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的佈局有著怎樣的講究?看完終於恍然大悟

對於我國古代建築佈局的特點,有位西方人曾感慨的說:我們佔據了天空的一角,而他們卻佔據了廣闊的天地!

那麼這句話該如何詮釋呢?

我國古代的建築,不管是皇宮王城,還是民宅官衙,或者寺廟陵寢都講求的是整體建築群的關係,很少是隻講究建築單體本身的大小。

北京故宮的佈局有著怎樣的講究?看完終於恍然大悟

曲阜孔府孔廟孔林

這點與西方是最大的不同。如果你穿越到我們的古代,你問太和殿多高多大,我想沒有幾個古人會聽的懂,而你換種問法問其有多少間?古人會毫不猶豫的說有五十五間之多。同樣,你又去問西方的古人,他們最高最大的建築是哪個?西方古人不免幾分得意的說道:當然是我們花六百多年建的科隆大教堂啦!

北京故宮的佈局有著怎樣的講究?看完終於恍然大悟

科隆大教堂(德國)

北京故宮的佈局有著怎樣的講究?看完終於恍然大悟

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

也就是說我們古人形容建築的規模大小,常以“間”為單位,那麼“間”又是怎樣定義呢?在古代,四個柱子圍城的空間為一間。剛才講到的故宮太和殿,面寬11間,進深5間,共55間。

北京故宮的佈局有著怎樣的講究?看完終於恍然大悟

故宮太和殿

而中國最大規模的建築群是哪個呢?我想你肯定猜到了,是明清故宮,其間數達到9999間。再比如,聞名遐邇的河南少林寺在最盛時,其間數達5000餘間。而曲阜孔府孔廟則有700餘間。

既然中國傳統建築常以建築群體出現,有些還數量龐大,那麼會不會出現雜亂無章的現象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如下。

我國的傳統建築群受到儒學中庸思想的影響,基本上均呈現嚴格的中軸對稱的關係。

北京故宮的佈局有著怎樣的講究?看完終於恍然大悟

《考工記》中都城規劃示意圖

早在周朝時期的《周禮•考工記》就對都城的規劃有了明確的規定“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舍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祖,即祖廟,皇上祭祀祖先的地方,社即社稷壇,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可以說這句話指導了後續幾千年我國各朝各代的都城的規劃形制。

北京故宮的佈局有著怎樣的講究?看完終於恍然大悟

故宮鳥瞰圖

拿我們最熟悉的北京故宮來說,雖然大大小小九千餘間,但是毫無雜亂之感。北至鼓樓,鐘樓,南至永定門止,軸線上依次正陽門、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太和殿等六大殿、神武門、景山和地安門,構成了嚴謹有序,氣勢恢宏的建築序列。而中軸線左右兩側則佈置了太廟,天壇,社稷壇等建築。

總之,我國古代的建築群基本上都是嚴格按照尊卑有序,居中為王的儒家禮制思想來建造的。

怎麼樣?看完後,對於我國的傳統建築佈局的特點,你是不是更瞭解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