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是什麼意思?上市有什麼好處?

小貝有料


如果是一家真心想做好,想做出形象和地位,想做出效益,想得到更好發展,想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平臺的企業,上市是不錯的選擇。

首先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資金。因為,募集資金是多數企業的主要目的。一旦上市,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資金。少則數千萬,多則數十億上百億,甚至數百億。又這些資金,企業的發展就會如虎添翼。

其二可以展示企業形象,增強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我一朋友,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只獲得3000萬美元的資金,融資很少。但是,上市以後的訂單卻增加了50%。可見,上市對企業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作用還是很大的。

第三,可以讓企業管理更規範。不僅上市需要各方面規範,上市以後在嚴厲監管下,更需要各方面都越來越規範,這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是很有利得。


譚浩俊


現如今,“上市”這個誘人的詞語已經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它顛覆了企業的經營理念,成為了很多企業家的理想。但這只是上市的光輝一面,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企業上市也是一樣,我們今天不談對錯,只聊利弊,只有小孩的世界才分對錯,大人的世界只有利弊!

企業上市的5大好處:

1、企業可以籌集所需資金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資金就是血液,沒有資金,企業無法生存,而廣企業,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難、資金不足。那麼對於企業而言,向社會發行股票並上市是較優的一種融資方式。

隨著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開通,我國政策對中小企業上市持支持態度。

2、企業的財富呈幾何級數增長

舉個例子,報喜鳥上市當天,其總市值就由12億元暴漲到了43.2億元,財富實現了幾何倍數增長,事實上,股市確實屢屢催生富豪:

2003年,網易創始人丁磊的股票在納斯達克市場上飆升,從而榮獲胡潤富豪榜首位。

2004年,國美在香港成功借殼上市,黃光裕的個人財富從18億飆升到了105億,因此順利進入胡潤富豪榜榜首。

同樣的,2007年,玖龍紙業在香港上市,張茵以270億元的總資產超過黃光裕,成為內地女首富。

同年,碧桂園在香港上市,是的楊惠妍的個人財富超過張茵,成為新內地女首富。

2010年,海普瑞在創業板上市,讓李鯉家族一躍登上胡潤百富榜。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隨後幾年,馬雲多次登頂中國首富。

企業上市,幾乎與創始人躋身富豪榜聯繫在了一起。

3、明星效應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角,不僅受到廣大投資者及媒體的追捧,而且受到官方的關注,從而能夠迅速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比方說報喜鳥這家企業,就是因為成功上市,迅速成為溫州當地的明星企業。

4、企業經營管理的規範化

企業一旦上市,其實就是利用了更多的社會公眾資金,因此,監管部分和股東,甚至包括社會公眾在內,都會對企業進行更多的監督,特別是證監會詳細規定了上市企業在治理架構、內部控制、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其實這些都是促進了企業運營管理的規範化。

5、增加股東資產的流動性

企業上市之後,股東資產的流動性必然會增強,對於金融資產而言,流動性是至關重要的,流動性越強的金融資產,其隱含的風險就越小,資產的價格就越高。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國股市在2005年以前屬於股權分置,發起人持有的是非流通股,而社會公眾持有是流通股,因二者的流通性不同,股價有著顯著的差異。

企業上市的5大風險

1、花費巨大

最重要的是企業為達到上市條件進行的企業重組的成本,具體包括企業資產債務重組的成本、僱傭職業經理人的成本、為了滿足企業業績要求而增加的前期財務成本、規範公司治理結構的成本。還有企業為了上市,還要花費各種各樣的中介費用。為了獲得更好的發行價格,所花費的路演等費用。

2、敏感問題會曝光

出於保護投資者的目的,監管機構要求上市企業對企業的重大信息進行定期或臨時的披露,這些信息包括重要的財富數據、重大交易、股本變化、贏利和預算等。這樣一來,一些不便公佈的敏感商業信息也不得不公開,而這些信息一旦被競爭對手知道,可能也會給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

由此可見,敏感信息的紕漏確實會成為企業拒絕上市的理由。

3、削弱控制權

企業上市,實質上就是將企業的股權賣給投資人以獲得他們的資本投入,這可能使原始股東持股比例出現或多或少的下降,導致其對企業的控制地位從單純控制或絕對控制轉化為相對控制,更為極端的情況是,原始股東的控制權會被奪走。

隨著控制權市場的發展,股票公開發行上市後,對企業虎視眈眈的收購方就可能通過二級市場收購獲得企業的股份,從而與原控股東爭奪控制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萬科和寶能股權爭奪戰。

