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種植,豆角鏽病發生普遍,病葉率達20%,該如何進行防治呢?

黃淑辰


豆角鏽病以危害豆角的葉子為主,在豆角的整個生長期都可能發病,特別是始花至結果期間,由於豆角植株的抗性減弱,感病性增強,故而發病最為嚴重,可導致豆角葉片乾枯脫落,造成豆角植株早衰,開花減少,豆莢畸形,產量和品質都明顯下降。



下面,針對豆角鏽病的發病症狀和防治措施分享,如下:

豆角鏽病的發病症狀

豆角鏽病發病的氣候條件為溫度23~27℃,相對溼度為95%,是由真菌引發的一種病害。在葉片感染鏽病初期,呈現褪綠色黃白斑點,稍微隆起,隨後逐漸擴大,顏色變成黃褐色近圓形皰斑,周圍有黃色暈圈,嚴重的時候表皮破裂,散出紅褐色粉末。發病後期,葉片佈滿鏽褐色病斑,葉片枯黃脫落。

除了葉片被鏽病感染之外,莖杆、豆莢都會被感染。其中,莖杆被感染的症狀與葉片差不多。豆莢染病之後,會形成突出表皮的皰斑,表皮破裂之時,可散出褐色粉末狀物。



豆角鏽病的防治措施

在豆角鏽病發病初期,建議選用藥劑噴施,比如三唑酮可溼性粉劑、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苯醚甲環唑微乳劑、百菌清可溼性粉劑等,每隔半個月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次。對於預防方面,建議採取多個措施進行綜合預防。

一是,選用抗病豆角品種,比如大葉青、桂林長豆角、蘆花白、紅嘴金山、鐵線青豆角、粵夏2號等;二是,播種之前對豆角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先是曬種2~3天,再使用45℃的溫水浸泡種子10分鐘即可;三是,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密植,及時整理枝條,雨後及時排水,收穫之後及時清除田園,有條件實行輪作制度;四是,噴施藥劑防治。在豆角鏽病常發期,使用速淨兌水噴施,每隔一個星期噴施一次即可。



好了,以上關於豆角鏽病的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


終歸農村


豆角鏽病是豆角種植中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葉片,發病初期先是從下部葉片發病,初期黃白色斑點,擴展後生成黃褐色突起斑,這個斑破裂後會散出大量的黑色粉末,生長後期葉片枯黃脫落,最後植株枯死,嚴重時豆莢也會出現症狀。鏽病在豆角的整個生長期都會感染,但是在初花期至結莢期間是感病的嚴重時期。


豆角鏽病比較常見,但是也是防治中比較難的一種病害,說它難,一個是病菌喜歡在溫暖高溼環境中生存,發病最適溫度為20-25度,在低窪、排水不良及種植密度過大、植株徒長、通風差的田塊發病,可以反覆侵染,春天種植時病菌以氣孔侵入,在18-25度左右時,空氣溼度大、葉片結露,侵害最容易;已經感染了病菌的植株通過氣流、昆蟲等又可以在田間植株間再侵染傳播。另一個是因為一些地方頻繁使用一些常見藥劑導致鏽病的抗性已經比較大,單純使用一種藥劑已經很難控制。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有效防治呢?除了清理枯枝敗葉、種植抗病品種、控制密度、在施肥上控制氮肥的使用之外,在種植過程中還應該控制溼度,抓住發病初期及時用藥劑防控。藥劑可以選擇氟硅唑、苯醚甲環唑、苯甲醚菌酯、戊唑醇、腈菌唑等復配多菌靈、甲基硫菌靈防治。不要使用三唑酮、丙環唑這些藥劑,對豆角有嚴重藥害。


鄉村新天地


防治豆角鏽病,可用三唑類殺菌劑噴霧防治,如:戊唑醇,或腈菌唑,或氟硅唑,或己唑醇等,噴霧防治。也可用苯甲.嘧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嘧菌酯。 常規濃度,噴霧防治。交替成分使用。 6-7天一次,連續噴霧防治2次。 建議用藥,例:苯甲嘧菌酯或嘧菌酯+戊唑醇或粉唑醇+磷酸二氫鉀。 或單打吡唑萘菌胺.嘧菌酯。 一線連續用藥配方,農戶反應效果不錯。方法二豆角鏽病打什麼藥好

1、種植抗病品種,如新秀1號、綠龍、九粒白、春豐4號等。

2、春播宜早,必要時可採用育苗移栽避病。

3、清潔田園,加強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密植。

4、a、預防用藥:

方案一:在病害常發期,使用速淨30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用藥1次;

方案二:速淨30ml+金貝40ml兌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一:速淨50ml+金貝30ml,兌水15公斤,3天用藥1次,連用2次,根據病害控制情況,間隔5 天左右再進行1次鞏固用藥;備註:為增強其滲透能力,方案一可添加適當有機硅等滲透劑;

