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私養兵馬,對皇妃施暴都平安無事,為何收義子卻被朱元璋殺掉?

蘇沛鋒


藍玉私養兵馬,對皇妃施暴都平安無事,為何收義子卻被朱元璋殺掉?

先說結論:藍玉私養兵馬,對皇妃施暴都平安無事,並非朱元璋未動殺心,而是藍玉的女兒被冊封為蜀王妃,而常遇春的女兒被冊封為太子妃,常遇春成為太子的岳父,而藍玉常以常遇春妻弟的身份成為太子的舅舅。因為以上關係,朱元璋有點投鼠忌器,暫時未下死手。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元璋開始動刀子了。以上內容是我們考慮此問題一個必須考量的因素。


下面具體說說,藍玉為什麼要被殺?被殺後的大明王朝的一些情況!

藍玉為什麼被殺?

藍玉作為一名將領,底子非常厚實,戰功僅次於常遇春、徐達等人,他還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前稱讚藍玉。

在常遇春去世後,藍玉追隨徐達,屢建戰功。

徐達去世後,將領這片天地,就基本剩下藍玉一人了。

但是,一個泥腿子出身的藍玉,屢建奇功,在大明王朝被朱元璋比喻為漢朝的衛青、唐朝的李靖,助長了藍玉囂張無比氣勢。

藍玉臨死前一起帶領一群人幹目無法紀的事。

比如,他養奴僕、義子幾千人,這些人狗仗人勢,搞得縣裡雞犬不寧,御史接到投訴處理,被藍玉給趕走了,自以為是,不可一世。

又如,他在朱元璋召見時,賜座交談,一言一行傲慢粗魯,把朝廷當自己家,沒有君臣之禮。

還有,帶兵在外,經常僭越權限,擅自決定人員升遷,不履行抱抱Cheung。

更讓人痛恨,北征回來,貪汙繳獲的珍寶,把元朝的皇妃據為己有(不是明朝的,有的題目沒有說清楚),皇妃也自殺了。

諸如此類的事,罄竹難書。

但朱元璋一直忍耐未殺,一是因為無人可用,他認為自己在世期間能搞定這些事;二是親戚關係,投鼠忌器。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錦衣衛突然控告藍玉要造反,企圖在皇帝在較為舉辦儀式時發動兵變。

玉當場被拘押,突擊審訊,次日,藍玉及家屬被處死,藍玉牽連功臣及家屬達一萬五千人。

“(藍)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以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俟上(指皇帝)出精田舉事。——官方公佈的“獄詞”

藍玉被殺後大明王朝的情況

歷史學家感嘆,藍玉案後“元功宿將相繼盡去”。

據記載,朱元璋在指責藍玉罪狀時,並未提到發動兵變的事情,謀反只是一個由頭,就連朱元璋也不相信藍玉會謀反,可見這是洪武年間一樁冤案。

藍玉被處死7個月後,朱元璋也意識到了誅殺過當的問題,下一道聖旨,胡黨、藍黨蓋赦不論。實際此時,還有多人能活下來啊?

朱元璋把能殺的都殺了,為保護自己的王朝不被外姓侵佔,他沒有想到殺光後,他的孫子建文帝根本無人可用。不知道他想到這一點沒有?

-END-

最後總結下。藍玉該殺,與收義子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將權與皇權之間的一場博弈。

希望我的答覆能讓你滿意,歡迎@古今歷史研習社,我們一起探討歷史的背景和真相。

古今歷史研習社


藍玉曾帶兵北上,打敗元朝,朱元璋下令,一定要禮待元朝皇室,安撫民心。可是蘭玉色心一起,沒能控制好自己的下體,強暴了元朝王妃。王妃羞愧不已,竟然自殺。

朱元璋下令,要對元朝皇室禮遇有加,而藍玉卻公然違反命令,朱元璋沒有和他計較。後來有人給朱元璋告密,藍玉私養兵馬,這可是謀反大罪,朱元璋還是沒有殺藍玉。朱元璋能忍受藍玉不聽話,但就是不能忍受藍玉收義子。

因為藍玉收義子和普通人不同,他是工廠化地收義子。

其實朱元璋本人也很愛收義子,對於那些要做大事的人而言,兒子自然是他們最信賴的人,可是兒子不夠怎麼辦?只好拿義子來補了,義子由於特殊關係,一般都是很聽話的。

朱元璋做為皇帝,共收了不到30個義子,他的這些義子,後來都成了大明軍中的中流砥柱。

那麼藍玉收了多少義子呢?為什麼朱元璋能忍受藍玉的違抗軍令,私養士兵,卻受不了他收義子呢?

