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侍墨
“糖水片”是對畫面好看,但離藝術價值有點遠的攝影作品的暱稱,特點是沒有什麼思想內容,表面化,形式化。
它的產生有著時代大眾審美的烙印。當今,“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淺表、快捷、感官刺激是基本要素。風光片要有好看的景緻更配上華麗、濃烈的色彩;美女帥哥形象都是瓜子小白臉帶磨皮,蜂腰配大長腿,是完全符合當代流行的大眾審美觀的。既然好看又符合當代大眾審美觀,自然就會有很多人看!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更何況“糖水片”中的帥哥美女形象其實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完美形象!每天玩自拍,沉迷於搗鼓一通後期美顏軟件。近來還更甚,自拍前期的軟件都被髮明瞭,懶人們只要一按快門鍵,瓜子臉大長腿馬上呈現,不用再花時間在後期上。
小編我也和年輕的攝影愛好者交流過,驚訝於他們大多都在承認“糖水片”的存在的同時,卻並不排斥它,認為它沒有什麼不妥,並以弄到它為榮,甚至願意為它而“奮鬥”。既然都這樣了,“糖水片”的流行就沒有什麼可懸念了!
生生視覺
這個問題還蠻值得探討的,從“糖水片”這個攝影詞語出現後,就一直爭論不休。
何謂“糖水片”?
“糖水片”這個詞語最早由原新浪攝影論壇版主Royal提出來的,最初只是指風光片,後來拓展到任何題材的唯美片子。
風光片總是離不開水,所以,河水、湖水、甚至塘水是攝影愛好者們常拍攝的題材,評片時“塘水”這個詞頻繁出現,後通假為“糖水”。一語雙關,即有“塘水”的意思,也有“糖水甜得發膩”的意思。
“糖水片”為何被詬病?
這類片子給人的感覺通常是“視覺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沒有給觀者傳遞深刻內涵。而傳統攝影師認為攝影應該給視覺和心靈帶來雙重震撼,一味地追求視覺上地美感對於攝影來講,沒有什麼意義。
如何正確看待“糖水片”?
雖然從照片的思想上講,“糖水片”沒有給人帶來深刻的感悟,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包容地看待“糖水片”。
從攝影技術上講,“糖水片”的追求是比較完美的。它非常講究構圖、曝光、色彩、影調等等。從這個層面來看,“糖水片”可以作為攝影初學者一段時間內追求的目標,甚至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必經之路。這也是為什麼受年輕人喜歡的原因。
從攝影藝術上講,“糖水片”的追求是停滯的。它除了視覺上的衝擊外,沒法給觀者帶來心理上的衝擊。從這個層面看,“糖水片”不應成為攝影初學者追求的終極目標,我們應該要去拔高自己的攝影思想。
所以,我覺得不要一味地貶低“糖水片”,成為大師前,不妨先拍好“糖水片”。因為只有掌握了技術,你才可以去追求藝術。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JV視界
糖水片有兩種,一種是刻意去拍成糖水片,另外一種是到天堂國度瑞士去旅行,隨便一拍都是糖水片,不禁讓人感覺上帝非常不公平,把最美的湖光山色給了這麼一個面積4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因為整個瑞士就是糖水片的素材,所以才吸引全世界的遊客去瑞士觀光旅行。這是我前幾天去瑞士自由行11天拍的糖水片。
雅恩689
作為糖水片,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又被很多人趨之若鶩。這個近乎兩極化的發展其實主要是攝影作為一個藝術表現形式來說不同的需求罷了。
我們說糖水片,無論是風景還是人像,其實還是有一定功力的才能拍攝出來的。無論構圖,用光,都是可圈可點的。唯一缺乏的是背後的思考,對於美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糖水片就像是我們學習語文的時候講的古代寫駢文,結構工整,辭藻華麗,初讀起來朗朗上口氣勢恢宏,讀完缺乏思考與共鳴。
糖水作品之所以叫糖水,就是初嘗甜蜜,多了會有些膩。但是這並不是完全排斥糖水作品。前面說到了,糖水作品也是要有一定攝影功力的。而且糖水作品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絡裡點贊率還是很高的。因為它符合大眾的審美,相反一些有深度的紀實作品可能不是那麼受歡迎。
對於美,很難說高低貴賤之分,存在即合理。在攝影的路上,糖水是很多人避不開的一條路,也是通往攝影高階殿堂的墊腳石。多一些包容去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更多美好的內容。
