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十大特色美食之一漿水面 漿水面源於周朝,因漢高祖劉邦和丞相蕭何取名而得名。漿水面是以漿水作湯,加上蔥花、韭菜等製作的一種麵條。天水城鄉人民十分喜歡吃漿水面。漿水有清熱解暑、治療疾病之功效,也可單獨作飲料。

漿水製作很簡單,一般選用鮮嫩的苦苣、苜蓿、薺薺菜等野菜或芹菜、蓮花菜、小白菜葉為原料,切成細條,煮熟後加上發酵引子,盛在瓷罐內蓋好三天後即成漿水。

在炎熱的盛夏喝上一碗漿水會使人感到清涼爽快,又能解除疲勞,恢復體力。常食用漿水面還能治一些疾病,有高血壓的病患者經常吃些芹菜漿水,能起到降低和穩定血壓的作用。對腸胃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病症也有一定療效。有的醫院用漿水配合藥物醫治燒傷,可大大減輕患者疼痛,取得顯著療效。

因甘肅隴上屬鹹鹼地,酸菜有調和鹼性作用,傳承至今而不衰。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十大特色美食之二:天水呱呱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呱呱,是天水的一種特色美食,呱呱也有"秦州第一小吃"的美譽。

相傳呱呱曾為西漢末年天水割據政權隗囂時期的宮廷食品,隗囂的母親對呱呱有著特別的嗜好,並用御用廚師專為其烹製呱呱,之後當隗囂被劉秀打敗投走西蜀之際,這位御用廚師便留在了當地,並開了一家經營呱呱的店面,呱呱由此也得以流傳下來,成為天水人的最愛。

呱呱是天水土話鍋巴的意思。蕎麥粉成"蕎珍子",入水浸泡、加工,取其澱粉。然後把蕎麥澱粉加上水,在鍋裡煮,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蕎麥粉煮得黏黏乎乎成半凝固狀態並在鍋底結成一層厚的鍋巴。待到要吃時,店家要把已做好的一盆盆呱呱全部攪拌碎裂,抓一些出來,再用手給捏碎放到碗裡,再澆上辣椒油、芝麻醬、醬油、醋、蒜等十幾種調料後,才能是一碗真正的天水呱呱。

天水呱呱的營養價值很高,因為其低糖、低脂肪,常食之還可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其主要原料蕎麥還包括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蘆丁類強化血管物質、礦物營養素、豐富的植物纖維素等。經常食用蕎麥不易引起肥胖症,因為蕎麥含有營養價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體內不易轉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導致肥胖。蕎麥中所含的食物纖維是人們常吃主食品面和米的八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預防便秘作用,經常食用對預防大腸癌和肥胖症有益。

也有人說, 天水呱呱是一種用手指捏出來的特色小吃。唯有這樣用手指縫捏出來的呱呱,才最地道、最入味。也許正是這樣的傳統吃法,才讓呱呱聲名遠揚。

十大特色美食之三:天水酒碟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天水酒碟是以天水本地產蔬菜胡蘿蔔、菠菜、綠豆芽配合耳絲、口條、肝片而做成的地方特色小菜。天水酒碟色澤豔麗、微酸適口,是酒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相傳庚子年光緒皇帝隨慈禧西行避亂到了西安,心情鬱悶、食慾不振,御廚情急之下聽從建議,獻上天水酒碟。光緒帝觀其色美,嘗其味佳,用膳之後盛讚天水酒碟清爽開胃,從而成為一道不可多得的佳品。

十大特色美食之四:天水素扁食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天水素扁食“水餃”講究清淡味鮮,入口滑爽,是老天水一道風味獨特而最受人們青睞的麵食小吃。

在外地人看來,扁食與餛飩"長像"一樣。但素扁食要比餛飩大,包的餡也要比餛飩更多。而且一般的餛飩都是肉餡的,而扁食則是葷素都有,尤其以素餡居多。至於素餡的配菜,則是根據季節不同有所變化。

天水扁食的吃法分為幹拌和帶湯兩種,帶湯的也可做成葷的,也可做成素的,這就看你的喜好而定了。撈在碗裡的扁食已有幾樣配菜,仔細瞧瞧:裡面就有菠菜、海帶絲、雞蛋絲、木耳、香菜等,帶湯的還有一點肉臊子。當然了,配菜上面一定少不了紅紅的油潑辣子。就這樣,一碗有紅有白有黃有黑有綠,味道香濃,色、香、味、形俱佳,辣味卻很溫柔的天水素扁食已呈放在你面前。你只需調上少許醋、鹽即可食用。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十大特色美食之五:天水面魚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面魚是天水的風味小吃之一,天水人也稱它為"鍋鯫"“粉魚兒”。因這種麵食外形像小魚兒,故有了"面魚"這個好聽的名字。"鍋鯫"(天水方言)是面魚的別名,取此名大概是源於其製作方法。

