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開工廠,“老闆比員工還員工”,你怎麼看?

用戶李思苗


當然在一些工廠員工內部,他們也會流傳一句話“天下烏鴉一般黑!哪有老虎不吃人?”

不過我對說這些話的同行朋友並不抱贊成的態度。無論老闆也好,員工也好,不妨站在對方立場上換位思考下,就不會產生這種隔閡了。

做服裝工廠這行的,以前確實很多對服裝行業不懂,也從沒有做過服裝的老闆,那些沒有車間工廠經歷的老闆很難體會到員工的辛苦。記得剛來上海的那個年代,拖欠工資,無緣無故壓低工價是很多服裝工廠的家常便飯。

現在很多的老闆是做過工人的,相當多的都是服裝工廠的工人出身,也都明白打工的艱辛,能理解員工賺錢的不容易。服裝縫紉工賺的都是點辛苦錢,有的即使能拿到上萬一個月的月薪,也都是加班加點用犧牲自己本該休息的時間和身體健康換來的。做了幾年的服裝工人多少都有點職業病。

而且現在技術好的熟練縫紉工比高級管理人員都難招,很多工廠為了留住一個能長期上班的熟練工人,想出了很多招術來滿足他們。

有一個老闆跟我談心,說是去年夏天因為趕一批羽絨服,幾個員工嫌車間空調功率太小,天氣太熱不願意來上班,他只能再增加一臺大功率空調。車間空調裝好,員工又說宿舍也得裝空調。他也都儘量滿足,把宿舍也裝了空調。結果還是走了兩個員工,問他們為什麼不來,那兩個竟然說因為廁所沒有空調不想幹。碰到這種工人老闆肯定也無語啊,只好作罷讓他們走吧。

現在70後80後一代的工人還是肯幹,到了95後00後的新生代員工,肯那麼吃苦幹活的肯定不會很多。服裝工廠大都是計件工,站在員工的角度來看,他越不想幹越拿不到錢,心裡還越會感覺老闆在剝削他的勞動力。當然很多年輕員工也是把車間做縫紉工這種工作當個過渡的,也沒有指望一輩子幹這個,他也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所以老闆也不好去說他什麼。不過現在因為行情不好,服裝廠不少工人是做過老闆,因為工廠做不下去再來上班的,這種經歷過創業失敗的員工往往都能理解老闆的苦衷。

當然作為老闆來說,既然員工選擇到你這裡來上班,服務好自己的員工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人心散了,工廠自然也做不下去的。所以對員工好就是對自己工廠好,這方面也不要有抱怨的心態,做老闆的要比員工更有胸懷和遠見,而不是跟員工去賭氣,去比慘。

我是您的朋友裁縫方師傅,希望我的分享能給您帶來幫助!也歡迎您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並留言!同時也希望得到您的點贊和關注!


裁縫方師傅


我搞過小企業,經歷過創業過程的煎熬,尤其這幾年,小微企業的日子更難過。不過,說出“老闆比員工還員工”,就犯了常識性錯誤了。

混淆概念,老闆和員工根本就不要去對比!

老闆,法律概念是投資人,是企業的所有者。

員工,是受僱於企業,和企業簽定《勞動合同》,出售自己的體力與智力,換取報酬。

投資人可以不參與經營,做純股東,參與重大決策,享受分紅;也可以參與經營,在企業任職,也是員工之一。

現實中,有不少老闆既是投資人,也參與經營,成為企業員工之一。

在經營層面,老闆和員工分工不同,但身份角色是一樣的:同樣要和企業簽定勞動合同,按要求在企業內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也就是說,老闆到企業上班,身份上已經不是老闆,而是員工。

一樣是受僱於企業的員工,說什麼”比員工還員工“?!

因此,其一:老闆和員工根本就不要去對比。其二:如果都是員工,各自在責權範圍內做事,享受相應的福利。說誰比誰慘,意義不大。

老闆比員工還員工,說這句話,調侃調侃,是可以理解的

身邊一些生意上的老闆朋友,也說過類似的話。他們有的剛剛創業起步,要麼生意暫處於困境,擴大投入很困難,退出生意更難受。正苦苦支撐著。

他們形容自己: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吃的比豬差,乾的比牛累...感覺自己活得不如員工。

我嗆他:那你幹嘛不去當員工?

他說,還不是想博一下?!人是要有夢想的,萬一成功了呢?你看看,誰誰誰不是成功了嗎?

我說,你又想象員工一樣穩定,旱澇保收,又想通過投資企業來博得可能的高收入,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

他們就不作聲了...

