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核彈一旦發射不能攔截”?

Mrs-Micky


如果核武器可以成功攔截,那攔截的後果是什麼?

所以,在核武器被攔截後是肯定不會發生爆炸的,但是有可能會發生洩漏

現在,大家一提起來核武器,應該每個人都是相當恐慌的,畢竟,不管是從影視資料中記載,還是說在書上了解,大家對核武器都是相當害怕的。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核武器也曾真實的讓我們見識過它的威力,近十萬人的瞬間死亡,不得不讓世界重新認識這個武器裝備,並且核武器爆炸後的影響也是相當的嚴重的。

就是因為核武器的威力巨大,所以在世界上就出現了有關核武器的一些禁止條例。比如:禁止世界上有些國家研製核武器,禁止世界各國利用核武器挑起戰爭,禁止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研製可以承載核彈頭的導彈等等。有關核武器的各種禁止,就是各國對核武器的恐懼,但是儘管世界上有好多關於核武器的禁止,也沒有阻擋各國研製核武器的熱情,畢竟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了核武器,那這個國家在世界上就擁有了一定的發言權。

就是因為這樣,各國現如今就算是擁有了核武器,但是也不寧掉以輕心,因為他們生怕別的國家用核武器去攻擊他們。雖然說現在世界上已經有了那些有關核武器的禁止,但是好多國家還是在研製一些攔截核武器的武器裝備,因為他們認為那樣會更有安全感,那核武器真的可以被攔截嗎?被攔截的後果有是什麼呢?

首先最重要的應該是,敵方發出核武器的搭載方式,這點相當的重要,因為如果發射方式跟攔截方式有所不同的話,那估計再有效的攔截也是沒有什麼用的,這點大家都不用懷疑。

想象一下,如果是用洲際導彈進行發射核武器,那肯定是可以被攔截的,那時用戰機直投的話,那攔截的幾率幾乎為零,所以說如果真的要攔截核武器,那跟核武器搭載方式是有分不開的聯繫的。大家可能最關注的問題,肯定是如果核武器被攔截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不妨這樣想一下。如果在不攔截的情況下,那核武器百分之百是會正常爆炸的,因為核武器爆炸靠的是接近原子彈的臨界值而不是因為震動或者別的原因爆炸。並且核武器的安全性能是相當高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核武器是肯定不會因為震動或者攔截而發生爆炸。所以,在核武器被攔截後是肯定不會發生爆炸的,但是有可能會發生洩漏。

美國一直都在研究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只要研發成功,就可以攔截核導彈的,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且核導彈被攔截後,核彈頭是不會爆炸的。這才是美國最大的野心,但是這套系統研發了30多年還沒有實現,對於遠中近反導系統,美國的保護圈也一直在擴大,就是美國的軍事實力。

以現在的核彈,只要發射了就勇往直前,永不回頭,在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時候,兩個霸主一直相互較勁,對於使用核彈的猶豫不決,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只要使用就會毀滅性的,美國和蘇聯的核彈是最多的,而蘇聯是最多的,只要都發射,地球就會千瘡百孔。








經常用了


說核彈發射了,其實就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發射了,因為目前核武器基本上都是用導彈作為運載平臺投放的,使用轟炸機等老式投放方式,已經變得不切實際,因為在防空系統很先進的今天,非常容易被攔截!

而彈道導彈是所有導彈裡面最佳的投送工具,主要因為它速度足夠快,不容易被攔截,而且射程遠,可以超過10000公里!所以說核彈發射了不能被攔截,一般指的就是彈道導彈不能被攔截!

那麼彈道導彈真的不能被攔截嘛?答案是否定的,彈道導彈照樣可以被攔截。但是並不是每次都能攔截,攔截率達不到百分百。目前全球掌握反導技術的國家,只有四個國家:美俄中印,這些國家都進行了相關的試驗,也都證明了彈道導彈可以被攔截!

