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大部分的農村孩子都讀不到高中?

程萬慧


農村孩子讀不完高中成了普遍現象,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無外乎以下幾種:

第一種原因:考不上

許多農村的孩子,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之後,想上高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有些地方,考高中甚至比考大學還要難。這裡每年初中畢業3000多學生,但能夠上高中的學生,只有1000過一點,也就是說,高中的錄取率只有30%幾。有許多想上高中的學生,上不了,只能上職業學校。並不是說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太高,這些學生確實在初中沒有好好學習,即使是分數線設的再低,他們也考不上。甚至有些學生在初中畢業時就達不到小學畢業的水平。

第二種原因:家長根本就不重視

因為在家長看來,讀了書和不讀書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有的人供孩子讀書,但是到頭來,生活狀況,還比不上沒有讀書的家庭。在近期,或者在十年內,供孩子讀書的家庭,在一個村裡是非常貧困的。而且就算考上大學,能不能找到工作,都是兩回事。農村的家長,可沒有那麼長遠的眼光,他們講求的是實際,講求的是如何能夠掙到更多的錢。他們明明知道,孩子可能以後又走自己的老路。但是他們寧願相信雖然沒有唸書,以後也有可能當老闆掙大錢。

第三種原因:生活所迫

老一輩的農民,生活是極其困苦的,很多農民一年到頭種地的收入,還比不上人家打工的一個月的收入。如果一家有三四人可以個外出打工掙錢,在一個村裡,可算得上富裕人家,因為一家人打工可以掙到十幾萬到二十幾萬元。但是如果供一個學生讀書,可能就會窮很長時間。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打工掙到錢了,但是好多的孩子,變成了留守兒童,在家裡,爺爺奶奶只能照顧她吃飯穿衣,但不能陪伴他受教育,這就使得許多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就變得很差,上了初中,就越來越差了,最後不得不也走上打工的道路。


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但這三點原因,是主要原因,也是相互制約的原因,在短期內是無法解決的,所以農村的學生,大多數上不了高中是很正常的。


大自在


筆者是一名鄉村教師,我來談一談鄉村孩子讀高中的有多難。作為一名80後的年輕教師,我在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全班一共39名學生,後來為了讓我更好地接受教育,父母讓我五年級的時候轉校到縣城小學讀書。當年和我一起讀小學的這39名學生,後來讀高中的只有8位,這8位學生讀大學的只有3位。當然這只是我身邊的個例。

我在鄉鎮中學教書6年,再談一談我們鄉村學校讀高中的大概有多少。記得有一年,學校九年級一共三個班,其中重點班一個,班級人數50人;普通班兩個,每個班級有80人。其中重點班考上縣城重點高中的有16人,普通高中的有30人。而兩個普通班參加中招的只有不到30人,考上普通高中的不足10人(農村高中),考上縣城重點高中的0人,縣城次重點高中的0人。普通班的160人,參加中招的只有30人,這是為何?其餘的130人到哪裡去了?我們知道,現在中招分流,一部分讀高中,一部分讀職業高中或者技校學技術,被分流走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就沒有讀高中的打算,一是因為成績不高,二是因為就不想讀書。能讀完初中已經算謝天謝地了。

後來我調入了另外一所鄉鎮初中,這所初中雖然是農村初中,但是距離縣城很近。我有一年教九年級普通班。班裡學生有83名。後來參加中招考試的一共有55名,考上縣城重點高中的0人,次重點高中的9人,農村高中的有20多人。也就是說班裡83人,參加中招55人,讀高中的有30人左右。當然最有可能讀大學的就是那9位縣城次重點高中的學生(縣城僅次於縣重點高中的學校)。

由此可見,離縣城較近的學生讀高中的機會更大,家長也對孩子的期望也更大。上圖是某鄉鎮初中的標語,因為學校生源較差。學校提出的口號竟然是“讀不完初中,不能去打工”意思就是你不讀完初中,去打工,人家不要。所以必須要先讀完初中。

造成農村鄉鎮中學讀高中的比例太低。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

1、父母文化水平低,不重視教育,“讀書用處不大”的思想在作怪。

現在農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有的農村家長自己學歷不高,但是敢打敢拼,經濟實力比較強。覺得自己文化低也能掙很多錢,孩子沒有必要那麼高的學歷,上個初中就行。

記得有一次,一個家長找到我,告訴我,不要把他的孩子教太好,他不希望孩子讀高中,擔心孩子將來考上高中,沒有人給他搭把手。他是一個養殖場的老闆,家裡幾百頭豬,收益頗豐。真的是聞所未聞,還有家長找到老師,希望老師不要關照他的學生,擔心孩子成績好……