一天朱元璋把藍玉叫到身邊問:“藍玉,朕聽說,你很喜歡收義子?”

藍玉:“其實也不是那樣,我也不過是到每個地方都會受一些義子。”

朱元璋:“那你現在一共有多少個義子呢?”

藍玉:“我也記不清了,大概好幾百個”。其實藍玉的義子不只幾百個,據說上千了。

朱元璋沒有說話,心裡琢磨著什麼,一天朱元璋當著藍玉的面,讓藍玉身邊的義子退下,可是那人卻沒反應,直到藍玉開口,那人才退下了。朱元璋看出來了,藍玉的這些義子對藍玉是言聽計從,而不聽其他人的命令。

朱元璋害怕了,萬一藍玉有一天讓他的義子們去殺了皇帝,那麼這些人也會照做。所以那一刻,朱元璋動了殺藍玉的念頭。

藍玉後來被朱元璋剝了皮,他的人皮,還被收藏了起來。

藍玉收義子被殺,是因為他的義子軍讓朱元璋感受到了威脅。


斯幽說歷史


藍玉一案,一位公爵被誅九族,十三位侯爵以及兩位伯爵,均被族誅,前後牽連被殺共一萬五千人有餘。“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為加強集權統治,藉口涼國公藍玉企圖謀反,捉拿藍玉歸案,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拉開帷幕。朱元璋以此為契機,誅殺了大部分建國過程中的名將。

藍玉究竟犯了什麼罪

藍玉,至少犯過三大罪。第一,持功自傲,驕橫跋扈。藍玉其人,長得身材高大,滿面紅光。在明初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死後,藍玉屢次帶領軍隊在掃除元朝殘餘勢力的戰鬥中,多次獲功,深的太祖朱元璋的喜愛,後來,藍玉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蜀王,這下就更加有權勢。於是藍玉逐漸驕傲自滿,自己也蓄養了很多家奴,這些家奴,仗著藍玉的權勢暴虐兇橫,無法無天。惹得當地老百姓怨聲載道,有一次藍玉手下強佔了民田,藍玉不但不追究,還趕走了前來調查此事的御史。

第二,衝擊喜峰關。在一次與元朝勢力的戰鬥中,藍玉大獲全勝,收兵後,夜裡走到喜峰關,按照慣例,大軍過關,要有手續,且半夜三更,來來回回必定會慢一些。結果藍玉不但不等,對關口守將破口大罵,隨後竟安排軍隊衝擊喜峰關,並且是按照對敵攻城的方式,強行打開喜峰關,然後揚長而去。

就是因為此事,朱元璋在冊封藍玉時,將本來準備冊封他為梁國公的稱號換成了涼國公,並把他的過錯刻在丹書鐵券上,以示懲戒,結果藍玉不但不知悔改,依舊驕橫跋扈。

其三,藍玉的驕橫,是相當出名。並且在藍玉的軍中,藍玉的義子眾多,這些個義子,只聽藍玉指揮。在一次朱元璋主持的宴會上,藍玉口出狂言,說道:玉不樂居宋、穎兩公之下,莫非我不堪太師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不樂意屈尊在宋國公和穎國公之下,依照我的才能,難道不能做個太師嗎?

