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男籃、男排三大球集體“墮落”的背後原因是什麼?還有救嗎?

生命燈塔


其實現在的舉國體制下,三大球往往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體育競爭力的標準,但是在出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卻是完全截然相反的概念,在中國呈現陰盛陽衰的局面,都說足球是一個國家政治的縮影,而其實籃球和排球其實在某種程度反應一個國家基層體育運動的程度,這兩句話並非沒有事實依據,其實造成今天三大球全面落後這種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的心態,心浮氣躁,大環境我們的社會太浮躁,這點在足球方面體現的格外明顯,其實足球變成這樣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且多年了愈演愈烈,籃球也慢慢的要走足球的老路,儘管姚明上任伊始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最根本的裁判原因包括後背力量問題或者俱樂部球員歸屬問題,始終影響著男籃進一步發展,而最尷尬的要數男排,試問一下現在男排聯賽有多少人關注,因為女排的表現和熱度,因為成績和影響力,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榮譽和成就感,女排精神就是一種情懷一種寄託,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國人引以為豪,但是男排呢,沒有關注,沒有轉播,收入似乎也不行,有種沒落的感覺,其實三大球反襯出中國體育一種深層次的悲哀,正所謂,哀,變成了“心死”,澆滅了幾代國人心中的火焰,而前期欠下的債總得有人去還,改革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至於說前面的路究竟應該怎麼走如何走,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從上到下,從心態,從大環境,需要多方去努力


莫問前路無知己天下誰


這根中國男人的特質是不是能扯上點關係,人越多參與的集體項目水平越差,足球二十多人的隊伍,十一人上場,排球十多人的隊伍,六人上場,籃球十幾人的隊伍,五人上場。排序最差為:足球第一,排球第二,籃球第三。真沒想到,今年中國男子參加奧運的三大球運動同時跌落深淵,只是男籃尚未跌至底部,不過巳命懸一線。這也讓剛上任中國的中國男籃主席百思不得其解,以前老是說不是專業的人士撐控專業的人員,屬外行領導內行,不懂專業屬瞎指揮,姚明坐陣,往年男籃奧運門票早早就進了口袋,如今卻剩下拼命一搏。不少專業人世總怪中國參與運動的項目基塔太小,人才選擇面窄,其實不少了,籃、排、足運動,不少國家總人口也就幾十萬人,十四億人口的中國常常打不過他,你說怪不怪。運動隊成績的取得刻苦訓練是其中之一,天賦更不能少,人體特質有事半功倍效。現在中國的競技運動員大都是獨生子女,吃苦的能力肯定差些,人數越多的團隊更易顯現,單打獨鬥的項目,我們基塔並不大,卻一直稱霸世界,幾十年一貫,不見動搖。籃、排、足運動成績落後,訓練是主因,人們常說從訓練中要成績一點不錯,同是中國人,中國的女性卻在三大球運動早為男同胞做出了榜樣的作用。


梁有東460


 每當中國女排取得佳績之後,國人總要說出“三大球還得看女排”的心裡話,當中國女排拿到本屆世界盃冠軍,三大球還看女排依然不過時,因為我們的女排雖偶爾也有低谷,可從不低沉,很快就能回暖,至於那幾支國字號隊伍,總是失望大於希望,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

  拿下塞爾維亞後,中國女排拿到第10個世界冠軍,其中包括五座世界盃桂冠、三枚奧運金牌以及兩座世錦賽冠軍獎盃,即使唯成績論,面對這樣一張成績單,我們也不得不給中國女排100分,她們無愧為中國體壇的王者之師。

  同樣是在2019年,同樣是世界盃,中國男籃在主場面對波蘭痛失好局,又輸給委內瑞拉,在排位賽上又不敵尼日利亞,在直通東奧的戰役中成為伊朗慶祝的背影。是的,中國男籃還能憑藉在落選賽脫穎而出進軍東奧,可坐擁主場之勢連敗波蘭、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又拿什麼在落選賽與塞爾維亞、希臘、立陶宛和加拿大死磕,換言之,如果沒有奇蹟的話,中國男籃與東奧是漸行漸遠了。

