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三國裡公認的戲精,在歷史上有沒有比劉備更戲精的人?

五色土聊歷史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說:“xxx教你做人”一類的話。這可能是開玩笑,但背後卻折射出一個問題:做人要做得“精”,很難。而要做像劉備這樣的人精,就更是難上加難。

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江山這麼大,總有天賦異稟的人。在中國有了劉備,在日本就有後白河法皇。

一提到日本古代史,我們很容易想到兩個名詞:“天皇”和“幕府”。而“法皇”,是曾經的天皇。日本天皇退位後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而出家為僧的上皇則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

後白河法皇就是這麼一位人物。他是日本第七十七代天皇,也是古代史上最後一位有是實權的天皇。當然,他的權力都是他辛辛苦苦在各方周旋、爭取來的。

當時正處於平安時代末期,武士階級日益壯大。當時平家在關東屢屢掀起叛亂,這使得朝廷把平家視為威脅。為了防止平家在關東一家獨大,朝廷派出時任甲斐國國守的源氏子弟源賴信前往關東討伐平家。這便是我們後來更熟悉的源平戰爭的伏筆。而策劃這一切的朝廷,也是動盪不安。

當時白河上皇在退位後出家,成為法皇。但白河上皇又設立院政制度,通過垂簾聽政,事實上掌控了朝廷政務。白河天皇的繼位者堀河天皇八歲即位,二十九歲英年早逝。堀河天皇在位期間,基本由白河天皇掌握政權。而堀河天皇的繼位者鳥羽天皇,又在白河天皇的逼迫下退位給兒子崇德天皇。不過據說崇德天皇是白河天皇的私生子。

而在白河天皇死後,心有不甘的鳥羽天皇逼迫崇德天皇退位,並讓自己喜愛的兒子體仁親王即位。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雅仁親王跳了出來。雅仁親王,就是後來的後白河天皇。

雅仁先是在朝堂中渾水摸魚,在利用鳥羽法皇和崇德上皇的矛盾的基礎上,得到關白藤原忠通的支持,最終拿下皇位。

而為了拿下皇位爆發的戰爭,就是著名的“保元之戰”。

戰後,後白河天皇先是通過親信藤原信西之口,建議恢復死刑,處理了崇德天皇的勢力。其後,他又為了從當初幫助他的武家手中拿回權力,對當初幫助他的源氏和平氏,打起了挑撥的主意。

後白河天皇利用自己兩個親信的矛盾,借親信之口激怒源氏的源義朝,挑起了源平兩家的第一次大戰。

而在平家得勢之後,後白河上皇便果斷的站在了平家一邊。甚至在聽到有關平家要調出駐紮在京都的士兵以後,還親自從皇宮跑去六波羅府會見平清盛。可以說,“能屈能伸”,是後白河上皇在那個動盪時代保命的利器。

而在第二次源平戰爭期間,後白河法皇先是挑唆攻入京都的木曾義仲去消滅被趕出京都的平氏,又教唆源賴朝的弟弟源義經去攻打平家。不僅如此,後白河法皇為了避免在此次源平戰爭結束後自己要看源氏臉色過日子,還誘惑年輕單純的源義經入朝為官,企圖把源義經培養成能為自己所用的對抗源賴朝的勢力。

最後,後白河法皇利用的平清盛死在了源賴朝手裡、木曾義仲死在了源賴朝手裡,就連源義經,都死在了源賴朝手裡。反倒是後白河天皇,從天皇做到上皇,又做到法皇,最終安度晚年。

就像源賴朝所言,後白河法皇是“日本第一大天狗”,大意也就是說他是個人精裡的人精。但在那樣一個亂世,沒有足夠的武力支持,後白河法皇也只能選擇這樣的保命方式了。


鄧海春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戲精們靠著精湛的演技走上人生的巔峰,古人們已經被分析得夠透徹了,今天我說一個近現代的戲精偽君子:郭沫若

小時候都在語文課本都學過他的詩,本以為他是一位翩翩君子,像唐伯虎一樣的風流倜儻。知道長大以後,才瞭解到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

陳世美再生

郭沫若一生有七段感情經歷。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屬於包辦婚姻,也是他的原配夫人張瓊華。1912年和郭沫若結婚,沒隔多久就被拋棄了,從此守活寡六十八年,直到1980年去世。

第二任妻子也是被拋棄的,是位日本友人,叫安娜,為郭沫若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當然也最終擺脫不了被拋棄的命運。

