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嗎?

mhj780916


什麼是快樂教育?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的教育,才是從本質上讓孩子快樂的教育。而不是生活中整天嘻嘻哈哈,願做什麼、想做什麼就讓他做什麼的快樂,這樣的快樂是淺層次的快樂,而追求這種快樂的教育,是阻礙孩子成長的教育。

那麼,孩子的成功體驗來自哪些方面呢?

第一、目標達成的快樂。比如說,一個語文考了125分的學生傷心地哭了,而考得90分的學生卻高興得跳起來。表面看,這不合常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目標不一樣。考125分的學生,他的目標是130分;而考90分的學生,他上次才考70多分,他的目標是考及格。所以,分值低這個學生是快樂的,而分值高的學生卻不快樂。

所以有人認為,現在的學生是成績越優秀越累,其實也是說明了這個問題。優秀的學生,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了,或者是穩居前茅的學生,他又生怕自己掉下來。

第二、追求新知的快樂。每個人都是不斷追求進步的,孩子也一樣。當他們學到一種新的知識、學會一種新的技能後,內心充滿著一種我又進步了的成就感而快樂。

我可以用我孩子的一個例子來證明這種快樂。那時他還沒上小學,應該是隻有5歲吧,那段時間,他迷上了摺紙並會看摺紙說明的書。

一天,有個同事結婚,我們都要去吃酒席,我們學校和他年齡相仿的孩子有十多個,大家都要去。而他當時正在學折寶塔,最後一步怎麼也沒折像。我催促他等會兒回來折,他說:不去。我說:有好多糖呢!他說:不去。我說:某某都去了呢。他說:不去。

兩分鐘的對話當中,他沒有抬起頭來一次,是平靜地邊折邊回答我的。

等我吃完酒席回來,看到方桌上堆疊著大大小小的寶塔,我被那壯觀的場面感動了!我一進屋,他就高興地告訴我:媽媽,我學會了!可以想像,那份成功感帶來的快樂,怎麼是一袋糖、一頓美食可以代替的呢?

第三、被人認可的快樂。我們都知道,小學生被評上少先隊員、初中生加入了共青團、學生被評為三好學生的時候,他們是最快樂最自豪的。原因是,這些就是對他們學習好、表現好的一種最好的認可。

如果孩子得不到認可,內心是怎樣的呢?我上屆一個優生,在一次期末考試後的假期“生活積累”作業中寫到的心理,算是痛苦中的學生的共同心聲了:


只因那118分的數學成績,讓媽媽的神經一下子就繃緊了。她看不到除了那118分以外的一切:我為語文的137付出了多少?我為英語的131努力了多少?我的物理成績由及格邊沿做到了優生,練習了多少?……她什麼也看不見,而且還每見一個人都要把傷口扒開,再狠狠地撒上一把鹽!她從來不會看到我的進步,從來看不到我的努力!這應該是我最悲傷的暑假了吧……

你看,多可憐的孩子!不被認可的教育,再優秀的孩子,也得不到快樂。

那麼,平時學習中,哪些是對他們的認可呢?學習進步了,哪怕是書寫進步、作文字數寫足,或者說用到了好的寫作方法,老師表揚他們,就是對他們努力的認可,他們的快樂會油然而生。原來上課時坐不住,現在坐得住了;原來作業不按時完成,現在按時完成了;原來上課總是講話,現在不講閒話了等等,老師發現並表揚了他們,就是對他們改正缺點、追求進步的一種認可,他們內心就會其樂無窮。

所以,愛孩子的家長和負責任的老師,應該給孩子創造快樂的條件,才是真正的快樂教育,才是懂得教育本質的行為。那麼,怎樣去幫助孩子獲得快樂呢?