方案二:速淨30—50ml,兌水15公斤,3—5天用藥1次,連用2次。


snow2000liu


豆角鏽病在種植過程中是一種多發常見的病害,在整個生長期都有可能發生,尤其在初花期至結果期最嚴重,主要危害豆角的葉片,嚴重時蔓延至莖果,影響豆角的生長及品質。

豆角鏽病的防治主要從這幾方面入手解決:

①清園,豆角收穫完以後要徹底清理秧蔓,並集中銷燬,減少病原體。

②選種優良的抗病品種種植,合理輪作,避免重茬種植。

③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多施鉀肥,根據生長情況適時追肥,澆水。必要時葉面噴施壯果肥。

④藥物防治,可用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等殺菌劑噴施,配合滲透劑以增強藥效,根據病害情況配合使用殺蟲劑等其他藥物。

以上就是對於豆角鏽病瞭解的一些情況,希望和農民朋友共同學習





深海嘯龍785


豆角鏽病是豆角種植生產中的一種普遍發生的病害,無論棚室種植還是露地種植都會發生,豆角鏽病主要發生在豆角開花結莢到採收中後期,而豆角是一直開花坐果的作物,所以其受害期比較長,病田率100%,病葉率20%左右,給菜農們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那麼豆角鏽病發病因素是什麼呢?該如何進行防治呢?

一、豆角鏽病發病症狀:

豆角整個生長期均可感染病菌發病,主要是對葉片產生危害,嚴重時也為害葉柄和豆莢。

葉片染上豆角鏽病,葉片上出現淡黃色的小斑點,逐漸變成黃褐色斑,嚴重時病部變紅褐色。

患病部位出現凸起,並且出現粉紅色的粉末,影響豆角植株光合作用,不利豆角生長。

葉片枯黃脫落,植株矮小,莢少而小,生育期縮短,最後葉片乾枯,功能喪失,植株衰老死亡。

二、豆角鏽病發生因素:

豆角鏽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病源來自豆角的病殘體或遺落田間的孢子堆。

病原通過葉片上的氣孔侵入植株,可藉助風雨、昆蟲或灌溉進行傳播,引起頻繁侵染。

病菌喜溫暖高溼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3℃-27℃、相對溼度95%以上。

低窪、排水不良及豆角種植密度大或植株徒長、通風透光差,氮肥使用過量的田塊發病重。

晝夜溫差大,高溼及棚內結露時間長容易發病。

三、豆角鏽病防治措施:

對於病害問題,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豆角鏽病防治也要做到農業防治、藥劑防治相結合。

1.農業防治

①清除病殘體,減少侵染源。豆角收穫後,將殘株死苗收集燒燬,以減少侵染來源。

②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多菌靈拌種,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芽率。

③豆角合理密植,建議雙行植或單行植,比較容易排除積水及疏通透氣,不利於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④合理輪作,避免選擇前茬作物為種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塊種植。

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使根瘤活動增強,植株生長粗壯,葉片濃綠厚實,抗病性增強。

⑥大棚種植豆角,要控制棚內溼度,不要大水漫灌,及時放風增溫排溼,發病後可適當提高棚內夜溫,減少結露,減輕病害;露地種植在多雨季節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要讓田間有積水。

2.藥劑防治:

豆角鏽病發病初期及時噴施藥劑進行防治,間隔7至10天防治一次,連續2—3次。

常用藥劑:三唑酮、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腈菌唑、甲託、嘧菌酯、氟硅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丙環唑、肟菌戊唑醇、粉鏽寧、己唑醇、多菌靈等。

鏽病防治以前上述藥劑防治都不錯的,但是近年來抗性問題越來越嚴重,發病後建議菜農用兩種不同類別的藥物混合使用,效果會比較好,而且持效期更長,防治效果更好。

所以呢,豆角鏽病防治建議選擇以下藥劑:

苯甲嘧菌酯+戊唑醇懸浮劑;

肟菌戊唑醇+苯醚甲環唑;

三唑酮或氟硅唑、己唑醇、腈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丙環唑+醚菌酯或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陽江小林子


秋植豆角生長環境氣溫高,降雨量較多,加上田間春植豆角遺落的菌源(夏孢子)大。因此,秋植豆角易發生鏽病,應及早進行綜合防治。

  主要症狀:豆角整個生長期均可感染病菌發病,但在始花至結果期間抗性減弱,感病性增強。該病以侵害葉片為主,發病初期的葉片下面出現星星點點褪綠黃白色斑點,斑點逐漸增多,直至密佈整張葉片。在病斑相應的背面生成黃褐色稍突起的斑痂點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後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長後期的老葉片上有時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葉片枯黃脫落,植株矮小,莢少而小,生育期縮短,最後枯瘦而死。