但是隨著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展,它們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導致攔截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彈道導彈,要屬俄羅斯最新型的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它的特點總結起來就只有一個字:快!最高據說可以超過20馬赫的速度,從俄羅斯發射攻擊美國本土,只需要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

俄羅斯甚至對外宣稱目前全球所有的反導系統對它都是無效的,主要針對的是美國反導系統,畢竟俄羅斯的最大敵人還是美國。俄羅斯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第二軍事大國的地位,主要依靠的是核打擊力量,俄羅斯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實力,超過了美國。

不過有矛就有盾,就連俄羅斯自己也推出了更為先進的反導攔截彈,同樣俄羅斯宣傳它可以攔截全球絕大多數的洲際彈道導彈,因為它的速度同樣也很快,能夠超過10馬赫,可以攔截在太空中飛行的洲際彈道導彈,下面就是俄羅斯最新試驗的攔截彈發射畫面:

目前攔截彈道導彈時間段基本上都是飛行中段時期,因為這個時候的彈道導彈速度不快,飛行軌跡穩定,等到返回大氣層,不光速度提高,而且還會分成多個彈頭,攔截難度更大。但是即使是中段反導,難度也很大,美國進行了多次試驗,即使是準備充分,失敗的次數也很多。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核彈發射了不能攔截的原因是因為攔截了就會導致核彈爆炸,傷及自身。這種說法基本上不成立,核彈如果不是本身主動引爆,靠外界的力量很難引爆,美國和蘇聯多次核彈墜毀事故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資訊所長


不是有人說核彈一旦發射不能攔截,而是真的不能攔截。至於為什麼,這裡我給大家說說主要原因。為避免“有人說”不舉例子就是耍流氓,這裡我給大家舉例說明一下,大家就會明白我為何要在前面說這樣的話。

首先,無需我個人多說,相信作為一名軍迷,在看這篇稿子的你應該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從核武器出現以來,這種武器一直就被人們看做是毀天滅地的存在,所以在那個時候,第一個研發出核武器的國家,就生怕其他國家也研發出核武,從而對自己採取核武攻擊,因此可以說從核武出現,並且當人們知道其威力之後,就一直想著看怎麼才能做到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對核武進行攔截。而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當然,到後期在中俄等國逐漸研發出核武器之後,同樣想著如何才能攔截核武。因此,這三個國家的目標從此不謀而合。

然而,讓人比較尷尬的是,不論是美國還是我們和俄羅斯。無一例外,在軍工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發展的當下,卻並沒有國家能夠百分百保證在任何情況下攔截核武器。並且,更讓人頭疼的是,核武器的發展依然在不斷的進步著,不論是其精確性還是其威力,都在一直攀升。如此一來,想要對核武器進行攔截,顯然不是短期能夠做到的。

並且,不論是在目前的實驗中還是在以往的實驗中,通常各國在測能否攔截核武器時,通常都會根據預定的航線對導彈進行攔截。但即便如此,大多數情況下依然會以失敗告終。更何況,在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時,各國該如何攔截核彈呢?顯然是無法做到的。這次,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有矛無盾。所以說,核彈發射不能攔截並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而是以目前的水平來說,我們還真的做不到這點。


軍武視界


著名的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研究了30年,投入超2000億美元,20多年來,試驗了十幾次,失敗了8次,每一次實驗都是萬全準備,確保能精準攔截,可這還是在試驗條件下,真實的戰爭條件下,面對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的反導系統十分之一都攔不住,甚至更低。

現實的核戰爭條件下,主要大國的核彈投放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彈道導彈,還有遠程戰略轟炸機、核潛艇等飄忽不定的打擊力量,另外還有核魚雷、核巡航導彈等等,打擊方式很多。

鑑於核戰爭的瞬間巨大破壞性,如果兩大國之間的戰爭演變到非要動用核武器的程度,那必然是第一時間把能發射的核彈全部傾斜到對方的國土及目標中,再利用核潛艇和戰略遠程轟炸機等實行第二波反制打擊,在相對飽和式核打擊下,現有的即使最先進的美國反導系統(還無法完全確保反擊效果),能攔截下的核彈非常少,即使能攔截下五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相對大多數沒有被攔截下的核彈所造成的破壞,這對於整個戰爭的局勢來說,等於沒有產生效果,即使真能達到美國吹噓的一半的攔截率,那剩下的一半所造成的破壞,也足以給國家帶來巨大災難。

真正的反導,只有萬無一失才有真正的意義,雖然美國也一直在朝著這個目標奮進,但依然遙遙無期。

畢竟,誰敢拍胸脯保證研製的系統能萬無一失?