第一、幫助孩子設立合適的目標。

新課程的一個教育理念是,找到孩子教育的起點,讓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特別是對優秀的學生不要再給他加負擔。對差生也不要提出一定要考班上或者年級前幾名的成績目標。最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而達成的目標。

在這點上呢,還要注意,不要老是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學生是最討厭家長口中的“別人的孩子”的。因為“別人的孩子”不是他們的目標。

第二、給孩子創造追求新知的機會。比如:鼓勵學生向前預習,他就比別人先了解後面的知識,等老師講到這裡的時候,他就比別人掌握得快一些、好一些。

語文上可以用拓展的方式。比如:讓他多讀一本課外書,或者說多背幾首課外的古詩,或者說多背幾篇課外的古文。當寫作的時候,他比別人的語言要豐富、比別人的引用更恰當的時候,那種成功感帶來的快樂就自然而然產生了。

學校或家庭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讓孩子來參與解決。

家長和老師都要在這方面變著法子想些辦法,來增加學生內心的快樂。

第三、認可孩子的點滴進步。現在家長易犯的錯誤就是,一旦孩子考差了,就只有質問:你怎麼才考這點分吶?你是怎麼學的呀!一旦孩子考好了呢,即使內心高興,嘴上也會說:才一次考好,有什麼了不起的?不要驕傲哦。你看,孩子的快樂從哪裡來?

部分老師也是這樣,當孩子們考差的時候,就會在學生面前大發雷霆,指責學生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好,完全看不到孩子的努力。你看某某班又怎麼樣?某某班又怎麼樣?與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的觀念如出一轍。

有些老師老是帶著有色眼睛對待班上的學生,認為班上的差生拉班上的成績,而忽視了差生的點滴進步。

再展示兩份作業,讓大家體會學生被認可的快樂和作用。


這份是一個優生的書法作業,左邊是紅線以上是原來的基礎,左下是練習過程,右邊是練習一個月以後的樣子。當我把這份作業作為範本展示時,我看到孩子臉上洋溢的自信。

這一份是一個差生的書法作業,左邊是原來的,中間是練習過程,右邊也是練習一個月後的樣子。當我把她的作業作為進步作業在全班展示時,我第一次看到她臉上綻放的光彩!

被認可的感覺真好!

所以,家長和老師都要明白:沒有天生的優生,優生是培養出來表揚出來的;也沒有天生的差生,差生是老師和家長批評打擊出來的!

最後,總結一下全文的觀點: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的教育,才是快樂教育。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途徑有:目標達成、追求新知、被認可。相應的,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幫助孩子設立合適的目標、給孩子創造追求新知的機會、認可孩子的點滴進步。


語文思維


今晚吃過飯,和娃爸聊關於娃的教育,娃爸說,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行,其他的都可以不用考慮。我相信應該有很多家長都是這樣的想法,尤其是看到社會上很多負面新聞,我們對娃的要求和標準就會不自覺的降低。可是怎麼樣,才叫真正的快樂呢?是不是放任孩子不管,讓孩子隨心所欲的玩,就是幸福教育的唯一手段呢?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老師,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班級裡面被同學們稱為學神的人,臉上總是很寧靜的表情,即使試卷發下來,錯了一些題目,或者年級排名下降了幾名,也不會有痛苦的表現。反而是那些學習成績中等水平的學生,如果成績考得不理想,或者年級排名下降了,會很痛苦,甚至來到辦公室哭泣。

後來,我與學神聊天,我發現他竟然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關注的,不是一分兩分的分數波動,也不是一名兩名的年級排名變化。他說自己感受到的,是把一道題做出來的快樂,以及每天感到吸收知識,不斷進步的快樂。所以名次和分數就彷彿是身外之物,是學習的結果,而不是學習的目標。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本書裡,肯定了這種體驗,認為這才是人類獲得的真正幸福,併為這種狀態賦予了定義:心流。\t作者通過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告訴我們心流是什麼感覺,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以及從日常生活、休閒娛樂、工作、人際關係等各方面,進入心流狀態的方法。

一.究竟什麼是快樂?

