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認為自己吼孩子,不算語言暴力?

沈春陽粉絲團


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理解吼叫與嚴肅的批評有什麼異同?

1、相同點:這兩種方式都對孩子的行為不認可,並且都帶有試圖糾正孩子不當行為的意願。

2、不同點:嚴肅的批評只對事不對人,其過程沒有摻雜批評者的負面情緒;吼叫儘管也對事,但也對人,其過程摻合了批評者的負面情緒,例如不耐煩、討厭等情緒。

說到這裡,大家就應該明白了。吼叫絕對是屬於語言暴力,因為其過程摻合了吼叫者太多的負面情緒。長期被吼叫教育的孩子,儘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正自己的行為,但其過程就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甚至會嚴重到得不償失的境界。因為孩子是相當敏感的,他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你的不耐煩,你的討厭。就會造成兩種可能的結果:


1、你的孩子慢慢會變得不自信,甚至是自卑。

有的孩子會想:“我怎麼做什麼都不對,怎麼做什麼都若人討厭。我真是沒用啊”。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孩子就會不斷的懷疑自己,慢慢的就會變得不自信,甚至是自卑。

2、孩子非常的叛逆。

有的孩子會想:“反正我做什麼你都不喜歡的,我為什麼還要聽你講呢”?不得不說,這些孩子的思想走向了“破罐子破摔”,慢慢的就變得非常叛逆。


綜上所述。吼叫的確有糾正孩子行為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家長認為吼叫不算語言暴力的原因。

期待你的認可和關注!


肥仔老師談教育


不得不說,吼孩子是一種語言暴力。父母不認為吼叫是語言暴力,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吼叫對孩子天性和成長的破壞力有多大。



吼叫對小孩影響很大。個人真實的故事,上小學的時候,雨天回家路上被一根電線電了,命懸一線,好在邊上有個老伯一腳踹開電線,才有我現在。但是我回家不敢跟母親說這個事,因為我怕被她罵被她吼。直到幾年後,鄰居的同學媽媽跟我家裡說起這個事,我母親才知道。

為什麼不敢說?因為怕。從小家裡負擔重,父親勤懇苦幹,母親家裡家外,既要在家邊上小工廠打工,又要操持家務,照顧子女,壓力山大,所以母親情緒很暴躁,動不動就大聲吼。小時候特別害怕母親,我知道她累,但被她吼了,內心惶恐,手足無措,遇事更偏向戰戰兢兢,又不敢依靠家裡,甚至影響到現在的工作和為人處事。

現在,我有孩子了,承受不住工作生活壓力的時候,也容易控制不住地想吼孩子,但深知一味吼叫帶給孩子的破壞力,於是用幾種方法表達情緒:一種是媽媽現在情緒不好,腦子被怒怒(電影《頭腦特工隊》關於生氣的動畫形象)控制了,很想吼叫,你先離我遠一點;第二是情緒實在控制不住了,就跟孩子說,我們一起在房子裡吼叫吧,於是兩個人朝著空氣大吼大叫,緩解情緒。



當然也不是百分百能做到,偶爾吼還是避免不了。吼叫是個魔鬼,它像一個泥潭,每當嘲孩子吼叫完之後,就開始後悔。但有本書《不吼不叫》(作者:羅娜•雷納)告訴我們,不需要羞愧,家長有生氣的權利,也有控制情緒的義務。

這本書詳細解析了吼叫的成因,告訴我們吼叫是一種本能的發洩,卻絕非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它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可以採用粗暴而未經思考的解決問題方式。書裡還教授如何處理情緒。

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知易行難,需要繼續修煉。



最後來一副圖,控制不住的時候請深呼吸😂


大家好,我是單翼飛翔傘,關注單親家庭(獨立撫養者)的育兒與生活。你的關注、點贊和留言都是對我的鼓勵。


單翼飛翔傘


如果他們認識到是語言暴力,還能名正言順的吼孩子嗎?還不就是為自己找個理由措辭,就算他們平時能夠理性的認為是語言暴力,在實際面對當中也很可能難以控制,繼而狡辯這樣的行為!我想,說不定我就很有可能會成為這樣的父母,哈哈,誰願意當我兒子,我來試試,嘿嘿!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暴力還是有必要的,不管是語言暴力亦或是肢體行為暴力,能夠適當的控制住尺度,不造成巨大的傷害是最好不過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控制孩子不至於長的畸形,當覺得已經無法通過簡單輕柔的行為去矯正的時候,就應該採取強硬措施了,逼迫孩子行的正走的直!

當然對於父母來說,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準確控制自己的行為,明明想輕柔可能也會變得粗辱,而因為天生的姿態差距(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因而可以任意對待),導致他們覺得對孩子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可以的,儘管有時候可能是我們自己本身的錯誤,可卻還是會歸罪於孩子,倘若出現這種心理,那定然不會認為自己的行為屬於暴力!

其實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公平的,我們都應該理性的面對孩子,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們的身上,要正確的引導他們的人生,循序漸進,那麼我想孩子應該也不會犯什麼嚴重的錯誤而需要你逼迫他改正,也因此完全可以輕言細語的陪伴他們長大!


哇大哈


大多數父母情緒激動不知所措的時候,都會吼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比如孩子一直哭鬧聽不進去父母的勸導,用吼叫來震懾住孩子,讓他們能停止哭鬧,安靜聽父母的勸說。雖然是好意,但是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孩子或許會因為害怕停止自己的荒唐行為,但並不能理解父母的意願,甚至或許會產生心裡陰影。


穿過麥田去春天


因為父母往往從心態上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品”,總想主導孩子。這是不妥當的。正確的心態應該是,從血緣關係上,是父母和子女關係,有高下之別。但從心靈上,人格尊嚴上,都是平等的。應該在愛中體現尊重和理解。


正誠國學


00

水怡--專注私人高定

生活中沒有人能做到完全的不吼叫,有時候教育孩子,也是需要一些方式方法的,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有彼此能體會的溝通方式,偶爾的吼叫,只要不是對孩子無緣無故的發洩,我覺得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多溝通,千萬不要圖省事一味的控制,強權和鎮壓


水怡


這個問題說出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父母不認為吼孩子是多大的事,因為自己就是這麼被吼過來的,也沒事。🧐

我們對語言暴力的印象是吵罵。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根本不會記得你說過什麼,他只會記住你吼他時的感覺。那個才是最要命的。就如同,我們被人拒絕時,我們沒有記住人家拒絕我們的理由,但記住那個拒絕我們的眼神🚀🚀🚀

所以吼孩子,對孩子而言就是暴力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