  再看中國男排,輸給澳大利亞和日本無緣亞錦賽四強也就算了,竟然成為中國臺北的手下敗將,排名亞錦賽第6,平了征戰亞錦賽歷史最差戰績。這算冷門嗎?當然不是,去年亞運會獲得第9名,創造了歷史最差的成績。如果亞運會輸得體無完膚還可以拿二隊出戰作為藉口,去年世錦賽小組賽五場全敗則是無話可說。這樣羸弱的競爭力,想在落選賽殺出血路進軍東奧,幾乎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至於中國足球,何日出頭還是一個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歸化政策能否幫助國足殺進2022年世界盃還是未知數,但熱身賽國奧主場輸給越南U22,范志毅當年的預測是一語成讖,而2020年U23亞洲盃暨東京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分組,國奧與烏茲別克斯坦、韓國、伊朗同場競技,倘若輸給越南是真正實力體現,那麼國奧在這個小組很可能是重在參與了。

  國奧上次進入奧運正賽階段還要追溯到2008年奧運,巧了,中國男排上次出征奧運也是2008年奧運,當需要通過預選賽拿到門票的時候,國奧和中國男排都淪為看客,當實力成為硬傷,世界名帥也無法成為救世主。

  到目前為止,中國女排仍是唯一拿到過世界冠軍的國字號三大球隊伍,中國女籃和女足收穫過世界亞軍,同樣向這兩支隊伍致敬,不過這兩支隊伍目前無力爭奪世界冠軍,女籃情況稍好一些,努力向世界一流靠近,可是女足與顛峰時期相差甚遠,甚至失去了亞洲老大的寶座,就在女排征戰世界盃期間,女足國少不敵日本無緣世少賽,這也是中國女足連續3屆無緣世少賽,可以視為女足人才短缺的真實縮影。

  回首望去,中國女足在1996年奧運和1999年世界盃收穫亞軍,中國女籃贏得過1992年奧運銀牌和1994年世錦賽亞軍,都是與冠軍擦肩而過,但他們已是除女排表現最好的三大球隊伍。中國男籃好歹打進過奧運和世錦賽八強,常年統治亞洲籃壇,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中國男排上次收穫亞運和亞錦賽冠軍還要追溯到1998和1999年,在衝出亞洲之前,何時統治亞洲都是未知數。提到中國男足,只能說難忘2002年世界盃,難忘1988年奧運會,什麼時候能再憑自身努力衝出亞洲,沒有人知道答案。

  無論回顧歷史還是立足當下,三大球還得看女排,還得靠支撐門面,這是不爭事實。10個世界冠軍頭銜,而其他5支隊伍加起來在世界大賽上僅拿到四個亞軍,可見中國女排是一枝獨秀,單純看成績以及統治力,也只有中國女排在過去將近四十年間時間裡有資格以世界強隊自居。

  遠的不說,就以東奧資格為目標,中國女排已衝奧成功,而中國女籃和女足需要浴血奮戰,至於三支男子隊伍,也許我們要做好他們組團無緣東奧的心理準備。而如果以東奧爭牌衝金為目標,有且只有中國女排能肩負重任,所以說,“中國三大球還得靠女排”,這句話不會因為本屆世界盃結束而畫上句號


興業聚金


三大球集體衰落,原因有很多,在我看來核心以下幾點:

1,體制問題,以前中國國家窮底子薄,所以採用舉國體制和體教分離策略來辦體育,這樣可以在窮的時候,人才少的時候最大化的舉國體制把最優秀的人才實現最優秀的水平。而現在,國家整體經濟上升,人民開始都比較富裕了,都有條件來自費參與體育生活和事業,但是因為體檢分離的限制,優秀的人才上升渠道被限制,而體教分離也導致了人才培養太少,只有極少的天才才會去體育學院去專業學習體育,那就等於放棄了正常上學學習知識的機會,只有體育一條出路,這種情況越到發達情況越是有問題,試問有幾個人願意放棄學業專門去搞體育,風險太大。而你不學體育,通過上大學搞體育又沒有上升渠道,所以這就造成了體檢分離制度的缺陷。所以近年姚明一直在提體教融合,體育和教育應該融合發展,人才來源於高中,大學,給這些還以為一個更好的上升空間,給這些孩子更好的競爭機制,這才是大趨勢。我覺得國家應該形成一個體教融合委員會,由國務院,體育部,教育部,單項協會一起組成,這樣統一組織安排,破處體教難以融合,到底是誰領導誰,誰來管理誰。