剝皮示眾

這就是赤裸裸的找死了,要知道朱元璋可不是善茬,當年藍玉在攻打元朝的時候,戰後俘虜了很多元益宗的家眷,在回程中,藍玉幹了一件為人所不齒事情,就是他睡了元益宗的妃子,這位妃子也是個性子剛烈之人,不堪受辱,竟上吊自盡了。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後,大發雷霆,只是當時藍玉風頭正勁,暫時按耐下來,沒有找他算賬而已。

藍玉曾被譽為明代的霍去病,這一點一點都不為過。在明初捕魚兒海戰役中,藍玉憑藉敏銳的軍事直覺,在沙塵暴的惡略天氣下,準確的找到元軍的位置,一舉殲滅元軍主力,致使元軍元氣大傷,再無和明朝爭奪天下的資本。朱元璋曾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甚為厚愛。

在藍玉的不斷作死下,加上太子朱標的意外去世,致使朱元璋對藍玉逐漸失去耐心,在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後,朱元璋以謀反罪將藍玉抄家,滅三族,並將藍玉剝皮示眾。一代名將,落了個如此悽慘的結局。


驕橫跋扈、狂妄自大。《明史》中對藍玉的評價就是“既昧明哲保身之計,又違制節謹度之道。其結局,亦其自取焉爾”。所以,朱元璋不僅僅是因為藍玉有義子才殺了他,而是等他不蹲犯錯,最終找藉口除掉這個狂妄之徒。
藍玉死後,剝皮示眾,朱元璋將其人皮被傳到藍玉的女兒蜀王妃處“留念”,明末農民軍攻破蜀王府,在王府的祭堂中見到了這件特殊的“文物”


史曉生


電視劇《朱元璋》裡面有一幕,就是朱元璋派藍玉出征時,朱元璋和藍玉邊走邊聊,但是藍玉身後始終有四個藍姓部將跟隨,下面是他們的一段對話。

朱元璋問:“這些都是誰啊?”

藍玉:“都是在下的義子。”


朱元璋:“藍玉啊!你究竟收了多少義子?”

藍玉:“末將也不清楚,大概幾百個吧!只要我走到哪,他們就跟到哪,末將就是讓他們赴湯蹈火他們也會聽從。”

朱元璋:“您比咱這義子要多幾十倍啊!”

隨後朱元璋對著藍玉的義子說自己有些事向單獨和藍玉聊聊,不必再跟著,可是沒走幾步這幾個人還跟著,朱元璋一回頭,心中怒火上升。

“咱剛才不是讓你們退下了嗎?”

藍玉見朱元璋有些生氣,立刻轉身大吼“退下!”藍玉的這些義子這才告退。

朱元璋:“藍玉啊,你的將令比咱的聖旨還靈啊!”

朱元璋說完就轉身向前走,藍玉緊隨其後,聲稱這些義子跟隨自己多年,早已習慣了自己的聲音,只有自己才能調動他們,朱元璋笑裡藏刀,說作為一個將軍就該這樣,其實此時的朱元璋已經起了殺心。



藍玉作為明朝的開國將領,可謂是戰功赫赫,尤其是捕魚兒海一戰,一時間聲名大噪。藍玉早年是跟隨常遇春,以作戰勇猛著稱,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藍玉,後多次立功,朱元璋對他也是欣賞有加,然而藍玉卻越來越恣意驕橫,橫行霸道。

藍玉在大破元朝的時候,卻貪圖元妃的美貌,竟然將元妃給強暴了,這事其實也挺嚴重,畢竟元妃是元朝元益宗脫古思帖木兒的皇后,一國之母竟然遭到凌辱,元妃一時間接受不了,羞愧自殺,朱元璋聽到之後很是憤怒,好歹藍玉也是大將軍,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實在有失顏面,但是朱元璋念在藍玉有功,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雖然沒有殺藍玉,但是因為之前藍玉有過多次不好的行為,比如藍玉強佔東昌百姓的田地,當地御史前去詢問,藍玉竟然將其趕走。尤其是藍玉北征回朝之時,到達喜峰關時,城門早已關閉,不得開門接納,必須得到天亮才可以通行,藍玉哪裡管得了這些,他佔著自己凱旋而歸,直接破門而入,朱元璋聽聞龍顏大怒。

