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款智能手錶比較好?

可愛萌小陶


當下智能手錶的最好的選擇,毫無疑問非apple watch莫屬,一眾安卓智能腕錶在真正對位蘋果的時候,可以說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擁抱最新技術潮流的那些老牌手錶廠商都有推出哪些錶款吧!

我一直認為智能腕錶(無論是Apple watch還是Android wear)與機械腕錶完全是兩碼子的事,就是說你買了「潛水電腦儀」、「跑步表」,也不會影響你買勞力士的決定。智能腕錶就是一個新興的腕錶種類,與電話配搭使用的功能性電子產品,價格普遍是數千元吧。但近年,我們看到很多高端腕錶品牌也投入了這個巿場,繼Montblanc及TAG Heuer後,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 也宣佈與Google合作,推出Tambour Horizon智能腕錶,價位定於二萬多元,看來智能腕錶也出現「高端款」了。

「高端」智能腕錶的最大賣點,當然是品牌的名氣,在這方面,Louis Vuitton 也沒有什麼好挑剔了。而Tambour Horizon 用以吸引人的當然不止於此,還有那合乎其「高端奢侈品牌形象」的設計、物料及配件。例如它配有一個看似鎖匙套的充電器皮套,套上印有了LV 的標誌圖案,另有多達60 款錶帶作配襯(男女各30 款,包括印有Monogram 或Damier 格紋的,相信日後會有更多選擇吧),這些均增加了腕錶的獨特性。

回說腕錶本身,智能腕錶由電子零件驅動,對造型的限制自然較少,方的、圓的、長的,任由品牌發揮創意。但Tambour Horizon仍然採用了「傳統腕錶」的模樣,甚至選配了新近推出的Tambour Moon錶殼,直徑42毫米,厚12.55毫米(配1.2吋圓形AMOLED觸控屏幕,表鏡以藍寶晶水晶制。)比起Montblanc Summit的46毫米,及TAG Heuer Connected Modular的45毫米,它是尺碼最小的一款,加上最新的修腰設計,使它看起來比Tambour纖巧。

這對女士來說是好消息,因為論外形,這款智能腕錶是三款之中最能符合女士的需要,無論是設計還是尺碼(雖然單論品牌形象已有一定的「性別定型」) 。另外,由於採用了Tambour Moon 錶殼,故配搭的是品牌專利活動錶帶,可以輕鬆自行替換,而這些錶帶還同時適用於Tambour Moon 及Tambour 機械腕錶(Tambour 腕錶需先到專門店更改表耳,方能使用活動錶帶)。

左起:Tambour Horizon Graphite、Tambour Horizon Monogram 及Tambour Horizon Black

目前Louis Vuitton Tambour Horizon 共有三個款型,均採用精鋼錶殼,配以不同的修飾及錶帶。Tambour Horizon Black 為特別版,錶殼經黑色PVD 塗層及拋光處理,錶盤邊緣有黑色24 小時刻度圈;Tambour Horizon Monogram 配精鋼拋光表殼,錶盤邊緣為Monogram 設計的24 小時刻度圈;Tambour Horizon Graphite 則配精鋼拉砂錶殼。

至於系統及規格,Tambour Horizon 搭載Android Wear 2.0,同時支援IOS 及Android 系統,配有512MB Ram 及4GB 快閃記憶體。電池容量為300mAh,品牌表示在正常使用情況下,電量足夠一天使用,另外可透過各種模式及設定節省用電量。Android 智能腕錶的基本功能,如來電及信息通知、鬧鐘、計時及計步器等自然不缺。但值得留意的是,Tambour Horizon 是目前唯一能在內地使用的Android 智能腕錶,成功讓「Google」登陸內地,也令它在同類型腕錶中更為突出。

選購智能電話時,大概你會覺得電話們的分別就是規格及外形,系統根本沒有什麼差別可言,那麼智能腕錶又如何呢?Montblanc,TAG Heuer 及Louis Vuitton 的分別又是否只有品牌及錶殼外形呢?答案是不,因為他們都把各自的「品牌腕錶元素」融入到智能腕錶之中,最明顯的就是錶盤設計。Tambour Horizon 設有多款錶盤選擇,亦有自訂功能,可以選擇不同的背景,如Monogram 或Damier 格紋,配襯不同顏色,亦可自訂文字,刻度及指針等均是品牌的一貫風格。當中最能連繫上Louis Vuitton 腕錶的,就是其世界時間表盤,它重現了Escale 的圖案格子設計,並於錶盤中央加入日期及星期顯示。此外還有GMT 錶盤,可同時顯示兩地時間,這亦解釋了何以此表要加入24 小時刻度圈。

