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開飯前自己先拿菜吃和吃飯時用筷子亂翻菜的人,你們怎麼看?

橘子醬jzz


這種人典型的非常自私,在自己吃飯的時候不考慮到別人,凡事只顧自己,從一個小事上就能夠看出一個人的人品。

其實吃飯是一個特別講究的事情,比如現在我們出去聚餐吧,每個飯店都會多放一雙筷子當做公筷在盤子上,如果需要給別人夾菜的話,一定要用公筷給別人夾菜,如果用自己的筷子給別人夾的話,人家嘴上不說出來心裡還是不舒服的,這就是需要自己提前去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最忌諱的事情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這種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遭遭到周圍人的嫌棄,和別人相處就很難相處好,所以也不會有好運氣。

這裡是鏟子愛廚房,我是球球媽,一個愛分享的美食博主,每天都會在頭條分享美食的烹飪技巧和製作方法,想要喜歡我的原創作品,記得點贊,關注和轉發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感謝您的觀看!


鏟子愛廚房


大家好,我是平凡的胖胖。在現今社會的不斷髮展,各種娛樂設施充斥著生活,更多的人喪失了老祖宗留下來的禮儀文化,就例如對於開飯前先拿著菜吃,或者拿著自己的筷子亂翻搶自己愛吃的東西的人越來越多,這其實可以看出兩點,家教和後天養成的性格。一,家教是從傳統的方式上看。我們家為例子,我小時候做過這些事情,但更多的是指責和疏導,家裡長輩到家後,後輩是不允許上桌的,必須長輩吃完,我們才能上桌,這是長幼有序,現在卻不是了,這其實也是一種傳統道德的淪喪。二,後天教育的人性格。這是從心理學上去分析,這種人非常自私自利。只想著自己,卻絲毫不顧他人的感受,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其實這種人真的不必深交。這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多關注平凡的胖胖,轉發評論點贊將是給我最大的動力!感謝朋友們的支持!







平凡胖胖vlog


吃飯前先拿菜,和用筷子亂翻菜的人,確實很讓人討厭,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沒素質的,沒教養。不過現在這種人好像也不多了吧?

首先這種場合肯定是公眾的場合,一言一行,代表著個人的形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也不至於這麼沒有出息,除非是餓到了極點了。

亂翻菜是一種習慣,只能說從小家長沒有把他教育好,還是由著他的小性子來,這與父母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如果說我有這種行為,我的父母會及時的制止我的,以至於我不會有這種壞習慣的存在。

但這不僅僅是習慣的問題,能牽扯到各個的方面,比如人際關係,工作態度,社會層次。層面越高,這種低級的錯誤是不會出現的,這和個人的涵養是分不開的。在公眾場合出現這樣的行為,首先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其次是自己人格的降低。

如果不在公眾場合,在自己家裡,也是很不禮貌的,你拿著筷子亂翻,別人怎麼吃呀?還是學學外國人,分餐制比較好一些。

總而言之,還是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質,養成自我控制的能力習慣,這種行為是很丟人的,可能當事人不會覺得,因為這種壞習慣是一直以來逐漸養成的,自己也不認為這是一種壞習慣。如果我們身邊有這種人的話,要及時的提醒他,幫他改正。就會好些了。畢竟這種人在少數,多數人還是很自覺的,基本的禮貌是有的。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俏媽美食


吃飯其實也表現出了一種家教。對於這一點,我個人認為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進行培養。老一輩人在飯桌上其實有很多的禁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一,吃魚不說“翻”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沿海地區的漁民出海經常會遇到颱風等惡劣天氣,被風浪將船傾翻,失去生命。而整條的魚形狀像船,“翻”魚就像翻船,這是不吉利的,為了討吉利,平時都不說“翻”。所以吃魚時沒有翻過來的。應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

二,添飯不說“要飯嗎”

平時家裡來客人留下吃飯,當客人吃完一碗飯的時候,本來好心為客人添飯,結果張口就來“要飯嗎”?估計客人會氣的吃不下飯了。等客人走後一定會被家裡人唸叨說“要飯要飯,你才是乞丐到別人家裡要飯來”。所以一定要切記,當想為別人盛飯的是說要說“添飯嗎”而不是“要飯嗎”。