當我和老公暢想孩子的未來時,孩子爸爸說,我對她的要求沒有那麼高,只要快樂就行了。我不禁想起我曾經學習游泳的一件事。以前我一直是一個旱鴨子,夏天父母帶我去河邊玩耍,總是給我一個游泳圈,把我放在安全地帶,自由的飄來飄去,那時,我是快樂的。後來我看到有人能夠游到很遠很遠,我就求著父母給我報了一個正規的游泳課。當我通過一遍遍的痛苦的換氣練習,真正的掌握了一門技能的時候,我發現這樣的快樂比我自由的飄來飄去的快樂,來的時間更長,境界更高。

有的時候回過頭來想一想,當我們經歷了一段痛苦的練習,真正掌握一項技能,並沉醉其中的時候,我們的心底,似乎升騰起了一種安定的喜悅,持久而深遠。

作者在《心流》中為我們描述了這種體驗:

越來越完美的自我控制,產生一種痛快的感覺。你不斷逼身體發揮所有的極限,直到全身隱隱作痛;然後你會滿懷敬畏地回顧自我,回顧你所做的一切,佩服的感覺簡直無法形容。它帶給你一種狂喜,一種自我滿足。

真正的幸福體驗,是一種內在的穩定與和諧,是內在秩序的井然有序。我們體會到一種生命的進步和成長。我們發現了真正的自我,並且發現了自我和宇宙的和諧統一。

二.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的快樂?

那麼,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呢?

1.受制於基因和社會,導致迷失自我

我們發現,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即使走路歪歪倒倒,即使還不能準確的發音說話,但是對大自然的探索總是令他們感到神奇和快樂。爬高跳躍,看到樹葉掉落,掌握一項新技能,都會讓孩子們哈哈大笑。孩子是天生熱愛學習的。然而,當孩子慢慢長大,學習就變成了一件不快樂的事,尤其是和枯燥的練習,成績排名,獎懲制度聯繫在一起之後。

當孩子們早上不能睡懶覺,必須得早起去學校

當孩子們被家長禁止吃太多甜食,喝太多可樂

當孩子們在學校裡與朋友相處的不太好,被朋友冷落

當孩子成績決定了是否有讀大學的資格

......

我們發現,例舉的前兩種情況,比如說想要吃甜食,想要喝可樂,想要多睡一會兒等等,是我們身體的內在需求,或者說是基因對我們的要求,而後兩種情況,是我們必須收斂起我們的天性和慾望,融入社會,這是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太多時候,我們被基因控制,或者在社會中隨波逐流,導致我們迷失了自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這就導致了我們的迷茫和痛苦。

只有脫離了基因對我們的控制,比如身體渴望甜食,但是為了健康我們不可不抗糖化。還有不被社會要求和審美等所限制。剝離掉“本我”和“超我”,真正發現了自我,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2.精神熵太高,內在失序

除此之外,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路上,還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問題:

考試成績不好,被朋友背叛,被父母批評,失戀等等。

明明想看書,想學習,想健身,但是靜不下心來,總是想摸手機,看完手機之後,又後悔。

失眠,腦子裡有很多聲音,停不下來。

等等……

總結以上情況,我們發現,我們感到不幸福不快樂的時候,都是我們失去了掌控感的時候。掌控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外部世界失去掌控感,二是對自己失去掌控感。所以,當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時,我們就會覺得痛苦。反過來說,當我們能夠儘可能掌控自己人生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幸福的基礎。

外部因素比較難以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對他們的看法。我們的孩子,處於大數據時代,信息時代。他們每天要接受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影響著他們的認知和判斷。如果家長把孩子留在海量的信息中,讓他們自己去找尋人生的意義,而不予任何指導的話,那麼孩子很可能會迷失在信息海洋中,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就像在海中迴旋的小船,找不到方向,失去航向,只能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原地迴旋,白白的把燃料用完。

而掌控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的行為和想法達成一致,就能夠獲得自律的快感。如果不能自律,就會導致身心不一致,讓內在秩序混亂。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這本書裡,引用了一個概念“精神熵”。所謂的“熵”,是指失序,混亂的狀態。當我們面對一件事,內心處於失序混亂的過程,就會發生內耗的現象。

所以,教會我們的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降低精神熵,是幸福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

作者說:“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樁事務,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

所以,總結來看,真正的幸福教育,不是降低對孩子的標準。也不是讓孩子一位的追求分數和排名,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人。而是讓孩子能夠向內探索,發現自我,獲得一種掌控自我的能力,釋放出自己生命的能量。

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心流?