要攔截核彈,首先就是要監測,需要複雜先進的“天眼”,需要最好的超大型雷達、反導系統來進行預警,但是面對無處不在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和核潛艇,洲際彈道導彈搭載的核彈可以從任何地點、任何方位、任何時間點進行突然打擊,在這個基礎上,防守方預警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往往發現核彈撲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而洲際彈道導彈核彈,它的飛行軌跡分成推進加速、中途大氣層外、再入大氣層三個階段。

首先是爬升推進加速階段,這時候一般還在發射所在國的領土範圍內,對手可以冒著生命危險開著戰機到附近來攔截,這個可以有,但是非常困難。

中段反導是三大國都在加緊研究的領域,在此期間,導彈在大氣層外的飛行高度有上百公里,且通過變軌和釋放多彈頭來迷惑對方雷達,這個階段能攔截的概率以目前的技術非常難做到,當然各大國都在拼命你追我趕。

而到了再入大氣層階段,這個時候,導彈的速度高達20幾馬赫,這基本上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了,除了宇宙飛船和粒子加速器能超過它,沒有什麼東西能超過它,這個時候只能等死了,最好的辦法是在一兩分鐘內趕緊找個減少傷害的掩體。

綜合來說,在現有反導技術條件下,一旦核戰爭爆發,大國全面扔核彈,那人類的厄運不可避免。

現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洲際彈道導彈:民兵乘著東風種白楊,這三個大殺器最好永遠呆在發射裝置裡,它們只要一出來,就是鎮國神器。

當年的沙特,36億美金買36枚東風,實實在在地買來了平安,薩達姆剛動了點小腦筋,沙特把這傢伙往明處一運,開啟作戰模式,薩達姆立刻就“冷靜”了。

當然,我相信老薩倒不是怕東風帶來的殺傷力,畢竟這彈頭不過就是多造成一些傷亡罷了,他可能真正怕的是沙特的王爺們送來的是“蘑菇雲”。


雲中史記


核武器作為大國的壓箱底武器,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使用。當今世界上,唯有日本遭受過核武器的襲擊。但世界各大國均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核試驗。但若要是對核彈進行攔截,歷史上並非沒有實驗,作為所謂反導能力最強國家之一的美國,最近數次進行的彈道導彈攔截實驗都不盡人意。

核武器通常以“三位一體”的形式出現,也就是陸基,空基,海基。


陸基主要是使用中近,中遠程以及洲際彈道導彈搭載核彈頭對目標進行打擊。著名的有美國的民兵系列以及俄羅斯的白楊系列等。這些導彈大都採用導彈發射車和發射井的方式發射,具有極遠的射程,而且不同的彈道導彈攜帶的核彈頭數量也不盡相同,這些核彈頭在臨近目標會分開,甚至超高速機動變軌,讓攔截系統失去作用。即使攔截到位,核彈頭依舊會爆炸,產生難以控制的後果。


彈道導彈攔截還有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也就是在大氣層外對來襲導彈實施攔截。這種攔截技術需要對彈道導彈的飛行過程進行追蹤和探測,攔截難度非常高。之前美國就曾在外太空進行過核試驗,對數顆衛星造成了影響,發生了故障,但並未對民眾產生大影響。

海基彈道導彈可謂“三位一體”中最具威懾力的,畢竟神出鬼沒的核潛艇是搭載其的重要戰略武器裝備,最著名的莫過於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艇,其搭載的三叉戟彈道導彈可以威懾全球。



空基也就是利用戰略轟炸機攜帶核武器對敵方目標實施打擊。當然著名的有美國的B-2和B-52戰略轟炸機以及俄羅斯的圖-160戰略轟炸機,這些戰略轟炸機均可以攜帶戰略核武器,是三位一體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轟炸機要麼具備隱身性能,要麼具備超強的突防能力,在敵方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進行致命打擊。如果投下去的真是核武器,那麼攔不攔截後果都不堪設想。

所以核武器,擁有足以摧毀世界的能力,只能是一種戰略級武器,很難投入實戰。希望世界和平,永無戰爭。


Global防尉


核武器應該是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了,為了避免世界陷入危險當中,所以國際上明令禁止除五大國之外,其他國家之間允許有核武器,當然像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少數國家因為某種原因而擁核,這個就不說了。