三,盤碗不用筷子敲

平時忌用筷子敲碗盒。此謂“討飯筷”,因乞丐討飯時常敲碗盆伴有哀求聲。並且敲碗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特別是在作客的時候,表現出的是對主人的不滿。對於筷子除此之外還有禁忌用筷子頭叩打嬰兒和小孩的頭部面部等,以防誤傷。如把筷子平放碗口,叫“碗口筷”,宴請賓客時這麼做等於在下逐客令。使用的筷子一長一短謂之“短命筷”,民間俗信“孕婦若使用長短筷,生下的孩子會跛腳”。 挾菜時,忌湯汁淌滴餐桌,這種情形狀如流淚,故稱“淚筷”;挾了菜又放下,謂之“半途筷”;挑精揀肥亂翻菜餚俗稱“亂筷”。

四,餃子皮破了要說“掙”

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並且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所以當餃子皮煮開了以後千萬不能說“破”,讓人覺得不吉利。一定要說餃子“掙了”。

五,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

用飯前,把一雙筷子直插在飯中俗稱“死人筷”,只有在給死者上供品祭拜時才這麼做。中國從很古的時候起,就有以食品祭祖的風俗,祭祖時,考慮到死人和活人不一樣,活人用筷子進食很方便,而死人已脫離軀殼,只有靈魂飄遊在冥界,不再能自如地使用筷子,所以,祭品的碗盆上面才豎插筷子,而平常生活中如果將筷子豎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諱。還有因為象徵香爐,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

六,吃飯不吧唧嘴

喝湯不吸溜

在幼年時,父母都會教育子女們,吃飯不要吧唧嘴,因為在外人面前會讓人覺得恨沒有家庭素養。相術中,對吃飯吧唧嘴,稱為豬食,也就是像豬一樣,氣息雜亂,嘈嘈切切,低賤愚笨。生活中遇過這種人,不可以委以重任,更不可以對之有期待,因為對方沒大的志向,能力欠佳,難有成就。同樣的道理,喝湯吸溜聲發出聲音會影響一起進餐人的食慾,讓人覺得很煩很吵,沒有素養。

七,吃飯要等長輩先動筷

在家庭裡,要認識到家規的重要性,家長會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以身言教使孩子從飯桌上就開始學習規矩的重要性。規矩養成後,全家人在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子,晚輩不會先動筷子,是對長輩的尊重,會讓在一起吃飯的人受到尊重感覺很舒服,會讓人覺得很有“規矩”,可成“大事”。同樣,在外跟領導,客人之間是一樣的道理。

八,吃飯要扶碗

古人說過,人吃飯時一定要手扶碗,手不扶碗會窮苦一生的。碗是圓的,“口吞日月”手扶碗,“手掌乾坤” 不扶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雅,同時還壓迫胃部,肺部影響消化。這不僅是對別人禮貌,也是對自己健康。俗話說:“要以食就口,不要以口就食。”意思也是說,人在吃東西時要把食物拿到嘴邊吃,而不要把嘴巴湊到食物上去吃。

九,筷子不在盤子裡亂翻

家裡孩子在吃飯的時候用筷子在盤子裡亂翻一定會被大人敲手,這同樣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而且自己用過的筷子在菜裡亂翻,會讓人覺得不衛生,素養很差。而且在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裡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人也來夾菜時,要有意避讓,謹防“筷子打架”。 在說話時,也不要把筷子當作刀具,在餐桌上亂舞;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這樣做都是失禮的。

十,茶七,飯八,酒滿。

家裡來客人要記住:茶七,飯八,酒滿。因為茶要淺,叫十分水的容量,倒滿七分,留得三分人情在,茶滿燙手客人怎樣端得住?而且,倒茶在七分程度剛好,倒滿了意思在逐客了。飯到八分滿,過了叫“碰鼻樑”,對客人不尊重。另一方面,講究的客人一般也不“回碗”,也就是一碗之後不再添飯的意思。吃飯的時候不論主客,應該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您也得用手扶著碗沿。而酒要倒滿,因為酒乃陽剛之物,要的便是那種高喝狂飲的豪舉,酒少則誠意不夠。

現在有人把這些老規矩視為“陳規陋習”。隨著上一代人漸漸老去,如今年輕人中懂“規矩”的越來越少。其實,老規矩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禮——充滿著古老的人文關懷與換位思考。