那麼,如何才能教會孩子,掌控身心,降低精神熵,獲得內在秩序的穩定,從而體驗到幸福感呢?

獲得幸福體驗的步驟

(1)確立一個總目標,可以分解為多個小目標;

(2)確定評估目標進度的方法

(3)保持注意力,操作過程越細緻越好

(4)培養隨機應變所需的技巧

(5)厭倦或完成時,隨時提高挑戰的難度

這5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在順境和困境中,都能夠找到內心的安寧。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的孩子在學校的話劇表演中,被老師安排演一棵樹,沒有任何一句臺詞,也沒有任何舞臺動作。那麼,在臺上的每一分鐘,對於孩子來說,都將非常的難熬。

那麼,如何在這麼枯燥無味的事情中,找到一絲樂趣呢?我們按照上面的步驟來演示一遍:

首先,我們讓我們的孩子,從上臺到下臺的過程中,為自己找到一些小目標,比如說,找到最佳路線,和最合適的步數,完美走到表演地點。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表情控制提出一定的要求等等,在表演的過程中,收集到最少3個臺下觀眾的表情著裝等信息,猜測家長身份,最後在下臺之後去檢驗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那麼這就是給自己提出目標,並且逐層分解開來。能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完成自己給自己定的任務。當一個任務完成之後,隨時提高挑戰的難度。

就好像長跑或者做瑜伽。有的人不能保持注意力,於是腦子裡面充斥著各種亂七八糟的想法,於是身體損耗的痛苦變得越來越明顯,最後終於放棄。而能夠熟練心流步驟的人,則會在長跑和瑜伽的過程中,明確目標,分解任務,確保自己能夠保持精神的集中,達到身心的一致。

而每經歷一次心流,個人就變得更加獨特,更難預測,並擁有更非凡的技能。

四.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成功人士的經歷,說早期渾渾噩噩,什麼調皮搗蛋的事情都做,突然有一天,發現了星空或者海洋的樂趣,於是開始鑽研,最終獲得了成功。與其說,獲得了成功,不如說,獲得了幸福。

因為,首先他發現了自我,認清了自我,擺脫了短暫低級的快樂,其次,他擺脫了父母親戚對自己的人設,找到了自己願意為之付諸一切的追求。其次,在追求的路上,行為和思想達成了一致,什麼聲音,圖像,都無法干擾他,他在秩序一致的情況下,儘可能的降低了損耗,釋放出了生命強大的力量。

正如作者所說:“認清人類意志的極限,接受與宇宙合作,而非統治宇宙的角色,我們就會像終於回到家的流浪者,覺得無比輕鬆。只要個人目標與宇宙心流匯合,意義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告訴我們,發現自我,保持身心一致,內在秩序的穩定,是獲得幸福體驗最恆長的方法。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到:

1.幸福教育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幫助孩子探索內在,發現自我。

2.教給孩子如何處理海量的信息的方法,不要讓孩子迷失在信息海洋中。

3.不要給孩子無窮多的選擇和目標,幫助孩子做好一件事,並享受做好一件事的快樂。

我們的幸福教育最終的結果,不論孩子身處何時何地,處於什麼樣的身份,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能和庖丁一樣,即使在解牛這件事上,也能在做到極致的層面上,獲得幸福和安定。那我們的幸福教育,就成功了。


陳老師談教育


最早提出“快樂教育”理念的人叫揚·阿姆斯·誇美紐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他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如果你瞭解一下快樂教育誕生的時代背景,你可能就不會輕易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就如題主所提出的問題,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嗎?從提法本身就容易誤導家長朋友們選擇是或者不是。

