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怎樣外翻小腿和腳踝?

用戶4134851840502


蛙泳中,小腿和腳的外翻動作應該是整個蛙泳的靈魂所在。只有勾腳外翻才可以感受到蹬夾水的效果。整個蹬夾水過程中就是依靠小腿內側以及腳掌來直接對水推壓產生動力。



一般游泳中腳部動作無非就是蹠屈,背屈,內扣,外翻這幾種動作,而蛙泳剛好是在收腿的同時做背屈和外翻的動作。


如果文字不好理解大家可以站立體會鴨子步,就是雙腳外八字站立。這基本就是腳部收起來時的狀態。

小腿相對於腳部動作更簡單一些,雙膝略內扣,兩個膝蓋的寬度與肩同寬或者略比肩寬(業餘學蛙泳再寬一些也可以的,只是會影響速度,收的太窄反而膝關節容易受傷),收起小腿後小腿外旋,大腿略內旋,配合腳部的外翻,最大限度的讓兩腳腳尖指向身體兩側。
蛙泳中由於每個人的關節柔韌性的不同,在做動作時也不必過分要求動作極致到位,在自己生理健康許可的範圍內完成動作即可。


泳樂圈


想多了。沒那麼複雜,只考慮如何翻腳我覺得就可以了。如果蛙泳的時候不會翻腳。那麼就請先來參考一下卓別林,會走卓別林步兒的話,蛙泳翻腳就算會了一半。

看卓別林的腳,能這樣去走路的話那麼你的翻腳動作真的就是學會了一半。再來說剩下來的一半,就是在做卓別林步兒的前提下再把雙腳的腳尖給抬起來,嘗試只用腳後跟去走卓別林步兒。到這裡基本就可以說是能夠掌握了蛙泳的整個翻腳動作了。與在陸上走卓別林步兒做蛙泳翻腳練習不同,遊蛙泳的時候只是需要雙腳同是外翻,勾起腳尖就可以了。(再囉嗦一點兒吧,甭管是抬起腳尖走卓別林步,還是實際蛙泳勾起腳腳尖準備做蹬夾的時候,小腿前面的肌肉一定是收縮的,這個感覺很容易就會找得到的)

那麼接下來就是怎麼在實際的蛙泳過程中去翻腳做蹬夾水的動作了,在收腿翻腳的過程中,小腿會隨著翻腳的過程自然分開,放心,不可能分不開的,不然肯定會覺得非常非常彆扭的。雙膝,小腿分開小一些,窄一些的話就是窄蹬腿,分開距離大一些,寬一些的話就是胯蹬腿。當然這些技巧不會像我這裡說的這麼簡單,但這樣去說的話非常容易理解不是嗎?

好了,就先回答這些吧。希望能對題主有幫助。


舶來的世界TI游泳


如果在練習蛙泳時蹬(腳)水的動作“自控”不自然或不到位時,可以先在家裡將蛙泳收腿、蹬(腳)水的姿勢進行“旱”練,只要形成了條件反射後就知道蹬水時腳怎樣外翻了。

腳外翻的動作,可以在家裡看電視時利用沙發(顯得稍微舒服點)進行練習,先雙膝(膝間自然分開一點)跪在沙發上,然後屁股坐下去,兩腳尖向外側腳掌勾起來(即:雙膝跪式腳尖向兩側成勾狀坐下)堅持一段時間,休息一會兒再繼續練(可用看電視來分散注意力)。如果是成年人,剛開始可能坐不下去或坐的時間比較短,這個沒關係,可以單腿交換練習,主要是找那個勾腳的感覺就行了,避免學蛙泳時不用腳掌蹬水而用腳尖或腳背觸水。

如果會翻腳了,可以在沙發或床上進行收腿、翻掌、蹬水、夾腿練習,熟練了就可以在游泳池裡將蛙泳的一個連貫動作(劃手抱水、抬頭吸氣、收手後收腿——伸手埋頭呼氣、猛蹬腿、夾水——身體平直、漂一會兒。)連起來配合著進行整體性練習,這樣可以縮短蛙泳的學習時間。

1、收腿階段雙膝的間距。

不論收腿時雙膝的間距應該窄還是寬,先說一下收腿的一個原則:收腿應該在儘量減少迎面阻力的原則下,將腿收至最有利於打水的位置,翻掌後做到小腿內側和腳掌內側對水,這樣才能使對水的面積最大,從而發揮最大的打水(打腿)效率。為了達到這樣的技術狀態,在收腿過程中雙膝間距不能大,在收腿結束進行翻掌時雙膝間距必須小於雙踝間距(圖1.)。雙膝大開是難以形成小腿內側和腳掌內側對水的有利狀態的。

收腿結束翻掌時雙膝間距必須小於雙踝間距。

運動員有這樣的感覺:兩膝分開距離較窄的時候,能對上水,打水的效果很好;寬的話,有點對不上水,打水效果明顯差,自己能感覺動作走樣了。

2、收腿動作要快。

收腿動作產生阻力,因此收腿應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但比打腿(打水)的速度稍慢。那種收腿須緩慢的說法是錯的。深一步講,收腿快慢完全受制於手、腿配合的時間關係,即手臂划水到什麼位置腿開始收。一般情況,在收手結束雙手接觸時才開始收腿,在餘下短短的伸手時間區間內做完收腿和打腿全部動作。可見收腿慢不得。

3、收腿結束時的相位。

在收腿結束時,雙踝外分,雙膝間距必須小於雙踝間距,此時翻掌已經開始(圖1.),大腿與腹部的夾角為120度左右,小腿儘可能向大腿收緊腳緊靠臀部蓄力(圖2.)。

圖2. 大腿與腹部的夾角為120度左右,腳緊靠臀部。

4.

解決蛙泳運動員膝痛問題的折衷辦法。

史維明老師翻譯的國外文章中對於如何解決蛙泳運動員的膝痛問題,提出折衷辦法:兩膝分開距離可略寬於體寬:還有一種技術既可減少膝部傷痛的發生率,又不會過份降低蹬腿動作的效果。運動員採用這種技術收腿時,兩膝外分寬度可稍大些。採用如此寬度開始翻腿時,由於兩腳外翻程度適中,無須膝部過份外翻。 採用這種技術應保持類似螺旋槳式的蹬水特點,同時又不至於引起膝部軟組織過分緊張。然而由於開始翻腿時,兩膝外分寬度略寬於體寬,將加大身體的形狀阻力,


的亟待解決開


很多初學者不重視陸上動作練習,這利於固定正確動作、掌握要領。錯誤動作形成習慣後很難糾正。

小腿外翻,應在雙腿回收將結束時,隨腳心外翻而外翻…過早會增加前進阻力、不必要的消耗動能,過遲影響動作連貫性。個人看法,希望有助。


黑駿馬82667975


如果陸地或水中找不到感覺的話,建議用外腳背踢毽子,熟悉外腳背踢毽子的動作,兩條腿同時去做,就是蛙泳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