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原子彈,還是在二戰時期,為了避免盟軍的損失,早日迫使頑固的日本投降,所以選擇在廣島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這一招很有效果,不久之後,日本天皇其宣佈無條件投降,而那個時候的原子彈和現在相比,威力國際要小得多,足可以看出核武器的危險程度。



自從核武器出現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毀天滅地般的存在,所以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研究如何對核武器進行攔截,然而令人尷尬的是,論是美國還是我們和俄羅斯,在軍工技術發展如此迅猛的當下,任何國家都不能100%的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攔截核武器,讓人頭疼的事,核武器的發展依然在不斷的進步著,不認識,其精確性還是其威力都在一直攀升,如此一來,想要對核武器進行攔截,顯然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不論是在目前的實驗中,還是在以往的實驗中,在測試能否攔截核武器時,通常都會根據預定的航線對導彈進行攔截,但即是如此,很多情況下依然會以失敗告終,更何況在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時。



那麼,如果哪個國家發射了核武器,是不是被打擊的目標國就只能等待被核武器爆呢?

一般情況下,核彈發射的方式有四種,一是其景發射,二是機動車發射30潛艇發射,第四是空投發射。

各國在這個問題上也進行了研究,畢竟核武器一旦打到自己本土上,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事實上,核武器本身就像是一把刀,想要傷人就得有人拿著使用他,所以核武器還需要有一個載體,也就是讓他飛到目的地的動力。

一般用來攔截導彈就是用一個導彈去撞另一個搗蛋,使得來襲的導彈在空中炸燬,失去打擊目標的能力,但是這樣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另外一種就是通過一種吸附或者捕捉飛行器進行攔截,這樣他定定住後讓其減速,同時使用電子為不干擾等是他溼氣爆炸功能,然後將它帶入無人區拆解。



一般短程和中程導彈是不帶核反應爆炸部的, 只有遠程導彈和洲際導彈才會攜帶核彈頭,一般情況下,按照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射程在3000公里以內的進程導彈才能夠攔截,反導系統雖然可以攔截導彈,但是攔截率並不是很高,美國從1997年開始進行了50多次反導攔截實驗,但是成功率只有10%左右。

比如有反導實戰經驗的愛國者導彈,英文縮寫為MIM-104PAC-2,在海灣戰爭中,他成功的攔截了伊拉克發射的載有核彈頭的飛毛腿II型導彈,之所以愛國者可以攔截他,是因為這款導彈的飛行速度比較低,最大飛行速度大概在五馬赫左右,對於普通的巡航導彈,射程在2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和反艦導彈等基本上會採用末端攔截的方式成功率會比較高,但是對於射程比較遠的洲際導彈來說,末端攔截已經很難起到作用,因為它的末端速度可以輕鬆達到20馬赫以上,從高空到擊中目標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防空導彈根本無法反應,而且洲際導彈還會釋放多枚分導核彈頭,這進一步增加了反導系統攔截的難度。



飛毛腿II號是蘇聯時期研製的進程導彈,出口量很大,最大射程在300公里,在最大射程的時候,其彈道高度也只有86000千米,連大氣層都沒有飛出去,而且他的核彈頭並不在導彈的頭部,而是在它的中部,像這種速度較低的導彈很容易被攔截,但是速度一高,根本沒辦法攔截,來不及,反應不過來。


琅琊利劍


核武器作為人類研製出的物理破壞你能最強的武器,它的存在使得全世界都為之忌憚,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有不少國家都開始在攔截核彈方面做準備,以圖能抵消敵方國家的核威懾!

不過,核彈的種類有很多種,空投的原子彈、氫彈叫核彈,核揹包中裝的也是核彈,裝有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也都叫核彈,相對來說空投核彈和巡航核導彈攔截起來不是太難,但想要攔截裝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卻非常之難!

洲際導彈的彈道較高

想要攔截一枚導彈首先要夠到它,目前全球各國主流防空導彈的射高大多在50公里之下,射高可以達到100公里的更是屈指可數,而洲際導彈在發射2分鐘便可以達到300-500公里的高度,之後中段彈道高度更是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而對於這樣的彈道高度全球任何一款防空導彈都無法企及!

所以想要攔截射高在100公里以上導彈,就必須使用反導攔截系統了,而目前進行過大氣層外反導攔截相關實驗的只有五個國家,我們、美國、俄羅斯、以色列(在美國的幫助下)和印度(摧毀軌道高度300公里的衛星),但這還只是勉強能夠應對射程3000-5000公里的彈道導彈!