快樂教育的核心在“快樂”二字上面,這裡的快樂並不是僅讓孩子高興或開心,而是圍繞孩子成長的家庭與學校環境,極大地解放兒童身心,讓他們在花園式的學校裡,能夠近距離接觸鮮活的生活與學習場景,讓孩子們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大腦去思考。從理念本身來講,更類似於情境教學,讓孩子們在學校裡開心地學習知識,不斷提升個人綜合能力。

但是快樂教育在誕生的時代背景下,恰是後宗教教育沒落不堪,學校根本不像學校,學生也根本沒有辦法正常學習。在那個混亂不堪的年代,宗教學校基本上把學生當木偶一樣,老師給你灌輸什麼就是什麼,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許學生個性化成長,基本都是被迫接受知識學習。試想,在這種局面下的孩子們哪會有屬於自己的心靈自由,完全被宗教的教條給禁錮了,因此,對孩子們來說是沒有學習快樂感的。

時代發展到今天,由於很多家長只記住一個快樂教育名稱,並不去細追究快樂教育誕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再加上有些教育機構片面誤導,就使家長們更錯誤地理解快樂教育,就是孩子每天開心。事實上,沒有哪個老師,哪位家長能做到讓孩子每天都開心快樂,或者在開心快樂狀態去生活與學習,因為人是情感動物,情緒易因事因情而變化。

總之,當我們談論某種教育理念時,絕不能僅靠字面意思,或別人的宣傳去簡單化理解。因為教育有多種形式,不管哪種形式,或者說哪種理念,都是圍繞孩子為核心,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相輔相乘。對於一個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來說,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尊和自愛培養、上進心培養、愛與分享的培養等,很多內容都不能忽視。片面強調快樂教育純粹是瞎胡鬧,不過現在很多家長確實在這麼幹,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多少文化素養,更缺乏自己的客觀理性的育兒理念,只能機械模仿別人的育兒方式,可是模仿教育則是育兒的大忌,因為個體孩子不一樣,家庭成長環境不同,父母素質不同,必然會讓孩子呈現個體的差異性。


寒石冷月


“快樂教育”誤導了不少家長

最近幾年,不知是誰又提出了“快樂教育”的口號。有的家長並沒有搞清“快樂教育”的真正含義,就盲目地搞起所謂的“快樂教育”,採取了一些不恰當的做法。

一、“快樂教育”並不是要放鬆學習

有的家長認為,快樂教育就是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搞那麼累,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一次,我親自聽見家長在一起議論,一個家長說:“要放暑假了,給孩子報一個補習班吧。”另一個家長說:“現在都搞快樂教育,假期讓孩子快樂地玩吧!報啥補習班!”後一個家長,明顯地把“快樂教育”,理解成了可以放鬆學習。

實際上,“快樂教育”的意思是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快樂學習的環境,並沒有要放鬆學習的意思。




二、“快樂教育”並不是不讓孩子吃苦

有的家長認為,“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天天快樂,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有的家長在家裡一點活都不讓孩子幹,連裝書包的事也要家長幫助幹。家務活不讓孩子幹不說,聽說有的家長還到學校去替孩子掃教室,充當值日生。

這樣做的話,培養出的孩子不愛勞動,吃不了一點苦,將來到社會上又有什麼用呢?

三、“快樂教育”並不是放縱孩子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快樂,過於放縱孩子。孩子不想寫作業,就不寫;孩子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的孩子假期 ,也不去託管班,就在家裡玩手機、打遊戲 ,家長也不制止。這樣去放縱孩子,肯定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快樂教育”,決不是讓我們放縱孩子。凡是放縱孩子、溺愛孩子的家長,最後都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有一位家長三個孩子都靠上了北大和清華,主持人問他有什麼經驗和體會?他說:“沒什麼經驗,就嚴格要求。”