奔跑的小椰子


一日三餐 不請自來

酸甜苦辣 酒肉飯菜

一雙筷 一份情

多雙筷 多份愛

遇冷不怕 遇熱敢為

山珍海味 盡在舌尖上澎湃

酸甜苦辣 全與筷子間流轉

筷子 享有延年益壽的美德

筷子 肩有撲湯蹈火的使命

筷子 譽有古老文化的美名

筷子 傳承中華情感的使節




俺叫旺財吖


2020年第一天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對於這兩點的做法我個人覺得飯前先拿菜吃是可以接受的,當你做出的菜美味可口時朋友在旁忍不住誘惑先拿一塊嘗吃,我個人覺得是非常開心,因為你做的菜賣相很是吸引,當你做的菜朋友們吃得好開心自己也很開心,有時去朋友家吃飯我也會這樣做的。

但對於亂翻菜這種行為我個人很難接受,這種行為會令到在座的倒胃口,亂翻過的菜基本上我不會再夾了,就算很喜歡吃我也是夾沒有翻過的位置上,這種行為他不是故意的,但絕對是習慣了,好的習慣從小就得培養,夾菜是在自己位置方向從外至內夾起,就算自己很喜歡吃另一塊而在另一邊在眾多的親朋好友的面前不能“輕舉妄動”,就用一下小聰明,在上菜或用其它方法把另一邊轉過來,嘻嘻[笑哭]我的做法你們試過嗎?

對於這些觀點你們是怎樣看待的呢?有空上來探討一下,拜拜。




木田造型vlog


這種人,十個裡我也見過一個,他可能餓瘋了吧。


貽生


臉上笑眯眯,心裡MMP。嚴重點,直接列為終身拒絕往來戶。


為什麼呢?因為這兩種行為都在表示:餐桌是我的地盤,我開心優先,你高不高興和我沒什麼關係。


試問主家和客人看到會怎麼想?都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憑什麼分個你優我卑?簡直就是一巴掌扇在主家臉上,一點都不給他面子;而其它賓客吃了不開心(換你吃人家挑剩的你樂意?),表面上不說什麼,心裡就在想:這人真不行。然後再想,主家請這人,主家也不行。


一頓飯,兩個舉動,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堪稱全場最佳攪屎棍。嚴重點,還會影響請客一方的人脈關係。要知道,國人講究人情世故,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場所就是餐桌。餐桌上你是人是狗,幾個舉動下,老油條們看得可是清清楚楚。


什麼樣的人會自己先拿菜呢?除了個性自私外,家庭條件也不會太好,導致他一看到中意的菜要馬上據為己有。家裡的人一定管不了他,所以才會這麼習慣。這種人一般沒什麼自制力,看事情也不會看得太遠。


如果只是一般的聯繫,不鬧得太厲害也就隨他去了。但如果是朋友關係,那你就要小心了。和這種人交往的弊永遠大於利——和他在一起,總有很多麻煩事。


我家某個親戚的兒媳就是這樣。和她一起吃飯都不敢多吃什麼,因為她會亂翻菜,把喜歡的東西挑走。如果單是這樣也就算了。她是遠嫁娘,並非本地人,自己很長時間沒有工作,又生了兩個孩子。壓力大,大家都可以理解。我那親戚甚至全包了她的三餐、家務,並且全日帶了一個小孩。


可她總覺得因為是外地人和本地格格不入(她剛要嫁過來的時候,我親戚並不贊成)。在碰到錢的問題,反應尤為劇烈。好幾次我那親戚被氣到哭。他並不吝嗇,他們一家子的房子是他在供。只是最近生意不太好,買什麼都要精心打算。


他會給他兒媳一點錢,不多,因為他老婆也沒有工作。能做的他都儘可能做掉,儘量降低那一家的負擔。但就算這樣,也被他的兒媳指責成是吝嗇鬼,天天吵得雞飛狗跳。


最近才算消停點,他兒媳和他兒子都搬出去外面租。租金不低,生活的重擔都壓在他兒子身上。聽說一個剛過30的人,現在看起來像是40歲。我不知道他們以後會過成什麼樣子,只是本能地遠離他兒子一家。


畢竟那場景: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不敢回家,只敢到自己姐妹家裡。一邊抹淚,一邊哽咽著說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怎麼說都太令人心酸了。


吃貨學徒劉小茶


自己家裡人就沒什麼,比如平時吃火鍋就會用公筷夾或是漏勺,但是對於外面的朋友啊,來家裡吃飯就自己先拿筷子在那裡翻來翻去,我覺得會很討厭,好好的一盤菜我就不想吃了。


梓梓媽視頻


實用筷子有幾千年的傳統,有個基本的禮儀。夾菜的時候是不能亂翻的,馬未都做過實用筷子的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8ed592b6bac4853913c2b13ae7b4cb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