4、嚴管之下提高了企業成本

為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官方出臺了《企業被捕控制指引》,內容涉及企業總體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企業文化、資金活動、採購業務、資產管理、銷售業務、研究與開發、工程項目、擔保業務、業務外包、財務報告、全面預算、合同管理、內部信息傳遞和信息系統等各個方面的規範條例,這些條例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建立起復雜的公司治理機構,構建規範的內部審計架構和審計委員會,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成立這些規範化的機構,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5、股價波動

為了維持股價,企業不得不採用各種手段維持業績,這種壓力很容易導致企業經營行為的短期化,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股價波動直接影響了企業的運營決策,很多上市公司,為了迎合媒體和投資者的口味,有時候會做出錯誤的運營決策,結果往往會配了夫人折了兵。

總結

上市並不是簡單的拍拍腦袋的決策,而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慎重之舉,還是那句話,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利弊!利大於弊就可以幹。


蔣昊說經濟


我給各位講個小故事,你就明白為什麼公司要上市了。

張總、王總、李總、孫總共同投資成立了一個互聯網公司,巴里巴馬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四人每人投資了250萬,每人的股份比例都是25%。巴里巴馬公司經過一年經營,基本沒有盈餘,還有些虧損,此時,巴里巴馬公司前期的投入資金1000萬用的差不多了,張總等四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於是,他們想到銀行借錢,但是,像他們這種風雨飄搖,風險又很大的公司,銀行說什麼也不願意貸款給他們。

於是,他們又先後找到紅軍資本、紅山資本、紅雲資本等風投機構,希望獲得他們的融資。其中紅軍資本表示願意入股1000萬,條件是必須在5年內在A股上市,否則,張總等四人將以年息15%回購這1000萬股份,四人一拍大腿表示同意。巴里巴馬公司在獲得1000萬融資後,張總他們是拼了命地幹,終於使巴里巴馬公司以每年1000萬的盈利遞增,滿足了A股上市的條件,於是巴里巴馬公司找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所輔導上市,初步估值該公司的市值值20億,張總等四人經過股權稀釋後均佔股5%,紅軍資本佔股20%,還有其他股東另計。

現在,這個問題到這邊就可以直觀體現出來了。張總、王總、李總、孫總當初在巴里巴馬各投資了250萬,如今,上市後根據估值算出的發行價他們這部分股權對應的股票價值已經有1億了,如果上市後,股價一路上漲,他們的股票價值3億、4億、甚至10億都有可能啊,想當初他們投資了250萬,幾年後,250萬變成了幾個億,如果在二級市場上將這份股票拋售一部分,隨隨便便1000萬甚至於1個億,3個億啊,簡直是小意思啊,對他們來說就是大發橫財啊,所以同志們,為什麼許多公司要上市,你們就知道為什麼了吧,這種大發橫財的事情誰不想幹啊。

還有一些公司,比如一些涉密的公司,一方面公司上市後要將自己的情況公之於眾,畢竟上市公司嘛,對外信息披露等工作必須要做的,另一方面,股東們本身也不缺錢,因此這種公司不謀求上市,比如華為,就涉及很多機密的東西,一上市,許多事情都要公佈於眾,而且華為也不缺錢,所以,華為堅決不上市。

但是,絕大多數公司設立之初就是為上市而去的,特別是科技類公司,也是這種成為鉅富的大夢,讓許多創業者趨之若鶩,也正是這種激勵,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公司,典型的如阿里巴巴、亞馬遜等。

所以,面對如此誘惑,如果你是創始股東,你會不去上市嗎?


孫律在金陵


我是做股權投資行業的,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先說什麼是公司上市?公司上市,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的股東持有的公司的股份,可以在交易所公開的轉讓了,這就說明公司上市了。舉個例子,我是公司的股東,我持有公司100股的股票,公司沒上市的時候呢,我要賣掉這100股的股票,需要我自己去找一個人,跟他說這個公司有多好,然後把這100股賣給他。如果上市了,我就可以直接在交易所這個股票交易的市場,直接定個價格,掛在那裡,然後有人看到這個價格並且願意買,他就直接掛出自己的買入單,系統就會自動撮合我們交易成功。明白了嗎?上市以後我可以直接賣股票了。

那麼公司上市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上市的時候一般都會有機構給公司的股票定價,而且如果股民比較看好這個公司的話,都想買這個公司的股票,那麼這個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上漲,所以說上市以後各個股東的身價都出來了,而且還容易身價暴漲。其次,一般公司上市都會增發一部分新的股票給股民,那麼公司就會得到一筆錢,有了這筆錢公司就可以做大做強自己的業務了。同時,公司的上市在中國來說是門檻比較高的,需要證監會層層審核,抗風險能力也要足夠的強,所以能夠成功上市的公司都是有些實力的,這樣就會對公司的品牌,後續的融資,市場的拓展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就是市場上很多人都認可你了。

我是一名投資人,愛好分析經濟、金融等行業信息,歡迎大家關注我,有問題可以在下面評論。


小雷投研


公司上市的意思IPO,公司通過新股的發行募集資金,首次在公開市場掛牌交易。

公司上市有什麼好處呢?

