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教師都想評職稱,請問這有什麼用呢?

教師苑


在農村不發達地區有職稱就是有職稱工資,沒有職稱就月薪比別人少三四百元,中高職稱比沒有職稱月薪少1000多元,發達地區一線城市差別三四千元。所以說,影響甚大。職稱命案血案屢屢發生。




超喜歡大色狼


職稱制度改革後,許多老師都想評職稱,這是必然的。

以我們小學老師為例,2015年以前,評副高對我們鄉鎮小學普通老師來說,比登天還難。但是從2015年開始,副高名額一下子增加了。面對新的形勢,哪個老師會無動於衷呢?

評上副高的老師每月工資漲了一千左右,感覺不但物質上得到了滿足,精神上也受到了極大的肯定。

所以評職稱,對每個老師都很重要。


木易心平


教師評職稱的用處大得很!

目前,公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體系是以職稱為統領的工資報酬體系,職稱就是“領頭羊”,起著提綱攜領的作用。

現在,教師的主要工資包括四部分:崗位工資、薪級工資、教齡津貼和績效工資。除了教齡津貼以往,其他三個工資都受到職稱的影響:職稱高,則崗位工資高,薪級工資也高。

先看看2018年7月1日開始實行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二者合稱基本工資)標準對照表。

從這個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來,高職稱教師的崗位工資就高,高薪級教師的薪級工資就高。此表中很容易就能夠看出來職稱與崗位工資的關係,可以收藏起來,查對自己的工資狀況:是多少崗?是多少崗位工資?是多少薪級和薪級工資?

崗位級別一眼就能看出來,與職稱是對應的。而薪級級別在這個表格裡看不出來。當初在確定薪級級別時,是按照下表確定的。請看下圖:

仔細看看這個表格,就會發現,原來薪級與教齡、職稱及任職年限(任某一職稱的時間跨度)三個有關係。即同樣的教齡,職稱高低不同,任職年限不同,薪級就會不一樣。圖中黃色長方形表示的是教齡14年,中級職稱任職年限11年~12年,薪級級別就是19級(這只是一個仿照查找自己薪級級別的例子)。

在2009年1月1日實行績效工資時,也和確定薪級工資的方法差不多。請看下圖:

這是當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標準確定辦法。從中可以找到,中級職稱的21年以上教齡的教師基礎性績效工資總額是623元。

不僅以上三種工資受職稱影響,現在剛剛開始的一年幾萬元的年終綜合考核獎,也與教師的職稱有關係。大部分的地方但是按照教師個人工資的若干倍的標準發放的,而個人工資其實是職稱工資。因此說,年終綜合考核獎也受到職稱的影響。

最後,可以這樣說,凡是與教師有關的工資,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都被職稱所左右。

題主可能是新教師,對此瞭解不夠深。我想,看了以上內容之後,你就會明白職稱對教師的作用了。

謝謝閱讀。

(如果還有不明白之處,可以私信給我)


中小學教育者


看來你不是教育上的人。

老師們想評職稱,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只有評職稱,你的工資才會不斷上漲。

教師職稱有:中小學三級、中小學二級、中小學一級、中小學高級、正高級

大部分老師到退休能評上一級,個別的會評上高級,還有一部分可能到退休連一級也評不上。正高級的很少很少,我們縣也就一個。

為什麼呢?因為職稱有指標限制。高級一般佔學校教師總人數的10%,一級一般佔學校總人數的35%,其他佔55%。只要達到這個標準,那怕你這個教師再優秀,也不能再參評了。

職稱越高工資越高,其他補貼也高。舉例說明吧。

辦公室李大家,高級職稱,我一級。她每月到手工資5000元左右,我4000元左右。我們教齡一樣,工作量一樣,但工資因為職稱不同相差近1000元。除了工資不同,像一些補貼:物業補貼、住房補貼、取暖補貼等都是按職稱發的,她都比我高,公積金也比我高。總的算下來,她每年至少比我多2萬元。差別不小吧!

職稱的另一個作用是讓人感覺你的專業能力更強。

比如高級職稱的作用吧。

像評職稱的評委,必須是高級職稱;

像現在剛流行的首席教師,也必須是高級職稱;

像一些優質課大賽的評委,也必須是高級職稱;

像一些課題的主持人,也必須是高級職稱;

像一些名師骨幹,也有要求,必須是高級職稱;

總之,很多地方還是很看重這個職稱的。

大對於大多的一般老師來講,評職稱就是為了增加工資,就這麼簡單。因為職稱上不去,工資就上不去。目前老師們之間的工資差距就是靠職稱體現的,其他方面差距很小

很小。

職稱的作用對普通老師來講,真的是太大太大了,因為他們就是靠這樣養家餬口生存的。但目前的職稱制度導致很多教師到退休連中一也評不上,合理嗎?

職稱不改革,普通教師就看不到任何希望,普通老師看不到希望,教育還有希望嗎?