2、願意學習的學生不太多,沒有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

好多鄉鎮中學不得不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如果不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估計鄉鎮初中的學生讀高中的會更少。就像我文章開始說的210名學生,分成了一個重點班,二個普通班。重點班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讀高中讀大學,普通班的任務就是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班級的定位不同,家長也沒有意見,因為有的家長就不希望自己孩子讀高中,他自己的孩子自己也瞭解,用一句土話就是“不是上學的那塊料”。

我只是一名鄉村教師,雖然掙的錢比不過有些不讀大學的。但是我始終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還記得放羊娃的故事嗎?其實還有後續呢。後來放羊娃考上了大學,開了養殖場,養的羊更多了,而且懂得了科學管理。別人問他,你讀大學,現在還是放羊,讀大學有啥用?放羊娃說:讀大學讓我知道了為什麼放羊,以及如何擴大規模,開闊了眼界!

“讀不完初中,不能去打工”義務教育雖普及,為何大部分農村孩子讀不到高中?大家來聊一聊,為啥農村孩子讀高中的越來越少呢?


一師者


我家就是農村的!說起農村孩子的教育問題,確實和環境還有家長的觀念有關係,一個家庭如果不重視教育,那麼後代幾輩人都得過平平常常的生活。我家倆孩子,從小我就重視他們的學習,喜歡給孩子買書,一直引導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比如表現好的時候,獎勵一些他們喜歡的東西,控制他們玩電腦和手機,兒子初一的時候,玩遊戲,手機被我摔得四分五裂,從此沒再給兒子買過手機,閨女也是,教育她哥哥的時候,她也能耳濡目染。兒子小學畢業那年暑假,我特意領他去給玉米施肥,給兒子累的,從玉米地裡鑽出來就大聲喊:“我發誓要好好上學!”[捂臉]現在兒子高一,閨女五年級,學習狀態都不錯。兒子高中沒進去實驗班,我就想辦法給他找實驗班的老師補習,我兒子也知道媽媽不惜一切代價供他讀書,所以兒子有時和我聊天說不好好上學對不起媽媽花的那些錢。



冋眸凝朢惔看迣簡薄涼


結合本人十幾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認為題主的感覺確實很正確。

事實上,農村孩子不僅上高中困難,就算是上了高中,考取重點大學也越來越困難!下面,就簡單的評價一下這種情況。

第一、農村地區小學的師資力量、學校的軟硬件設施普遍很差。

以本人農村老家的小學為例,之前的老師大都是臨時代課老師。

甚至,好多老師都沒有教師資格證!

當然,不可否認的事實,少部分代課老師,包括無證的那種,教學能力非常不錯。

但,小概率事件沒有代表性。

今年行情不錯,這個小學的所有老師都有了教師資格證,但正式在編老師還是屈指可數。

最重要的是,絕大部分代課老師都把精力放在考取在編老師上,教學不是很上心。

有了這種前提,可想而知,農村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大都會落後城市孩子一大步。

具體在考取高中上,除了極少數天賦異稟,並且能努力學習的孩子外,農村孩子普遍會比較吃力。

為此,一些有想法的家長,會咬牙在縣城買房,從而讓孩子接受到更好的小學教育。

第二、因為個人見識、眼光一般、部分大學畢業生混的不好等原因,好多農村家長很相信讀書無用論!

本人經常接觸到這種情況,好多農村人言必稱讀書無用論,並且老是把少數學歷低但比較成功的人,和少數學歷高但混的不好的人相提並論,從而證明讀書無用論的正確性。

他們不知道的是,或者是後知後覺,時代變了,沒有本科學歷這種敲門磚,絕大部分合適的工作都沒有應聘的機會。

部分家長老是宣揚讀書無用論,孩子老是接觸這種負面消息,因而學習不會用功,從而增加考取高中的難度。

第三、高中的錄取率普遍很低。

不僅農村地區,就連城市,包括小縣城,高中的錄取率普遍不高,都不一定能達到50%。

總結。

好多農村地區的孩子確實讀不到高中。原因好多,外因不可忽視,但學生自己的內因影響也很大。

如果農村地區的學生更加努力學習的話,考取普通高中,甚至是重點高中的希望很大!


