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一到父母身邊就變得頹廢,離開父母就變得積極向上?

金宏雲


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也是為子女撐起一片天的人,無論父母年齡多大,兒女多大,只要父母健在,子女都會在父母面前撒嬌,而且孩子在父母愛的庇佑下,頹廢,只有離開父母的子女,沒有為他(她)們遮風擋雨的父母陪伴左右,只能自己扛!也是離開父母的子女變的積極向上的原因。


天山桐姥1


哈哈哈😬你這是在說我女兒吧?在大學的寢室裡,她最愛衛生,把自己書桌床上都是整理得乾乾淨淨,就連洗澡洗頭時用過的毛巾,她都是勤快得立馬用肥皂搓得白生生的晾曬起來……(不是撒謊,而是在視頻通話時我經常看得見)媽呀!放假一回到家,她就跟沒了脊樑骨一樣癱軟了😃每天各種賴床;起床之後連被子都懶得整理;只要不出門,她的頭髮永遠都是亂七八糟的披在腦後,狀若梅超風;除了每天上午做作業以外,下午及晚上,她都是各種姿勢蜷在沙發上不會挪窩,不是玩平板就是玩手機……我給她取了個綽號叫“家懶外勤”😀我認為呀!這種人就是些長不大的孩子,在父母身邊就有了依賴思想唄!


鳳146983974


有的人一到父母身邊就變得頹廢,離開父母就變得積極向上,也許是因為父母太能幹。

我小時候是跟著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的,直到上小學才被父母接到身邊,但是他們工作都很忙,沒時間管我,印象中最深的畫面就是,晚上自己一個人在家和電視作伴,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睡著了,跟爸媽的關係非常的生疏,甚至有點害怕。

沒有溝通和交流,讓我變得非常的內向。

直到上初中以後,媽媽在家裡是時間越來越長,也許是想彌補小時候不在身邊的缺憾,家裡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是由她一手操辦,什麼事都不用我做,洗衣、做飯,就連掃地都不用我幹。印象最深的就是高中那三年,我的衣服都是每個月拿回家,我媽給我洗的。家務活我都是會幹的,我從初三就開始住校,照顧自己完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回到家,我的這些能力就被退化了。上大學的時候,還是偶爾會把髒衣服拿回家洗(因為離得近,每個月都要回家)。當時並沒有多大的感覺,現在想來,那就是對我的寵愛。

做父母的總想把最好的給我們,讓我們少吃苦,讓我們過的快樂。工作之後,還是每月回家,每次回去,我媽就像招待貴客一樣,整一大桌飯菜,吃完飯的我就像大爺一樣往後一退,什麼都不用幹。想幫忙做飯,被說成幫倒忙,想收拾桌子,被嫌棄礙事。在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需要被寵著。

在父母身邊,他們會將我照顧的很細緻,那也許不算是頹廢,是享受被寵溺的快樂。有時候我們在他們面前偶爾的撒個嬌,逗個樂,遠比做一些事證明我們有多能幹要好的多,我們長大了,他們就老了,讓他們多幹一點,證明他們還非常的有能力,或許就是在忙著樂呢。

在家裡我們是那個被寵溺的孩子,離開家我們還是那個能幹的,積極的自己,並不矛盾。


幻想大磊


為什麼有的人一到父母身邊就變得頹廢,離開父母就變得積極向上?很高興今天能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父母眼裡的孩子,又是孩子眼裡的母親。

小的時候在奶奶家裡長大,因為家裡地多,父母們就整天天不亮就下地幹活,偶爾中午回來吃飯也是吃完就繼續回地裡幹活,感覺父母有永遠幹不完的活一樣,基本上能和他們呆上一天或者是一起出門趕個集就是一種奢望!從上一年級才開始和父母一起生活,雖然是和父母住到一起了,還是感覺整天見不著人一樣,不過慢慢大了也習慣了,在家裡的時候都是爸媽做飯,幹些家務活,從來也不讓我們收拾家裡,就是讓我們好好學習就行了,偶爾的自己也會做一點簡單的家務,也僅限於疊疊被子、掃掃地一類的,連學習做飯都到了年齡很大的時候了。在父母眼裡,你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他們永遠都想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替孩子承擔所有的事情,父母在身邊真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為下班回來後能讓辛苦一天的我們好好休息休息,其實我們上班都不一定有父母辛苦,可憐天下父母心!