天水面魚其製作主料是玉米麵粉(現在也使用小麥麵粉),當開水沸騰時,一手抓麵粉從手縫裡細細的一點一點的將麵粉撒入水中,一手不停的用筷子攪拌,逐漸的調成糊狀,直到麵糊變得筋道,但不能太乾,火候一定要掌握適度,否則鍋底就會燒糊而面夾生,這一過程全靠手腕用力。當面糊攪勻燒到堅柔滑道顏色透亮,此時找一較大器皿盛入涼水,用木勺將麵糊舀到天水特製的面魚膜具"鍋鯫馬勺"裡面,順勢用力擠壓,面魚就會順著馬勺的小眼一條條的落入水中凝固,其間,面魚堆積時要用筷子在清水中撥動一下,防止熱面魚結在一起。之後,為了使面魚儘快的冷卻定型,還得換三次涼水。面魚做好後就開始做澆湯,鐵鍋加油炒蔥薑辣椒及洋芋、豆角、豆腐,西紅柿等,加水製成湯燒開,起鍋時放入香菜蒜苗味素等,外加幹炒綠辣椒和韭菜,最後別忘了潑一碗誘人的芝麻油潑辣子哦!這樣整個面魚的配套餐就完成了。當然了,盛夏時節,也可做成漿水的。做好後"鍋鯫"盛在碗裡就像一條條小魚一樣,單是看,就令人生津。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十大特色美食之六:天水打滷麵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打滷麵是一種典型的天水地方面食,它講究的是寬面、大臊子、大碗,講究在配料裡面勾芡。天水打滷麵最大的地方特色在於"滷",其澆頭菜種類較多,如果要吃到傳統正宗的天水打滷麵澆頭大概需要十一種原料,目前常見的也有八九種。

一般在製作時先用烏龍頭、芹菜、木耳、黃花、肉皮、豆腐乾、大肉、丸子、夾板肉切成塊、條、片,不帶湯炒成臊子,澆上稠糊狀芡汁。再用麥粉扯麵條,面寬兩釐米以上,煮熟扯麵,撈入大碗中,澆上臊子,調入油潑辣子、醋、鹽等佐料即成葷打滷麵。臊子中不放肉則為素打滷麵。

天水打滷麵的臊子稠,與碗中的扯麵緊緊粘在一起,味美可口,充分體現了大西北人粗獷豪放的個性。

十大特色美食之七:天水老三片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何為老三片?清燉、裡脊、雜燴者也。地道的天水人對這些菜再熟悉不過了。做為一名廚師,一刀一勺都是一個故事,一烹一炸就是一段人生,三尺的灶臺,就是他們心中的聖地。無論是鮮美的清燉湯,還是筋道有嚼頭的裡脊,或是彈性十足的夾板肉和肉丸,是否用心烹調,一品即知。

十大特色美食之八:天水秦安肚絲湯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天水秦安肚絲湯是秦安的一道獨特小吃。製作時選用豬肚,洗淨後清水下鍋煮熟,冷卻後將豬肚、玉蘭片、菠菜、幹辣子均切成絲,用蔥、姜、蒜、幹辣子熗鍋,依次加入醋、高湯、芡汁及肚絲、玉蘭片、菠菜,滴上香油,文火燒製。

成品湯色黃亮,肚絲湯之所以能成為秦安的一道獨特小吃,其關鍵原因是秦安水質的特殊性,用其它地方的水燒製的肚絲湯遠沒有秦安肚絲湯好吃,據說,遠在蘭州、西安等地的美食家不遠百里來秦安汲水,目的就是為了能吃上酸辣可口、風味獨特的秦安肚絲湯。

十大特色美食之九:天水燴麻食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燴麻食是一種傳統的天水小吃,製作起來頗有講究,用麵粉加水調和成麵糰,揉透略餳,搓成條狀每次掐一小點,用大拇指搓片後捲成一個個小海螺狀。最初人們是巧妙利用了草帽邊上的花紋,搓出的麻食有一種很純樸的農家氣息。

再下來把(對配料沒有嚴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葷可素,普通家庭常以此調劑飲食花樣)黃花、豬肉、豆腐、蘿蔔、雞肉、火腿、青菜等配菜皆切成小丁,蔥、姜切成絲。鍋內加入少許清油,燒熱用蔥薑絲爆香,加入黃豆、木耳、黃花、豬肉、豆腐、蘿蔔、雞肉、火腿、青菜等各種原料,煸炒至七成熱,加入肉湯、精鹽、醬油、醋、味精,燒開後加入麻食生坯一同燴煮至湯濃時即成。食時可加些辣椒油、蒜頭等。

天水燴麻食它的主輔料相融,菜食合一、筋韌爽滑、鮮鹹適口、色澤美觀、易消化。

十大特色美食之十:天水暖鍋

羲裡秦鄉天水十大名小吃

天水暖鍋最為地道的是砂暖鍋,近年來也有使用銅暖鍋的。無論是哪種暖鍋,形狀都是一個樣:圓形,上大下小,上為鍋,下為鍋膛兼底座。鍋的中間,豎起一個上小下大的圓桶狀的煙道。煙道與鍋膛直通,並通到底座上,向外開一個半圓形的口子,可以用來掏灰,更重要的是通風。鍋膛內,安有爐齒,上放炭火。因鍋膛內通風,炭火會越燒越旺。

暖鍋子是將已做熟的菜餚或半成品放入其中燒熱食用的。因此,裝暖鍋子的物料一般都要在食用之前全部準備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