感謝您的點贊轉發,更多攻略,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實用攝影知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不用跟我說攝影要講究主題,內涵;這些代替不了“糖水片”的甜美,美是藝術的最大主題。有這樣一個現實:60歲的老騷炮一樣喜歡20歲水靈靈的小姑娘。
糖水是什麼?首先是很甜,但沒什麼太多的營養。在攝影中,所謂的“糖水片”,意思也是相差不多。但是我覺得糖水片沒什麼不好。畢竟糖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
這個世界是立體的,存在的物質太多,每個物質都有各自的屬性。所以沒有什麼絕對的好與不好。有人喜歡顏值高的、性感的;也有人喜歡有內涵、清純的。因此自己不喜歡的不能妨礙別人的喜好。這也是心懷萬物、胸懷寬廣的表現。
對於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來說,能拍出糖水片,那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糖水片的甜美,本身就是一個美的主題。在這個個性張揚,文化多元的時代,要有開放式思維。存在的就有道理。都說小鮮肉橫行不好,但是這背後的巨大市場是客觀存在的。
道家文化對宇宙萬物研究已經非常透徹,所謂道法自然,人也有人的認知特點。要像太極拳那樣順勢、引導。一定不要看到不符合自己認知、意願的事物就去詬病。還是那句話,美是藝術的最大的主題。大家要寬容。
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幫忙點個贊。喜歡攝影的朋友,可以關注攝影中級班。
攝影中級班
我倒想為糖水片“正“一下名。
糖水片一直在攝影圈裡不為人所齒,認為糖水片沒什麼內涵,甚至是低級趣味。一些剛入門的攝影愛好者倒沒什麼,照樣趨之若鶩,稍稍玩出一點名頭的攝影者雖然心裡也想拍一些有內涵的作品,但無奈又碰到那麼好的機會,一時半會也拿不出好的作品來,一些“家“門們更是對所謂的糖水片不留情面的炮轟,欲置死地而後快。
但是糖水片畢竟有它頑強的生命力,有它的市場,它很講究構圖、光線、美感,畫面的衝擊力等攝影要素。非常適合大眾的審美心理,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審美心理。所以說年輕人喜歡這些糖水片,也不足為奇了。
我認為,從糖水片到真正有內涵的作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這些符合大眾審美的糖水片吸引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也因此而走上了攝影之路。如果沒有這些糖水片的吸引,那麼攝影大軍,也不知會少了多少。其次,就算是那些對糖水片所不齒的攝影大腕們,又有哪一個不是從糖水片逐漸過渡而完美轉身的?
當然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糖水片會逐漸喪失她那迷人的外衣。真正有欣賞能力的人們開始注意那些有內涵的作品,那才是真正的百看不厭,如那個什麼阿拉伯少女,解海龍的《大眼睛》等等等等。
在攝影圈內,我們不提倡糖水片,但是,它作為一個墊腳石,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否認糖水片曾經發揮過的作用。
東洲餘香
“糖水片”,攝影圈內一個有爭議的詞彙,而且充滿諷刺意味!它通常是所謂的高手對他人照片的評價,殊不知,自己也剛剛走出“糖水”或正在“糖水”。
這樣說吧,本題目提問官的攝影水平,最起碼在頭條裡是佼佼者吧,但她從不說別人的照片是糖水片。所以說,公認的攝影大師,要麼不去評價他人的照片,要麼是善意指出他人照片的不足、在哪些方面改進等,“糖水片”絕不會長在這些高手的嘴邊。
現在來回答提問官的問題。“糖水片”為什麼還有很多年輕人喜歡?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那就是——欣賞水平的差異!喜歡所謂“糖水片”的群體,他們沒學過攝影,更不是專業攝影師,一個景、一個物、一個人,你給他拍好了、拍像了,他就是喜歡。
說一個形象的例子:芭蕾舞高雅吧?但你得分給誰看,14億人中,喜歡芭蕾的肯定不佔多數;大秧歌藝術表達直接吧,但它在廣大農村就是有市場。照片也一樣,有意境、有內涵的片子,不是誰都能讀懂的、讀出的;相反,一座大山的照片,鬱鬱蔥蔥的,他的第一反應是:照得真好,比我們的“真山”好看多了!當年,配合希望工程那張獲得多項大獎的“大眼睛女孩”照片,會有多少人讀出“渴望讀書”的內涵?而又有多少人看後會說:這孩子,眼睛真大!