天問魚


兩個原因:

(1)農村孩子父母的眼界受限,不重視教育。

(2)學生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主觀能動性不強。

我就是從農村出來的,通過考大學進入了城市。曾經兒時的玩伴,很多都在初中之後輟學了,有的從初中畢業後,進入了中專技校。確實有很多農村孩子沒有讀到高中。

我總結了一下,有這兩方面的原因。

(1)父母的眼界受限,不重視教育。

農村的孩子,最終考上大學的數量非常少。我小學在我們村辦小學讀的,一年級時候有60個同學,都是一個村的,互相都比較瞭解,但是,後來能考上大學的不超過10個。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父母不重視學習。

很多父母世代都是務農,祖上幾代都沒有出過大學生,就不知道大學生畢業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也感受不到供出一個大學生帶來的好處。

所以很多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學認字兒就夠了。沒必要花那麼多錢上學,還不如早早的下學打工。

我最好的玩伴兒,在初中畢業之後去了技校,然後學了兩年就分配到工廠裡幹活了。那時候我還在讀高中,不光不掙錢,還得花家裡錢。

每年玩伴兒的父母,都去我家裡炫耀孩子一月能掙多少錢,進到工廠裡工作多麼好。我的玩伴兒也是去我家吹牛,手裡管著多少大學生,哪個大學生不聽話了踹兩腳。

這是,那個年代甚至是當代,農村父母的主流思想!如果家族裡邊出了一個大學生,他們才能切實的感受到讀書上學的好處。

(2)學生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自學主觀能動性不強。

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督促,農村孩子自己也不主動去學習。

很多農村的孩子在放學之後,就在村裡到處玩兒了,不然就是回家看電視。週末的時候,還要幫家裡人幹農活。

並且,很多家庭連一張看書寫字兒的書桌都沒有。那時候還經常停電,電費還比較貴,所以不捨得讓孩子點燈看書。

我記得上小學時候,還挺愛看學習的,每當放學之後都不走,跟班裡的學習委員在學校的乒乓球檯上做作業,一直看書到天黑才回家。

我們那農村的老師,都是自己村兒的民辦教師,大部分都是初中學歷,有個別還是小學學歷,都是建完學校之後臨時被招聘來的,當了老師,可以不用參加勞動掙工分,後來老師的工資待遇也是非常低。

現在想想,還是很感謝父母的督促,和學伴的帶動。

因為我伯父家早早早搬離了農村,他的兩個孩子考上了大學。雖然不生活在一起,但是我父母一直拿他們作為榜樣來激勵我,一直督促我好好學習。

也給我的學習提供了好的條件,儘量不讓我參加農忙,給我做了一個單獨的書桌,晚上停電的時候就給我掌上蠟燭。有時候還陪著我一起學習…


平時學習的時候,也有一群好的學伴。尤其是在上初中的時候,約好了一起考高中,天天晚上一起努力。

也感謝初中的班主任,沒有為了 拿技校200元錢/生的招生獎勵,而勸我們去讀技校。


牽牛花牽牛郎


這個問題問的好,為什麼農民的孩子們上高中的少,第一條件不好,長輩們對上學沒有正確認識。第二家教跟不上,每天忙忙碌碌哪有時間管孩子,文化程度低,大多數人孩子們的作業教不了,農活忙時,孩子們都要放下作業幫忙,能有好的成績嗎,這是農村現狀,是近期很難改變的問題,我是農村人,在培養倆個孩子上學,都讀完大學完成學業,但當時被鄉親們不認可,說把錢都浪費了等等,現在認為我的孩子有出息了,經常的誇獎,我還是哪種思路,只有通過學習更多知識,農村孩子們才能改變命運,農村只能靠知識科技求發展,而不是有一把為氣,但貧窮的農村能解決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就不錯了,重視教育的意識只能慢慢來!


大帥642


首先強調一點,農村孩子讀不到高中跟智商沒有關係。這與大環境有關,農村人文化水平都不高(無貶義),導致對教育也不太重視。還有一點是讀高中考上大學概率過低,不上高中這也是博奕的結果。農村孩子說上課聽不懂,不想學了,家長會說那出去打工吧。城裡孩子說上課聽不懂,不想學了,家長會說請個家教吧。

過年去我姥姥家走親戚,我表弟才上小學三年級,也就是我舅舅家的兒子,非要跟著去我家玩。來就來吧,

臨走前她媽把作業給他帶上了,故意當著我的面對他兒子說,研究生給你輔導作業,好好學。

來我家第一天要求他做三頁計算,還算聽話趴在桌子前就開始做起來了,剛想誇兩句,突然說要喝水,喝水咱不能攔,那有可樂去喝吧。喝完老實了大約5分鐘,又要尿尿,好,去吧,我倒要看看你今天還能整出什麼么蛾子。看他心思完全不在作業上,假裝生氣地對他說,今天寫不完不準出去玩,不許看電視不許玩手機。又過去了10分鐘告訴我寫完了,告訴他說我來檢查一下。剛看第一頁,差點沒氣暈過去,幾乎全錯,根本沒算就胡亂填的答案。


