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結婚辦酒席為什麼每個人都說虧錢?

果園小周尋鮮


這樣說有些以偏概全之嫌,並不是“結婚辦酒席”人人都虧錢。

我身邊就不乏結婚辦酒席的例子。

我們這裡的農村年輕人結婚時,有的酒席在鄉鎮酒店辦;而有的酒席在家自己辦或請流動酒席辦。


就拿以在鄉鎮酒店辦酒席為例。

一般的酒席包括酒水在內超不過500元,而每桌坐八個人,八個人的份子錢最少800元,甚至更多。如果請流動酒席或自己辦酒席的話,花費更少,怎麼會賠錢呢?所以說,題主的問題有“以偏概全”之嫌。

當然,這個例子僅僅是老胡身邊的例子,並不代表其他地方。在其它地方辦酒席有可能會虧錢。


那麼,辦酒席為什麼會虧錢呢?其原因有二:

第一,份子錢太少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諮詢了一下邊遠地區的一個網友。他說,他們那個地方隨禮一般關係都是50元錢或者更少。如果按照50元份子錢計算的話,就是按照我們這裡的消費水平計算的話,就有可能虧錢,更別說在相對發達地區辦酒席了,更可能虧錢。

第二,酒席價位太高

如果一桌酒席超過了500元,而份子錢只有400元,不虧還說啥?肯定是虧了的。

除了以上兩種原因會虧錢外,再找不出其它虧錢的理由了。


那麼,害怕辦酒席虧損該怎麼辦?

答案很簡單~~既不收禮,也不辦酒席。

許多人愛面子,認為一輩子就結一次婚,不辦酒席沒意思。所以,一定要風風光光、排排場場地辦一次酒席。如果有這種想法就別計較辦酒席虧與不虧。如果不講排場,認為辦不辦酒席都一樣,那麼就可以不辦酒席。其實,我們這裡就有幾個年輕人在結婚時沒辦酒席的。他們現在的婚姻生活過得還蠻幸福的。


結婚辦不辦酒席全憑自己說了算,別人干涉不得。要以老胡來看,最好別辦。不就是結婚嗎?找幾個親友捧捧場就行了,何必非要破費呢?你說是不是?

總之,結婚辦酒席在有些地區是有可能虧錢的。但在我們這裡基本不虧。所以說,“每個人都說虧錢”有些不符合實際了。要想不虧錢,不辦酒席也未嘗不可!反正結婚就那麼回事兒,何必把面子看得很重要呢?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要面子不受罪!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老胡說三農


在農村,只要在自家辦酒席的是不會虧錢的。說虧錢的人是心裡太沒底了。

說這話是有根據的,就在最近我曾參與了一家結婚辦酒席的賬務核算。

這家人酒席收支賬是這樣的:酒席是包工包料的,55桌(每桌388元),計21340元,煙30條(每條100元),計3000元,酒15件(每件150元),計2250元,茶葉飲料等410元,總支出 約27000元。送來的禮錢48000元以上。盈餘21000元。現在大都用“流動餐廳”,碗碟、帳篷、桌凳,一

次性餐具都包在酒席錢裡面,不用另外掏租賃費,就連服務員也有。

說自辦酒席虧本的,不知怎麼算的?你總不能把結婚當天的其他開支,如婚車、司儀、樂隊等也算在裡邊吧!這些應該算在結婚的花費中,而不能算到自辦酒席中。

也難怪,好多農村人有事總要在自家辦酒席。他們也會算賬,這包工包料肯定大廚要賺很多。給這家結婚當大廚的酒是我本村人,他對我私下說,他收的這21340元,除過僱工、材料等他能賺幾千元(一定有萬元)。一個大廚一場結婚宴席就賺了幾千元。



如果不包工不包料,農民自己籌備,想想一定比這包工包料的酒席21000元盈餘得還要多得多。這怎麼能虧了呢?