加上朱元璋也多次聽朝中官員說藍玉私養兵馬,蓄養了許多莊奴,所以決定將藍玉原本應該冊封的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其中就是有意提醒藍玉應該收斂自己的行為。可藍玉不但不悔過,在酒宴上還大出狂言。藍玉西征回來後還不滿意自己的官職,認為自己不應該在宋、潁兩公之下,聲稱要做太師,朱元璋聽到之後,從此不再採納藍玉的建議,


朱元璋在得知藍玉義子眾多,軍中威望甚高,怕太子朱標不能對抗朝中城府極深的權臣,又怕朱棣不能對抗像藍玉這樣的悍將,於是決定為後代鋪平道路,藍玉就是其中一個。

藍玉最後被錦衣衛指揮蔣獻上告“謀反”,罪名是:“藍玉與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密謀為逆,將伺帝外出耕田舉事。”

藍玉一案牽連的人數眾多,足足有數萬人,朱元璋原本是要活剮藍玉,最後因為自己的兒女,決定將其剝皮,其實藍玉的死和自己有關,但是大部分原因還是朱元璋的“大清洗”運動開始實施。


貓眼觀史


朱元璋殺藍玉最主要的原因是朱標意外去世了,為了給孫子朱允文掃除隱患,其他都是次要原因。

藍玉是明朝初期的名將,屢建戰功,不過他也是非常的驕橫。據史書記載,藍玉在征討北元的時候,俘獲大批的北元皇族,結果他看上了一個皇妃,硬是直接強佔了。而在回師時,抵達喜峰口的時候已經過了開城時間。守城的將士不敢違抗命令擅自開門,結果藍玉又直接讓手下強行登城,打開關口衝了進來。朱元璋因為此事訓斥了藍玉,但是他卻不知悔改,後來還私養兵馬,收義子配置自己的勢力,最終被朱元璋所殺。

朱元璋初期容忍藍玉其實原因很簡單,藍玉雖然驕橫,不過他和太子朱標之間關係極好。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深受朱元璋的喜愛,從小就被作為繼承人培養。朱標長大以後,朱元璋還讓李善長、徐達等人輔佐他處理朝政,可以說是對呀寄予厚望。

藍玉既然和朱標關係好,自然朱元璋也把他當作朱標未來的班底之一。特別是徐達死後,藍玉可以在軍事上輔佐朱標,因此朱元璋對於他所犯錯誤也是格外寬容。

但是在朱標意外去世以後,朱元璋決定讓孫子朱允文作為自己的繼承人。當時朱允文畢竟太年輕,沒有朱標的資歷和威望,政治上也不如朱標成熟。對於他來說,藍玉這種性格驕橫的人,是很難駕馭的。此時的藍玉不僅不能成為朱允文的得力助手,反而是一個危險的不安定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藍玉卻依然放飛自我,絲毫不知悔改,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放過他,最終被殺,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了。


不沉的經遠


藍玉是明朝的開國大將,也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將領之一。他是安徽定遠人,開平王常遇春的內弟。史載,藍玉身材魁梧,膂力過人,有勇略,起初,他在常遇春麾下為將時,作戰勇敢,屢建奇功,常遇春多次向朱元璋舉薦他。朱元璋很青睞勇冠三軍的藍玉,他很快積功從一個管軍鎮撫,被攫拔到大都督府僉事的位置。藍玉在隨傅友德伐蜀、伐滇、隨徐達北征殘元、隨沐英徵西蕃等戰役中斬獲甚多,立下了赫赫戰功。

《明史》記載,1381年,藍玉以副將職銜,隨潁川侯傅友德徵雲南時,他衝鋒在前,銳不可當,一舉生擒元平章達理麻,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敗死。1387年正月,他隨宋國公馮勝北征,在金山(今遼寧開原)設計誘降了擁重兵的元朝宿將納哈出,此役結束後,元朝的軍事實力基本被明軍摧毀殆盡。不久,馮勝因事獲罪,被奪回了大將軍印,改由藍玉代理其職。