2,人才太少,中國人口雖然多,但是從事體育事業尤其三大球的人才太少,籃球註冊球員才2-3000人,足球更少,人少了自然人才更少,要出成績就更難,這個是人才缺口問題,人才只有充裕,一個國家試想如果搞籃球的有上千萬,搞足球的有上千萬,何愁沒有人才呢,人才少了,自然可挑選的餘地有限。所以,國家應該讓單項協會在初中,高中,大學分別建立國家層面的聯賽,這樣不出五年人才慢慢就出來了,多向美國ncaa.日本的聯賽多學習。

3,協會負責人的失敗和不專業,之前十年基本可以說荒廢了籃協和足協,之前有謝天謝地些亞龍,信天信地信老成,可見球迷對足協和籃協的不滿,帥沒選對,奈何為之,所以現在提倡的專業人做專業事,這才是正道,加強各聯賽的專業化,職業化,協會主體化,去行政化才是正道,大方向是沒問題的,但是還需要再膽子在大些,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4,球員的自我修養問題,這個需要國家和聯賽自我改革,不能把球員養的一個個膀大腰圓,其實水平連三流都沒有,要有工資帽,應該讓球員去國外掙錢,國內薪資待遇一定要要低於國外平均水平,這樣球員才有動力出國深造,國外發展才是硬道理。裁判問題也是核心,必須形成專業化,監督化的裁判隊伍。


烏龜的國學館


回頭看看學校吧,我作為一位高中在校的家長,面對學習的壓力,我是堅決不會容忍自己唯一的孩子放學後在學校參與群體性體育運動的。再回頭看看去年日本旅遊看到的,20:00廉價公用足球場上中學生比比皆是。哪裡出了問題,我不懂,可我想一定有人懂。


把深刻解放


三大球要具體分析。現在看來是制度出了問題!就是比賽打得太少!雖然我們罵希丁克偷懶,但這老頭畢竟說了一句有用的話,就是中國球員比賽太少!三大球的墮落就是從有聯賽開始的,而聯賽正是向國外學,小半年比賽,其他時間都休息。這樣球員的狀態沒有持續性,怎麼會有提高呢?過去我小時候踢足球,根本沒有球,用破布縫一個當球,把兩個書包放地上當球門,一有空就踢。南京市中小學在文革前已經湧現出一大批有潛力的足球苗子。而這是在無場地無足球無球鞋無時間無營養無教練的情況下取得的。實戰最鍛鍊人。貝利馬拉多納梅西都是在街頭踢野球踢出來的!現在的外援高拉特特謝拉等都是在貧民窟踢出來的,都沒上過一天體校,也沒有請過一天教練!可以說,整個巴西足球美國籃球,都是自發的自生自滅強大起來的。國家沒有投入也沒人管,完全憑興趣出了球星。而我們現在由體校從小培養球員只能出呆子傻瓜和廢物!列位不知道有沒有去看過少兒足球學校訓練!教練從頭到尾只教分解動作,根本沒有比賽。這樣十幾年下來只能出廢物!兒童從小打比賽,可以真刀真槍地鍛鍊反應過人技巧傳球和圍堵下的射門。這種從小積累起來的實戰技巧才有真用處。列位,為什麼巴西外援普遍表現出射門慾望強,過人技巧好,這都是從小在激烈野蠻的比賽中錘鍊出來的。而我們現在少體校只教兒童分解動作,根本沒有實戰價值!用進廢退,這是經典達爾文進化論觀點。更可怕的是,兒童們的專業神經和肌肉的反應能力由於得不到鍛鍊,處於退化狀態,長大了到了球場上沒有獨立作戰能力。這就是中國球員到了球場上一個個呆若木雞的原因。現在亞洲球場上,反而是一些較貧窮的中小國家進步快。因為他們窮,乾脆踢野球,所以湧現出許多在場上滑如泥鰍,防不勝防的球星。要多打比賽,中國三大球才有希望!!