它另外還有什麼與別不同呢?就是設有「My Flight」及「City Guide」兩項獨有功能。前者只要你輸入了航班資料,腕錶便會提醒你登機時間,另外還有客運大樓、登機閘口等實用資訊。後者則能顯示七個主要觀光城市的熱門景點資訊及24 小時內會發生的特別活動,並可透過定位功能,即時顯示附近的餐廳、酒店、歷史名勝和景點的位置。

整體而言,Louis Vuitton Tambour Horizon頗重於「旅遊」功能,特別設計了世界時間及GMT顯示錶盤,還內置航班及旅遊資訊程式,對於喜歡外遊的人而言,這腕錶自然更具吸引力。加上Louis Vuitton本來就以旅行箱享富盛名,這亦能令腕錶與品牌的連繫更深。至於高端智能腕錶能否得到用家歡迎,還要待時間及銷售數字證明,但在我看來,購買一枚LV機械腕錶或是一枚LV智能腕錶,後者的「心理枷鎖」相信要細得多,價錢也相對地親切吧。


鄒三山的玩表秘術


昨天分享了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評測,今天就大概給大家介紹一些還不錯的安卓智能手錶~

主流智能手錶

它們除了記步,睡眠監測,GPS 定位,消息推送/回覆這幾個功能,差異點主要集中在已有的這些功能牛不牛批,以及能否監測心率,獨立通話、藍牙播放音樂這幾項上。

如果你是

穿梭在城市樓宇間,身著緊身速乾衣帥氣的夜跑族,TicWatch E 就還闊以。

本直男臆測一下,感覺女孩子們應該挺喜歡的

TicWatch 的語音助手還是很不錯的,據說是跟 Google 合作搞的,心率檢測,獨立播放音樂這兩種功能也齊備。

它還可以獨立通話( 網絡支持情況還是要諮詢運營商歐~ ),要知道出門夜跑,

給手機配個再怎麼好看舒適的臂帶,都不如不帶手機來得更舒爽。

如果不怕漏接電話( 應該是根本沒人找),三星 Gear S3 Frontier 也可以考慮。

三星的表兼顧了科技感和傳統手錶的外觀,但可惜的是不帶獨立通話功能,還有就是有些配套 APP 需要去三星應用商店下載。

三星 Gear S3 Frontier

如果你是世界有多大野心就有多大的硬核戶外運動愛好者。

託尼覺得佳明的 GPS 多功能戶外腕錶應該是首選。

佳明 Descent Mk1

一是樣子看著就很結實,再一個就是佳明是導航界赫赫有名的大佬。雖然主流智能手錶也都有指南針,GPS 導航、定位這些功能,但佳明的必然更可靠些。

畢竟這麼愛到處瞎跑,不把自己弄丟是最重要的。

另外,它還有傳統智能表不具備的水面定位系統,內置氣壓計,自動較準海拔高度,潛水計劃,騎行爬坡高度坡度變化監測,泳姿辨識。。。實時。。。實時測量高爾夫擊球距離,真。。。真實顯示球道,果嶺數據。。。

感覺,各位 CBD 巨頭們,也可以瞭解一下這個表。

說到商務搭配的話,華為 Watch 2 Pro 瞭解一下?獨立通話、播放音樂,心率檢測,該有的都有,做工也很紮實。

有一點要提一下,它的充電是觸點式的,實際用的時候沒有純粹磁吸那種無線充電來得方便,有時候會對不準觸點。

但是這些手錶吧,有點過於智能了。。。

懟這麼大塊觸摸屏到手錶上,但是電池技術又沒有革命性的改變,一天一充的妥協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所以導致的結果是對有些人來說情況是這樣的

託尼用智能手錶時候的典型常態:白天,回幾個微信,聽會兒音樂,打個電話,基本就沒電了。

到了晚上,跑個步?手錶都要沒電了,跑個雞兒步!

