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寧縣香火最旺盛的不是佛和菩薩,也不是三清四御,而是城隍爺

說起城隍廟,也許你遊覽過上海的城隍廟,逛過蘭州張掖路的城隍廟,但你未必知道全國還有很多其他城市的城隍廟。

俗話說縣官不如現管,佛教的佛和菩薩,道教的三清和四御,一來高高在上,二來大多居於山上,老百姓求起來不是十分方便,而城隍廟一般都在縣城,職責就是護佑一方老百姓和管理當地的陰間之事,說起來方便,求起來實際。隨著香火越來越旺盛,拜求城隍爺的人也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市場,一般城隍廟附近都是比較繁華的。

城隍廟只有在縣以上的城市才有,一般在縣城中心地段。靜寧縣的城隍廟,最早在縣城中心偏西(現縣總工會),由宋元以來祭祀本縣名人抗金名將吳玠、吳璘的祠堂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知州歐陽信改建為城隍廟。明成化公元1465年、明隆慶公元1659年,分別進行了重建。在176年之後,明嘉靖二十七年當地官民在縣城東郊外烽台山山腰修建了紀念抗金名將涪王吳玠、信王吳璘、武穆劉錡三位鄉賢和祀的" 三忠祠 "。至此,城隍廟、三忠祠各得其所。

新中國成立初期,城隍廟內曾設小學,後改設縣文化館,後來修建大樓,城隍廟面目全非,1989年經協商遷到了縣城西關祭祀壇,恢復原貌,並修建了酬神唱戲的舞臺,娛神娛人,與縣城農貿市場僅一牆之隔。靜寧縣城隍廟內主體是城隍寶殿,東西分別是財神殿和黑爺殿。

在靜寧縣香火最旺盛的不是佛和菩薩,也不是三清四御,而是城隍爺

城隍廟門

在靜寧縣香火最旺盛的不是佛和菩薩,也不是三清四御,而是城隍爺

廟內庭院

在靜寧縣香火最旺盛的不是佛和菩薩,也不是三清四御,而是城隍爺

主體建築

在靜寧縣香火最旺盛的不是佛和菩薩,也不是三清四御,而是城隍爺

城隍寶殿

在靜寧縣香火最旺盛的不是佛和菩薩,也不是三清四御,而是城隍爺

俯瞰鼓亭鍾亭馬廄

在靜寧縣香火最旺盛的不是佛和菩薩,也不是三清四御,而是城隍爺

城隍廟廣場戲臺

城隍爺是土地公的領導,保佑一方平安,掌管萬物生靈的生老病死,是地方官,屬於現管的神仙。很多老百姓家裡有什麼事,都喜歡去城隍廟問。孩子升學,去問;家裡丟東西了,去問;家人人生病了,去問;財運怎麼樣,去問;求平安、去問;只要老百姓關心的都可以去問。這就是城隍廟香火一年四季絡繹不絕的原因,逢年過節,廟會期間香火更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