回到自己家裡,角色大轉變,作為孩子的母親,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就得以身作則,從小培養孩子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得從學習做家務開始,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的安排一些事情讓他們去做,也是為了長大以後更好的獨立生活。工作中,更是以一抵三,一個人做多個人的活,沒辦法,創業初期什麼都得自己去做,幸好老公下班還能幫幫忙,要不然的話一個人真的是忙的像個陀螺停不下來!

可能是常年在外的原因,一年回不了幾次家,每次回家,父母都不讓做這做那的,讓在家好好休息,就光等著吃就行,我們也只有趁這段時間放縱一下自己,不用做家務、不用做飯,陪父母聊聊天就行。離開父母以後我們就像迴歸戰場的勇士一樣,能夠獨當一面,只為了我們將來能給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為了我們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加油!


呂嬋娟工作Vlog


在父母面前,不管是誰,都是父母的寵兒,都會受到父母所給與的無私的愛,所以都會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撒嬌賣萌,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離開了父母,就會感到無有依賴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會得到自己的所有,所以就會很努力,並且讓人感覺判若兩人。這不奇怪。

就拿我自己來說父母在的時候,可以說是父母心裡的摯愛。因為我是個父母認為聽話的好孩子,所以不管我有什麼要求,都會實現,哪怕是不能實現的,也努力一下然後再對我說聲孩子,我做不到啊!無奈的話語。後來父母相繼去世了,我無所適從。過來好長時間才適應過來。並且做的還可以,沒有誰說我做的不好啊。這就是現實。

我父親在的時候說過:人啊就像地裡的豆子,到了成熟的時候就會掙破豆莢落到地裡,再次生根發芽再成長成熟的。父親的話讓我受用終身!


詩書傳千古


家是避風的港灣,也給他從小養成了一種習慣。

每年春節來臨,兩個兒子全家都會回家探望父母。他們常回家看看,我們就爸爸準備了一桌好菜,媽媽準備了一席嘮叨。

我的兩個兒子好象什麼也不會做,從小為了讓他們好好學習,都是飯來張口,地裡活也儘量不去拖累他們,好在現在他們都有了自己的工作,父母覺得一切都值!

可是聽說他們現在都會在自己的小家庭裡做飯炒菜,而且又快又好,吃的想必也不是小時的粗茶淡飯,對他們我也真有點刮目相看。

在父母面前,他們為什麼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呢?


為霞尚滿天0219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港灣,也是最好的保護傘。

在父母身邊,日常生活父母都會照顧好,過著衣食無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整天無所事事,父母也不會有意見。因此就日益消沉,頹廢。

在外靠自己

一旦離開父母,萬事都要靠自己,生活起居,都要自己動手,才能養活自己。對外要不停的努力工作,否則沒有資金來源,難於支撐自己的生活費。也就這種環境下,才讓自己不得不努力,不得不上進。

環境不同,人也不同。在家,有父母。在外,只能靠自己。


小福福工程師


就社會而言又尤以獨生子女父母就是參天大樹,生育養育成長讀書甚至就業後,無不包括父母的含辛如茹,這即是兩代人之間形成的瓜聯籽的現象,且底層人流傳一個人百歲都要有個娘,這即是一種情感的依戀。而這些兒女們只要一回到家就會顯露要被嬌慣,能力再強勢的人這時也成了依偎的小鳥,束縛在父母的身旁以亨天倫之樂,而長者們惜兒女之心,一年又有幾個時候相聚一起呢?是骨肉情裡的含脈,而並非頹廢。而年青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間獨立意識,讀書工作生活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等眾多要事,還有房子車子孩子,不積極向上努力行嗎?這就是兒女們在社會生活裡,比較真實的一面又需要自已承擔面對的;人往往都是這樣循環著走過來的,大摡又是人性夲質的那一面,除了父母是顯為人知的。


會計索索


父母是子女的靠山,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在父母面前表現親暱,懶惰,這很正常,想靠在父母這棵大樹上歇一歇,緩一緩,當離開父母又會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


用戶4137194420541


人一般都比較依賴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