要是睡前忘充電了,那麼第二天。。。

反主流智能手錶

諾基亞 Steel Series 真的是智能手錶界的一股清流。

諾基亞 Steel 系列

這個限量版的配色也是好看得不要不要的~

這支表砍掉了大多數智能手錶有的功能,僅保留了記步,運動監測和睡眠監測。

連藍牙也是用的低功耗技術,過一段時間才會跟你的手機同步一次數據。

錶盤上除了時間外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當天步數目標的完成度,其他詳細數據得去手機 APP 裡查看。

充電的方法也很先進!那就是,換!電!池 !

用的是紐扣電池,半年一換,完全沒有培養充電習慣的負擔。

另外一個叫 Steel HR 的系列,加入了心率監測和無線充電功能,那個黑白的屏也可以推送一些簡單的通知。

據官方的說法,充一次電能用 25 天左右。

託尼覺得這樣的表應該叫輕·智能手錶。

託尼今天的推薦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了,你看你是喜歡主流還是非反主流呢?

主流智能手錶的功能要豐富很多,能代替手機完成的任務也多,但是一天一充是你要付出的代價。

反主流智能手錶是把每天要充電的習慣負擔幹掉了,而且樣子也幾乎和傳統手錶沒差別,但也確實犧牲了很多功能。這樣的智能手錶,更適合只有幾個簡單需求,更多時候還是當個表使的用戶。

你看,現在擺在你面前的問題一下子深刻了許多:

是用短暫的生命迸發出最耀眼光芒

還是低調優雅,默默且持久地存在


更多科技產品推薦,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差評( chaping321 )~


差評


根據智能手錶的智能程度和主打功能可以分為全智能手錶(類似於Apple Watch)、運動智能手錶(華米手錶系列)和輕智能手錶(小米的米家石英錶)。

像Apple Watch這一類的智能手錶,將手機上的很多功能移植到了手錶上,比如聽歌,看新聞,地圖,回消息等等,但是其實很多功能在手錶上體驗相當差,在一塊42mm的屏幕分辨率是312*390像素的錶盤看圖片和新聞是何等痛苦。說到底即便它提供了那麼多功能,被用的最多的恐怕還是時間、計步、心率監測、消息提醒以及提供的支付功能。但是這類手錶又有一個明顯的硬傷,就是續航時間相當短,基本上都要一天一充。手機一天一充我們是習慣了,而且總歸是會有個移動電源隨時充著。手錶這東西嘛總是不方便摘了充,充完再戴,總歸是不方便。所以很多功能除了是在手錶上體驗不好,更多的續航也限制了對各種功能的體驗。所以真正難的不是如何加功能,而是如何解決續航問題。

運動智能手錶,顧名思義主打運動,華米系列的手錶基本都是這個路數,以運動監測為主,監測運動心率,運動計步,以及各種專業的運動報告,當然也會有消息提醒這類的功能。專業性比較強,對於健身房那些塑身愛好者是很實用的。

最後一類是輕智能手錶,像是小米的米家石英錶,設計上更加偏向於傳統的石英錶,但是有些細節又有所不同。比如都是雙錶盤,米家石英錶的小錶盤是用來顯示步數的;都是小三針,但是米家石英錶的短針是用來指示步數的。這些設計上的小差異無疑就揭示了,這個手錶是有計步功能的。除此之外這款手錶在連接APP後,能夠實現自動對時,切換時區,來電提醒和間隔提醒等等。功能不多,但是符合輕智能的定位,常用的基本都有了,至於沒有的以後的產品迭代的時候應該也會加上。它很討巧,討巧之處在於它看到了智能手錶的短處,也和運動智能手錶拉開差異。它以傳統手錶的形態加上智能的功能,做一個平衡。可能這種折中顯得保守,但從續航、設計以及功能各個角度可以說是達到一種體驗的均衡。傳統手錶的形態自有它獨特的魅力所以才能經久不衰。

所以每一種智能手錶都有自己的側重點,也各有優劣,至於如何選擇,就看個人需求了。






世界第一噴子S686



如果你是iPhone用戶的話,我很樂意推薦Apple Watch 4給你,說一下這半年來的使用感受。


購買第一款智能手環是在2014年,那時候花了1200元入手了jawbone up系列,當時對於智能手環抱著好奇的態度,主要還是看在外觀上非常酷,哪怕是當做裝飾也可以,但是拿到手後就後悔了,基本上沒有任何用處,只能做一些簡單的計步和睡眠檢測功能(但是我戴著手環睡不著覺啊!),用了半年就進水壞掉了,體驗差到極點;後來又買了小米199元的手環,發現功能和jawbone一模一樣......心理更不平衡了......結果用了兩個月就壞了;最後一次是2017年入手了華米的智能手錶,感覺智能手錶與智能手環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東西,可以實現的功能太多了,所以如果你真的要購買一款穿戴式設備的話,我真的不推薦智能手環,無論性價比有多高。