首先,可以募集到資金,而且募集到的資金是不用還的,是通過發行股票募集到的資金。

其次,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財富大幅增加,公司沒有上市之前,公司的股票不值錢,公開上市後公司的股票價格會上漲少則幾十倍,多則幾百倍,甚至幾千倍漲幅,上市是公司大股東造富的機器。上市前公司的股票是每股一元,上市後公司的股價是每股幾十元,幾百元,而上市前的公司股價每股可能還有水份。所以,上市是公司大股東快速獲得鉅額財富的最好機會。更重要的是上市後公司的股票更值錢了,其他的金融機構就會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資,提供更多的融資,解決了公司發展的資金難題。

其三,公司上市後有利於公司形象的提高,上市公司更容易獲得社會的信任,更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更容易獲得用戶的認可,對於公司獲得更大的市場有利,對公司的發展有利。

其四,上市對公司品牌的提升有利,上市公司公信力更強,對於公司樹立良好的品牌更加有利,公司有了良好的品牌,公司的產品附加值就會增加,公司的產品附加值提高了,公司的利潤才能增加。

其五,有利公司獲得更多資源,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公司上市後各種資源就會找上門,對於公司整合資源更加有利。

其六,有利公司的資本運作,企業的發展是兩條腿在走路,一個產業的運作,一個資本的運作,只有兩者完美結合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其七,有利於公司產業的整合,公司產業的整合需要一個大平臺,上市公司就是最好的平臺。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上市就是把有限公司變成股份公司,再將股份公司股本分成一份一份的(即股份),放在一個平臺上,以高於股份多少倍的價格那一個其他公司或者個人。

上市至少有以下五大好處:

1.因為上市代表了實力,融資更容易,融資渠道更多樣,融資成本更低;

2.提升企業的品牌和知名度;

3.取得更多的政策優惠;

4.更有利於企業的對擴張,得到市場上的資本支持;

5.取得更多的資本溢價,股東變現更容易;

上市也有不少缺點,主要有:

1.公司財務信息、業務信息均暴露在公眾之下;

2.公司面臨嚴格的合規性審查;

3.上市成本和費用較高,需要更高的合規支出,包括審計、律師、券商費用支出,執行更嚴格的環保;

4.股權被稀釋,控制權受影響;

5.面臨眾多的公眾監督。


老楊會計


直接粘貼我之前的回答。

說那麼多有什麼用,其實就一句話:股東要賺錢。

舉個例子:老王開了家A公司,註冊資本一個億;經過多年的打拼、併購、規整,終於將淨資產達到五億。(老王:我好辛苦,我太難了)

這時候,他突然發現:現在如果把A公司上市,公司就能值300個億,於是他二話沒說,開始鋪排上市工作;上市成功後,靜靜等待三年(原始股東三年內不得轉讓),把手中30%股份(90個億)一套現,立馬達到人生巔峰。

還是那句話,股東要賺錢。

所謂的業務拓展、投資新項目等等等等,不過是這個原始慾望的遮羞布而已,也僅此而已。

即便拿了這些錢確實是去投資、拓展,也不過是為了更大的套現做準備。

真相就是這樣,不服來辯。


誰可補天


一般人都認為公司上市就是為了圈錢,其實不然,公司上市確實能募集到大筆資金,但能上市的都是不差錢的公司。有錢為什麼還要選擇上市?只因為上市對公司有N多的好處。

1、“吸金作用”。中國目前的法律和政策對上市公司給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傾斜,如允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用二級市場交易的股票市值作為質押物向銀行融資。等於把上市公司打造成為是資金的寵兒,為上市公司拓展了最多元的融資渠道;而且上市時及日後均有機會籌集資金,以獲得資本擴展業務。

2、“安全帽作用”。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發起人股東的利益是和最廣大的購買股票的人民群眾利益聯繫在一起,對財產的安全性能夠起到保護作用。

3、“價值最大化作用”。上市後,使股東權益衡量標準發生變化。原來所擁有的資產,只能通過資產評估的價格反映價值,但將資產證券化以後,通常用二級市場交易的價格直接反映股東價值,股東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4、“便於流通變現作用”。上市公司的股票具有最大程度的流通性,接班人即使對前輩的事業沒有興趣,前輩們也有所選擇,即將產業形成的股票拋售後形成現金,將真金白銀留給接班人。

