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晚清淮系昭著貪官,李瀚章為何被優評為“取之有道”?

李瀚章(1821-1899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號鈍叟。安徽合肥磨店鄉(今屬肥東縣)人。其父李文安,曾官刑部郎中,與曾國藩為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年。文安有六子,李瀚章居長,李鴻章居次,以下依次為鶴章、蘊章、鳳章、昭慶。李瀚章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拔貢朝考出曾國藩門下,初為湖南知縣。及曾國藩建湘軍之初,即奏調瀚章至江西南昌綜理糧秣。咸豐七年(1857年),曾國藩奔父喪回籍,李瀚章相繼回合肥守制。後一年,曾國藩奉旨復出督師,仍召李瀚章回南昌總核糧臺報銷。李瀚章遂偕其母、弟輩移家於南昌。 官至兩廣總督。  

同是晚清淮系昭著貪官,李瀚章為何被優評為“取之有道”?

李瀚章

李瀚章於1889年8月8日至1895年4月13日期間,奉旨接替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同是晚清淮系昭著貪官,李瀚章為何被優評為“取之有道”?

淮系大員中有幾個著名貪官,被人編了口訣,曰:“塗宗瀛偷竊;劉秉璋搶掠;潘鼎新騙詐;惟李瀚章取之有道”。同是貪汙受賄,塗、劉、潘要錢不要臉,手法拙劣,就被人瞧不起,而李瀚章卻得了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優評,可見,“盜亦有道”這句話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同是晚清淮系昭著貪官,李瀚章為何被優評為“取之有道”?

李瀚章、李鴻章兄弟合影

李瀚章入湘軍幕府,猶早於李鴻章。早年以“臨事縝密,所為公牘簡潔得要”,大為曾、胡欣賞,不過十餘年,便從知縣升到總督。戰爭時期,他管理湘軍後勤,軍隊那會兒正缺錢,他沒好意思搞腐敗。和平時期,任職所在地都是川、粵等富裕之區,再不往家拿點兒,就說不過去了。只是,憋了這麼久,猛一放鬆對自個兒的要求,下手不免失了輕重。入川為督,途經彭山——眉山屬下小縣——他要求縣令置辦灰鼠皮帳蓋四頂、燕窩若干盒。小縣哪能辦出這麼高級的“供應”?縣令“哭乞”減免,李瀚章愣不應允,最終還是拿了筆鉅額現金走人。

同是晚清淮系昭著貪官,李瀚章為何被優評為“取之有道”?

李瀚章、李鴻章家族照

貪官也要慢慢歷練,不斷成熟,調任兩廣總督後,李瀚章便摒棄了“如盜賊然”的風格,走上“取之有道”的“正路”。其時,廣東巡撫是滿洲人剛毅,背景深,後臺硬,“任官多自專”——買官賣官最具效益——李瀚章不敢得罪他,無奈,只得退而求其次,“盡鬻(售)各武職”。某年,李瀚章生日,有楊某者送禮金一萬兩;楊某,原系李鴻章家廚子,“積軍功保至提督”,然徒有空銜,並無實任,聽說李家大老爺可安排補缺,趕緊湊足銀子到廣州來“跑官”。李瀚章二話不說,給他補了個欽防統領。楊某到任,一打聽,此職月薪不過三百,且無油水;欲收回投資,至少在三年以外,回報率如此之低,早知道做什麼官啊!楊某跑到督府訴苦,李瀚章一聽,罵了聲“蠢材”,便不理他,令門丁去開導。門丁將他叫到一旁,說:“大老爺讓你做官,可沒說讓你靠薪水生活。你手下不有那麼多管帶之職麼?我告訴你,如今想作管帶的人可海了去了。你那榆木腦袋就不能開開竅?”楊某一聽,大徹大悟,回營,便將現有管帶全部開革,所有空缺職位“競標”上崗。不幾天工夫,不但收回成本,還淨賺三千。  

同是晚清淮系昭著貪官,李瀚章為何被優評為“取之有道”?

光緒二十二年(1896),李鴻章在美國紐約留照

行賄買官如楊某者甚多,李瀚章都讓他們“未嘗有虧耗”,由此獲得“取之有道”的美譽。李瀚章又能將心比心,任官三十年,從未以“貪酷”參劾過任何人,人送外號“官界佛子”雲。(文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