重新換到iPhone之後,入手了Apple Watch 4,第一眼看上去就是精緻,蘋果對於細節的把控非常好,前後雙玻璃貼合,旋鈕上的紋路也是精雕細琢,按鍵回彈有力,配合線性馬達能夠實現類似機械旋鈕的齒輪效果,重量也適中,戴在手中幾乎感受不到。如果說真的要找一點不足,就是腕帶與表身之間的卡扣縫隙還是有一點點大的,時間長了會有輕微的鬆動。

就像微軟Surface系列一樣,Apple Watch的前三代基本上屬於不斷打磨的過程,直到現在的第四代,在續航和性能方面才開始真正成熟,這一點各大媒體測評過後也是同樣的結論,安裝的應用基本上秒開,聲音也足夠大(大到外接電話時跟山寨機大喇叭有一拼),防水功能也達到了加強,續航如果是普通佩戴,看看消息,用用運動模式可以兩天一充。

Apple Watch 4的核心其實是作為iPhone的第二塊屏幕,可以大大減少你看手機的時間,相信我們都有這種感覺吧:工作的時候手機響了,本來就是一條老媽讓你穿秋褲的提醒,結果手賤打開了朋友圈,然後半個小時就過去了......而Apple Watch可以大大減少這類事情的出現,各種軟件的推送,哪怕是微信消息,都可以直接通過手錶做出簡單的回應,不用再去翻手機了。

同時Apple Watch安裝的應用也可以更加方便你的使用,比如說滴滴打車,如果雙手都提著東西就不用再想辦法掏手機查看車輛狀況了;地圖導航也不用盯著手機,到了轉彎的地方會震動提醒;切歌調整音量也非常方便。同時內置的健身應用和心率檢測也能夠從側面展現自己的健康狀況,過年有一次白酒喝了很多,回家就倒了,醒來發現女票坐在家裡,原來是心率過高提醒(連續10分鐘超過140次/分),期待之後心電圖功能能夠在中國區開放。


入手Apple Watch 4你不會後悔,但是如果期望買這個玩意兒來監督自己鍛鍊健身什麼的,講真的沒有太大用處。


PM宋先生


國內廠家的智能手錶一般都會遵從消費者的意願,不輕易為了實現某項功能而閹割電池。看到描述中提到的華為,就想起華為第一代智能手錶,屏幕大且續航不錯。後面的華米運動手錶更實在,就是主打長續航,屏幕一般的樣子。

說起來華為Watch2和2Pro也都可以考慮,華為的智能手錶在1500-2000元檔位市場份額挺高的,雖然好壞評價都很多,但相信數據比較好。我們接著就介紹下華為Watch。

外觀看起來像一塊普通的手錶,好在碩大的顯示屏說明了身份。這塊1.4英寸的屏幕來自三星的Amoled屏幕,雖然不及Gear S3(2500-3000元)的Super Amoled屏,但足夠出彩。華為Watch的表面玻璃是採用藍寶石玻璃,這在智能手錶上是少有的,除了高抗劃能力,平常看還能微微泛藍光,感覺非常精緻。

採用Android Wear系統,支持的應用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功能齊全,可以回覆語音或者語音轉文字。除了一些智能手錶常規的功能外,還能通過第三方軟件增加更獨特的錶盤,實現遙控拍照等一些新功能。它的錶冠與Apple Watch的多功能表冠不同,只能用來開關機或者電量屏幕、返回錶盤畫面,而不能通過旋轉來進行更多的操作。有個小缺點,為了保持續航,華為Watch不支持自主連續監測心率,只有在用戶開啟功能時才會進行監測,雖然可以通過安裝Moto的健康應用來實現,但是必須同時安裝谷歌框架,作甚啊!因此續航方面能支持將近兩天,雖說不必一天一充,但實際體驗也差不多。我覺得華為Watch可能已經夠用了,要求高一點的推薦華為Watch2,比Watch更完善,電池容量也更大,稍微加價即可。


