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南京、合肥都市圈,為何黃山獨獨鍾情杭州都市圈?

lintianliang


這個要從歷史淵源談起,黃山其實就是一個迷你版的古徽州加上太平縣,歷史上徽州起源的歙縣,其治所一度在現在的浙江省淳安縣威坪的位置,目前應該被淹沒了,晉朝在之後,治所回到了歙縣,但是徽州山高林密,通往外界的路非常不便,而新安江則是連接外界的快速通道,三天可達杭州,轉達全國,在陸路交通是難以實現這麼快的速度和效率的;同時徽州很多家族遷入,都是從原來浙江方向進入,例如汪華、錢時(錢王)後人,都是這樣進入,對徽州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保境安民;再一個就是徽州地勢上高,到蘇杭有先天的地理優勢,“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短短的一百公里不到水程,落差達到百米,也是造成徽州經濟順流而下,到達江浙的優勢;在歷史進程中,這種徽文化輻射,更是直接影響到浙江很多地方。綜上所述,黃山市繼承徽州的大部分衣缽,在文化和歷史及地理上有著深刻廣泛的聯繫,那麼黃山市鍾情杭州都市圈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史上新安江的落差很大,古代向浙江發展跟有優勢,導致徽文化輸出方便,雙方經濟文化的融合度更高。
新安江從休寧起跨越了皖浙兩省,文化上更有親近感。


徽文化雜談


要說全國所有的省,沒有哪一個像安徽省這樣複雜省情的了,安徽全省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淮河以北為皖北,江淮之間為皖中,長江以南為皖南,各地民俗風情,地形地貌差距很大。說來也怪,安徽是全國唯一與兩個省會直接相鄰的省,江蘇南京與安徽接壤,浙江的杭州也與安徽接壤,這就是安徽各市融入不同方向的原因。

近年來,安徽開始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在省會合肥的騰飛影響下,開始了大提速。其中以皖北各市積極向徐州靠攏,以宿州,淮北,亳州為代表,謀求淮海經濟區的發展,融入徐州都市圈,中部以六安,淮南為代表,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沿江各市馬鞍山,蕪湖,銅陵等卻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最南面的黃山在積極融入杭州都市圈。



在中部,合肥與南京開展了激烈的爭奪,南京開始將安徽的滁州,馬鞍山,蕪湖,宣城劃入南京都市圈,進一步尋求合作,擴大影響力。合肥也不甘示弱,進一步出手也將滁州,馬鞍山,蕪湖納入合肥都市圈的範圍,商合杭高鐵開通後,合肥與蕪湖將結束沒有高鐵直達的歷史,目前還在規劃巢馬城際鐵路,一旦建成,大大縮短合肥到馬鞍山的時間。


但是黃山比較特殊,位於最南面,合肥,南京一時難以顧上,倒是離著杭州很近,況且黃山的民風習俗杭州很像,徽州古韻傳承一脈,黃山和杭州都擁有5A級景區,黃杭高鐵已經開通,未來黃山和杭州一體化會更明顯。


探尋文化的足跡


講直接點,歷史關係、地緣文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經濟關係;

不只是安徽省內一些城市往南京、杭州身邊靠,這個問題在所有的省份都有,安徽一干小弟(滁州、馬鞍山、蕪湖)擁抱南京,其實南京也是最頭痛最尷尬的,蘇錫常自成一體(經濟、文化、語言)與南京格格不入,以上海為老大哥中心,南通不用講,雖不是吳語區但也是以上海為老大哥,現在淮安、揚州、泰州都在往上海靠,上海的虹吸能力太強;

再來說安徽,當年和江蘇從江南省分家後(據說江南少內分工是這樣的,南京是領導地位,蘇南是發展經濟商業定位,安徽省這邊是發展農業搞供應定位,當時一家人,你搞商業我種地提供糧食,沒啥關係,可是一分家,安徽傻眼了,說好的一家人呢沒了),安徽省一落千丈,成為了落後、內陸、農業大省,上百年來沒有翻過身。

安徽省內各城市窮怕了,合肥之前扶不起的阿斗,老大帶不了大家發財,所以小弟們各自謀出路,再加上歷史及地緣關係,就造成了今天,滁州馬鞍山蕪湖抱南京大腿成為南京都市圈開會的坐上賓,宣城、黃山抱杭州大腿成為杭州城市圈成員;

合肥不幹了,故把巢湖肢解了,收編了巢湖的優質資產(大湖、巢湖市區、廬江),順便帶著周邊一圈小弟(六安始終是忠實的合肥小弟從來未有過叛變、桐城及安慶、定遠、淮南等)成立合肥都市圈。

