婆羅門,他主要由僧侶貴族組成,由於印度早期是一個宗教性質極為濃厚的國家,因此掌握宗教祭祀權的僧侶貴族在社會上擁有者崇高的地位,享有各種各樣的優惠特權,此外還壟斷了文化教育的解釋權。

第二等級是剎帝利,也就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可以民眾們徵收各種各樣的賦稅,並且肩負著保衛婆羅門的責任。

第三等級是吠舍,也就是沒有政治特權的雅利安平民,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來供養前兩個等級的人。

地位最低的是首陀羅,他們大多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也是人口最多的種姓,他們只能從事被認為是低賤的職業。

此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

曾經有一個阿圖拉加的年輕人,他屬於剎帝利。有一次他跟隨父親到城鎮上去買東西,正好迎面走來了兩個婆羅門,他和父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趴倒在地上,根本不敢抬頭。這是又是為什麼呢?原來按照種姓制度的貴姓,低等種姓的人如果抬頭看高等種姓的人,將要被施以嚴酷的懲罰。身為第二等級的剎帝利尚且如此,那麼那些被看作“賤民”的人又該怎麼生活下去呢?他們的生活會幸福嗎?

事實上,古代印度的“賤民”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非常痛苦的。他們只能穿死人穿過的衣服。而且他們每天只能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之間進入城鎮,因為此期間豔陽高照,人的影子最小,不會投射到高等級種姓的人身上而玷汙他們。而且在古代印度,賤民走在路上必須身邊掛一個小鈴鐺,如果出門沒有帶鈴鐺而看見高等級種姓的人的話,嘴裡就要發出各種各樣奇怪的聲音,來提醒後者,否則也會遭到嚴厲的懲罰。

在古代印度,絕大多數刑事案件都發生在底層人之間的相互殘殺。很少有所謂的“賤民”去傷害高等級種姓的人,因為他們根本無法進入人家生活的區域。像婆羅門或者剎帝利人之間打民事官司的對象也基本是同等級的人。在印度人的普遍觀念中,種姓的高低與道德的高低是成正比的,首陀羅因為窮是因為他們懶惰,在這種畸形的價值觀念和踐踏人權的社會制度下,普羅大眾的生活不可能會好。


蘭臺令君


非常可怕。可怕到讓所有印吹都吹不下去的程度。

對於印度種姓制度的由來,發展和現狀,我相信大家百度也好,看之前的回答也好,基本也就清楚了,簡單來說,就是這種制度基於的宗教已經讓大多數底層人民失去了向上的可能和動力,最可怕的是,這些人多數還樂在其中。

中國人除非去印度自由行,公務活動一般也接觸不到低種姓。很多印吹說印度如何如何,我可以這樣簡單的告訴他,印度在歷史上確實是個有過文明的地理名詞,但是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度。可以這樣說,被中國人打敗的西域諸國可以輕易滅了印度,被阿拉伯打敗的中亞王國,也可以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滅了印度,甚至遠道而來的歐洲士兵,也可以輕易滅了印度。從古到今,即使印度獨立,從來也不是徹頭徹尾的革命,這個國家大多數的人民就如同死了一樣,沒有骨氣,沒有理想,沒有氣結,話可能難聽了一些,但作為一箇中國人,一個幾千年滅強敵無數而巍然不動的中華民族的一員,打內心裡瞧不起他們,可以說,印度人,不值得尊重,從上到下。

上沒有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偉人,下沒有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國民。無論他有多少人口,都是負擔而不是紅利,靠著高種姓的一億人根本拖不起臃腫的印度,況且這些人根本就不想託。印度的未來,就如同他過去一樣,雖然不可忽視的存在,但奈何掀不起一絲浪花。今日聽聞其登月項目又推遲了,不由感嘆,一個工業化基礎都沒有,輕武器都造不好,靠著西方國家的幫忙,就算是登上了月球又能怎樣?證明其可以與大國角逐了嗎?

印度這個國家,需要的是一場自下而上,破除印度教枷鎖的革命,如此才能煥發出潛力,可惜,自有歷史以來,印度人最不擅長的,就是反抗。錯過了20世紀中葉的革命潮流,我想他是沒機會了。不過還好,印度人民並不極端,戰鬥力也低下,不會是世界的隱患,他會一如既往地在人類的歷史中扮演著一個會被經常提及,但又無足輕重的角色。


Damonshui


“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稱為“瓦爾那”是顏色、品質的意思。印度的種姓制度源於從原始社會時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征服了印度土著居民,並逐漸征服了整個北印度,然後在原始社會轉化為奴隸社會中逐漸形成。

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在印度社會上形成了四個地位不同的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其中婆羅門是僧侶貴族,掌握宗教神權,壟斷文化,位列四種姓之首,剎帝利是軍事貴族,掌握軍事大權,吠舍是由雅利安人的農民、手工業在和商人組成,首陀羅則是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其中婆羅門、剎帝利和商人吠舍構成了奴隸主階級,首陀羅和貧困的吠舍則成為奴隸階級。奴隸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斷的宣傳著這種階級制度,編造荒誕不經的神創種族起源說:

“他的嘴變成了婆羅門,
他的雙臂變成了剎帝利,
他的雙腿變成了吠舍,
他的雙腳生出了首陀羅。”

種姓制度在奴隸主階級的不斷努力下深入人心,奴隸主階級對奴隸階級的統治越來越絕對,在當時,奴隸的性命猶如草芥,為了加強統治,奴隸主階級又不斷制定法律和法規,每一條都維護這奴隸主階級。一條條法律和法規猶如一座座大山不斷地壓在奴隸階級神聖,他們沒有尊嚴,沒有自由,在當時生如浮萍,死不足“惜”。

首陀羅的地位卑微,或者說根本沒有地位,他們被其他種姓的階層嫌棄,這樣說吧——就算是呼吸都是錯。奴隸主階級的人壓榨奴役他們又百般嫌惡他們。

在種姓制度中,不同種姓的人甚至不能通婚,一旦不同種姓的人通婚則會被處刑。而在四種姓之外,還有“賤民”。如果說首陀羅種姓的人呼吸都是錯的,那“賤民”在當時根本不配擁有呼吸。奴隸主制定一系列規則針對奴隸階級,一旦觸犯就會受到處罰,嚴重者被開除出種姓之外,淪為“賤民”。

在當時,“賤民”的靈魂是“骯髒”,連他們的影子、腳跡都是汙濁不堪,他們做著社會最底層的工作,承擔著非人的排擠折磨,甚至只被允許在中午出門,那時候影子長度最短,不會碰到高種姓的人。除此之外,他們的身上被烙印下標誌,一邊佩戴特殊的標記,一邊不斷從嘴裡發出特殊的聲音,並不斷敲擊器物,提醒高種姓的人遠離他們。

更有甚者,有高種姓的人不慎接觸到“賤民”,“不堪侮辱”而悲憤自殺,在種姓制度之下印度社會極度畸形,種姓制度限制著奴隸階級的權利和自由,連職業也都要世襲罔替。

這種罪惡的種姓制度在印度流傳了幾千年,經過長期的演變,又衍生出數以千計的亞種姓。印度獨立後,曾有憲法宣佈廢除種姓制度,但是至今仍有殘留,封建糟粕的殘餘非一朝一夕可以去除。

種姓制度至今仍對印度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阻礙,階級的不平等和對立,社會矛盾始終得不到解決,今天印度還有數以千萬計的賤民,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受著一般階級的剝削和壓迫,哪怕種姓制度已經被廢除,他們還是受著各種歧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