華米則是良心平價智能手錶的代表了,小米生態鏈的產品嘛。https://www.mi.com/hmwatch/

華米運動手錶使用場景就偏運動向了,總體實用性也不低。錶盤採用了防刮陶瓷材質,亮黑色的錶盤搭配上紅色的錶帶,老少咸宜的風格。它採用的是反射式低功耗的屏幕,對比於OLED屏,在陽光下表現非常出色,得益於此,手錶的續航實際使用能達到四天。不過稍微有點可惜,屏幕雖有1.34英寸,但是因為佔屏比不高及有下巴黑邊,導致看起來屏幕沒那麼大。

能夠邊跑步邊聽歌,像來電提醒、App消息推送、移動支付及免密匙解鎖等功能,也沒有缺失,相應的,拓展性不足,是夠用就好的級別。

缺點也很明顯。出廠固件很Low,雖然一直在更新,但目前系統穩定性還是不夠(小米竟然沒做好系統,真奇怪),GPS的定位不像手機那麼精準,跑步時存在位置漂移的情況,移動支付的安全性也不夠,沒配套密碼鎖定等功能。但這個價位不能苛責什麼是吧。


鋒潮評測室


目前市面上各類智能手錶層出不窮,功能也是五花八門。但是由於目前的技術限制,此類智能手錶的待機普遍不長,有的手錶甚至一天一充。因此在選購手錶時,可以選擇續航較久一點的智能手錶,以便更便利的使用。推薦AMAZFIT運動手錶2,功能不少,同時續航也還不錯。

2.5D玻璃+陶瓷表圈 打造精緻外觀

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2更加動感和豪放,它採用了一塊1.34英寸的反射式低功耗彩色屏幕,並採用了2.5D強化玻璃面板,這在使得屏幕擁有足夠強度的情況下,邊緣也有著溫潤精緻的曲線。

1.34寸反射式屏幕 5天優秀續航

硬件參數方面,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2配備了一塊340x340分辨率的1.34英寸反射式彩色屏幕,錶帶寬度22mm,值得一提的是該屏幕並未完整的圓形,屏幕底部有一處缺口以安放傳感器,這樣的設計在MOTO 360等產品上也曾出現。

運動功能滿足需求 支付與聽歌功能驚喜

作為一款主打運動的產品,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2在不連接手機的情況下即可查看豐富的運動數據記錄,包括里程、用時、運動負荷等,並可查看心率、速度和海拔的運動曲線。而在開啟運動記錄的狀態下,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2提供的數據界面也較為全面和簡潔。同時,AMAZFIT智能運動手錶2的GPS搜星速度也有了一定提升,在周圍高層建築較少的情況下,大約20-30秒即可成功定位。


另外仍然具有藍牙聽歌功能與支付寶快捷支付功能,同時支持與米家聯動,智能功能豐富。



聊聊酷玩


在過去的兩年中,智能穿戴設備的熱潮已經褪去大半,經過市場的反覆洗禮,只有真正有實力的品牌才能在智能手錶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其中的代表當屬榮耀手錶,新品手錶HONOR Watch可是在今年雙十一中獲得了京東、天貓、蘇寧三大平臺千元內智能手錶銷量&銷售額雙冠軍!

HONOR Watch採用的是1.2英寸的AMOLED顯示屏,與蘋果的Apple Watch不同的是,HONOR Watch使用的圓形顯示屏,屏幕分辨率為390*390,顯示效果很不錯,即使在陽光下或是斜視角度也能看清屏幕,屏幕的色彩飽和度也很高。

HONOR Watch最讓我最為之驚歎的是它的超強的續航能力。榮耀手錶HONOR Watch採用的是雙芯片架構設計,在正常使用場景時會用到高性能芯片完成所要完成的功能,待機狀態下則使用高能效芯片保證長續航。同時,HONOR Watch還搭配了智能節電算法,主動識別出“動態場景”和“靜態場景”,經過我的實測,全天開啟心率監測、科學睡眠、信息通知等功能,一天的耗電量大約在15%,與榮耀官宣的一週續航基本吻合。

