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推行家庭農場?

用戶59864717335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的趨勢,農業生產需要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是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有生力量,為什麼要大力推進發展家庭農場哪?

第一,發展家庭農場是應對“誰來種地、地怎麼種”問題的需要,一方面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離土進城,一些農村土地粗放經營甚至拋荒,需要把進程農民的地流轉給願意種地、能種好地的專業農民。

第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難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在承包戶基礎上孕育出的家庭農場,既可以發揮家庭農場的獨特優勢,又克服了承包戶“小而全”的不足,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耕小田


中國為什麼要推行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為主體經營模式的新型農業結構,是國家合理利用土地,強農快農,重視農業,發展農業的一個轉折規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農業生產上,推行聯產到戶責任制,土地以戶經營,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生產積極性,相對集體經營時收入翻番。又隨著各項各業的發展,農業逐步掉落後面,由於土地承包分散,傳統耕作,農業生產投資高,收入低,使一部分從業人員轉向其它項業,土地利用率減退,農業生產停滯不前,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

國家為了扭轉這個落後面貌,根據國情,推出了以家庭成員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生產摸式,家庭農場,以土地流轉,連片集中,統一經賞,統一管理,機械化操作為標準的生產基地,合理利用土地,並把一些甩棄荒蕪土地開發利用,減少了大量的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適應新形勢發展農業生產,建立以農業為基礎推動全面發展國民經濟計劃,是發展趨勢所需。

家庭農場的建立,新型職業枝術不斷提高,壯大,土地變成了金蛋蛋,流轉方有流轉金,也從事其它行業,土地有人種,收入多一份,經營方為自已盈利而設方想法,合理經營,採取先進枝術,降低各種生產費用,提高生產效率。

由於家庭農場新型生產橫式的建立,完善了當前的農業生產結構,加快了供給側生產體制,對發展農業起到了良好推動作用,符合我國農業新發展趨勢的要求。


文筆緣


家庭農場作物規模化經營的一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優越性,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一些地方在農民自願前提下通過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興辦集體農場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相較於出租、轉包等流轉方式,土地股份合作具有流轉期限更長、利益聯結更緊密、流轉關係更穩定的特點,有利於調動流入方加大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設施等投入積極性,對於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也給予家庭農場等形式的規模經營諸多補貼政策。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4年,中辦國辦《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各地整合涉農資金建設連片高標準農田,並優先流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農戶。有條件的地方根據農民意願,可以統一連片整理耕地,將土地折股量化、確權到戶,經營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也可以引導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通過自營或委託經營等方式發展農業規模經營;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2015年,財政部、農業部印發了《關於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31號),支持對象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2017年,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支持力度,增強補貼政策的針對性時效性。截至2016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79億畝,佔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35.1%;全國經營規模50畝以上的農戶數達到376.2萬戶。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南繁北育2017


現在的農業生產模式已走到了盡頭,非改不可。1.每人的2畝地,扣除成本所剩無幾,以農為生根本養活不了自己,所以要從事非農勞動。2.從事農業勞動沒保障不體面,人往高處走,所以年輕人離開農村外出謀生。3.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年事已高漸已喪失勞動能力,所以田地荒蕪,農品產出下降。4農村資金枯竭,孩子讀書買房洗盡家庭全部資金,所以生產投入極低無法擴大再生產。那出路在哪,怎麼辦?建家庭莊園大規模立體化生產。盤活土地資產,不能捧著金碗要飯吃,將土地出售給願意到農村創業發展的人士、公司,農業生產性質不變。這就是中國農業從初始期、發展期到發達期行進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改革初期深圳發展模式在中國農業發展上的應用。


