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用你們的方言叫什麼?

語堂


“蝙蝠”在我的家鄉,人們叫它“飛鼠”。之所以家鄉俗稱叫飛鼠,因為它的頭像老鼠,又會飛,故叫飛鼠,是我的家鄉地方方言的習慣稱呼。

中國古代又稱之為“仙鼠”,各地的方言對蝙蝠也有不同稱呼,北方某些地區(河北)稱之為“圓屁虎”,南方一些地區(江西)“鹽(燕)老鼠”。在東北,人們叫它燕別虎。

在古代,“蝙蝠”寓“遍福”,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

“蝙蝠”飛行,能作圓形轉彎、急剎車和快速變換飛行速度等多種“特技飛行”。

蝙蝠最利害的是它能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的。它的喉頭髮出一種超過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返回來,它們用耳朵接收了這種返回來的超聲波,使它門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引導它們飛行。



阿燚黃南開


蝙蝠,據說冠狀病毒就跟它有關,現在多麼熱的一個詞,多麼嚇人的一個動物。那我們就好好研究一下它吧,咱是一俗人,不懂那麼多科學,所以不敢妄說它是否含有膠原蛋白,是否煮成湯很好喝,咱就說一下它在我們這一帶的別名吧。

我的老家在河北南部,叫它“yě miàn hū”,原諒我用拼音表達,因為是方言,只是知道發這個音,還真不知道它怎麼書寫,問了幾個人,他們也搖搖頭,方言就是方言,一般不用於書面語的。估計用普通話發出的音就是“夜蝙蝠”。

“夜蝙蝠”,多麼形象的名字。 “蝙蝠”二字的偏旁說明了它的種類,以區別於人類;“夜”字說明了它的生活習性、行蹤。俺怎麼覺得比普通話中的名字更能讓人理解接受,更接地氣。

“蝙蝠用你們的方言叫什麼?”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加強了現在這個特殊時期人們對蝙蝠的認識,也讓我們想象力提升,想起了家鄉其他方言,如蛇,我們那裡叫“長蟲”,管貓頭鷹叫“夜貓”,哈哈,都很形象哦。

蝙蝠,不管它叫什麼,都是人賦予它的一個識別稱號。不管方言還是普通話,多知道一些,增長知識。親們,在你們那叫什麼呢?好期待您的介紹!





文化小咖豆


蝙蝠這個名子唸書以後才知道的,小時候我們當地都叫[夜壁虎]夏天天初黑經常看見飛行,就是沒有親自抓到過,無緣真容貌。

蝙蝠是哺乳飛行物種,不是鳥類。

蝙蝠是哺乳動物,它確長翅膀飛行。說鳥類它又是哺乳動物。

只於方言中叫[夜壁虎],是蝙蝠的生存習性得名。大概如此吧!








白雲3498


我是江西撫州的,稱蝙蝠叫著燕老鼠,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怎麼會想到吃它,太噁心了



chen飄渺的風


蝙蝠土稱“油老鼠”是最可怕的,貓狗都不吃的,現在是裝逼的社會,有的人自以為吃了貓狗都不吃的“野生動物”屍體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身價了,就是在58年大饑荒年代,人們寧願吃糠咽菜和觀音土,都不會去吃蝙蝠和老鼠,因為鼠疫傳播是最快的,也會死人的


森林奇靜


簷老鼠 小時候,窗戶後面總有簷老鼠停歇,我們不懂事,以為鹽老鼠吃鹽,就抓下來喂鹽它們吃,它們拉的粑粑一顆顆的黑色顆粒


慧海方舟


我們小時叫這東西叫鹽浸水兒,這是方言口音,具體叫啥也不清楚,大人說這東西愛偷鹽吃。不常見,見的很少又小,會咬人的,偶爾也捉到一兩隻,沒敢細看,就是小老鼠樣長了肉皮樣翅膀,縮成團倒掛在黑暗的屋樑牆洞裡,從來不吃的,拆老房那些土磚縫裡會有的,山洞裡有。這個蛇就愛吃它。


麥知南


天津叫雁麼虎(燕巴虎)形容飛行像燕子,跟壁虎(天津叫歇了虎子)一樣都是夜晚覓食。


小閆35762146


福建閩北,叫壁婆!


高山流水20537


在豫東平原人們叫它:夜鱉蝴子。因為它都是晚上天剛黑時出來飛行,以捕食蚊子等小飛蟲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