在健康管理上,HONOR Watch支持24小時實時心率監測、動態心率準確度達到了94%以上;還支持科學睡眠、全天壓力跟蹤與專業建議,呼吸訓練。

智能手錶最重要的還是運動功能。在運動方面,HONOR Watch搭載了三大衛星系統定位系統,能夠更加精準定位,並在APP上還原運動軌跡,還擁有上山下海九種運動模式,支持50米防水和泳姿識別。

而899元起的售價,也讓HONOR Watch的性價比更高,在同等價位的智能手錶中更具有競爭力。HONOR Watch可謂集功能與顏值於一身,能夠深受用戶的喜愛也是有原因的。


他他他她她她


徐不工:作為傳統機械手錶的支持者,看著智能手錶越來越牛,心中感慨萬千,我就不推薦品牌了,直接聊一聊,其實機械手錶也有“智能時代”哦~不要小看我們,哈哈


智能手錶革命的開端

智能手錶市場面臨的挑戰總是層出不窮:設計具有侷限性、電池壽命短、沒有殺手應用程序(計算機領域的術語,特指要使用該程序就必須去購買這個程序運行的系統),除了健身和醫療領域外沒有其他衍生的應用程序等等。在「四次革命」系列的前幾篇文章中,我們梳理了20世紀70年代的石英手錶革命、20世紀80年代的時尚手錶革命和20世紀90年代的機械手錶復興,但智能手錶的革命其實才剛剛開始。



最迷你的電視手錶

Seiko電視手錶於1982年在日本面世,第二年登陸美國市場。它的出現,在鐘錶行業泛起了不小的漣漪,因為這是全世界第一款將電視與手錶結合起來的產品。該手錶不僅能夠接收82 VHF和UHF頻道,還能作為立體聲調頻收音機使用。作為一隻石英計時錶,它的售價為495美元;內部配備的AA電池可以使手錶的電視功能持續運作將近5個小時。

不過要想佩戴該表出行,卻不是很方便。首先,戴在手腕處的手錶需要通過頂部的插頭和線纜與電視/無線電收音機的接收器相連接,這個接收器的體積與當時的隨身聽大小相當,可以置於口袋中。此外,還需要將耳機與接收器連接,這樣佩戴者可以隨時收聽無線電廣播。


電腦植入式手錶

1994年,Timex推出了自家的電腦手錶Data Link(售價為130美元),這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夠從電腦上下載信息的手錶。這款與微軟合作開發的手錶能夠使用無線光纖掃描系統直接從微軟軟件中接收信息(比如約會時間、生日、電話號碼等)。發佈會的當天,微軟主席比爾·蓋茨(Bill Gates)親自在發佈會上展示了這款電腦手錶的工作原理。他把手錶放在閃爍著條形碼線的電腦屏幕上,在手錶“讀取”信息之後,他按下按鈕,信息隨即出現在手錶屏幕上。這款電腦手錶可以存儲大約70條消息。


與微軟的強強聯合

微軟共與四家手錶公司合作 – Citizen(西鐵城),Fossil,Suunto(松拓)和Swatch(斯沃琪)。這些品牌生產的手錶都包含微軟的新SPOT軟件,該軟件將手錶變為一款戴在手腕上的網絡設備,能夠實現網絡內容的接收與展示。


蘋果時代的到來

蘋果智能手錶的出現對美國手錶市場內的中檔腕錶銷售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尤其是以Fossil為主的時尚手錶市場受影響較大。2014年,蘋果智能手錶的銷售總額達到了420萬美元,2015年更是衝上了1940萬的銷售巔峰。另一方面,蘋果智能手錶對Fossil品牌的衝擊明顯地體現在了股票價格上,蘋果手錶於2015年4月首次推出的那一天,Fossil的股票交易價格為83.75美元。再看看現在,Fossil股票2017年12月21號的收盤價格僅為7.75美元。


智能手錶專家表示,如今的蘋果和Fitbit是智能手錶市場的主角。當然,它們也還是有很多競爭對手,來自其他電子公司的品牌(如三星,Suunto松拓,LG,Garmin等)也都想要在智能手錶市場中分的一杯羹。相信在未來,激烈競爭環境下的智能手錶一定還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



徐不工


關於智能手錶,話不多說直接上圖,非常的全面,價格,外觀顏值一目瞭然。








賤賤科技館


1.如果不是搞專業運動,iWatch或華為GT2就很好。

2.專業運動的話,松拓,佳明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