四、“快樂教育”並不是不讓孩子受挫折

孩子在人生中必須經歷失敗、挫折、困難和磨難,一切都是快樂和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他們像小樹一樣,必須經歷風雨,才能健康成長。可有的家長只一心給孩子快樂、順利,不想讓他們遭受一點挫折。有的孩子都上初中了 ,家長還不肯讓孩子自己去上學,而還天天接送。有的中學生上趟街,家長還得陪著。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材料: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一起搞夏令營,要去一座小山上。去這座小山,要經過一段水路。日本老師提出給學生髮一個救生圈,在家長和老師的保護下讓學生泅渡過去。中國老師和家長反對,怕出問題,主張租船過去。這就說明,日本老師的出發點是讓孩子接受更大的鍛鍊和挑戰;中國的老師和家長卻是把孩子不出問題放在第一位。中國家長這種過度保護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一定會帶來危害。

古代人有句話叫“庭院裡跑不出千里馬,溫室裡栽不出萬年松”。我們不少家長已經忘記了這個道理。

結束語:

“快樂教育”,是幾百年前有人提出來的,當時因各種原因,孩子無法正常學習,所以呼籲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能健康地成長。理解什麼是“快樂教育”,我們必須瞭解它的歷史背景和真正的含義,不要曲解“快樂教育”,以誤導自己、誤導別人。

閆老師簡介:我是一名作文老師,業餘時間喜歡寫作,曾經發表短文300多篇;著有《新聞漫話》《閆老師教作文》《中考作文衝刺》等書。有喜歡作文與寫作的朋友請關注我。謝謝!


閆老師教作文


成年人的世界裡,每天都被生計和各種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所以會覺得,孩子們的快樂一定是整天跑來跑去,看動畫片,無所事事,無需為任何事情感到傷心擔憂,那才是真正的快樂。

但千萬不要忘記,所有的快樂都是有條件的。

就以最簡單的學習穿衣為例,當你的孩子覺得自己穿衣服很麻煩,學起來也很煩躁,家長也為了孩子高興,寧願用幫孩子穿衣服來換得孩子開心,結果可想而知,換來的就是孩子一輩子都不會穿衣服。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有一天覺得讀書很痛苦,做作業太累,難道家長就可以以讓孩子快樂的理由任由孩子放縱自己嗎?

希望家長不要以“讓孩子快樂”或以“愛”的名義,行傷害孩子之實都不自知。

我們所能給予孩子們最大的快樂,是陪伴他們的成長,指引他們的方向——讓他們將來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擁有可以自由選擇的能力。

只有他們有底氣,有能力,讓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才算作擁有真正的快樂。


曾敏敏老師


快樂教育不是叫你放縱孩子,是把痛苦的事情變成快樂的,心裡的內在的動力激發他。

在體育學裡面,很多時候訓練是痛苦的,往往是超出肉體的承受能力,例如我叫一個孩子做五十個俯臥撐,也許他前面二十個肌肉能夠承受的了,後面十個他自我精神可以承受,那最後二十個,他就是痛苦了。這個時候如何讓她完成最後十個俯臥撐呢?你可以有兩種方法,第一種你拿棍子說,你不做,我就打你,打你打死,我會取笑你,玩電腦取消你看電視。

第二種方法你可以說,兒子你是最棒的,我相信你是最厲害的,你想想那些勇敢的解放軍,你為了棒棒糖,你為了奧特曼的玩具,你再堅持一下,我相信你能的,你一定能堅持的。

同樣是承受痛苦,但前者是一種不愉快,後者是一種充滿激情的動力,充滿了希望。這在人類心裡面,內分泌系統裡面會起著很微妙的變化。


福州禪武


發現教育現象,解析教育本質,歡迎大家關注我並評論,我會在第一時間回覆大家,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長!

