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淺談麻城話和四川話的異同之處

湖廣填四川,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民間有種說話叫“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當然這種說法有很多人說是偽命題,說麻城這麼大一點的地方,四川移民中怎麼可能有一半是來源於這裡,這裡暫且不討論這個。今天來聊聊四川方言和麻城方言的異同之處。


“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淺談麻城話和四川話的異同之處

湖廣填四川遷徙線路圖

這些年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去過四川和重慶不少地方,也經常和當地得老輩子聊天,他們都說族譜記載祖輩來自湖北麻城孝感鄉。

現在就來看下面所收集的湖北麻城的部分方言,看看哪些與四川話相同?這能否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們四川人的祖先有很大部分是麻城的移民呢?

以下是麻城方言解析:

小衣:褲子

嘎婆(gapo):外婆

卡馬(kama)、克馬(kema) :青蛙

相音:便宜

排還(paihai)、旁克:螃蟹

秋臘肉:薰臘肉,例如秋人,表示煙燻人

逛該:逛街

還(hai):鞋

解手(改手):上廁所

馮(讀hong紅)

隧洞(讀xudong序洞)

遂寧(讀xuning序寧)

企業(讀jiye積業)

站到、站著(ji到)

落雨/落雪:下雨/下雪

窖(讀gao告)

巖(讀挨 )

吃飯(qi飯)

沒有(冒得)

好的(要得)

幹什麼(做麼斯)

哪裡(哪哈兒、哪嗒兒)

髈(讀旁pang上聲,指豬大腿上面的部分)

菢(讀抱,指雞孵卵)菢雞婆,指孵小雞的母雞

癆(讀鬧,指用毒藥毒死人或者動物)

靈醒:聰明的意思 冤頭:指裝東西用的竹筐(鴛篼)

敲力殼兒:就是將五個手指彎曲,中指第二個關節凸出點打腦殼的手勢,

敲讀kao

羅槍: 籮筐

好暗羅:好晚了

暗展兒:晚點、等下

黑麼麼兒的:是形容很黑

條子:是形容較軟細而長的棍子

好拐:好壞的意思

麥到:以為

高頭:上面

挨板挨眼:不靈活

答倒:摔跤

苕裡苕氣:不聰明

高腳浪康:形容瘦高(指人)

矮咄咄兒滴:說人身材短

扯經:找茬,扯皮

滾水(xu,水讀許):指煮水至沸

膽水:鹽滷水

抱蛋:雞孵卵

草狗:雌狗;

牙狗:雄狗

寒毛:膚上細毛

蒸著(今朝):今天

悶著(明朝):明天

朵冒兒:捉迷藏、躲貓貓

軸人:氣人的意思

告破子:叫花子

日百:扯謊,騙人

點點/丁丁/些些:小或少

再補充一些麻城方言詞彙,,這個更加全面:

夜歇(ye xie):晚上

哈粥兒(ha zhuo er):下午

過早:吃早飯(這個說法應該是受武漢話影響)

過夜: 吃晚飯

過半夜: 吃夜宵

小衣:褲子

嘎婆(gapo):外婆

代(dai)人:大人

代噶(dai ga):大家

老煤(lao mi): 妹妹

兄弟:弟弟

新大姐: 新娘子

四樓:斧頭

薄士:木工

瓦匠:泥工

靈醒:聰明的意思

苕(哈):傻子的意思

色頭兒:膝蓋

力殼兒:就是將五個手指彎曲,中指第二個關節凸出點打腦殼的手勢

歇岸腳兒:手腋下

冤頭:是裝東西用的竹筐(是托盤樣子的)

氣果兒: 麻花

羅槍: 籮筐

黑殼兒:烏龜

好暗羅:好晚了

黑麼麼兒滴:是形容很黑

搞麼事:幹什麼、做什麼

走容嘎:走親戚的意思(四川話走人戶)