再次鄭重呼籲,趕快改革職稱把!支持的,轉起來吧!


人生如夢LLH


既然是老師,免不了就要評職稱,因為職稱和你的工資掛鉤,你說有不有用?

人謀一個職業,除了想實現自身價值觀以外,還得要掙錢養家餬口,所以,憑藉能力,努力工作,創造機會,就是我們的態度。

既然職稱這麼重要,當然誰都想評職稱啦!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老師的工資構成。

老師的工資主要由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兩部分組成。

  • 首先說說工齡工資。

什麼叫工齡?和教齡有何區別?有的人總是分不清楚。

工齡就是從讀大學時候算起,如:你1992年開始讀大學,你的實際工齡就是28年,計算時再加上1年或2年,工齡工資也就是29級或30級,每一年或者每一級大概是110元。

而教齡卻是從走上工作崗位開始計算,不包括讀大學的年限。如上,如果大專畢業,1995年開始工作,那麼教齡25年;如果本科畢業,1996年開始工作,那麼教齡24年。

明白了工齡和教齡的區別,那麼肯定就瞭解了工齡工資。對這一塊,所有人都沒異議,畢竟資格老,工齡工資就高,這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實惠。

  • 其次就是職稱工資

對於職稱工資,很多沒評上相應職稱的老師怨聲載道,恨不得取消職稱。因為人與人的工資差距就是從職稱開始的,同樣是上班,工資和同齡人相差了好幾百一個月,如果是和資格老的老師相比,只是人家的一半,心理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職稱分為以下幾種:正高級、副高級(中小學高級教師)、一級(中級)、初級。

對應的工資級別為:正高級有一、二、三、四級,相當於大學裡的教授,其中一級工資最高。在很多地方,正高級還沒評選的指標,而且評選標準非常高。

副高級對應的工資級別為:五、六、七級,其中五級工資最高。

一級對應的工資級別為:八、九、十級,其中八級工資最高。

初級對應工資級別為:十一級、十二級、十三級,其中十一級工資最高。

每一級工資相差大概是三百多塊,具體的,可以到網上搜索就明白了。

職稱工資的差別這麼大,當然每位老師都想評職稱了。但是,評職稱的要求是越來越多,要求是越來越高,不是想評就能評上的。還需要我們認真工作,努力奮鬥,創造足夠多的條件才有機會評上(相關條件,我前面已具體闡述,歡迎關注我)。

不要總是抱怨社會不公平,也不要消極等待,還是踏踏實實地工作,以便早日評上職稱,享受相應的工資吧!

我是如果沒有你193435301,歡迎您關注我。


如果沒有你193435301


針對題主的提問:

許多教師都想評職稱,請問這有什麼用呢?

我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來回答一下,教師評上職稱的有以下好處:

一、職稱越高,收入越多

現在大家都知道,老師的工資是與職稱掛鉤的,職稱越高收入越多。不光是工資這塊,老師的績效、文明獎、取暖費等也都是按職稱來發放的。在高職院校裡,一個副教授比一個講師一年要多拿二、三萬,可以說,想取得更高的薪酬收入是老師評職稱最大的動力。

二、職稱是學校對個人的認可

學校對老師的認可體現在哪裡?大家想到的,很自然的就是教學成績、教研科研、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各種榮譽等,有這些才說明你這位老師是學校最需要的老師。為了鼓勵老師去做這些事情,這些就與職稱掛上了鉤,所以學校對一個老師的認可最終還是體現在了職稱上。這也就為什麼有的老師只是教學,而且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職稱卻評不上的原因。學校要發展必須需要各方面為學校做出貢獻的老師,僅僅在教學上有所成就,職稱評不上,其實也就是學校對你的不認可。

三、職稱是榮譽

一名老師工作到一定年限,不在乎工資的情況下,更把職稱看作是一種榮譽,是對自己教學工作的肯定。所以在同等條件下,如果別的老師評上了相應的職稱,而你沒有評上,自己會覺得很難為情,臉上掛不住。當然,評上了相應的職稱,在各種場合下就可以顯示出你的社會地位來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專家學者特別強調自己是教授、或幾級級教授的原因。

老師都想評職稱,套用當前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不想評職稱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哈哈,開玩笑了!


文會教學


教師的職稱滋生了腐敗,耽誤了老師正常的授課時間,評上職稱的,大部分都是跑關係,花錢送禮,據說很多老師因為評職稱把關係都跑到省裡了,而且都是明碼標價,一級多少錢,高級多少錢,特級就需要特別的關係還要加上一大筆錢,才能評上,從來都是不看業務能力,有關係,有錢即可,當達到目標後,就開始拿著高工資混天度日了,國家快點查查吧!看看還有幾個高職稱,高工資的老師在一線,我建議廢除職稱,減少老師的工資差距,做到公平公正,還有一點,現在都在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這個我不反對,但是城裡老師工作更苦,不但班容量大,而且還有成績排名,,還要應付各種檢查,實在是太累,鄉村學校的老師一般都是十幾個老師圍著十幾個學生轉,還可以倒班休息,每個月能休息半個月,根本就不用去上班,把錢補給這些老師,真的是有點不值,建議多給城裡,市裡的老師提高工資吧!因為,教育的主戰線在人口眾多的城裡,還有市裡,做到這些,國家的資金真的就用在了刀刃上,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的發展,我的國,加油!!!