5、“築巢引鳳”的作用,上市公司也對市場上的人才有天然的吸引力,即使薪金低點,也願意到上市公司去打工。向員工授予上市公司的購股權作為獎勵和承諾,能夠增加員工的歸屬感。

6、“廣告效應”。證券市場20年發展到現在,上市公司也是稀缺資源,必然成為所有財經媒體、中國股民每天關注的對象。能夠提高公司在市場上地位及知名度,贏取顧客、供應商的信賴。

7、“信用建立效應”。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具有天然的信任感,有助於在間接融資市場上建立較高的信譽,便於銀行以較有利條款批出信貸額度。

8、“客觀進步效應”。上市發行人的披露要求較為嚴格,使公司的效率得以提高,藉以改善公司的治理、管理及營運系統,公司運作更加規範。

9、“長治久安追求”。通過上市融資籌集資本,使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做大做強,成為長壽百年企業。


上天下地4


很多朋友的回答都特別專業,那我來另闢蹊徑的來回答一下,用通俗易懂的來說說股票。

其實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通過上市拿到很多的錢,要知道公司上市的審查程序是特別嚴格的,容不得半點虛假。如果公司不上市,想要讓個人或機構投資,那會非常費事,但如果上市之後,公司的價值股票化之後,想要投資的個人或機構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企業的實際或潛在價值,而且企業的整個經營情況也是要公示的,無論盈虧。所以,企業上市會讓企業融資的門檻變低,獲取資金的渠道變多。

另一個好處就是公司價值化,舉個例子,當我們想要核查一個未上市企業的價值時,就需要實體核查他所有的資產,像債券、固定資產、銀行資產、以及外部的欠款等。但是上市公司就不一樣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是可以完全體現出這家公司的價值,可以方便我們出售、購買其他公司或自己公司的股權(控制權),方便公司交易,也方便股東變現。

最後,企業上市對企業本身也是有好處的,比如提高知名度,提高企業聲望。如果有遠見的老闆,還可以採用股權激勵的方式來獎勵員工,讓員工能更加賣力的為企業工作。


實體店老王


簡單的說,上市就是在尋找新的合夥人的過程當中,把公司的股份賣的更貴一些。

上市的好處主要是獲得資金,可以是為了用於公司的發展,也可以是為了用於其他的投資。

01,上市的過程

簡單的說,上市實際上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股份賣給別人。

舉個例子,一開始是老闆一個人開的公司,投入的資金只是10萬元,也就是說每1/100的股權就是1000元。

當這個老闆缺資金的時候,他找來幾個人把一部分股權賣給他們,這個時候,他會想辦法讓大家都相信公司的價值是一百萬,百分之一的股權就是一萬元。

隨後一些風投機構看中了這個公司,覺得未來有可能上市,公司再評估一次,價值1個億,每1%的股權就是100萬。不過風投機構也願意買,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上市的話,可以把公司包裝成100個億,到那個時候每1%的股權就是一個億了。

前面的都還沒有上市,只是為上市做準備,直到所有的股東齊心協力把公司資質條件辦好,通過了審核,才正式的公開募集,也就是Ipo。這個時候才是上市。

所以上市不上市其實都一樣,都是不斷的把股份以更高價格賣出去,從而獲得資金。

02,資金用途

以前很多上市公司募集的資金都是用在原來的生意上面的發展,也就是本業。把一個虧損的公司做成賺錢的公司,把一個賺小錢的公司做成一個賺大錢的公司。

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尤其是科技型的上市公司,用了另一套打法。

他們募集的資金,用於對其他企業的投資,可能是上下游企業,可能是有協作關係的企業,甚至有可能是完全不搭邊的行業。實際上這個時候他們也在做風險投資。

像bat這樣的巨頭,就已經參股了,大量的子公司孫公司。只要這些企業未來能上市,當初的投資就是百倍千倍的回報。

03,賣公司

其實還有一些老闆,上市的過程就是不斷的賣公司的過程。

上市之前尋找戰略股東,風險投資,就是需要出讓股份,上市更加是賣股份。

但是最後還是有不少股份在自己手上的,因為限售不能賣。而且作為創始人如果賣自己股票,股價必然崩盤。

不過,有辦法,很多大股東都懂,只要把股份抵押出去就行了。

極端情況下,股份幾乎全部換成錢。例子可以參照賈躍亭。

本來,股市是募集資金的地方,也是資金投資獲得回報的地方。可惜,只有募資,沒有投資。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