洲際導彈速度太快

有道是“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速度能夠達到5馬赫以上就可以稱為高超音導彈了,但對於洲際導彈來說速度卻可以輕鬆達到15馬赫以上,末端再入大氣層更是可以達到25馬赫,這一速度想要從100公里高空擊中地面只需要12秒左右的時間,試問又有哪個防空系統可以反應過來!

分導核彈頭攻擊

對於洲際導彈來說,很難被攔截不僅是因為彈道高夠不到、速度快反應不過來,分導多彈頭式的“飽和攻擊”的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要知道,如果10枚反導攔截導彈能攔截一枚速度極快核彈頭的話,但目前一枚主流洲際導彈都已經可以攜帶6-15枚分導核彈頭,如此多到核彈頭同時攻擊又有什麼防反導系統能夠攔截呢?

綜合來說,目前能攔截空投核彈、戰術核彈的國家或許有不少,但想要攔射程3000-6000公里彈道導彈的國家也就只有3個,但想要攔截射程超過8000公里速度極快、彈道高度極高,還是分導核彈頭的洲際導彈的國家可能一個也沒有!


天下布武


這還真不一定,空投的“胖子”和“小男孩”叫核彈,

美國玩的M28核裝藥火炮也叫核彈,

同樣是玩傘降空投,爆炸衝擊波能覆蓋半個地球的“大伊萬”氫彈也是核彈,

世界三大真理“東風”、“民兵”、“白楊”也是核彈,

你總不能說現代密集陣+防空導彈系統攔截不了空投核彈吧,這個倒是完全沒問題(最多就是攔截後的放射性汙染問題)。即便是搭載核彈頭的遠程巡航導彈,只要能用衛星和雷達發現發射導彈的轟炸機和型戰鬥機就有可能攔截(布拉莫斯那種難了點),難攔截的永遠是世界三大真理這種的洲際彈道導彈。

其實說白了原理很簡單,就是“速度”,洲際導彈本質上就是可以操控的火箭,在發射之後速度會根據發射時間和後續的推力大小逐漸疊加的,也就是說他能飛出大氣層本身就相當於能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公里(也就是23.5馬赫以上),再加上返回大氣層的時候本身地球引力還會給彈頭一個新的重力加速度,所以絕大多數洲際導彈的再入速度和彈道末端速度都能達到25馬赫以上,例如民兵3導彈的再入速度能達到27馬赫以上。在這個速度上基本上現代防空導彈系統是無能為力的,他既反應不過來,又攔截不住。

更何況本身單一核彈頭的洲際導彈已經基本落伍,現在動輒核彈頭都會選擇分導多核彈頭來實現,以民兵3現在用到的MK21多彈頭載具為例,這玩意最多能搭載10枚W87熱核彈頭,每枚當量47.5萬噸。按照現在反導系統攔截的雙導彈原則,基本上也就需要20枚以上的,比這些核彈頭速度更快的導彈去攔截。起碼俄羅斯那邊A-135反彈道導彈系統在用上核彈頭之後依舊做不到,其他的就更別想了。

再說中程彈道導彈和近程彈道導彈裡面現在最頭疼的一點,按理說這兩款導彈的速度都沒到洲際導彈那種變態的速度,但是攔截上依舊難度不小,其實就是末端變軌技術+滑翔技術的問題。他的軌道在進入彈道末端之後會進行復雜的變軌技術,相當於彈道不可預測,也就是說你即便發射了地空攔截彈你也不能計算出彈道並根據彈道預定位置進行攔截。


鐵匠工坊


核彈在發射後是可以攔截的,只要核彈沒有爆炸,就有機會將核彈攔截。核彈在被攔截後,內部的爆炸裝置會被損壞,發生核爆炸的幾率非常小,只會對墜落區域造成核汙染。攔截核彈的難度高低,要看核武器的投放方式,以及被攻擊國的搜索能力和攔截能力。最常見的核攻擊方式是導彈攻擊,導彈分為普通導彈和洲際導彈兩種,普通導彈的攔截成功率要高於洲際導彈,洲際導彈在設計的時候都具備一定的反攔截性能,例如俄羅斯的白楊洲際導彈,就具備變軌的功能。