劍在手668877


優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建議

中小學職稱制度受到很多教師的詬病,在實際實施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如因定職難和定高職後出現放棄工作等現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改革。如果把職稱與提高教師地位待遇聯繫起來,解決問題就有辦法了。

一是讓職稱評定更公開透明公正合理,不能只讓少數領導說了算,成為領導的特權。應建立市區級職稱評審人才庫,實施高級職稱跨縣市評審。

二是增加高級職稱(副高、正高)的名額,讓更多符合條件的教師能夠評上職稱,這也是提高教師工資收入水平,穩定教師隊伍的好辦法。

三是按學科和不同工作性質科學分配高級職稱指標,讓從事不同工作的教師都有晉升的機會。這有利於推進德智體美勞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四對於鄉村教師應該在職稱晉級上給予傾斜。制定30年教齡晉升高一級職稱(符合晉升高一級職稱的基本條件)的優惠政策。不受名額限制,讓工作在鄉村教師看到希望。

五重新設定評職年限:參加工作3年評三級,過5年評二級,過5年評一級,過8年(女教師減少1年、學歷超格減一年)定副高,過8年(女教師減少1年、學歷超格減1年)。定上副高和正高的教師必須在原崗位工作5年,否則停止聘用。

這樣一則提高了教師地位,減少了教師之間的矛盾。二則讓更多的教師看到希望,努力工作,不斷進取,樹立終身從教的願望。三對農村教育也有了實質性鼓勵政策,又不是一刀切,而是有要求有層次晉升(可晉升一級、高級、正高級)。讓每個人都有上升目標,都會自覺努力工作。


用戶2297291657608


這個問題問得好。

許多教師都想評職稱,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搞清楚這個目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評職稱的目的是積極向上的,那麼評職稱就是必要的。反之,它的存在就值得懷疑。

眾所周知,教師們想評職稱的目的,簡單又真實地講,就是為了漲工資。幾乎沒有人會把晉級理解為多幹活或者幹難度大一點的活,或者保證幹出更優秀的活。某教師晉級了,不會有人說:你換新的技術崗位了。職稱升高了,崗位技術難度還是一個樣,面對的還是那些學生,大家都像往常一樣,教書育人。因此,教師都想評職稱,是衝著升級職稱就能加薪這一點來的。可見職稱評審根本起不到多少調動積極性的作用,反而人為拉大了工資距離,挫傷很多教師的職業熱情!追逐職稱,並不代表追求優質高效的工作;追逐職稱積極,並不能說明工作就一定積極!

有人說,某人教學本領大,職級高,就應薪水高。請問:為什麼不說”多幹活的和工作業績好的人,才能薪水高“?再大的本領,不幹出來,看不到成果,只憑職稱高,就得高薪,這是何理?其實,即使你教得很好,那也是應該的,國家本來就要求每位教師要教育出好學生,這是份內的事。當然獎勵一下是可以的。但如果一直每月每年比別人工資高,那就有點不合理了。

不管怎麼說,由於職稱與工資掛鉤,把教師的心思都引到職稱上了,並沒有真正引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都想著晉升職稱,耗費了多少教師的心力,頭頂掛著一個大燒餅,大家爭著搶燒餅,一邊教書育人,一邊朝思暮想地想著評職稱,這已成了拖累教師身心的最大負擔!

我們為思念戀人而日漸憔悴,我們教師為思念職稱而身心疲憊,真不知道當老師為什麼要受這個苦?

想評職稱,就是為了錢,卻沒有別的積極意義,甚至生髮出許多負面的東西來。百姓茶館認為,實行自然晉升是最好的,教育真的不需要那麼折騰,教師真的不需那麼折磨,他們只需要安心、靜心、專心。

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點贊、評論。歡迎經常來茶館做客,讓我們一起聊聊教育,思考教育現象,看清現象背後的本質,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來,做理性的教育者。


百姓茶館話人生


評職稱中的論文課題等,有人說對教學有幫助,純屬胡說,論文課題等,要麼東拼西湊,要麼花錢買,還有作秀的公開課,都帶著極強的目的性,那就是取得各種證書,評職長工資,教師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評職上,置學生成長學生成績不顧,這難道對教育教學有幫助嗎?不信嗎?你看過幾個老師評上高職的,用這些華而不實的論文課題優課指導學生的,完全是自欺欺人,害了學生,害了務實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