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公辦學校一些教師不願多帶課是什麼原因?

教育眼


課多課少都一樣,教好教歹都一樣,干與不幹都一樣,一樣一樣都一樣。

河南項城的,村小上班20年,中級職稱,現打卡工資3200元,另有每個月326的績效考核工資,全年12個月。從年頭到年尾再也沒有任何獎勵,為了孩子老人,為了生活,常年省吃儉用,東拼西湊勉強度日。還有什麼動力讓我多擔課,有什麼理由讓我多工作,我只把我所擔課程工作完成就是最負責的了,看看身邊其他人誰不是得過且過。


面對現實


我認為基層公辦學校,一些老師不願多代課的原因,是領導不能主持分配公平,調動不起老師的工作積極性

01
領導偏心。

領導沒有一顆公正的心,凡是和領導走得近的,和學校領導關係好的老師,領導就少給安排工作。即使安排,也給這些人安排一個好帶的班級年級。

我校有一位老師,見了領導熱情地打招呼,每天要往領導辦公室跑幾趟,今天送吃的,明天送玩的,後天送穿的。領導就非常喜歡他,就給他安排了全校最好帶的年級,並在這個年級中挑了一個最好的班,讓他代課。每次考試,這個班都考年級第一,這位老師每次都能拿到最高教學獎勵,既領獎狀又領錢。

還有一位老師,原來一直正常工作量,後來和校長住在了一個樓上,成了鄰居,這位老師就幹上了後勤,再也不帶課了。

02
獎勵不合理,多勞不能多得。

學校老師的工資上級撥款,都是固定的,只有績效考核工資,學校發放。在發放過程中,領導有私心,不能真正的獎勵多幹活的,任勞任怨的老師。而是校長平衡,每個老師所領工資,相差無幾,幹多幹少一個樣,前勤後勤一個樣,語數外,音體美,都一樣。

績效工資的平均分配製度,不能很好的激發老師工作的積極性,誰還願意多代課。年齡大的老師,身體不好,需要照顧,不願意多代課。有的老師,上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下有不滿週歲的孫輩,家庭需要照顧,也不願多代課。

總之,由於校長的私心,獎勵的不公平,就造成老師不願意多代課,領導的工作安排不下去。

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

如果我回答能給你幫助,歡迎關注,轉發。


一抹老師


教師代課少,教學質量不好,教師搞有嘗教這些問題都是教育管理部門造成的。就我們這裡而言,首先有很多在編不在崗的教師,雖然每年查,那都是嚇唬沒有關係的人。試想:不上班人能正常拿工資,我上班就不錯的了,為什麼要去帶那麼多課?其次,現在很多學校的校長不僅不代主科,連技能常識科都不上,而且大部分校長都是高級職稱,我是普通教師,工資,職稱都沒有校長高,我幹嘛要去多代課?最後就是單位當中老教師多,還有就是有關係的教師學校給予照顧,可年輕人也想照顧。總之學校內部管理很複雜。只有校長身先士卒,大公無私才能辦好學校。


手機用戶64458700924


很累。多帶一個班的課就等於每週要多說45*6分鐘的話。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在用生命說話,而且不是坐著演講,而是來回溜達,精神高度集中。受不了,我們真受不了。而且相對的備課時間少了呀。

而且的而且!你以為老師每週只是備課和講課嗎?nonono~你要和家長溝通,和孩子溝通,批閱作業,完成各種表格填寫,完成各種學校附加的任務。如果你是班主任,那麼恭喜你還要每天替學生完成很多任務或者教學生完成任務…孩子不會出點問題嗎?你解決不解決?

2016年我帶三個班的課,一個班主任,一個備課組長,一個教研組長,校長破天荒允許我坐著上課。因為我累的直哭,已經要崩潰了!