而各國的洲際導彈,很少只攜帶一個核彈頭作戰,都具備分導攻擊的能力。一枚洲際導彈分為多個核彈頭,分別奔向不同的目標,其中還有一些假彈頭,這樣大大增大了被攻擊方的攔截難度。現在大部分軍事強國都具備攔截導彈的能力,攔截的成功率根據搜索能力和攔截能力的差距參差不齊。探索技術指的是被攻擊國能否在最遠的距離內,發現攻擊過來的導彈,如果在導彈的最後階段進行反導成功率就會比較低,如果能夠在中段反導(洲際導彈)成功率就會非常高。


在海灣戰爭時期反導武器攔截普通導彈的成功率達到了70%以上,從海灣戰爭結束後至今,各國的攔截技術進步速度要快於導彈攻擊技術,因此現代反導武器攔截導彈的成功率最少在75%以上。除了普通反導技術之外,為了對付速度更快,突破性更強的洲際導彈,中美兩國都試驗了中段反導技術。隨著中段反導技術的成熟,未來洲際導彈被攔截的幾率也將大大提升。

(導彈系統示意圖)

在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中,陸基和海基都是通過發射巡航導彈和洲際導彈的方式來發起核攻擊。而空基核攻擊主要依靠著戰略轟炸機來完成,普通戰略轟炸機的生存率非常低,容易被敵方防空炮火和攔截力量摧毀。但是隱身轟炸機的突破性非常強,在海灣戰爭時期,美國的F-117隱身戰轟炸機來無影去無蹤,讓伊拉克軍隊防不勝防。

(潛射導彈)

而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在隱身性能上要強於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如果不能防範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滲透的話,那麼攔截空基核武器的幾率基本為零。因為戰略轟炸機發射的空對地導彈飛行時間非常短,被攻擊國家的反導系統來不及反應,核彈就已經爆炸了。因此對付戰略轟炸機發射的核彈,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發現並擊落戰機。綜合來看,核彈並不是不能攔截,只要是能夠提前擊毀發射核彈的載體,就能夠攔截核彈。


(美國B2隱身轟炸機)


軍武小咖


美國從1997年到現在進行50多次反導攔截試驗,但是成功攔截的只有百分之十,而最近的實驗中,是在夏威夷的宙斯盾的引導下進行中段攔截,結果還是失敗告終,並沒有什麼進展。


現在美國沒有打伊朗,就是因為伊朗終止部分了伊核協議的內容,歐盟也給伊朗壓力,因為多一個國家研發核武器,就多一分危險,而且現在伊朗研發出來就是用來對付美國美國的,只要使用核武器,到時候中東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中心,到時候全球的石油就會受到影響,而且使用核武器可能都會毀滅地球,只要同歸於盡的時候,很多國家都難逃此劫。

看看美國在二戰的時候,對日本使用兩顆原子彈,讓日本兩個城市夷為平地,核爆炸的破壞方式是 核武器爆炸時能產生衝擊波、放射性沾染、高溫光輻射、核輻射、核電磁脈衝,只要使用核武器,這個地方的汙染都是特別嚴重,現在日本的廣島就是最好的證明。


核武器一種爆炸裝置,每種爆炸方式的運載都不同。

如果是彈頭形式核彈,運載的工具可以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運載,航彈的形式的話,如果是炮彈形式,是使用火炮發射,如果是核地雷,直接埋在地下就妥妥了。

用飛機發射、水面艦艇發射、陸基發射井發射等,雷達如果提前探測到,可以提前開啟導彈防禦系統,然後進行有效拉截,所以美國在韓國放薩德導彈防禦系統,韓國的地理位置,是一個戰略地方,只要開戰,薩德成為主要目標,韓國就會成火戰場。




美國一直都在研究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只要研發成功,就可以攔截核導彈的,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且核導彈被攔截後,核彈頭是不會爆炸的。這才是美國最大的野心,但是這套系統研發了30多年還沒有實現,對於遠中近反導系統,美國的保護圈也一直在過大,就是美國的軍事實力。


以現在的核彈,只要發射了就勇往直前,永不回頭,在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時候,兩個霸主一直相互較勁,對於使用核彈的猶豫不決,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只要使用就會毀滅性的,美國和蘇聯的核彈是最多的,而蘇聯是最多的,只要都發射,地球就會千瘡百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