不久,朱元璋正式拜藍玉為大將軍,並命他率軍駐防薊州。之後,逃竄漠北的元順帝妥歡帖木兒病死,其孫脫古思帖木兒嗣北元主位,又開始揮兵襲擾塞上。1388年4月,大將軍藍玉奉命率軍遠征脫古思帖木兒,並擊潰北元軍隊主力,俘虜脫古思帖木兒之子地保奴以及後、妃、公主等蒙元皇親貴胄130多人,還活捉了宰相、將軍、校尉等文武官員30幾人,以及士卒、男女7萬餘人。朱元璋聞捷大喜,將藍玉比作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並封其為梁國公。

不久,藍玉派部將進京獻俘,有人乘機告發他霸佔並私納北元王妃一事。朱元璋大失所望,派人赴軍中嚴厲斥責藍玉道:“(藍玉)無禮如此,豈大將軍所為哉”!隨後將其爵位由梁國公改為“涼”國公,並將其過失鐫刻在鐵券上 。被藍玉私納的元妃得知後,害怕的自殺身亡。

藍玉霸佔元妃,在當時也屬犯罪, 但因其功大,朱元璋放了他一馬,並沒有認真追究。

之後,藍玉平定了再次反叛的西蕃豪酋祁者孫。他還擒獲了據建昌反叛的元降將月魯帖木兒父子,並將其押解赴京處死。他收編了月魯帖木兒的部眾,並在當地增設衛所,籍民為兵。但朱元璋只許設衛所,嚴禁籍民為兵,並嚴令藍玉立即班師回朝。

史載,藍玉雖然驍勇善戰,立功無數,但為人桀驁不馴,性格又剛愎自用,且居功自傲,驕橫跋扈。他府裡私蓄的家奴就多達數千人,還收養了數百假(義)子,他還縱容其義子們到處敲詐勒索,侵佔民田,百姓鬥不過他,只好找御史告狀。巡察御史依法審理,登門調查取證,藍玉竟命人一頓亂棍將他打走。明廷律令嚴禁販賣私鹽,藍玉卻置之不理,公然唆使家人走私販私。

《明史》記載,他北征殘元歸來夜過喜峰口,守關將士按律未開關放行,請他天亮後再過,藍玉大怒,竟縱兵搗毀關門,揚長而去。

之後,朱元璋為了朱家江山的長治久安,開始為子孫“削棘” 而大肆屠戮功臣,凡是心懷不滿,口出怨言的,抑或行動跋扈,培植私人勢力的 ......對朱明王朝統治有潛在威脅的文武官員、巨族豪強,都陸續被羅織罪名,慘遭處死抄家。

明初大殺功臣,最後的大案就是藍玉案,朱元璋賴以起家發跡的淮西軍事集團中的功臣們基本被他屠戮一空。據說藍玉被屠的原因是他暗中集聚私人勢力(此為封建統治者之大忌,藍收養近千義子也是罪狀之一),陰欲謀反。藍玉被凌遲處死,夷其三族。牽涉進藍案被殺的都是以家族為單位,殺一人則滅全族。被划進藍黨而遭誅滅的有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德、開國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朱壽、普定侯陳桓、東莞伯何榮、宣寧侯曹泰 、懷遠侯曹興、瀋陽侯察罕......等等一長串名字。據記載,被藍案輾轉牽連而遭誅殺者多達兩萬餘人。明太祖朱元璋還頒佈了《逆臣錄》,公佈了藍玉的罪狀。直到洪武26(1393年)年9月,朝廷才正式宣佈:“自今胡(惟庸)黨、藍黨,除已捕在官者外,其餘一概不究” 。歷時十餘年,讓廟堂為之一空的“胡、藍之獄”方告結束。朱元璋通過藍玉案,把軍隊中功高爵顯元勳宿將幾乎一網打盡。經過胡、藍兩場大獄,幾乎使明初艱苦創業的“元功宿將,相繼盡矣”,無辜受株連被殺或被迫自殺者難記其數。