敬天愛人1717


農業部關於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導意見,

引導承包土地向家庭農場流轉。健全土地流轉服務體系,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佈、政策諮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指導等便捷服務。引導和鼓勵家庭農場經營者通過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土地經營權入股保底分紅等利益分配方式,穩定土地流轉關係,形成適度的土地經營規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土地確權登記、互換並地與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資金,建設連片成方、旱澇保收的農田,引導流向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落實對家庭農場的相關扶持政策。各級農業部門要將家庭農場納入現有支農政策扶持範圍,並予以傾斜,重點支持家庭農場穩定經營規模、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經營管理等。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推動落實涉農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幫助解決家庭農場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強化面向家庭農場的社會化服務。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要把家庭農場作為重要服務對象,有效提供農業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營銷等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家庭農場建設試驗示範基地,擔任農業科技示範戶,參與實施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引導和鼓勵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面向家庭農場的代耕代種代收、病蟲害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貯藏保鮮等經營性社會化服務。

完善家庭農場人才支撐政策。各地要加大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力度,確立培訓目標、豐富培訓內容、增強培訓實效,有計劃地開展培訓。要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中高等學校特別是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新型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務工經商返鄉人員等興辦家庭農場。將家庭農場經營者納入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陽光工程”等培育計劃。完善農業職業教育制度,鼓勵家庭農場經營者通過多種形式參加中高等職業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農民技術職稱。

引導家庭農場加強聯合與合作。引導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的家庭農場通過組建協會等方式,加強相互交流與聯合。鼓勵家庭農場牽頭或參與組建合作社,帶動其他農戶共同發展。鼓勵工商企業通過訂單農業、示範基地等方式,與家庭農場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搜了生態農業L


家庭農場是現代中國農民唯一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因為家庭成員之間沒有利益糾葛,很容易勁往一處使,目標一致,自己做事不會偷工減料,遇到困不會半路途而廢,遇到問題會盡力想法解決,技術保密性強,攻關積極性高,總之,家庭農場真正發揮了人的天性,他們成片租用土地,選擇好的項目,用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努力學習,鑽研,力求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產品質量是他們的生命,做大做強是他們的方向,造福消費者是他們的使命,以質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

汗水換來的是豐收的畫卷,碩果累累是主人農業情懷展現,愛家鄉,愛農業,愛國家是農業人的王者霸氣,誰說農民沒能力?試問天下誰能敵?把一個產業做到極值,就是成功!!!努力吧!現在的未來的農場主人!!!


生態農業8



家庭農場我認為他是解決末來誰來種地中所才取的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舉錯。也是社會變革的必然,下戶三十多年來千家萬戶來種地根本無法深化和優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經濟市場需求來配植土地資源來滿足社會的消費需求。


6059642541李明周


主要是現在地荒的太多,年青人都出去打工了,在村裡全是五十以上人在家幹農活,現在國家想叫農民富,土地就得改革,假如現在和城裡蓋房子一樣支持,開發商都是有錢的,不是他有錢都是銀行代款代的多上億幾十億農民代幾十萬都難,這怎麼比,代款想帶好西就代好希,十年後農村會變成什麼樣,你能想想出來嗎?


用戶6237613556


農村未來十年,除土地改革,就業,養老更是百姓朋友倍加關注敏感話題,國家歷經多次土改,有力推動國一民經濟蓬勃發展。農村土地整合是時代適應所需,那時大片大片整齊農田有規模,規範,科學種養,整套地下水電系統將會給予極大環保便利,適度小型農場(70~100畝)將自負盈虧,大大減輕國之負\\擔,一個嶄新新農村涎生。土地流轉得到進一步落實,農民住入商業繁華社區,就業,創業得到鼓勵拓寬,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完善,真正做到收入平穩,安居落業,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安享餘生。新型農村商務,生態休閒農家旅遊莊園來臨。




Sunshijin


必須改變農業經營制度,把目前的小農戶經營轉變為家庭農場經營模式,而且家庭農場的收入(純收入)應該大於(至少等於)城市人的平均收入,更應該高於打工者的平均收入。只有這樣,農業經營者才願意留在農村,加大科技投入,安心從事農業生產經營,進而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以及農民的經濟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