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怎麼做到資源共享?

星河渡人間


丁新教授提出了:

1)、觀念、共識、規則和機制是資源共建共享的四個必要因素。

2)、資源共建共享要努力實現標準化、市場化和產業化。

3)推進共建共享, 建立共享機制的程序和步驟。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信息量龐大,不是僅僅課本能容納的。現在老師備課,教學都能用到網絡。孩子在隨著年齡增長,學習知識加深,致使大多數家長跟不上孩子的腳步,解決不了孩子學習遇到的難點。迫使孩子藉助電腦,在網上查詢資料找到答案。讓老師的授課要點一致,讓孩子的答案相同。需要建立統一規範的技術標準,對資源建設的質量和部門要統一我國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範,促使應用系統的設計以及相關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按照統一標準執行,併為兩者之間的整合創造良好的條件。對應用軟件的各院校,各企業媒體要嚴格按照要求規範使用。建立優質的資源共享網絡平臺。達到教育行業的全面資源共享。


心靜如水Hello


  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必須要滿足一下三點:

  1)、觀念、共識、規則和機制是資源共建共享的四個必要因素;

  2)、資源共建共享要努力實現標準化、市場化和產業化;

  3)推進共建共享, 建立共享機制的程序和步驟。

  具體來說,應該做到如下內容:要實現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高校之間就要相互溝通,交換服務信息,進行合作,這是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內在的組織啟動機制。影響我國網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制度、規範化的管理以及法律還不是很健全。我國需要建立統一規範的技術標準,對資源建設的質量和部門要儘快統一我國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技術規範,促使應用系統的設計以及相關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按照統一標準執行,併為兩者之間的整合創造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各院校、企業應自覺遵守和採用統一的技術規範,開發建設一批能跨平臺使用、可相互共享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支持最終實現教學資源的全面共享。她總結,要實現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從微觀上要有合理的組織啟動機制,必須綜合考慮高校之間的差異,選擇適合的網絡教育資源共享模式,激發高校資源共享的積極性。從宏觀上要完善保障和協調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的政策法規;制定提高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共享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建立統一規範的技術標準和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


辰銘小小


教育資源共享任重道遠

近年來,各地聚焦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問題,堅持“服務全局、融合創新、深化應用、完善機制”原則,積極探索符合區域實際的教育信息化發展道路,積極推進學校信息化基本教學環境建設,大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發揮教育信息化對引領教育變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為新時代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夯實基礎,改善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統籌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學校標準化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項目,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截至2018年底基本完成“三通兩平臺”建設任務,各地中小學校基本實現寬帶網絡全覆蓋,部分學校建成無線校園網和“未來教室”“智慧教室”等創新應用環境。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建成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對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同步上線手機APP,面向學校師生和社會公眾服務。

同頻互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為進一步提升農村牧區教學質量,解決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教學水平不高的問題,利用互聯網在城鎮優質學校和鄉村薄弱學校間開展遠程互動教學和教研。注重發揮學校帶頭作用,通過“互聯網+教育”向薄弱普通高中推送優質教育資源。

推廣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啟動信息化應用工作,探索推進智能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推動新技術支持下的教育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引領帶動其他地區、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上臺階、提水平。開展義務教育段中小學“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中小學電腦製作等活動,開展信息化教學應用成果展示交流。

提升管理,探索教育治理新模式。持續推進教育管理平臺各類應用功能開發,打造實現實時數據和統計數據的分類呈現及彙總分析,同步建成手機APP。集成中小學生學籍等六個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應用,底層基礎數據庫打通,可實現中小學學生學籍、學前、中職、校舍等系統集成、數據梳理和抽取。運用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實現對學校、教師、學生的相關數據實時彙總統計,監測學生轉學遷移,對隨遷子女管理、留守兒童關愛、孤殘學生幫扶、學生資助、控輟保學等教育熱點問題進行研究。部署教育系統黨建、教育招生考試、學生資助、高校畢業生就業、青少年校園足球等管理信息系統,為進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規範辦學行為、全面準確、動態掌握學校實時辦學情況,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別青煙放棄


教育行業資源共享其實很簡單,只要拋開利益就能全部做到。舉個簡單例子:此次疫情教育部牽頭立項推出“雲課堂”所有學生在家上課,雲課堂由在線優質資源共同搭建,那麼疫情過後課時45分鐘(30分鐘在線觀看,15分鐘老師互動)這樣就共享了所有教育資源。


佰服企管龔鳳龍


雲課堂就可以,把名校名師的教學視頻和醫院分享,有網絡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但是這是一個投入太大的項目!


風雲再起之一


目前資源共享存在的挑戰:
1.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主要有師資,書籍,和網絡設備等。
2.知識共享與知識付費、知識產權的矛盾。
3.知識不等於能力。即使實現了資源共享,對於孩子的各方面素質提升還是取決於多種因素。
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做到資源共享就容易了。一起來看視頻瞭解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045d3909b37d41a48481edaafa12109a\

曼達達說


教育行業資源共享有些難,畢竟一共享就可能砸掉很多人的飯碗。

就以普通話考試為例吧,基本上都是付費的測驗之類的,一個普通話尚且如此,更別提其他了。

還有教師資格證明明就已經多看兩眼書就能解決的偏偏有很多人要報班,真的覺得看書都理解不了報班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喜洋洋的小秘密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行業的資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促進教育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

網絡教育可以實現異地同時教學。目前,我國的東部 、中部和西部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了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我們可以對教育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在網絡建設方面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來實現教育網絡化。這樣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在短時間內就會輻射到中西部落後地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對於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也有重要的意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教育”會普及到我國的每一個角落。以達到教育資源共享的目的。


尊重知識


可以建立共享群等。亦或是在專用分享群內分享。


鄉村小錢


個人覺得教育行業的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進而由人才產生知識和理念,這是軟實力,也是教育行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至於其他的硬件設施不是不重要,至少沒有這麼重要。至於您說的資源共享可能不是一個人或者機構可以實現,它應該是一個體系的運轉。個人愚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