為生活而提神


我是一個廚師,同時也是俺們村紅白喜事的大廚,回答這個問題沒有比我在有資格的了

剛才看了幾個這個問題的回答,那我就來回答下他們的不足,

現在農村包括城市誰家有點紅白事了都是包桌的多,剛才有個朋友說一個桌做八個人,實話告訴你,客人來多了,菜不多的話,一桌都可以做十二個人,這是我親眼看到的,還有就是,並不是每個人隨禮都是100的,隨禮一百以上的都是自己的至親或者朋友同學,自己村上的好多都是拿50的多,還有更少的呢,不過拿錢少的好多都是上了年紀的,

至於賠錢不賠錢我在詳細的給你說,在農村有這麼一說大喜事陪錢,小喜事不賠錢,

在農村所謂的大喜事就是兒子結婚,小喜事就是閨女出嫁或者有了孫子待客,我在這裡不用說的太明白大家可能也都會理解透的,

管它賠不賠錢的,只要高高興興圓圓滿滿的把事過去了就行。


hong寧哥哥


照我們這裡的情況,送禮也不輕,一般的親戚朋友都要千元左右,當然主親那是更多,最遠的也起碼六百元左右,平均大概一千餘元一家吧。家裡人都可去吃宴席。正席是中午,晩飯兩歺。我們這裡農村現在大多都承包給㕑師的。大體是六到八百元一桌。加上菸酒和另外一二天的閒飯,平均那至少要千元以上。吃的時侯很多桌子只坐八,九成的人。況且每家都要都準備好幾桌。所以基本上家家都虧的。上週我去赴一個朋友的孫兒滿月宴。他是包的酒店地方,自己配的菜有好幾十桌。菜的成本估計超千元一桌,香菸軟中華每人一包另每桌兩包高檔煙。高級白酒,葡萄酒,飲料等。每桌人都不滿員。中晩兩歺邀請全家而且還多備了好多桌。我看要虧很多。

我們這裡農村的酒席,無論紅,白喜亊質量都很好的。加上浪費的多,所以肯定都虧的。其實吃的人也不上算。但這是習俗,一時也難改。


山上人279


我以前都沒有聽說過在農村辦酒席有虧的,為什麼這樣說了。

農村辦酒都是組人的來幫忙,主人把菜,肉這些東西準備好,一個組上的人都會來幫忙的,這是規定也是風俗,每家都要出一個人來幫忙,摘菜,洗菜,幫工,做廚全都是一塊做。

農村辦酒主要花費就是菜錢,有時候桌子,碗筷不夠,這些鄰居都會幫忙從家裡拿來,菜錢其實相當於自己做飯菜的花費,當然還要準備一些煙,啤酒,米酒之類的,只是買的菜相對來說要好一些的。 一桌一般是做十個左右,親朋友好友的隨禮,按現在的標準最低是100元,其他的按親近程度來打紅包。

在湖南的某個地區,以前有些人很喜歡辦酒,很多不是非要辦酒的事情,也會張羅辦酒,所以現在當地政府都開始慢慢的出來調節這些事情,現在辦酒的情況就少了很多了。

至於有人提到的虧錢,這種是不是有了,也有出現過,是什麼情況了,就是主人家條件相當的好,除了特別親的人的紅包,其他鄰居,老鄉送的紅包全部送回,還附帶給煙,只要人來了就可以,買的菜,酒,煙這些都是很好的,像這種肯定是虧的,不過,這種主人一般都不辦什麼酒席,除非真的是什麼大事情,非辦不可。

現在的人觀念慢慢在轉變了,農村辦酒席的情況確實比以前少很多了。



教智達


在我的家鄉,農村辦酒在家裡的都相互幫忙做事的,就節省叫專業幫人辦酒的勞務費了,現在親人都是幾百元的紅包,一場酒下來都會賺幾萬元,當然人家辦酒你去要還禮的,在家都辦相同次數的酒席一是會虧錢的,在辦灑席時需要材料成本,但有些人家是想盡辦法多辦酒,就是想賺你的錢。

第一,有些30歲40歲60歲70歲過生日,都辦酒,而你只到70歲辦次,或者是一次都沒辦,人家就賺了你2次或者3次的禮金了。

第二,人家小孩考個大學,也辦灑,買一次房,又辦次酒,都是想賺別人的錢。

三年不辦酒,就得吃土了,這就遇的每個人都想著辦酒收回禮金,人情已經完全變味了,因此我覺得辦酒就不應該收禮金,親人來了在一起熱鬧就行了,這樣就會減少好多辦酒的次數了,個人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小白2007881443964


辦酒席在農村很常見,誰家裡結婚了、生孩子滿月了、家裡老人過壽了都會宴請村民去吃酒席,而村民大多數也會為沾沾喜氣而用一些禮金來祝賀,這是農村的習俗,更是一種農村的文化。

不過很多人都說,現在辦酒席真的不是圖賺錢,但是現在辦酒席虧損太嚴重,而且如果你不幸運的在酒席上碰見下面這幾類人,那真的是太尷尬了,真的是又沒面子又不開心,大家看看這幾類人你們都遇見過嗎。