快樂教育是最大的謊言,快樂教育不是隨著孩子來,而是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適合的方式來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有厭學的過程,需要家長的認真引導和鼓勵。

有些家長的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快樂教育”培養下的孩子們在同齡人中根本沒有競爭力,較弱的數學計算能力,只有淺層的文化基礎,在讚譽下成長,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這樣的孩子雖然釋放了“天性”,但是也失去了社會規則的約束,長大後只能從事低級的工作,過著社會底層的生活。

以下有幾個快樂教育的案例給大家看一下;

1、周杰倫每天練琴2小時。每個學樂器的人在童年都有一段和父母抗爭的血淚史,即使天王周杰倫也不例外。他表示,自己從4歲開始學鋼琴,每天都被要求練習至少兩個小時。就像所有長大了才能明白父母苦心的孩子一樣,如今的周杰倫,終於明白了媽媽當年的一片苦心。

2、劉歡後悔對孩子“快樂教育”。

3月28日,在音樂節目《歌手》的舞臺上,著名歌星劉歡在節目錄制完後,在談到對女兒的教育時表示,女兒從小的音樂品味就很好,有點後悔沒有強迫她學音樂,因為在女兒成長中奉行“快樂教育”。同時,劉歡還勸家長們,如果孩子對音樂有興趣,有一些天賦,家長應該推一把。

快樂教育是相對的,只有家長緊跟孩子的發展,獲取知識是一件需要辛苦付出的事情,但是學習的過程是可以帶有一些快樂體驗的。


兒童教育學院


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別讓這種快樂毀掉孩子!

近年來,快樂教育大行其道。為什麼快樂教育會受到家長的熱捧和孩子的歡迎呢?

我們來看看家長的一些想法:

家長一:看到孩子每天要做大量的作業,心裡就疼得不得了,有時看到孩子做到11點還沒做完,恨不得自己幫他做一把……

家長二:現在的孩子還有童年嗎?想想自己小時候,都是在玩耍中度過的,現在不也一樣過得很好,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應該把自由還給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家長三:小時受過了太多的苦,現在生活條件也不差,絕不能讓孩子步我後塵,孩子快快樂樂成長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是無數家長的期盼,這就是家長熱捧快樂教育的重要原因。

孩子沒有家長那麼多經歷,他們的想法比較單純,他們希望沒有那麼多作業,自由自在,沒有約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注重的是快樂的感受,所以他們歡迎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首先是教育,然後才是快樂。有些家長本末倒置,為了讓孩子快樂起來,他們丟掉了教育。

為了讓孩子快樂,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一味縱容!

為了讓孩子快樂,有些家長從來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為了讓孩子快樂,有些家長不再對孩子的學習嚴格要求!

為了讓孩子快樂,有些家長用欣賞、獎勵代替了懲罰!

為了讓孩子快樂,有些家長毫無底線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

……

快樂是一種美好的感受,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快樂。快樂工作,這種快樂應該是建立在認真工作的基礎上;快樂學習,這種快樂應該是建立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快樂生活,這種快樂應該是建立在嚴謹生活的基礎上;做任何事情,快樂不應該前置,而是後置,快樂教育也應該如此。


泥巴驛站


教育的定義:俠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

既然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朝著期望方向,過程是通過歸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可見,教育對受教育者來言,就是一種身心在外在影響下的改變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痛苦,所以“

快樂教育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本身就存在矛盾,是個偽命題。

教育能快樂嗎?

  • 我們首先來看看世界最高學府哈佛大學有關學習的勵志語錄:

1、學習的痛苦是一時的,而沒有學習的痛苦是一輩子的;

2、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的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

3、學習時的苦時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時終生的。

  • 偉大音樂家郎朗的父親採訪曝光:棍棒方式教育出來的鋼琴家

前一段時間,鋼琴王子郎朗大婚的消息可以說是書包了朋友圈,漂亮的新娘子,周杰倫到場祝福等時不時就登上了微博熱搜。郎朗可以說是人生贏家了,不僅事業有成,妻子漂亮,地位顯赫,讓很多男人都羨慕不已,當然也讓很多媽媽們感嘆又是別人家兒子。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郎朗的成就,卻沒有看到郎朗在背後的努力,郎朗的父親在接受採訪談到郎朗的教育時,不留情面的打罵是常事,而且更奇葩的是有一次,當郎朗學琴到一定程度,就不太想學了,進步比較慢,後來父親威脅他,要麼就跳樓,要麼就彈琴。甚至把30粒藥片拿出來嚇唬孩子,結果沒想到郎朗受了激勵之後,反倒有了新的成就。如果當初郎朗的父親追求的是快樂教育,郎朗還能成為鋼琴王子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嗎?!

