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四歲半的兒子2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學不會,家長質疑孩子的智商,對此你怎麼看?

教大育小


我兒子幼兒園有一個同學,對數學天然的敏感,幼兒園就能計算百位的乘除法,且數字的記憶簡直過目不忘。而我家這個,到了小學一年級,20的加減法還恨不得要脫襪子,用腳趾頭來幫忙。但是並不影響,他們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數學邏輯的學習,能在計算上確實我兒子要略慢一些。

而同樣是4歲的閨女班級的一個小姑娘,從3歲半開始學手腦心算,計算速度非常快,連續的加減比大人還快,基本上你說完算式,她的答案就出來了。但是,她完全不瞭解數理加減的真正意義,只是機械的藉助手指位置替代計算。當真正遇到最簡單的應用性的問題的時候,她的計算還不如我家啥也沒學過的閨女用最原始的掰手指的方法的計算準確度。

所以,我覺得20以內的加減法並不能代表孩子的計算能力,也不能體現數學思維。更談不上智商的問題。

讓孩子在遊戲中,生活裡真正瞭解數理的關係,加減的意義,慢慢內化成孩子本身對數學的基礎概念,這樣反而能幫助他將來更好的學習數學。


媽蜜吖


我兒子五歲半上學前班時。一天,有一道題問一角錢大還是一元錢大。兒子說,一角錢大。然後老公很耐心的和他講:10個一角錢等於1個一元錢,你說哪個大?兒子:一角錢大。又講了一遍,1個一元錢相當於10個一角錢,哪個大呢?兒子:一角錢大。老公急了,從兜裡掏出來一個一元硬幣,一個一角硬幣放桌子上大聲問兒子:你看看它倆到底哪個大?兒子當時眼淚汪汪委屈的答:一角錢大。老公當時都快奔潰了,跟我說:媳婦,咱兒子這是智商有問題,不行去醫院看看吧!

現在兒子快十四歲了,不能說學習多優秀吧,至少學習方面不太讓我們操心。我有時跟他講他小時的糗事,他就笑說自己當時太逗了。殊不知當時我們真的挺無奈的。


Vivi0204


四歲半的孩子學不會20以內的加減法,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看到這個問題,我先來說一件前幾年我親身遇到的事情。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非常焦慮;以至於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聽明白她到底在說什麼事情。

原來朋友的兒子讀中班了,看見兒子的同齡人中有些已經開始讀興趣班;朋友一個激動,也在某機構幫孩子報了一個興趣班。

可是沒想到興趣班是報了,煩惱也由此產生了;才剛過了一個多月時間,培訓機構的老師找朋友談話了。

談話的起因是因為那個培訓機構的老師覺得朋友兒子有多動症的傾向,建議朋友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朋友一下子急的不行,給我打電話討教應該怎麼辦。

我當時也被嚇了一跳,不知道那個培訓機構是怎麼會覺得中班的孩子有多動症傾向的;仔細問了朋友後,才算是弄明白了。

原來他們報的那個興趣班,一次活動整整要進行兩個小時;朋友的兒子撐不住那麼長的時間,往往在一個多小時後,會有東張西望的舉動。機構老師看在眼裡,就認為孩子有多動症,建議朋友帶兒子去就診。

聽完朋友的解釋,我當時就鬆了口氣,直接就跟朋友說: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應該以醫院的檢查報告為準;其他的所有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就是說,醫院沒有定論之前,朋友不必自找煩惱。更何況在我看來,她兒子壓根就沒有多動症。

朋友在電話那頭有些驚訝,不知為什麼我一口咬定孩子沒有多動症?而我簡直是又好笑又好氣,真是恨不得能指著朋友的鼻子罵醒她:在幼兒園裡,中班一個集體活動的時間是二十到二十五分鐘,這是為什麼?就是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只能堅持這麼長的時間。現在你兒子都已經能夠堅持一個多小時了,難道還會是多動症嗎?換我早就覺得孩子的專注能力和自控能力是很強的了。

當然,我不是醫生,朋友對我的說法將信將疑;後來真的帶兒子去了醫院,醫生的判斷當然和我是一致的。

眼下說起這件事情,是因為我覺得事例中的朋友和題主有相似的地方;其實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先關注孩子的年齡特點,弄清楚孩子心理生理發育的真實水平,然後再進行教育。

我們先來看看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孩子在“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的要求是怎樣的。

看到了嗎?大班的孩子,還只是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那麼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要讓他們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所以說,家長千萬不能被所謂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錯誤觀念所影響,出現為讓孩子進行練習而強化訓練的情況。要知道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只有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在實際生活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真正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我是“諾善說育兒”,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諾善說育兒


四歲半,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孩子學不會,應該質疑家長的智商。

能教會孩子,需要耐心。

家長連這點耐心都沒有,孩子怎麼能成才!

我兒子3歲時,一個他的叔叔拿著書和給他年。念兩句就問他問題。孩子根本聽不懂叔叔唸的是什麼。叔叔唸了三次,問了三次,孩子說了三個不知道。一臉懵。我趕緊叫停。我對他叔叔說,你高興念,就唸,別問。孩子說太多的不知道就沒有信心了!

至於二十以內的加減法,先要一步一步讓孩子整清楚每一個數字,整清楚何謂加,何謂減,及因果關係。不會教的家長是真的教不會!


彭如心老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說我的兩個孩子。大的今年8歲半上二年級,學習雖然不是班級裡面最好的,但考試也基本能在97分左右。由於是9月出生的上一年級時也6歲半。但是20以內的加減法他就不會,怎麼教也沒用。掰著手指頭都算不清還老出錯,明明你教了他方法但就是不會用。當時還曾挺灰心的,心想不是上學的料啊!