我從第一道題開始講,告訴他怎麼做,反問了一句你們老師沒講過嗎?告訴我說沒講過,我說不可能,一定是你沒學。講了幾題我就沒耐心了,我自己學還可以,教別人就容易控制不住想發火。正好我媽看到了,說:“算了,指望你教這幾天也學不了什麼東西,回去再給他媽告狀,能記你一輩子”。

農村孩子不讀高中是因為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幾百人的一個村莊,幾年才出一個大學生,就算讀到高中也沒幾人能考上大學,換作你還能堅持嗎?假如現在的高考升學率降到2%,即100人有兩人能考上大學,在利益博奕下,城裡堅持讀到高中的人肯定也會驟減。


考研小秘書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我是農村出來的80後,在我那個年代讀書其實和家庭條件和觀念有著很大的關係。

我讀小學的時候基本上一個班有三四十人,而且幾乎是每個村都有小學,但是上了初衷之後,一個鄉都只有2所中學,小學升初中這個階段,就有同學因為家裡沒條件輟學了,這個階段主要以女孩子居多,但輟學的是極個別的。

但到了初中升高中這個階段,輟學的同學就很多了,基本上一個班四五十人,大概有10多個同學會輟學,另外的同學就是上高中或者上職業高中。

而到了高中到大專或者大學階段的同學就更少了,我高中畢業時班上有四五十號人,但是能去讀中專或大學的僅僅只有一半的人,而且在高中三年的過程中,也有同學從中輟學跟隨父母做學徒打工。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那時候高中考的是我們當地的一中,但是為了節省錢就去了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免伙食費這些,可到了高二的時候我這同學就輟學了,因為他家是兩兄弟,父母是普通農民根本負擔不起,他自己也明白,上大學也需要一筆不菲的學費,索性就輟學了去做司機去了。

我有一個發小也是,重點中學的,到了高二的時候輟學去讀了培訓學校,放棄了高考,原因就是覺得自己離掙錢還很遠,即便是考上大學了也不太好就業,索性去讀了培訓學校提早走進社會工作。

其實這種現象在80後90初的農村很常見,很多是因為觀念的問題,覺得不用讀多少書,但即便是有些家庭相信讀書的也因為條件放棄了。


樓盤網


這個問題不全面,至少我們這裡沒有這種情況!


我不知道題主所說的“大部分的農村孩子都讀不到高中”是說的哪個地方的情況,又是什麼時候的情況?其它地方的情況我也不太瞭解,但我所在的地方現在卻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在廣東的粵東,我自己也是農村的。我們這裡的情況,在鄉村中學初中畢業的學生一般分兩種情況,一是上全日制高中,另外一部分是上職業學校(中專)。這兩種情況的比例大約各佔一半,上高中和中專的加起來,起碼佔到畢業總人數的95%以上。在我們這邊,初中畢業後就不上學的人越來越少了,應該不到5%。


按國家的規定,中專學歷應該和高中是一樣的,甚至比高中還要高一些。就算不計算上中專的學生人數,我們這邊初中畢業上全日制高中的人數也不少於50%,因此不會像題主所說的大部分人讀不到高中!


以上是我們家鄉的情況,歡迎大家說說自己家鄉的情況,一起來討論。


彤彤雅說


在以前我總認為得在日益發展的祖國,這種高中輟學離我們很遙遠。

現在身處鄉鎮基層工作,才發現初中輟學都離我很近很近。

大部分農村孩子輟學還不至於,但是也不少,完全超過我的心裡預期。

多虧國家的補助,現在鄉鎮教育硬件設施完全夠,電腦、鋼琴、圖書盡然還有實驗的器材,都配備,我高中時可還沒有摸過幾次,可惜都在庫房封存。

鄉鎮教育的大衰敗,個人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1、我覺得輟學的最大原因就是原生環境不好,其他都是衍生出來的

這裡不主指“經濟貧困”,因為它不是主因,更主要是指孩子的父母精神的“愚昧”。

這些輟學孩子的父母,就是隻管生不管養,極端不負責。

有在外打工離婚的、不給孩子按時做飯的、招蜂引蝶的、吸毒偷盜的等,完全都是負能量。

這些孩子上課看小說、談戀愛,愛八卦、玩快手、廁所抽菸、聊雞逗狗,跟老師幹架,現在大環境老師完全沒招,因為跟家長沒法相互配合。

2、師資弱,考好成績難度大

3、周圍好好學習的榜樣沒有了

因為有條件的都走了,走的大部分都是學習好的。

取而代之的是做生意、快手帶貨、直播發家對孩子們影響很大。

老師講的好學生榜樣,都是好幾年前的,影響力低太多。

4、學習氛圍差

5、快手、抖音、直播、手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