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你們的朋友圈是怎樣的?也是這樣被一個或者幾個人填滿了嗎?

健康常識小搬運


以前還會屏蔽一些不想看的朋友圈類型比如賣房子的、賣保險和保健品的、賣面膜的等等,現在也懶得屏蔽,因為幾乎不看朋友圈了,好幾天也想不起來刷一次。

有時我會想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的人會看朋友圈,原因之一就是發廣告太多了,打擾無處不在。原因之二是,現代人因為對自己很不確定,就非常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發朋友圈美好的怕被人說“裝”,發消極鬱悶的又怕別人說自己脆弱,乾脆什麼也不發,叫別人看不懂我在想啥。久而久之,朋友圈就沒有什麼令人駐足的內容了。

現在你們還有多少人會刷QQ空間?想想以前QQ輝煌的時代,本人的QQ號還是極品七位數呢,現在也只有當它有推薦語說“五年前的今天你在做什麼”的時候我才會點開瀏覽一次。也許微信朋友圈的走勢也會像QQ空間一樣。


高雲心理


我的朋友圈很多人,親戚,同學,同事,朋友……可是發朋友圈的人總是那些固定的人。

吃飯,出去買東西,唱歌,夜宵,上班……五花八門都有。

有了今日頭條我就不在看朋友圈了,最多兩個月一更。也許是老了,心態不一樣了。


小唐的幸福生活


我的朋友圈人很多,有好多微商。我一般都沒有屏蔽掉,每天都進去看看,很豐富多彩,有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買一些,畢竟大部分都是寶媽,都挺不容易的。還有好多我電商的一些客戶,有空的時候去看看踩踩,聯絡一下感情。現在是一個網絡信息比較發達的時代,大家都比較忙,有時候很多好友一年都不曾聯繫一下,看到髮圈就贊一下,不管我在哪裡,即使不長聯繫,但是我依然還記得你。


阿春水族


我的朋友圈有:鄰居,知青,同事,家庭的幾個群,還有幾個零星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轉發些來自其它人轉發給他們的微信。因為基本都是老人,所以除了轉發微信內容,偶爾聊些那裡有花展,那裡新開出了什麼園林等。早上除了同事圈和家庭圈,千篇一律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類的問候語,所以進入頭條後,我就微信看得少了。我們家庭內,是由三代人組成的,平時兄弟姐妹會聊天,有時發表一些自己對某事的看法,會通知什麼時候聚會,或互通一下堂兄妹和表兄妹之間的情況。下一代發言較少,除非有比較重要信息要告訴大家的,或者我們需要他們幫忙的。第三代是應父母邀請,進群來了解家庭內部情況,接受教育的,所以基本不發言的。哈哈,我們的群發揮著應有的作用。


原上草86


我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基本上是不同性質的人群,兩者都是的人是少數(在朋友圈,微信群都有他),朋友圈的人大都是如攝影,旅遊,文學等方面的愛好者,相互都認識,關係不是很密切,而微信群是關係比較密切的人,如同學群,親友群,交往很密切的朋友群,還有一些單位(銀行,旅行社,超市等)發起的群(主要是看,收集信息)。在朋友圈中,如有人天天發很多條無聊內容的人,我會設置為“不看他的”,以免打開微信一看,全是他一個人發的東西,而看不到別人發的。還有經常發或轉發一些低俗,陰暗,負面,消沉等內容的人也會沒置為"不看他的”。在設置“不看他的”以後,打開朋友圈再也不會顯示他發的東西了,如果你有時還想看,那麼在通訊錄中找到他,點開,他發的東西又可見了。


曉陽153190944


我想要一個文藝小清新的朋友圈。

然而事實上,一是廣告,二是無病呻吟,三是前單位同事發的前單位正能量的事。

對於廣告,有需要的或者廣告文自創有溫度的沒有屏蔽,其他屏蔽。

對於無病呻吟,權當生活調劑,看看新鮮世界。

對於前單位同事發的,仍能讓我感覺到滿滿的正能量和友好的團隊氛圍。

所以,朋友圈雖也不是天天看了,但會階段性刷完。


陌上草薰WRR


我的朋友圈主要有四類人:一類成天打廣告,二類成天曬遊玩,三類偶爾發言一句,四類一直潛水。我屬於第三類,偶爾發句言證明刷刷存在感,更多時候的資料信息都是以私密“只有我可見”方式留存。以上均可接受,一類受生活所迫,二類享受生活樂在其中,只是我很少看朋友圈[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ilyangyang2001


不是,我們的朋友圈是文學愛好者交流的平臺與樂園。


字雨1394633430X


剛開始玩微信的時候,朋友圈裡幾乎都是認識的朋友,他們發的也是一些生活日常,風景美食萌娃。這樣挺好的,可以透過照片瞭解一些朋友的生活。

後來,認識的不認識的加微信好友的多起來,大家都做起微商。現在的朋友圈真正曬生活的太了,更多的是各種微商廣告。所以,現在幾乎都不看朋友圈了。



Hebe笨廚


我的朋友圈就是一個小社會,賣各種東西,什麼房子 吃的喝的,用的,穿的,蓋的,住的,用的,應有盡有,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都是萬能的,包治百病,群嗎?有N個,老鄉的,家族的,家人的,小孩班級的,同事的,團購的,朋友的,反正我全屏蔽,不說不聊不講嗯,挺好的,需要什麼打開朋友圈基本就知道價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