【寫作不易 搬運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像藍玉這種級別的開國功臣,只要不謀反,朱元璋都不可能殺他。所謂藍玉因為“收義子”而被殺,不過是表面的原因,本質原因是朱元璋想要殺他了。只要朱元璋對他動了殺心,就算藍玉沒有收義子,就算藍玉老老實實,朱元璋也會殺他,不過是換一個殺他的藉口而已。

那麼,朱元璋為何要殺死藍玉呢?這要怪太子朱標死得太早。

此前,朱元璋已經對功臣大開殺戒,為的是給朱標清除障礙,免得日後江山被功臣篡奪。

可是,朱元璋給朱標留了一個藍玉,以備日後使用。

為何留下的是藍玉呢?

因為朱標的太子妃常氏,是一代名將常遇春的親女兒,也就是說常遇春是朱標的老丈人。而藍玉呢,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就是說,藍玉是朱標的妻舅。

有了這層關係,朱標與藍玉的關係一直很親密。所以,朱元璋給朱標留下了藍玉。不僅留下了藍玉,還留下了其他一些不太著名的將領。因為朱元璋覺得朱標能夠駕馭他們。

可是,朱標早逝,打破了朱元璋一直以來的繼位計劃。

要知道,為了培養朱標,朱元璋可謂嘔心瀝血。眼看著大功告成,朱標卻先他而死,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

朱標死後,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冊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隔輩繼承他的皇位。

但對於朱允炆,朱元璋知道沒有太多時間培養了。而朱標能夠駕馭的將領,朱允炆卻駕馭不住。

想到這,朱元璋不得不再次大開殺戒,為皇太孫朱允炆清除障礙。

首當其衝的,就是藍玉。

但不僅僅是藍玉。

朱元璋查辦藍玉,是把藍玉當成一個筐,他想清理誰,就把誰裝進藍玉這個筐裡。

最終,明朝的大小開國將領,幾乎都被朱元璋殺光了。

結果,燕王朱棣造反時,朱允炆手下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將領了。結果,朱允炆的江山被親叔朱棣篡奪。

這大概是朱元璋當初沒有想到的吧。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趣談國史


朱元璋打下江山,創立大明王朝後,也開始面臨與歷代開國皇帝同樣棘手的問題。大量一路走來的功臣宿將,逐漸成為威脅皇權穩固的不安定因素,尤其是那幫起自於朱元璋故鄉,淮西一帶出身的驕兵悍將,更是仗著昔日戰功驕奢淫逸、目無法紀。

這當中,又以大將軍藍玉最為囂張跋扈。

藍玉的條件,應當說是根正苗紅,非常有優越性的。他是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妻弟,論起輩分太子朱標還要隨太子妃(常遇春女兒)喊他一聲舅舅。另外,他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蜀王朱椿,牽著這層沾親帶故的關係,藍玉可謂是地地道道的皇親國戚了。

不過藍玉的名聲、地位,靠的並非是與朱元璋間的裙帶關係,而是他憑著軍功,在一場場戰役中一刀一槍得掙來的。

藍玉從軍,先是在常遇春麾下效力,作戰勇敢,更兼謀略,頗有統兵大將風度。此後,又在隨傅友德征伐四川,跟徐達北征元廷殘餘勢力,以及與沐英一起平定西蕃叛亂的戰役中屢立功勳,逐漸成長為明朝初年一等一的軍事將領。

藍玉人生的頂峰,還是洪武二十一年與北元的捕魚兒海戰役。他所率領的15萬明軍頂風冒沙,突然殺到元順帝之孫脫古思貼木兒大營跟前。一番激戰,明軍俘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嬪妃、公主以下男女將近八萬餘人,脫古思貼木兒和長子天保奴,僅僅帶著幾十騎倉皇逃出。