多乎哉不多也啦


我們鄲城縣的學校,公辦的也就鄲城一高厲害。我們行政村的鄉村公辦學校,幾年前,也就是5個老師,教7個學生。國家取消鄉,縣兩級抽考是個極大的錯誤,沒有了獎優懲劣的措施,老師們的上進心都沒有了。他們努力教是這麼多工資,不努力教也是這麼多工資,幹嘛費那個老勁啊。學生要是在這樣的學校待上幾年,基本上是廢了,上大學是沒有希望的,出去打工倒是不錯的選擇。在我們當地,只要是經濟上還過得去,沒有哪個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公辦學校讀小學初中的。我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都是在私立學校上的。


我是你社哥


" 基層公辦學校一些教師不願多帶課是什麼原因"?這是一個錯綜較為複雜的學校教學均衡不能解決的現實問題,大體有幾個特殊現象:

一,基層公辦學相對而言,是相當於城市重點學校,一般是學校的教師較寬裕,編制較為靈活多餘,甚至存在"人浮混雜"的亂象,真正任主課的教師"寸長尺短\

喜205409161


呵呵,現在誰願意多上課?舉例說吧,我們學校多上一個班的主科,每週7節課,每節課補助10元,一個月280元。這是一個人的工作量啊!學校280元就可以把老師打發了,堪稱數十年前的收入標準了!而領導們呢?暫不說黑色灰色收入吧,只是學校裡每個月領的補助都是普通老師上十個班才能達到的,以學校任命的年級副主任(肯定是那些聽話的老師才能擔任)來說,每個月所謂職務補貼1850外加學校給的油補600外加值班津貼等,別的老師勞動才能有的錢,領導們全都有。一個月明面上的收入少說4千以上,普通老師累死也掙不了這麼多錢!所以,誰還願意多上課?領導們願意偷錢就偷吧,反正換誰都一樣!我們普通老師就圖個守住良心底線的同時稍微輕鬆點!。。。。。或許,這種情況是農村學校的普遍現象。


Juanke333


基層公辦學校一些教師不願多代課反應了公辦學校大鍋飯的特色,私立學校裡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跟公辦學校的體制有關。公立學校的負責人校長幹好幹壞和私立學校的校長幹好幹壞結局是不一樣的。公立學校校長幹不好,可以換個學校,還是當校長或者當書記。而私立學校的校長如果學校經營不好,他就要下崗或者破產。



首先,有的公立學校沒有多勞多得的政策,教師多帶課但是不多掙錢。

公立學校要照顧到老弱病殘,要照顧到人情關係。所以校長在制定政策的時候,總是或者有這樣那樣的傾向性。他們更加註重於平均主義,力爭大夥兒的績效,大家得到的獎金都是一樣的。

有的學校制定的政策,體現不出多勞多得的原則,一個老師教學兩個班級和教學一個班級得到的獎金是一樣的。教師交50人的班級,和教20人的班級得到的錢也是一樣的。舉一個例子,有個學校讓一個老師,跨班教兩個年級的語文,每個班都30多人,但是學校內就有一個老師只教學一個班,而且他所教班的學生只有十來個學生。最關鍵的是,這兩個老師工作量這麼懸殊,但是他們所掙的錢是一樣的。你讓第一個老師情何以堪,這種政策難以令人信服。在這種政策下,教師們哪還有積極性可言?



第二,多帶課多擔責任,要知道現在學校安全壓力非常大。

學生在課上任何事情都會發生。比如,有個老師上課的時候給學生判作業,一個學生到老師那判作業。他回到座位上的時候,他的後面的同學搞惡作劇,抽掉了他的椅子,這個同學也沒有看見。一屁股就坐到了地上。由於他一點兒思想準備也沒有,他坐的也比較猛,造成了脊椎骨斷折。這還是有老師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脫堂教師的責任更加大!老師任那麼多課,如果稍有個差池,或者晚去一會兒,學生髮生了事都是老師的事呀!

所以老師都想減少自己責任呢,少任一點兒課就可以少擔一份兒責任。


第三,學校裡鞭打快牛的現象非常嚴重,鞭打快牛這是公立學校的特色。

什麼是鞭打快牛,就是說,有一群牛,農夫在使喚牛的時候,總是讓他老實聽話的牛多幹活兒。因為老實聽話的牛使喚起來他是順手。拉車用老實聽話的牛,耕地也是老實聽話的……而那些調皮搗蛋的牛,農夫不願使喚,農夫也怕,他駕馭不了啊!怕這樣的牛踢到自己,或者咬到自己。但是時間一長了,那些踏實肯幹的牛都累趴下了,他們的心也涼了,最後也跑了。

鞭打快牛現象讓多少老師人心涼涼!