總之,老闆和員工在企業中是兩種身份,承擔的職責和回報的方式都不同的,不可強行對比。另外,員工並非事多錢少地位低的代名詞,說”老闆比員工還員工“,含有職業歧視,有素質的老闆是不會這麼說的。


冷暖職場


他們站在不同的位置,但感受有可比性,一,站在員工的角度,辛苦,勞累,被人支配,收入也不一定高,甚至還有欠薪行為,社會階層看法一般,普遍認為是弱勢群體。但沒經營資金壓力,不用操心盈虧,也沒企業經營責任,到時拿工資,有給得高的可辭職而去,相對無牽掛隨意。二,作為老闆特別是民企沒人託底的企業,面對社會現狀首要的是要把企業經營走,隨時有風險和虧損的狀況,還要應對各種複雜環境和應酬,甚至強撐臉面,看著吃香喝辣,有車好房虛榮體面,很多其實內心焦慮苦累,(主要指沒靠的中小民企)工人可說走就走但老闆不管企業好壞都得撐在哪,每月不管能否有收入,政府的稅費必交,工人工資必付,企業各種各樣的開支必出,為保持盈利甚至僅是不虧絞盡腦汁甚至不當操作,稍不好就會失敗甚至跑路,累心。(經營過企業哪怕是路邊小店的人都會知道),。其實現在都累,只是看用什麼心態來面對,


李210932517


老闆不好當,員工更不好做!為何這樣說呢,老闆當初投資開公司一定是看到了利潤和商機才會心甘情願掏錢的,不然的話那個老闆會把自己的錢打水漂呢。投資一定是有風險的這個不用多講吧,相信做老闆的人一定都很清楚,既然老闆都清楚你還要選擇投資那就不要怨天尤人了,不要再說老闆比員工還員工的話,路都是自己選擇的怎麼走就是自己去考慮的問題了,還有一些老闆說的冠冕堂皇,我投資建廠解決了很多的就業,我想反問一句:你的境界一定沒有那麼高尚,當初投資建廠的初衷絕對不是為了給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吧!企業和家庭一樣的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需要老闆和員工一條心來面對困境,有些問題是超越員工能力的員工也是無法解決的,這就需要老闆的智謀和勇氣還有財力,不要有什麼問題都推給員工,再者說,員工也是你同意招來的這個總沒有錯吧!不要總是來算計自己的員工,他們一個月辛苦付出也就賺4千元左右,可是你賺的錢永遠都是他們的 幾十到100的倍 數,這個沒有說錯吧!做老闆的請記住:還是那句話只有無能老闆,沒有無能的員工!


北方狼族


對於效益一般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確實如此。

要知道,越是經濟運行狀況差的時候,企業需要在員工身上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就會越多。因為,越在這個時候,需要產品的質量越好、成本越低、品質越佳。如果員工不認真,不合格或缺乏品質的產品越多,對·企業的影響就越大。

而要讓企業的產品質量好,熟手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不斷地更換員工,產品質量就沒有保證。如服裝行業,就是最典型的。所以,老闆會求著員工不要離開,會給員工更多好處,會讓員工在感恩中留在企業。

當然,對員工來說,如果因為經濟形勢不是太好,就對老闆提這個或那個要求,也顯得不夠厚道。正常的待遇可以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就應當儘量克服,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貪婪的人。否則,到了經濟形勢好、市場需求旺時,自己也會找不到工作的。

所以,老闆難,也是當下的一道新景。隨著經濟運行狀況的好轉,會有所改善的。但眼下不行,眼下的外部環境不好,不確定因素很多,需要耐心等待。


譚浩俊


辦工廠當企業老闆,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而當員工,那什麼人都可以做,為什麼?一、老闆的素質具備條件。(1))無論辦計麼性質的企業,當老闆是要具備一定經濟規律素才的人才能適應。(2)、起碼要懂得錢的投入之用途用意,投入的錢既要能升值又要能收得回。(3)、要懂得如何規範管理,因為管理是關係辦企業成功與否之關鍵,所以不懂管理的人是辦不好企業。(4)、要善於運用和使用人才,因為人是創造企業財富的有生力量,無論從技術研發到技術創新還是普通勞動者,一定要珍惜愛護人,只有愛護他們,企業才會有發展生機活力,創造更多效益。二、員工的參與條件的具備。(1)、只要是城鄉居民,已具備有勞動能力的人,都適應進企業務工,不受條件限制,都可以做員工。(2)、有錢入股者也既可做老闆又可做一般員工,也可不參與,(也就是說只要有錢投入辦企業,坐在家裡票子也能升值)在家坐等按股分紅的資本價值。綜上所述,這就是現在開工廠辦企業,老闆比員工還員工的現實。,


13037813



長金老者


二年前停了,出租廠房,輕鬆!求爺爺告奶奶的,氣死我了,還聯合起來一起霸工,要升工資1000元,我拿了他們的辭工報告,也不做了,他們還去勞動局告我,要賠償,最後我一分都沒出,是他們自己辭工的。這十年前後,不像以前了,以前每天開會就罵人,他們還老老實實的聽話不走;五年前一早開會不能罵人了,只能洗腦,連哄帶騙的去工作;這幾年一早開會什麼都不行,你罵人就沒人了,你去洗腦還洗不贏他們,還給他們洗腦了。不好整啊,都撤了吧!


雲鋪旺


我就是小廠子從三倆個人做起,到現在20人左右,一路堅難到現在,這幾年剛有點起色,讓政府打著環保旗號給一刀切了,哎,真讓人寒心,


用戶101203255571


沒毛病,老闆比員工還員工,員工比老闆還老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