非孟勿擾


沒有一個人說到點子上!三大球的墮落跟什麼錢啊!愛國責任心啊,民族責任感啊沒有一毛錢關係!去學校操場看看就明白了,70-80後很多人放學或者下課就到操場踢足球打籃球;90後就很少有人到操場玩球了,00後更誇張,學校直接不讓用操場了!現在玩足球籃球的人是少數的,雖然他們能力很差,不過矮子裡面拔將軍,他們就是目前水平最高的。那些罵他們的人,你為什麼不送自己孩子去打籃球踢足球呢?


睿智達人MrGoody


最主要原因太相信金錢的力量了,請問我們國家以前沒有那麼高的經濟待遇時為何成績那麼優秀?尤其是群體項目,主要是團結與榮譽感才是第一位,只有團結與為國爭光的榮譽感,自豪感才是至高無上的!現在的體育項目被金錢腐化的太嚴重了,大多數人只是為了利益而努力,把至高無上的民族精神,為國爭光拋在腦後,想想我們的先輩們,他們為何能夠讓富得流油的美帝聯軍無奈的老老實實在談判桌上簽字,團隊精神,民族榮譽,為國爭光才是真正的動力源泉……


從零開始出發


中國男籃三大球,不用再說什麼,尤其是足球,說了反而讓人感到厭惡。因為足球在世界上的水平來講,就是一坨屎,扶不起的阿斗,要飯的叫花子。作為一個運動員來講,聽到這些話,很不爽。但是光不爽有用嗎?你拿出一點點志氣來,拿出點中國的吃苦耐勞,奮勇拼搏的精神。你有嗎?


呦呦強強


中國男足和男排已經提前和奧運會無緣,男籃雖然還可以通過奧運會落選賽來爭一爭奧運名額,但僅僅也只是從“死刑”變成“死緩”而已。

然而,三大球男子項目的集體墮落,看似都是體制造成的,但是個中緣由又有一些不同:

中國足球是爛在了根上,徹底是爛透了,這麼多年了哪怕是老大重視,各俱樂部也捨得燒錢,什麼辦法都用過了,青訓也抓了,歸化也用上了,裡皮這種名帥也請了,但是依然不見什麼成效,說明中國足球不是墮落,因為他們已經在最谷底,只是一直沒有反彈而已。

就我個人認為,中國足球只要是繼續這樣保持投入,抓青訓,請名帥,歸化高水平外援,堅持下去,再等10年左右就能觸底反彈。大家不要太著急,中國足球欠的賬太多了,從2002年之後就一直醜聞不斷,青訓斷檔,哪裡有那麼容易好啊。

而中國男排一直沒啥關注度,大家都只關心女排,屬於是姥姥不疼,爺爺不愛的類型,而且排球本身在中國就沒啥市場,要想起來很難很難,更談不上什麼墮落。

中國男籃和男足男排都不同,中國男籃從80年代開始,成績一直是亞洲頂級,在世界賽場上也進過八強,產生過姚明、王治郅、易建聯、巴特爾等頂級球星,世界揚名。但是在去年籃球世界盃上遭到失利,無緣直通東京奧運會,而在落選賽上,希臘和加拿大實力太強,根本就打不過,所以實際上已經無緣東京奧運。

可是,中國男籃遇到的問題,是以前的小孩都是直接進專業隊,從小就練籃球,基本功紮實,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都願意小孩進大學,這樣哪怕將來打不上職業,也一樣有文憑。

因此,中國籃球的根基就鬆動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去了學校,專業隊找不到什麼人了,選材範圍就窄了,這樣才導致成績開始下滑。可是,姚明成為中國籃協主席後,開始著力打通教育和體育之間的壁壘,現在已經收到了一些成效,試想,將來如果我們的CUBA成為了美國NCAA那樣的人才輸送渠道,中國籃球的騰飛指日可待。

另外,姚明還在大力開展“小籃球”,想象一下,這些孩子要是長大了,中國籃球的人口基礎是不是成幾何級上升?

況且,世界盃上失利了,可中國男籃在亞洲還是頂尖水平,這跟男足和男排迥然不同。而且,就潛力上來說,中國男籃的潛力非常大,但是和男足一樣,都需要時間去經營,去等待,方向是對的,就不怕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