都說學校是個潔淨的單位,但是如果你在某些學校,如果你是一個正直的人,如果你踏實肯幹,如果你老實巴交,也許你會被氣的吐血!



結束語

在有的學校裡教師多教課,多幹活反而少掙錢,而且評優晉級都沒有你的分,你信嗎?反正我信了!

我是景行說教育, 感謝您的閱讀,希望拙文能得到您的喜歡,更加期待您的關注和參與問題的討論!


景行說教育


基層公辦教師,不願意多代課,這反映了這些學校的教學機制和獎懲制度存在著問題。

①每一個學科,按照教育部頒佈的教學大綱中的規定,語文、數學、英語每週一個班是5課時,每名教師一週10課時為滿量。正常的話,語數英老師每人一週帶兩個班。如果只帶一個班,那麼工作量就是不滿量。


②基層公辦學校老師普遍不願意多代課,顯然不是身體原因,而是獎勵機制出現了問題。如果公辦學校帶一個班和帶兩個班,最後拿到的工資是一樣的,或者有差別,但是差別不大的話,還會有人每月多上20節課嗎?

這也是一種大鍋飯。大鍋飯就會有懶人。不想多代課的老師,也就是想吃飯,還不想出力的那些人。

③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建立起獎懲機制來。現在一般的公立學校教師除了工資外,還有校內課時獎(各地叫法可能不一樣)。如果拉大課時獎的差距,就能夠刺激大部分老師工作的積極性。比如上一個班課的老師,每週獎勵200,上兩個班的老師就獎勵500。這樣的話,一個月就相差1000多元。或者上兩個班工作量滿量的老師每週課時獎是500元,上一個班的老師減半。


幹多幹少,如果一個樣,這不是平均主義嗎?平均主義就會獎懶罰勤,誰還願意多付出呢?

④有些地區教育部門管理比較死板僵化,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他們不想調動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在教育方面也不願多投資,就導致學校沒有財政自主權,學校拿不出這筆錢來獎勵老師,因而造成上面所說的這種局面,老師不願意多代課。

江蘇高考模式造成語數英三科老師特別累。上一個班也要每週10節課。他們不是不想多上課,而是上不動。部分學校,比如我校就獎勵上兩個班課的老師課時獎是上一個班課的一倍,以保證讓多上課的老師不吃虧。

綜上所述,一個學校要想有好的發展,除了好的生源外,還要有好的機制來激勵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多幹活的人吃虧。這樣才能讓教師願意多上課,願意研究課,研究學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我是何首白。以上是個人拙見,歡迎交流。


蘇教版老高三


你好,我是教育領域的優質作者,如果有關於教育方面的諸多問題,歡迎來和我多多交流!

今天討論的這一問題,不進讓我聯想到了大公社淘汰的原因——所勞與所得不成正比,勞動多與勞動少所得相同。容易想到,後來大家越來越懶惰,都不願意多做勞動。這實際上與近年來教師不願多帶課也是有原因的。

雖然不同地區的教師工資比例有所差距,但有一個通病就是教課教的多很多,工資卻不一定有很大的提升。雖然人民教師是秉持著為國家提供服務,培育人才的宗旨上崗,但教師也終究是普通人啊,總是要生活的。況且在這個什麼都要錢的年代裡,物價飛昇社會壓力如此之大,已經不是那個靠情懷就能活下去的時候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無論從是什麼行業,有一些私心也都是不足為奇的了。自己辛苦教課,卻得不到收入,大家自然都是儘量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另外,不得不說,近年來教室工作再也不是從前的令人豔羨得工作了,教師越來越難當,有時候甚至成為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危”工作。一言不合就舉報,教育方式要絕對柔和,授課內容不能過多等,都成了讓教師們無法使用教學生活的關鍵。教課越多,接觸的學生家長越多,事物越繁雜,壓力越大,又加之前文所說的收入比例問題,教師不再有教學積極性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


以上就是我回答的內容,評論區歡迎小夥伴們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