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要求大操大辦父親喪事,養子堅持簡辦並因此遭親鄰遣責,姐弟鬧僵。對此你怎麼看?

霞詩茹月870911


大操大辦喪事,是現在一些農村的習俗,後人都是為了撐面子,有的不惜借錢來辦。

前年我伯母過世,堂哥打電話讓我去奔喪,我也是親自前往,伯母生了三個兒子,喪事由老大和老二兩人合辦,場面也弄得蠻大,請了一班道士做法事,一連做了5天,光給道士的錢就是二萬,還另外請了一班打鼓匠,一晚上也是二三千,再加上5天的生活費用大概是一萬多,還有煙,酒大概也要一萬多。加起來花了差不多六萬,據堂哥介紹,這在他們那隻能算一般水準,據說他們附近有一家母親去世後,一場喪事花了三十幾萬,

其實,我個人並不贊同喪事大操大辦,老人生前多盡孝道比死後擺排場要強得多,


zz百分百yy


這就是聰明人與糊塗人的區別。說這個道理以前,也講一個老人的故事。我有一個舅舅,沒兒沒女,有兩個繼子。二十年前舅舅病故,要安排後事。我母親是他們兄妹唯一健在的,自然一言九鼎。母親說,她哥一輩子可憐,連個兒女都沒有,最後的事了,要辦好,所有東西都要最好。自然沒人敢說什麼。舅舅一群侄子,加上一群外甥,繼子很為難,畢竟農村人怎麼承受得起。要去買骨灰盒,母親要求買最貴的,大概兩千多吧。我給她說你年紀大了,我去看看挑一個好的。我們一群人去買骨灰盒,有一款挺大氣漂亮的柏木盒子,一百八。我給他們說我看這個好。繼子一問價,嚇得趕忙說,這不行,我姑要買最好的。我說我看這就是最好的。回去都別說,就說這兩千多買的。有人有意見就說我定的。拿回去都說好,沒人說什麼。喪事平順辦完了,那個表弟儘管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幾十年了,我們一直處的很親密。假如那個盒子是他做主買的,可能就會有人藉機鬧事。為什麼?他畢竟是繼子,總是有沒心的嫌疑,也不排除其他親戚有其他原因藉機找事。老人亡故,平順安葬是最高原則。既然有幾個親生女兒,養子還是要儘可能徵求他們意見,這樣可以避嫌。作為親生女兒,想要風光舉喪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也要量力而行。對待這類問題,我有一個比較不好聽的邏輯,拿錢說話,沒錢不要說話。女兒想要風光大葬,那就分攤費用。不想分攤費用,空口說白話,那就閉嘴。不出錢還要做主,那純粹是找茬。


雨軒品茗2


唉,說說我家事。我父母省吃儉用,在80年代培養出我們姊妹5人中3個大學生,在當時我們村及方圓轟動一時。

新世紀初,母親病逝,當時正值平墳運動,遂一切都省了,趕緊埋了。不怕大家笑話,我們姊妹幾個連孝衣都沒剪,都是我媽生前好友一大嬸借給我們的。她說,你們幾個都在外上班,辦完事就走了,浪費那個錢幹啥?現在形式這麼緊,你們都不在家,不用講究這那。

兩年前,我父去世。巧了,正值組織要求黨員幹部一切婚喪嫁娶從簡,我剛剛簽訂承諾書。又一切從簡,連同事朋友都不敢大張旗鼓通知。

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後悔,兩老生前,我們幾個是唯恐他們受委屈,為報答他們生,他們養,他們育,操勞一輩子,錢都別說了,誰來看都是塞,啥都沒有短著,除了沒出國,國內基本旅遊過來了。

我們就是覺得,生前盡孝比死後大操大辦要實惠。


老韓155116185


我也是農村的,我們都在村裡辦,一般會過夜一天或者兩天,主要看老人幾點去世,還有就是親戚朋友在外地沒有回來的。正常我們這裡都會搭臺唱戲,或者有歌舞一類的。然後早上簡單油條包子雞蛋湯。中午一般大鍋菜,還有幾個涼菜(我們村花生米啊腸子雞肉一類的),晚上涼菜不變,晚上就是吃麵條了。親戚好友晚上守夜。可能我是地地道道農村人。我能接受村裡半,村裡流水席(簡單的,一桌100塊錢有時候都不到)。如果提問的那種情況在我們村是瞧不起的,背後讓人家戳脊梁骨的。下葬哪天村裡的人基本都會去,基本每家都會有一個代表,即使你不幹活,你待著也行。村裡人我抬過很多去世的人,不覺得什麼。可能主要人情事故吧。死者為大,尊重大家的意思。


安國安楊


大操大辦,全是浪費,用歌舞團,一天好幾班,吃飯沒有水餃,肉包的,鄰居笑話,還有不識數的,別人一操,就不知天高地厚,光吸菸一天沒有10條煙,是不行的,這是最普通的,村上趕緊組織個紅白理事會,有錢不能多花,沒錢也要辦事,,我說這話,有些人不願意,因為要打臉當胖子!