也就是今天3大省會都市區完全相鄰的格局,中國估計也是絕無僅有的。


街頭巷弄


黃山市民和浙西北一帶生活習慣幾乎一樣,同杭州相鄰,有種天然親近感,村民出門打工肯定選擇即近工資又高的杭州,包括大一點的醫療普遍都跑杭卅,合肥在黃山市民心中好像真的很遙遠,隨便問問當地人,說杭州幾乎都去過,合肥幾乎沒去過。搞什麼黃山加入杭州都市圈,把行政和版圖直接劃入杭州成為杭州繼臨安第十區後的第十一區,徽商和浙商強強結合經濟騰飛立竿見影,這才是黃山市民真正需要的。


大發14570


從地理上,黃山區域與杭州區域是粘連的,一座天目山脈牽連兩市,一條新安江通連兩市,這種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的格局絕無僅有。古時有無徽不成鎮之說,徽州人的勤勞耐苦,聰明誠信造就了一代徽商巨賈,頂立明清時期商界三百年,而杭州正是當年徽州人走向全國的起源地。徽州地處山區,與外界交通極為不便,出去大部分都是肩挑擔扛,但徽州有一條江,也是徽州的母親河,新安江。它是富春冮,錢塘江的源頭,是通往杭州的黃金水道,徽州人依靠這條江,開始創立了徽商的崛起,也湧現了大批徽州才人走向全國,胡雪巖,戴震,胡適,黃賓虹等太多的歷史人物。所以說,徽州與杭州有一個很難割捨的歷史情緣,地理親情。合肥與黃山屬不同的文化,與南京相隔甚遠,唯有與杭州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杭臨績黃高鐵通車,與杭州市中心區也就四十分鐘的車程,能加入到杭州都市圈確實是兩地之幸,百姓之福。


江畔觀雲


安徽、江蘇建省才幾年?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給自己劃了一塊自留地、叫直隸!他的家鄉是淮南行省就是現在的蘇北和皖北,但還是太小也不夠富,就把江西行省劃一塊(皖南)、兩浙行省劃一塊(蘇南)劃到自己名下!

清朝入中原,定都北京……當然得把南京名字改成原名:江寧!省名因為滿人沒文化,因為唐朝時這裡有個江南道,直接取名江南省!(唐朝的江南道是全在長江以南的)!

清朝覺得江南省太大,財力又雄厚,又是朱元章折騰出來的……決定拆分!但絕不會讓朱元璋的老家又獨立成省,就不以長江為界,而且刻意打壓原淮南行省地盤,比如:揚州,當時中國第一富市!徐州……當時江蘇取名意見中:揚州、江寧、蘇州、徐州中選,許多人以為應該是江揚,蘇揚,徐揚呢!結果,江蘇、安徽全用長江以南州名,噁心朱元障!

常聽人說江西婺源是從安徽割走了……呵呵,皖南大部地區是朱元璋從江西割肉的!

所以江蘇、安徽是生硬組合成的省,再加上地理、歷史原因,你說他們外省比自己省親,當然正常啊!


新晴辛靜


黃山和杭州,關鍵是距離,更在於同處新安江-錢塘江流域,可謂同飲一江水。

加之杭徽高速的直線通達,杭黃高鐵的開通,更拉近了兩地的距離,又共處於西湖-千島湖-徽州-黃山黃金旅遊線,兩地具有相當多的人員經濟往來。

相比杭州,黃山到合肥和南京的距離更遠,高鐵通達性更差,高速通達距離也都不如到杭州便捷,於是形成黃山更鐘情杭州都市圈而非向省會合肥靠攏的局面。


瑕不掩瑜世界殊


徽州和杭州是有歷史淵源的,杭徽古道是當年徽商來杭州的一道路,現在還有很多驢友去那裡徒步。像一些有名的你以為是杭州人的商人其實是徽州人,比如紅頂商人胡雪巖,比如現在杭州的老字號張小泉都是徽州人在杭州發家以後留下的名聲。而且徽州離杭州真的近啊,高速也就三百公里不到,現在還有杭黃高鐵,往來是極為便利的。說實話安徽人在浙江這邊的名聲並不好,但是徽州人相對來說還是容易被接納的。


華宋齋


宿州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有小山口遺址、古臺寺遺址。周朝時期始建蘄邑,隋唐年間,因京杭大運河通濟渠(汴河)段開通,置宿州,是楚漢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宿州號稱雲都,擁有中國華東地區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是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中國5大量子通信節點城市之一。

宿州市屬暖溫帶半溼潤氣候,主要河流有濉河、新汴河、沱河、澮河,由西北向東南注入淮河和洪澤湖。


不二選擇安徽宿州


徽州文化本來就是贛文化和吳越文化的結合,形成了獨立的文化圈,安徽北邊都是江淮文化圈,完全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