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過很多的韓系風格高達模型,在韓國如果做一個素組分色平噴,那麼模型也就僅僅做完了一半。按照韓國的風格來說,往往要加上很多的爆甲紋理和刻線。這樣,一臺模型才能以最終極的視覺效果來體現出來自己的機械感爆棚的特色。
我們且不論這個風格有沒有中國“含蓄風”的審美習慣在裡面,單就狂野的機械錶現形式,我們且不論是否得當,但“手法”一定得學會。
就此問題我們訪問了韓國的爆甲大神RAVI PLA,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做出爆甲效果,它和我們熱衷的刻線到底有什麼區別。
沙扎比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款模型,在機械設置上已經爆棚。但是這款模型還是有很多的“素面”,今天的教程就是如何改造一個素面,讓其再進一步(或者幾十步)的體現機械細節。
從假組之後的模型板件開始,利用打磨版先去除水口的痕跡。
在任何改造之前,水口的處理都是第一步。
處理過水口之後,利用海綿砂紙將整個板件打磨一遍。這樣板件本身起幅度就得到了控制,在刻線的時候就能過更加平滑。
利用金屬刻線板(這個東西某寶上有售100塊錢可以買一大把)緊貼著板件,在上面運用鉛筆勾繪出要刻線部分的痕跡——打線稿。
一個模型的爆甲往往是由一箇中心部分進行分裂的,先確定好這個中心部分的位置後面的刻線沿著這個最重要的中心點進行延伸。
使用刻線膠帶在線稿周圍貼好,這是準確刻線的第一步。
利用0.15mm的刻線刀沿著刻線仔細的刻出痕跡,這一步需要刻得很深。
當有了一定的刻線痕跡後,撕去刻線膠帶繼續深入刻線。這時我們會發現刻線已經足夠的清晰和深入了。
刻線後,利用砂紙打磨去除刻線形成的毛邊和不平,而且可以在打磨後檢查刻線的形狀是不是符合我們當初的設計想象結果。
用細毛牙刷清理刻線內的殘渣後,一個最終刻好的形狀就出現了。
利用大號的平刻刀刻劃刻線頂端的外甲邊緣,形成落差。這個步驟看喜好,每個人覺得落差的大小都是不同的。但這個“落差”會使外甲更有立體感。
刻好落差後,傾斜刻刀修出C面,稍微傾斜的C面會體現出更多的細節。
攪拌棒的末端粘上砂紙後是一把很好用的小銼刀,對於這種細小的位置可以起到很好的打磨作用。
打磨後就形成了一塊完美的爆甲。
在第一塊核心形狀周圍繼續畫線稿,這次是要做一個小的內凹形狀。
貼上刻線膠帶,繼續刻畫。
用平刻刀沿著刻好刻線向內部掛下塑料。這個步驟必不可少,一定也要耐心小心的完成。
由於之前用平刻刀已經給板件形成了一定落差,這時平刻刀就可以平推著繼續刮下大量塑料。形成一個凹形區域。
繼續加大落差,最終形低區。
低區形成後,繼續在邊緣刻線。形成內部凹陷的裝甲刻細節。
這樣一來形成了5層裝甲結構。
低區的塑料現在已經很薄,可以用推刀在這個區域挖一個長方型的孔——還是增加細節。
還是和上面的主要形狀一樣,削去低區外甲的邊緣,使低區成為一個獨立的裝甲結構。
低區域外甲的外側,將原始的板件切出角度。
打磨,最終低區的外甲完成。
沿著核心形狀的角凸角繼續貼刻線膠帶,做刻線過程。
這種刻線就是咱們經常做的平刻線了。
所有刻線打磨和清理塑料殘渣後的最終效果。這時細節感已經開始體現出來了。
繼續勾出凸起部分的線稿。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在做模型的時候選擇在這些線稿上繼續刻線。
但對於很平的裝甲刻線就帶來了割裂感,並沒有太多的層次感的增加。這裡選擇了用補土做造型。
調和AB補土。
將補土貼堆在剛剛畫線稿的位置,等待補土半乾(不同的補土乾燥的時間不同)。
趁著補土半乾,小心的按照之前規劃的線稿切出大致的形狀。
在補土經過24小時完全乾透後進行打磨,最終補土的形狀就完全和線稿相同了。
在補土上加線稿,繼續在補土層上做出細節。
補土和塑料板件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即便乾透了也很鬆軟,可以利用平刻刀很快的刮出相應的形狀。
但有一點是——補土本身在成型收縮的時候會有不平的感覺,在視覺上不容易發現,這時就在補土上再鋪一層經過顏料調色的補土,薄薄一層就可以了,等待乾燥。
深色補土全乾後打磨,打磨到出現底部分補土沒有雜色就說明這塊補土真正的打磨平了。
繼續扣細節,在補土上也製作一個凹區。
補土周圍刻線。
最終的效果。
這時整個模型的細節就出來。
但是如果仔細看橫跨模型的刻線還是有點過於死板了。繼續加工!
刻線膠帶,寬推刀加持的效果。
整體再噴上水補土這個零件就完成了。
現在看是不是比原廠的零件細節感差別是一天一地了呢?
閱讀更多 高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