  病原為擔子菌亞門、單胞鏽菌屬。侵染來源是春植豆角的病殘體或遺落田間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以氣孔侵入寄主。在18℃~25℃時,空氣溼度大或霧露重時,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時,夏孢子最易萌發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過氣流、昆蟲、人畜在田間植株間傳播,引起頻繁的再侵染,產生的冬孢子堆又成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以加強土種肥水的管理為基礎,適時噴藥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殘體,減少侵染源。春植豆角收穫後,將殘株死苗收集燒燬,以減少侵染來源。

  2、選種與選地。①選種栽植。選用抗病品種,起畦栽培,宜雙行植或單行植,這樣易排除積水及疏通透氣,不利於夏孢子的降落及侵入。②選地。最好選擇前茬作物為種植禾本科的田塊,不選前茬作物為種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塊。這樣能避過鏽菌的直接侵害。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使根瘤活動增強,植株生長粗壯,葉片濃綠厚實,抗病性增強。

  4、適時施藥防治。於發病初期及時施藥防治。藥劑可選用50%粉鏽寧600~800倍或50%硫懸浮劑500~600倍或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噴施。每隔8~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秦巴山農村娃


豆角鏽病病害主要危害作物的葉片,嚴重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農民朋友及時用藥防治豆角鏽病。

如何防治豆角鏽病之症狀,豆角整個生長期均可感染病菌發病,但在始花至結果期間抗性減弱,感病性增強。該病以侵害葉片為主,發病初期的葉片下面出現星星點點褪綠黃白色斑點,斑點逐漸增多,直至密佈整張葉片。在病斑相應的背面生成黃褐色稍突起的斑痂點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後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長後期的老葉片上有時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葉片枯黃脫落,植株矮小,莢少而小,生育期縮短,最後枯瘦而死。

防治豆角鏽病的方法之發病規律,春植豆角的病殘體或遺落田間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以氣孔侵入寄主。在18-25℃時,空氣溼度大或霧露重時,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時,夏孢子最易萌發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過氣流、昆蟲、人畜在田間植株間傳播,引起頻繁的再侵染,產生的冬孢子堆又成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西北小鵬


豆角鏽病,可以用三唑類殺菌劑噴霧防治。如:戊唑酵或者已唑醇,也可以用苯甲嘧菌脂噴霧,6一7天一次,連噴2次。另外,也可以用苯甲嘧菌酯十戊唑酵十磷酸二氫鉀,效果不錯!




海哥自媒體工作室


一、豆角鏽病發病症狀:

豆角整個生長期均可感染病菌發病,主要是對葉片產生危害,嚴重時也為害葉柄和豆莢。

葉片染上豆角鏽病,葉片上出現淡黃色的小斑點,逐漸變成黃褐色斑,嚴重時病部變紅褐色。

患病部位出現凸起,並且出現粉紅色的粉末,影響豆角植株光合作用,不利豆角生長。

葉片枯黃脫落,植株矮小,莢少而小,生育期縮短,最後葉片乾枯,功能喪失,植株衰老死亡。

二、豆角鏽病發生因素:

豆角鏽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病源來自豆角的病殘體或遺落田間的孢子堆。

病原通過葉片上的氣孔侵入植株,可藉助風雨、昆蟲或灌溉進行傳播,引起頻繁侵染。

病菌喜溫暖高溼環境,發病最適氣候條件為溫度23℃-27℃、相對溼度95%以上。

低窪、排水不良及豆角種植密度大或植株徒長、通風透光差,氮肥使用過量的田塊發病重。

晝夜溫差大,高溼及棚內結露時間長容易發病。

三、豆角鏽病防治措施:

對於病害問題,需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豆角鏽病防治也要做到農業防治、藥劑防治相結合。

1.農業防治

①清除病殘體,減少侵染源。豆角收穫後,將殘株死苗收集燒燬,以減少侵染來源。

②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多菌靈拌種,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芽率。

③豆角合理密植,建議雙行植或單行植,比較容易排除積水及疏通透氣,不利於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④合理輪作,避免選擇前茬作物為種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塊種植。

⑤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使根瘤活動增強,植株生長粗壯,葉片濃綠厚實,抗病性增強。

⑥大棚種植豆角,要控制棚內溼度,不要大水漫灌,及時放風增溫排溼,發病後可適當提高棚內夜溫,減少結露,減輕病害;露地種植在多雨季節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不要讓田間有積水。

2.藥劑防治:

豆角鏽病發病初期及時噴施藥劑進行防治,間隔7至10天防治一次,連續2—3次。

常用藥劑:三唑酮、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腈菌唑、甲託、嘧菌酯、氟硅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丙環唑、肟菌戊唑醇、粉鏽寧、己唑醇、多菌靈等。


渝妹兒小芳


也只有撒農藥了。還有其他辦法嗎?撒石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