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你可知,在藏傳佛教中有一種最獨特也最精緻的宗教藝術。不是每個到西藏的人都能有緣得見,只有每逢大型法事活動,才有緣得見,這就是奇妙的壇城沙畫。寺院中的喇嘛們用數百萬計的沙粒描繪出奇異的佛國世界,這個過程可能持續數日乃至數月。


但是,嘔心瀝血、極盡辛苦之能事創作出的美麗立體畫卷,並沒有用來向世人炫耀它的華美。用沙子描繪的世界,會被毫不猶豫地掃掉,在頃刻間化為烏有……細沙將被裝入瓶中,傾倒入河流中。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天地一罈城

壇城源於印度佛教密宗、系密宗本尊及眷屬聚集的道場,是藏傳佛教密宗修行時必須供奉的一種對象。通俗地說,就是佛的家。藏語中稱集闊,有中輪、輪圓 之意。在漢譯時,壇城還有曼陀羅、壇場等不同的音譯和意譯。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壇城以立體或平面的方、圓幾何形塑繪神像法器,表現諸神的壇場和宮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結構。壇城是所謂治的象徵,治的反面就是亂。惡劣的天氣,身體的疾病,荒涼的土地,野蠻民族,異教徒之國,這些都是亂。


通過建立一個壇城可以變亂為治。所以一個壇城可以表示幾乎所有真實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軀體,一個寺廟,一座王宮,一座城市,一片大陸,一個念頭,一個幻景,一個政治結構。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一沙一世界

壇城沙畫選用特殊細沙砌成。由於沙是構築世界最基本的元素,沙壇城難建而易毀,美麗而脆弱,轉眼就消逝,最能具體揭示世界"虛幻無常"的空性本質。所用的沙,是以手工磨製特殊石頭而成,其中有黃金、綠松石、瑪瑙等貴重金屬和礦石;再經染色,方才成為沙壇城的基本素材。共有白、黑、藍、紅、黃、綠六色。一般而言,藍、黃、紅、綠、白五種基本顏色,對應著五方佛及五智。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沙壇城的製作需要數名乃至數十位訓練有素的喇嘛合作方能完成。製作之前,喇嘛會先在臺座畫好垂直線、對角線、圓形等幾何圖案,做為構圖定位基礎,然後描輪廓線,再從中間開始繪製,逐漸向外。每一個步驟,都謹遵佛陀所傳密續如法制作,至今不變。製作沙壇城的喇嘛,都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每一細節都須牢記,不可自創。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繪製壇城是一個艱辛而細緻的過程,喇嘛要戴著口罩,事先磨成小顆粒狀的沙子裝在特製的錐形容器裡,通過或輕或重的敲打控制流量,將沙子漏在模板上,細細堆砌、勾勒,而且要全神貫注、一絲不苟,稍有不慎,就要前功盡棄,依尺寸不同,需費時數日到數月不等的時間。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從藝術的角度看,整幅圖畫結構嚴謹,色彩豐富,藉助沙粒這種富有層次感和厚重感的媒介,將宗教的意義表現得十分到位。無論是端坐正中的佛,還是圍繞在佛周圍的神態各異的生靈,還是圍繞在世界周圍那一圈縹緲的氣,都恰到好處的擁有了各自的神采,又和諧的構成了圓滿的世界。更令人歎服的是,這種獨特的創作手法限制了太大的改動的可能,因此整個圖畫必須一氣呵成,就像僧侶們將自己腦中的爛熟的世界觀默寫出來一般。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從行為的角度看,僧侶本身的創作過程也契合了圖畫的意圖。漫長的創作,成功後短暫的喜悅,然後是毫不猶豫的毀滅。當這個沙制的壇城在完成及法會過後。它將會被驅散。它是從外層的沙驅散向內層,代表一切老死後又回到它心中本初的狀況。另外它又表達世事的無常和空性。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冬天的拉薩,它無關遊客,只關乎信仰,跟隨阿米羅羅的腳步,一起走進這個信仰的地域吧~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彩粉之曼陀羅”,神奇的西藏壇城沙畫

冬遊西藏,詳詢阿米羅羅俱樂部教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