武安天路


我最看不起的就是:父母健在時不好好孝順,不捨的給父母花錢,更不想床前床後的伺候,等父母不在了,再大操大辦顯得自己多麼的孝順,實際上這樣的子女心裡樂開了花,終於不用在父母身上花錢和費心了,最後一次,風風光光把喪事大操大辦。實際上就是在陰間的父母也不想孩子負擔過重,都希望孩子們過得好。因此,趁著父母活著,好好孝順,那天他們離開我們,也不需要大操大辦做給別人看,那太虛偽了!。


縹緲的我1828


這樣的事情在農村還是比較常見的,表面上看是親生女兒比養子更加的悲痛,但是實際上這是誰花錢的問題,俗話說,“一喪窮三年”就是指農村的喪事大操大辦給人們帶來的憂慮。


養子可能也會感恩養父的養育之恩,但是人既然已經走了,大操大辦可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畢竟以後還要生活,把錢都用在了大操大辦的喪事上,這一點可能讓他不能接受。


而女兒肯定願意父親風風光光的走,而且心裡還有兒子不是親生的情節,所以很容易就對養子產生不滿,在農村喪事是一件大事,很輕率的簡單辦理喪事,可能也會引起鄰里的不滿,這一點也是人之常情。

其實可能女兒和養子的想法都沒有錯,但是農村辦喪事大操大辦的陋習卻一定是一個錯誤,但是多少來來就是這麼一個傳統,也很難改變,兄妹之間也許要互相的體諒對方,雙方都一意孤行,那麼必然會讓關係鬧僵的。


我是焱垚


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是:其實我是比較支持養子堅持簡辦的做事態度的。真正的孝順真正的善良不是鋪張浪費,而是對死者生前的善待。而從題主的描述,我可以判定養子應該是孝子一枚。

我對這件事的分析是:

一,女兒要求大操大辦誰出錢?很顯然是養子,因為誰出錢誰做主,如果女兒們出錢,縱然是養子堅持簡辦,恐怕也會當不了家。

二,老人80多歲才去世,人們應該在意的是老人生前是不是受到善待。如果是,大操大辦和減半根本沒有什麼區別。喪事是活人的眼目,而生前的善待才是實惠的,那才是真正的孝。

三,這幾個女兒要求大操大辦是什麼心理?老人活了80多歲,我想這養子也是孝順的。五個女兒是在老人辦完喪事之後才與老人的養子鬧僵。這說明在老人生前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而這種和諧我敢肯定是建立在養子的孝順的基礎上,不然,以五個女兒因父親喪事簡辦就翻臉的性子早就與養子鬧僵了。甚至我覺得這五個女兒堅持要大操大辦是想最後坑養子一把。而喪事過後就與養子鬧僵,說明這五個女兒也是翻臉不認人的。

四,鄉鄰們認為 養子簡辦喪事而遣責,實際上是不公允的,他們只看到了外表,而沒有問實質。現在農村有許多這樣的現象,老人生前吃喝都愁,但是死後卻非常風光。這種現象其實是社會的一種悲哀。


萍風竹雨123


人都去世了,辦個喪事大張旗鼓的,有什麼用,要孝順就在他(她)在世時孝順他(她),女兒要求大操大辦,既然你是他(她)女兒,想為你父親喪事大操大辦那就拿十萬二十萬出來,自已一毛不拔,做人要講良心,家庭不富裕,並且還很窮,辦風光了死人喪事,卻活人的生活,溫飽都成問題,何必呢?


用戶448678984043


簡單: 誰要“大操大辦”誰掏錢,光憑嘴巴叫嚷沒用。在“喪事”操辦上筆者亦反對所謂的“大操大辦”,孝心應該表達在“有生之年”,身後的“大操大辦”純粹是“掛羊頭賣狗肉”,浪費錢財不說,更是一種歪風惡習,不可助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