第三任妻子於立群,也為郭沫若生下了四個男孩兩個女孩。最後據說也是上吊自殺的,不知郭沫若做了什麼。

除此之外,他還和小姨子於立忱有染,甚至為他墮胎。最後被拋棄而自殺。還有同居女友安琳也被拋棄,紅顏知己黃慕蘭。其他的露水情緣、逢場作戲就更不計其數了。

著名武俠作家金庸老先生以他表哥為原型,在天龍八部中用他的筆名塑造了一個採花大盜-雲中鶴,我覺得用郭來為原型更像。魯迅先生也時常在報紙上罵他偽君子,說他是

流氓文人

牆頭草無節氣

他一生之中罵過汪精衛,罵過蔣介石,誰得勢就支持誰。兩人和好就跑到國外避難。也曾經入了黨,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因私廢公

郭沫若曾經瘋狂的迷上考古,在他的堅持下,新中國考古界打開了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結果由於技術手段不行,打開後的文物全部風化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後來他又想打長陵,幸好被拒絕了。他不死心為了想看蘭亭序,還妄想打開武則天的陵墓。

見風使舵、拋棄妻子、風流成性簡直就是渣得不能再渣的渣男了,不過誰叫人家有才華呢?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真是至理名言


歷史小跟班


劉備仁義而似偽,諸葛多智而近妖,這都是《三國演義》藝術塑造而造成的,歷史上的劉備並非戲精,往往流露出真性情。真實的劉備實際上是平民創業的楷模,不該被嘲弄。至於三國演義裡面那個動不動就哭的劉備,實際是另一個人,嘲弄嘲弄也無妨。

一、歷史上的劉備的義氣和真性情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看三國,很喜歡劉備,畢竟他手下有那麼多豪傑嘛。長大懂事一點,再看劉備,就不喜歡了,覺得他不如曹操,還那麼愛裝、愛哭。等再十年後,回頭再看三國,不知不覺又喜歡劉備了,因為知道他這種平民創業的不易。

三國志中描述的劉備的哭,並沒有像三國演義那樣經常出現,三國志中的劉備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創業的不易以及他堅強不屈的精神,是一種牛勁兒(劉備恰恰屬牛)。演義為了突出仁義,卻把劉備牛勁兒這個最大的特質給掩蓋了。

歷史上的劉備,確實哭過一場,那是在劉表帳下時,因為長期無仗可打,大腿裡的肉長出來了(因為不騎馬了),他感嘆道,人生易老,功業不建,因此痛哭。這種哭,其實是後來辛棄疾詞裡面所說的英雄淚,和他演戲沒有關係。

怒鞭督郵這事兒,其實劉備做下的,後來演義裡栽到了張飛頭上。早年,關羽犯罪亡命,投奔劉備尋求庇護,是劉備收留了他。魏延不過軍中小將,被劉備一時拔擢為鎮守漢中的大將,而不用張飛,這是劉備眼光和氣度。說劉備是戲精,說演義裡那位是恰當的,真實的劉備卻不是。

二、劉備與曹操、孫權相比,其實最沒有可憑藉的資本,卻靠堅強的意志成就大業

曹操雖是宦官之後,但曹家卻是個大家族,有很強的地方勢力。更何況,曹操早年依附於擁有東漢末年第一勢力的袁紹,後來才和袁紹鬧翻。孫權的老爹孫堅,其實也很不容易。但到孫權手上時,孫堅、孫策已經給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而劉備呢,雖然號稱是皇族,可你見他的隊伍裡有什麼皇家的人和皇家勢力嗎?他的隊伍裡,居然連姓劉的都很少。他的老鄉,不過張飛、簡雍二人而已。由此可見,劉備雖號稱皇族,其實相當於從平民起家。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以此能夠建立大業,劉備是很值得佩服的。

三、三家君主裡,其實曹操、孫權都善於演戲,劉備反倒不算什麼

曹操哭典韋、哭袁紹、哭奉孝,這都是真是存在的事兒,相反,歷史上的劉備倒沒見他非去哭關羽、哭張飛,這或許和歷史記載太簡略有關,也或許說,劉備與關張的情誼,也不再用那種哭的形式來祭奠了。孫權大概也叫周泰表演過向諸將露傷口的事兒,讓周泰這種猛將對他俯首帖耳。說起來,這些也不算是演戲,算是他們收攏人心的一種辦法吧。劉備做為其中一人,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歷史上最真實的戲精是誰?

從各個方面說,星火辰認為有三人。第一位、戲曲的真實迷戀者,是藝名李天下的後唐莊宗李存勖,最終死在伶官的造反。第二位、梨園的創始者,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不但創始了梨園,關鍵那政治上的戲是演到了爐火純青,他廢掉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卻和李林甫樓上樓下相對而哭的戲,君臣二人真是演到了極致。還有一位便是唐太宗了,吃蝗蟲那戲演得,真是無語了。


星火辰


個人覺得劉備偽君子是天生的。而戲精是和諸葛亮學的,諸葛亮也是一個戲精


村長髮財


新朝皇帝王莽就是戲精,他作出的事都是違勃常禮的事,大義滅親,遙買人心,樹立威信,都是常人難做的事,他竟然作的出來,不是比劉備還會演戲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