但是小的就不一樣了,小的今年剛滿5歲,我們也沒有刻意的教過他。有時就隨便的問他幾加幾等於幾,10以內的他幾乎不用思考。後來我們就慢慢的考他20以內的,他會去扳手指頭手指頭不夠的時候他就會問媽媽等於多少呀?我說我教你方法好不好?教給他方法他也能記得住,下次再問他,扳扳手指頭想一想也能回答出來。

從我兩個孩子的表現可以看出來,孩子智力的發育有早有晚不能刻意的去強求。何況孩子也僅僅才4歲半,不用操之過急。


墨燃


據我爹媽說我四歲半的會算百位的加減法了,那有怎麼樣?不耽誤我笨啊 學習照樣不咋地,越學越差。所以我現在啥都不教我孩子,因為算這些根本不代表孩子的智商。

我小時候好多人誇我聰明,心裡壓力也大,就因為會算幾個數,多認識幾個字。除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別的用沒有。反倒是一些開始學習中等的,越學越明白,越學越好,越來越有信心。所以我真不覺得會算術是評價智商的標準,就算代表智商,我覺得做人的情商更重要呢!

教孩子教不會的時候,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有錯誤,看看自己的態度會不會傷害到孩子。孩子還小,愛玩,注意力不集中學不會很正常,多點耐心,對孩子期望值不要太高,他不是你生命的延續,是一個全新的個體呢!沒準他是個體育高手,美術新人類,唱歌跳舞的天才呢


曦嬢嬢


我女兒的同學就是4歲,然後20以內的加減法都會了,她的媽媽還經常督促檢查,而且還引以為傲。曾經我也很羨慕也很焦慮,可是後面我想通了,孩子也就這幾年玩的,讓她無憂無慮的過完幼兒園時光,等到她該會的時候自然就會了,何必這麼早就剝奪她快樂而又短暫的童年呢!


程序更新中1


我覺得家長沒必要這麼緊張。

我兒子上學前班,學得也是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我覺得孩子學的越多,越容易混淆,不知道如何算出正確答案。

我是80後,感覺現在的教學方法和以前完全不一樣。我覺得還是現在的方法簡單好記,但是孩子小,掌握不了知識點也很正常。

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我兒子是慢熱型,老師慢慢引導入門後比誰都記得牢,並且兒子有個很大的優點,背知識點背的快,記憶力好。凡是老師讓背的東西,背的又快又熟練。我們應該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我個人輔導孩子經驗總結,要想孩子正確算加減法,必須把十以內的分成背熟練,讓孩子熟練運用。十以內的分成太重要了,熟練破十法和湊十法,20以內的加減孩子做題應該很輕鬆。家長可以試一下我這個方法。

我們應該重視孩子的身心發展,畢竟孩子還小,多和老師接觸溝通,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C州小哥哥


我家老大上幼兒園大班時,經常玩搖搖車。有段時間,他喜歡玩一種能升降的飛機搖搖車,一次2元。我帶了6元硬幣,問他能玩幾次。他想了想,回答說3次。我表揚他說:“太棒了!你都會除法了!”兒子問除法是什麼,我講是小學三、四年級會學的數學知識。

兒子當然很開心,也很得意。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細節裡,我給兒子留下了“數學很有趣,他數學很厲害”的心理暗示。

上小學時,教導主任有次對我說,你兒子特別喜歡數學,上一天數學課都不會煩的那種。因此,儘管在我結束全職,去上班那幾年,沒空管兒子功課,他成績有起伏,但數學一直很好,經常滿分,老師有時還會讓他給同學講題。

現在孩子上初中了,剛過去的期末,數學全班第一。假期裡讓他預習數學,很自覺,自己每天看書,做一些練習。相對來說,預習其他科目就會有些牴觸,需要我想辦法“威逼利誘”。

如果回頭來看,我會說,幸虧當年我更側重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而不是侷限於一兩道題的計算快慢。就像那個拿硬幣坐搖搖車的事情,其實像他那麼大的孩子,基本都能算明白,但家長是不是有心去引導,那區別可就大了。



回到題目,讓四歲半的孩子算20以內的加減法,有些強人所難了。儘管有些孩子能做到,這是屬於非常聰明的,換句話說,人家爸媽遺傳的智商高。孩子做不到,您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對於大多數孩子,幼兒園大班時會算10以內加減法就行了,銜接小學就不會費力了。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今日頭條認證作者,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搬書回巢


我也是一個4歲孩子的媽媽,我屬於佛系家長吧,雖然好多人都說:海淀的孩子比較辛苦,但是我家孩子上學特別輕鬆,因為我對她沒要求,上幼兒園就是玩,視頻作業想做了就錄,不想做也無所謂。

4歲的孩子,我覺得1-20能數的清就行了,至於加減法就算了吧。大人在要求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自己4歲的時候在幹嘛?可能還不如自家孩子吧。

作為80後,那個時候農村沒有幼兒園,只有學前班,6歲上學前班,7歲上1年級,我是1年級才開始學加減法。相反現在的孩子,我覺得已經很厲害了,這麼小的年齡,還是不要對孩子做過多要求,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這話沒毛病。

4歲的孩子,每天能按時上學,遵守幼兒園紀律,與同學和平相處,老師教的能學多少是多少?作為家長的我們就不要“拔苗助長”了。

孩子的智商跟會不會做題沒關係,等他上小學了,不用你教,人家自己也會算加減法了。幼兒園,還是讓孩子以玩為主,能學多少是多少?

“拔苗助長”未必就能培養出優秀孩子,懇請家長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