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爾號初期是什麼樣的呢?

玩的就心機


首先賽爾號正式運營是在2009年6月12日,如果你要說你是零八年玩家,目前只有兩種結論:1.08年摩爾玩家,這個到現在我是有疑惑,因為我上船的時候是在9月份,但我在08年就已經開始玩摩爾了,對於一些說從摩爾進入賽爾號的玩家,傳言“內測玩家”。

賽爾號在出來後也有,每週的航行日誌最後一期會做廣告,兩者類似這個關係,但能把這個事實現在拿出來的並沒有。因為我在十年期間還遇到見過在6月份之前登船的玩家。
2.玩家記錯,08年是摩爾莊園運營,09年才是賽爾號。2010-2011是賽爾號的巔峰,2011-2012開始穩定(超進化召回來了一些),2013氪金之後開始大量流失玩家。所以在可見的條件下是不存在08“老玩家”這個概念的。就是我,我也要清楚的說,我是09年的第一批玩家,08的玩家我沒見過。

遊戲玩法:和摩爾莊園不同的是,新遊戲從純社區養成晉升到了精靈對戰,也就是現在更偏向一點的“精靈養成遊戲”,副本參考《口袋妖怪》。但當時並沒有太尖銳的玩家跳出來說這兩者有什麼實際上的不同,好玩就完事了。於是後來遊戲在國內上市後,靠著網頁的便捷性、隨開隨玩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玩家喜歡。最主要的是突破,在那之前我也玩過《口袋妖怪》,但這款遊戲確實更招人喜歡,甚至可以說是適合。拋開口袋妖怪的系統,道館和SPT我個人感覺SPT要更好一點,以前打道館感覺是榮譽,但後來感覺打SPT就是為了收集精靈,為了這個精靈而去培養另一個精靈。使用最頻繁的技能【同生共死】,簡單的精靈也更人舒服。

最主要的還是遊戲主線,一開始我對主線也不清楚,但是後來發現主線送東西,於是在練精靈的同時跟著它的遊戲主線走,於是,我只要這艘船要幹什麼,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遊戲有了一個目標,直到十年之後,我都還沒有見過所謂的“無盡能源”。精靈方面有故事,對立關係也明確,海盜。後來的同類型頁遊幾乎也都是按這個劇本來的,如果槓精非要拿賽爾號和口袋妖怪比,麻煩把洛克王國和奧拉星、奧奇等等這些都算上。
從最初的五個星球(克洛斯星、海洋星、火山星、雲霄星、赫爾卡星)拓展到斯諾星,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赫爾卡星,和赫爾卡星文明。可能就是淘米也沒想到,曾經的著重介紹,讓赫星和雷神一炮而紅,甚至就是在今天,也找不出比赫星還要背景完善的一個星球。雖然哈莫星中期也有介紹和星球牽連,但劇情短,節奏過快,所以在後面沒了名氣。就這樣,09年以赫爾卡星、雷神雷伊、第一屆精靈王爭霸賽、暗黑武鬥場以及年末限定精靈祖拉拉上了帷幕。而在當時一個玩家的日常是:捉精靈、捉稀有精靈,練精靈、練各種精靈,攢經驗、攢大量經驗,還有每日的挖礦。
2010年重磅開啟,遊戲主線也越做越流暢,精靈更新也開始加速,實力上也開始增強。

開啟這一年的關鍵詞有:海盜大戰,賈斯汀陣亡,賽爾號重鑄(更新)。

光暗螳螂大決戰,傳奇精靈為賽爾號玩家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傳說降臨,譜尼位臨太空站,首位有著七道枷鎖的精靈登場。

融合精靈加速遊戲進程,現在有人都疑問,賽爾號遊戲的失衡到底是不是從融合時代出現後就開始傾斜?其實我覺得,融合要更好一點,雖然野怪被淘汰,但當時融合精靈的玩法確實要比普通精靈要好玩很多。而就在新系統之後,玩家也從新精靈身上一下子感受到精靈的差異,高低端精靈劃分明確。

遊戲依舊跟著劇情走,海盜大戰持續升溫,淘米不僅在精靈上做心思,還在其他系統上也做心思。最典型的應該就是當時的米幣榮耀典藏了,米幣套裝和基地套件。

鬼知道那時候我花了多少,反正是除了遊戲之外好像再沒有什麼多餘的錢。基本上出過的東西都買了一遍,算是氪金玩家。而就是那樣,也玩的很盡興。全年無尿點,基本上週周跟進劇情更新和遊戲節奏,該抓的精靈也都盡數收集,參加活動等等。直到2010年-2011年年關,吒克斯主線開啟,賽爾號登上一個巔峰,雷伊登上BTV卡酷動畫,我第一次全關看完了春晚,領取了爆豆機的限定套裝【王者君臨】和其他獎勵。
而就在吒克斯劇情之後,接上卡修斯的時候,遊戲開始變的沒有之前熱血。一定原因也是因為個人實力已達巔峰,譜尼、蓋亞、雷伊、託魯克以及魔焰猩猩幾乎都是極品,遊戲除了收集精靈和精靈對戰外開始枯燥。

炫彩山逆天野怪更是讓玩家水平大幅度提升,米幣精靈也開始有了趨勢,部分玩家因為沒有新系統而脫坑。就這樣,2012推移到2013,超進化開啟召回來一批,但時間久了,還是引不起興趣。結果遊戲從此和巔峰告別。


雪碧說賽爾號


我剛玩的時候 雷伊都沒出來 最難打的是阿克希亞。雷伊剛出來的時候是50級的Bo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