此戰過後,北元統治體系被徹底摧毀,忽必烈一脈的黃金家族,再也沒有實力能夠有效得統合起整個草原的力量,多年以後蒙古逐漸分裂成韃靼、瓦剌、兀良哈三股勢力。

因而,對於藍玉指揮的捕魚兒海戰役,素來有北元“靖康之變”的說法。

立下如此殊勳,藍玉也就有了驕傲膨脹的資本。武將身上那股子蠻橫跋扈的通病,逐漸在藍玉身上開始顯現。

比如在北征班師回朝的途中,身為統兵主帥的藍玉,竟然鑽進脫古思帖木爾妃子的營帳把她給侮辱了,結果導致她羞愧自盡。

緊接著,當部隊行進到喜峰關時,守門官兵因天黑沒能及時開關迎接,藍玉居然下令手底下的明軍,去“攻破”大明的城關,然後揚長而去。

本來收到藍玉北征大捷消息十分高興的朱元璋,已經打算封他做梁國公。然而當獲知前方傳來藍玉軍隊一系列驕橫不法的情形後,心中非常不快的朱元璋,特意下令將藍玉的爵位,由“梁國公”改封為“涼國公”,以示告誡。

然而藍玉言行舉止仍不知收斂,私底下大放厥詞,認為憑著自己的功勞當個太師綽綽有餘,公然向朱元璋要官要待遇。

此外,日益驕縱的藍玉,還效仿起當年打天下時的朱元璋,名下收起了大量的義。這些義子大多是依附於藍玉的親信部將,他們仗著藍玉的威勢,蓄養家丁莊奴,橫行於鄉里之間,根本不受地方官的約束。

這可就挑戰到朱元璋的底線了!

在朱元璋看來,你藍玉侮辱元妃,平日裡奢侈吃喝、發發牢騷也就算了,畢竟你是北征元廷的大功臣。但是你藍玉名下收養那麼多義子,而且這些義子當中不乏手握統兵之權的將領,平日裡他們聽你的話,甚至可以做出無視朝廷法度攻破大明城關的舉動。

可見,這幫人心中只知有藍玉,不知有朝廷,長此以往必然要成為藍玉的私人勢力,成為朱姓皇權的潛在威脅。朱元璋還活著時就這樣,那麼將來皇孫朱允炆繼位呢?還不鬧翻天啊!

有鑑於此,朱元璋加快了清除藍玉勢力的步伐。洪武二十六年,藍玉被告謀反,朱元璋順勢拘拿整個藍玉家族,將他們全部處死。那些依附藍玉的義子、親信部將也受牽連,被誅殺殆盡。

至於藍玉本人,則被處以剝皮實草的殘酷刑法。據說,從藍玉身上剝下來的整張人皮,被朱元璋下令當做反面警示教育,拿到全國各地做巡迴展示。最後還是他女婿蜀王朱椿求情,才把他的人皮留在了四川,直到明末農民起義軍攻佔蜀王府,這件恐怖的“文物”又再度呈現於世人面前。


劇透歷史


兔死狗烹。藍玉的少主太子朱標早逝,他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藍玉本是常遇春手下一員將領,因作戰勇猛逐漸脫穎而出受到朱元璋的重用。在公元1388年,藍玉作為主帥率領15萬大軍北上草原驅逐元國殘兵。在離元軍80裡地紮營,藍月趁著沙塵率領騎兵進攻敵營,元軍大敗被俘虜七萬餘人,各種牲畜十五萬頭,僅有元國皇帝和太子幾十名騎兵逃走。藍玉因此戰役功封涼國公。

藍玉和太子朱標交情非常好,常遇春老婆的妹妹嫁給藍玉為正妻,女兒嫁給太子朱標為太子妃,通過這一層聯姻關係可以說藍玉是綁在太子朱標的戰車上一榮俱榮一損即損。在中山王徐達和開平王常遇春去世後,朱元璋有意培養以藍玉為首的武將功臣集團為太子朱標的輔佐班底。但是天不遂人願,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痛不欲生把自己關在皇宮中二十八天不上朝。

終於下達了一個命令,立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為皇太子,害怕出現臣強主弱的局面,誅殺了以藍玉為首的武將功臣一萬五千人。所以藍玉收義子,根本不是他被朱元璋殺掉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少主朱標早逝,沒有存在的價值。