果子:油條

條子:是形容較軟細而長的棍子

末讀:指家裡兄弟姐妹間最小的那個人

廚姿(kv zi):拳頭

大師傅:廚師

劈宮:鼻涕

閃天逛:不務實的人

好拐:好壞的意思

潤到(run dao):以為

高頭:上面

貨兒:縫隙

殿肉:不知羞恥

疊餘滴:故意的

痛人:形容小孩長得可愛

細毛兔兒:嬰兒

果糊:形容質地不好的東西

果經子:形容比較傻的人

張巴:糊塗、一句話問很多遍

紫本:形容人老實

挨板挨眼:不靈活

扯經拉索兒:糾纏不清、扯皮

灶謀口:廚房

洋箱:火柴

粗卡:缺德

答倒:摔跤

惹裡惹瓜:形容髒,不講究,不整潔

苕裡苕氣:不聰明

務飯:做飯

倒蟲兒:胳膊肘

粗巴拉克:粗糙,不光滑

高腳浪康:形容瘦高(一般指人)

鳥如:依然

洗冷暑澡(洗冷水澡):游泳

扯經:找茬,扯皮

怪顧:機靈、狡猾

冒熱底兒:不要緊,沒什麼損傷

不熱底:沒關係

冒碟:沒有

放陰毒兒:暗箭傷人

輕骨頭:輕浮的人

不將個事:不象樣子

嗯接:你們

我接:我們

他接:他們

麼盒兒:什麼時候

真著(今朝zhao):今天

門著(明朝zhao):明天

後文兒:後天

潑子:泡沫

朵冒兒:捉迷藏、躲貓貓

細滴盒兒:小時候

曾瓣兒(砧板):切菜板

日百:騙人

勞慰:謝謝

兒霸子:兒子

瓢兒粑:面窩

打掃胩(da sao ka):沒穿褲子

告破子:叫花子

胯子:大腿 

上面的麻城話,不知道各位四川、重慶的朋友能否看的懂?有多少和四川方言的說法是一樣的呢?其實按照語系劃分的話,四川方言和麻城方言根本不屬於一個語系,四川方言屬於西南官話,而麻城方言屬於江淮官話黃孝片。但是為兩個不同的語系中,有這麼多相似的詞彙說法呢?是否從某個方面佐證了之前那句老話叫:“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

下面再寫幾個四川營山的方言詞彙,看看我們麻城的朋友熟悉不?

1、

gào 筶

【釋義】嘗試,試一試

【舉例】走,切筶一盤新開的那家火鍋好不好吃。

2、pū 潽

【釋義】液體沸騰溢出

【舉例】糟了,搞忘關火了,稀飯都潽出來了。

3、bèn 坌

【釋義】蘸、沾、糊等

【舉例】吃串串肯定要坌點幹碟子撒!

4、kū 跍

【釋義】蹲下、趴著一點。有時也讀(gū)和(kǔ)

【舉例】哎呀,累了就跍到休息一會兒撒。

5、wǎ搲

【釋義】用手或瓢狀舀取

【舉例】沒吃飽,再給我搲碗飯。

6、xǐng 擤

【釋義】捏住鼻子,用氣排出鼻涕

【舉例】趕緊擤了你的清鼻子嘛,簡直看到都夠了!

7、chēn 抻

【釋義】拉長、拉伸、拖延

【舉例】這個位子也太窄了嘛,腿都抻不開。

8、miě 搣

【釋義】掰開

【舉例】哦豁,手機遭搣成兩半了!

9、gǎ 朒

【釋義】肉

【舉例】走走走,回家吃肉朒朒了。吃肉叫吃gaga。

10、qiū 煪

【釋義】用火烤,用煙燻的意思

【舉例】還是煪過的香腸臘肉最好吃。

我相信這些詞彙,我們黃岡、孝感一帶的朋友肯定很熟悉,和我們的說法是一模一樣的啊!

“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淺談麻城話和四川話的異同之處

四川老百姓


四川有很多地方的地名也叫麻城,最有名的是敘永縣的麻城鎮,我不知道這個鄉鎮的地名是否和湖北麻城有關。還有我之前看有人考證過說有些地方把睡覺叫:“回麻城”,不知道是否是這樣。

我作為一個再四川生活多年的麻城人,一直比較喜歡研究四川方言,今天在家裡沒事隨便寫點,如有什麼不妥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


“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淺談麻城話和四川話的異同之處

湖廣會館

參考文獻:

1、蜀方言、麻城話與成都話--《文史雜誌》1992年06期

2、四川話與湖北麻城方言 —東湖社區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