  • 老大班上的一位父親的快樂教育案例

當然每位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對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樣,希望孩子幸福健康快樂都是家長們普遍的想法。我家老大班上有一位同學的爸爸就是提倡的快樂教育。

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到五年級,做作業基本憑興趣愛好,老師佈置的作業打卡,從未打過一次,老師就此情況跟孩子爸爸溝通,爸爸坦言道:學習不重要,重要的孩子快樂。當然快樂是需要代價的,這位孩子的代價就是學習成績永遠墊底。

在追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如果父母有能力保證孩子一輩子快樂,那麼讓孩子快樂無可厚非,但有一天父母離去,孩子未來身上所承受的重擔和不堪要為孩子現在的快樂加倍買單,不知道孩子會不會責怪他的父母只看到了短暫的快樂而忽視了不遠的未來。

快樂教育不可能絕對的快樂,但可以相對的快樂

有著20多年讀書經驗的我,從來都知道教育不可能絕對的快樂,但卻可以相對的快樂。

1、教育方法多樣化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精力高度集中的時間為20分鐘到30分鐘。傳統的老師講臺教授,孩子臺下聽講的方式枯燥單一,連續一個姿勢保持45分鐘的高度集中無論對孩子的生理還是精神都是一項巨大的挑戰,課程上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認知特性和人的心理特點採用形式豐富的活動加深知識的理解,比如讀書比賽,比如做遊戲。

這幾天我老大學游泳給我很大的反思,因為中考要考游泳,所以孩子必須學會,可是孩子一進入泳池就喜歡集合在一起玩水,昨天孩子的爸爸帶著孩子們在水裡開火車,一個接一個的遊,結果孩子們玩的特別開心,遊了好幾圈都不覺得累;為了鍛鍊孩子們學會憋氣,大家一起比賽看誰能坐到泳池裡......昨天少了很多家長監督的聲音,而是多了孩子們的歡笑聲。

2、發揮孩子的優勢而非短板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把學習當作一項興趣而不是負擔,當孩子們把學習中的難題看作遊戲中的升級打怪,那麼孩子在學習中雖然會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從心裡上感覺卻是快樂的。

3、家長輔導態度要溫和

網上有很多關於家長輔導孩子功課的各種段子,雖然反應出了輔導孩子的艱辛,但也揭露了一個赤裸裸的事實: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的態度通常是不好的,不然怎會有雞飛狗跳呢?

著名NLP培訓師李中瑩導師在《重塑心靈》一書中談到情緒對人的生理意義中強調:情緒是經驗記憶的必需部分。這部分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人年少時在學校曾經熟讀的知識沒有記住多少,但小學三年級被老師罰站在教室門外的一次經驗卻永世難忘。因為被罰站帶有強烈的情緒感覺,這是記憶的必需部分。

當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如採用粗暴的行為方式,這樣做給孩子帶來的感覺就是學習是痛苦的,人都是趨利避害的,這樣的後果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努力逃避學習,家長更加粗暴......為了教育路上孩子更加快樂,父母不僅要改變輔導孩子學習的態度,而且還要超出孩子的期望,比如給孩子一杯牛奶,一聲肯定。

總而言之,絕對的快樂教育不存在,相對的快樂教育可以有。

以上為個人的經驗分享,育兒之路漫長且艱辛,請關注 一起共勉!


歡樂成長錄


小白認為快樂教育是從問題出發,杜絕家暴扭曲事實!快樂教育孩子絕對是有益的!孩子開心我們父母也開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47f000042590fffe5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