首先,是愛在飯桌上打包人。本來好好的一桌子酒菜,大家吃吃喝喝,談笑風生的送上幾句賀詞,再相互家長裡短的說上幾句,畢竟一個村的,基本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村民。但是難免會有一類人特別愛在酒席上打包,上來一隻雞,先自己扯下來一個雞腿,然後問一句,還有沒有人吃,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的就一整隻雞用不知道什麼時候準備的塑料袋裝起來了,這讓村民們都花了錢還餓著肚子回家生了一肚子氣。

還有一類人,花一百錢叫來一家五口的,辦酒席的時候也怕遇見這類人。本來吃酒基本都是一個家庭隨一份禮金最多派出兩個人來賀喜,基本辦酒席和收入和支出都相差不了多少,大家只是圖個高興罷了。但是這類人就是自己花了錢就要吃回來的心態,把家裡的人都叫過來,這不是明擺的佔別人便宜嗎?

除了一類人是喜歡多拿多佔的人,村裡辦酒席基本都是流水席,酒水和香菸都是每桌配一套,很多人就會反覆去後臺催要酒水和香菸,為的就是能夠有多餘拿回家自己用,這類人也是很難受歡迎,畢竟佔了別人便宜,那就意味著別人要吃虧的啊!

最後一類人,就是在飯桌上不注意餐桌禮儀的人,上來一盤子菜自己用筷子這扒拉扒拉,那個扒拉扒拉,讓其他的人都反感和倒胃口。畢竟酒席的飯菜屬於大家一次吃的,如果上面都沾上了你的口水,那麼菜誰還吃呢?

以上就是很多人反應的自己在村裡酒席上見過幾種奇葩的人和事了,其實這幾年村民們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這種事情肯定只是存在少數身上,希望大家能夠享受酒席帶來的快樂,不要只為了自己而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改掉身上的陋習,做一個高素質的農村人。


浪漫常伴


在我們這邊的農村辦酒席基本都是虧的。喜酒我們這邊都是四天,一天三餐那說虧不虧?即使是喪事也會是三天,基本上都是包三餐的。而且我們這邊的紅包鄰居街坊就是一百塊錢,遠房親戚就一百,表親和最好的朋友是兩百,堂兄弟姐妹就是五百。兒子女兒可以多給也可以不給,這樣子的紅包能賺錢嗎?我們這邊雖然是農村,可是菜並不是很含糊:雞肉、鴨肉、魚肉、蝦、油炸麵粉肥肉裹子、豬血腸、鴨蛋、扣肉、豬蹄、粉、雜菜、青菜。

雖然說虧可是因為是農村,一輩子就那麼一兩次所以虧本他們也樂意。為什麼?因為辦的這場酒席是給自己和父母見到親戚和兒時玩伴的一次機會。這個時候我們真的不得不承認自己老了!而長輩們因為是農村的很少有機會見面。這次見面可能就是永別。每次看到他們上車離別的時候都是眼淚汪汪。當然在一起聊天就是聊家常,說些兒時的樂事。沒有攀比只有敘舊。這就是農村,簡單而又單純的聯絡感情!








沈竹溪ncc


以往家有喜事辦酒席之所以虧錢,主要是隨禮的少吃飯的多,家庭五福內隨禮比較少,往往隨禮多一點的是新人的姑舅兩姨。

再者就是男人新婚,幫忙的要吃四頓飯,家庭人員一人隨禮全家來吃飯,主家還要邀請五福內老人是免費的。如果農村用城市的方式去飯店只吃一頓,五福內的老人不會去酒店,五福內的多數人也不會去飯店,按照農村人多熱鬧的習慣,絕大多數不選擇酒店,就是不願意聽到眾人說主家充孬。

相反女人新婚就不賠錢,比男人節約兩頓飯,收禮和男人一樣,但是女人在孃家收的禮多數拿不走。還有小型的宴請,比如大學錄取宴請,參軍宴請,孩子滿月酒,老人過壽,喬遷之喜等,參與人員都是家庭代表,去的人越少越好,來人也主動減員。

南方人的婚禮賺錢,他們最基本的朋情隨禮以千元起步,到飯店就吃一頓,獨生子女多,怎麼都賺錢的。所以,對於大喜事各地方賠錢的都賠錢,賺錢的都賺錢。


天藍草叢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