陸棄




藍玉是明初了不得的猛將,在那個英雄輩出,名將如雲的時代,藍玉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是繼徐達、常遇春後的旗幟人物。

此人猛,非常猛,但狂妄無比,錯誤也是不斷,最終,那些錯誤送他上了斷頭臺,被殘忍地剝了皮。

藍玉的錯誤(一),強暴元妃,怒砸城門



藍玉最早跟隨的是他姐夫常遇春,也許受了姐夫影響,其人打仗異常兇猛,很少有敗績。

後來,藍玉隨傅友德入蜀,再隨徐達北伐,又隨沐英等南征,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

在洪武二十一年時,藍玉率十五萬大軍征討北元,大獲全勝,除了北元皇帝等少數人逃跑之外,其他人幾乎全被俘虜。

朱元璋聽到這個消息,準備大賞藍玉,並封他為“梁國公”。可惜,藍玉歸來途中,強暴了元妃,使其自殺身死。

這還沒完,在經過喜峰口時,由於天黑,“關門”開啟有些慢,這讓藍玉怒火中燒,一聲令下,關門被強行砸開攻破。

這讓朱元璋非常不爽,想到藍玉立下的巨大功勞,朱元璋就改了個封號,叫“涼國公”。

按理來說,藍玉看到這個封號就應該反思自己了,但最後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絲毫沒發現其中的意味。

第二個錯誤,宴席上強烈表達對封賞的不滿



藍玉大勝歸來,老朱除了封藍玉公爵外,還升他為“太傅”。在慶功酒席上,藍玉酒後又發飆了,大聲發洩不滿:“難道我不夠做太師嗎?”這是赤裸裸地表達對朱元璋的不滿啊。

老朱聽到這個消息,還是忍了,畢竟藍玉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心中的怨氣在上升。

第三錯誤,私兵蓄奴,廣收養子,結交權貴



藍玉很張狂,老朱很能忍。

可是,藍玉的張狂沒邊,他沒有絲毫的剋制。當功大於天,名滿天下時,藍玉的社交生活完全上了日程。

藍玉開始結交權貴,朋友遍及朝廷內外;藍玉開始有了不少私兵和家奴,超躍朝廷自己解決一些小事情;藍玉收了不少義子,感受被別人叫爹的爽快。

此時,藍玉的背後,一雙眼睛一直看著,那是朱元璋的眼睛,心中的屠刀拿起放下,拿起放下,最後還是暫時放下了,因為藍玉是太子朱標一脈。

危險來臨:朱標之死



朱標之死,其實不是藍玉的錯誤,和藍玉無關。但朱標死了,藍玉的日子開始發生變化。

藍玉是太子朱標一脈,朱標一死,朱元璋開始物色下一任皇帝,最後定格在朱允炆身上。

可是,朱允炆不是藍玉的外甥女(常遇春之女)所生,如果朱允炆上位,藍玉肯定不會支持。

看到藍玉囂張跋扈的樣子,朱元璋知道,一旦自己離世,朱允炆上位,藍玉肯定是控制不住的,指不定鬧出多大的么蛾子。

於是,藍玉的腦袋開始不穩當了。

洪武二十六年,當聽到錦衣衛說藍玉想要造反的消息時,藍玉估計自己都懵了。神奇的是,藍玉被抓進監獄後,竟然供出了很多人,後來這些人又互相供出了很多人。

藍玉招供事宜真假難辨,但這時候朱元璋要的可不是供詞真假。藍玉狂妄是真,但造反的理由確實不夠,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抓的人很多啊!怎麼辦?朱元璋說了,全都殺了,一個不留。本來,朱元璋就是要一網打盡,殺儘可能多的影響自己孫子的人,在這關口,又怎麼會嫌人多呢?

最後,“藍玉案”殺了總計一萬五千多人,那些和藍玉走得近的全都遭了殃,藍玉不僅被剝皮示眾,而且“光榮”地被安排進明朝的《逆臣錄》,真的是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藍玉之死,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收義子等,而是朱標死了,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為了維護大明的穩定,藍玉等人必須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