(插入幾張糖水片:自己先認賬,免得他人說。)
曉軍趙
大家好,我是阿卯。作為一名攝影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糖水片,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又被很多人趨之若鶩。這個近乎兩極化的發展其實主要是攝影作為一個藝術表現形式來說不同的需求罷了。
其次糖水片,無論是風景還是人像,其實還是有一定功力的才能拍攝出來的。無論構圖,用光,都是可圈可點的。唯一缺乏的是背後的思考,對於美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糖水片就像是我們學習語文的時候講的古代寫駢文,結構工整,辭藻華麗,初讀起來朗朗上口氣勢恢宏,讀完缺乏思考與共鳴。
最後糖水作品之所以叫糖水,就是初嘗甜蜜,多了會有些膩。但是這並不是完全排斥糖水作品。前面說到了,糖水作品也是要有一定攝影功力的。而且糖水作品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絡裡點贊率還是很高的。因為它符合大眾的審美,相反一些有深度的紀實作品可能不是那麼受歡迎。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攝影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阿卯
我覺得,真正被詬病的不是糖水片,而是隻會拍糖水片的人,糖水片看多了確實是很膩,這和天天吃魚翅也會吃膩一個道理,糖水片就是為了把主體突出,構圖的話看多了並沒有什麼驚豔。
一般我都會帶一個廣角和長焦外出拍攝,交替使用才能讓一組客片更加出色。如果只用一個長焦,你可能沒法交代背景,同時因為長焦背景壓縮的關係,你的照片讓人看起來有距離感,與模特互動太小,容易造就千篇一律.
我現在是一半糖水,一半廣角,特別喜歡耍幾張超廣角
滿天星
我覺得批評糖水片本身也是攝影圈的一種病態現象,為了表現自己的“高級”與所謂的“有內涵”。
首先,糖水片確實只是為了漂亮,看似很簡單,無外乎大光圈,柔光,磨皮這些,其實真正要拍好糖水片也沒那麼容易,並不是像有的“大師”說的那樣毫無技術含量。
其次,攝影圈是存在鄙視鏈的,糖水片似乎是處於最低端的,誰都可以來踩一腳。但實際上商業片,風光片,人文片等等都覺得自己無比牛逼,相互看不上,就像有的拍人文的覺得拍商業的太假,打那麼多燈,各種服飾道具,專業模特,拍出來的片精緻卻空洞,沒有靈魂,而有的拍商業的看不起拍風光和人文的,覺得他們無非就是找到對的人、物按個快門就完了。而實際上,不同拍攝題材都有各自的拍攝方式和門道,也有各自的受眾群體,沒有高低之分。
在我看來,同一題材之內,確實有高低之分,高級與low逼之別,但請別上升到題材之上。在某一領域能做到極致也是很厲害的。就像糖水片,也有拍糖水拍成大師的。所以還是別踩一捧一了,自己喜歡拍什麼,就拍什麼就好,別為了題材的高低爭論不休了。
說完"詬病",說說年輕人喜歡。正當年輕,誰不希望通過影像留住自己最美的年華,而所謂的“糖水片”,其特點正好滿足了這一點。柔光,細膩,膚白貌美,又風格迥異,小清新,日系,高飽和淺景深,復古風,這些被冠以糖水片的照片,不正好呼應了年輕人或青澀或懵懂或搞怪或另類等特點嗎?難道喜歡白瘦美也成了一種“詬病”?難道年輕人就該都喜歡那些故作深沉,故作有內涵的照片?難道年輕人拍個照片就該蓬頭垢面展現生活艱辛才能體現出內涵和素質?說實話,我覺得提問這個題主本身就帶著一種傲慢與偏見,既鄙視了糖水片,也瞧不起年輕人單純對美麗事物的嚮往。生活已經不易,喜歡點單純哪怕空洞的美好都被質疑,不知是不是年輕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