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喝酒時的入座順序和敬酒順序有什麼講究?

李志慨


曹操煮酒論英雄,喝的是酒,論的是英雄。我們現在請客喝酒,喝的是酒,論的是人情。

酒文化博大精深,許多事情都可以用酒來解決,事情能不能辦成辦好,就看交情到不到位,交情到不到位,就看酒桌生能不能喝高興了。為了辦事,喝的就不是酒,而是一種社交和禮儀。酒桌之上,座位安排,敬酒順序,都顯得很重要。

無論是山東還是河北,全國各地,其實酒桌文化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怎樣讓別人高高興興、痛痛快快地喝下你端起來的酒。把別人喝醉喝高興了,是所有酒桌上通用的法則。但是怎麼讓別人喝下你的酒並且願意為你辦成事?這就需要很多技巧。

酒桌座位安排,視主客雙方身份不同而定

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場合,最忌諱的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更忌諱的是搞不清楚別人的身份。請客吃飯也好,日常聚餐也罷,一定要分清主次,你是領導,主席非你莫屬,你是小兵,找個角落坐下就好了。

社會永遠分三六九等,無論是在山東河北還是四川重慶,酒桌上的座位都不是可以亂坐的。

如果讓你來安排一場宴請,一定要搞清楚酒桌上的座位主次:

第一,面朝大門的位置一般比較尊貴。為什麼?因為視野開闊,穩如泰山,能夠方便地享受到服務人員的服務,不必起身。

第二,客人應該比主人享受更尊貴的位置。因為來者是客,中國文化是以客為尊的。所以客人應該坐在主位,主人坐在主陪的位置。

第三,越是靠近主客的位置,越顯得尊貴,而且右邊比左邊更尊貴。所以和領導吃飯,坐在領導旁邊的,要麼是領導的紅人,要麼就是二領導。

敬酒要主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求人辦事,少不了要請人家吃飯喝酒,目標就是讓客戶滿意。這樣的情況下,你必須主動出擊,而不是等人家來敬你。

通常在北方地區,尤其是山東河北一帶,主動敬酒的人應該表示自己的敬意和誠意。體現在你的動作上,酒杯端起來,自己的杯子必須低於對方的杯沿,以示敬意。碰杯之後,乾脆爽快,一飲而盡,以示誠意。對方幹不幹,可以隨意。

如果有領導在場,千萬不要當出頭鳥,一切聽領導的意思。領導讓你上,端起酒杯就過去,不要磨磨蹭蹭;領導的杯子還沒有端起來,也不要著急,先吃幾口熱菜墊一墊。

如果你搶在領導的前面站起來先敬酒,就會顯得你不懂規矩。比如人家站著敬你酒,你坐著說不喝,酒杯都不端起來,就顯得你傲慢。

第一杯酒,一定要做一個自我介紹。喝酒喝的是交情,不要酒喝了,人家連你是誰都不知道。等到大家氛圍到了,可以主動敬酒。敬酒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忽悠,千萬不要傻傻地別人讓你喝你一抬脖子就幹了。

喝酒看起來是小事,反映出來卻是人的文明和修養。如果對方喝不下去,不要強人聽難,更不能出言不遜。

中國人喝酒喜歡勸酒,尤其是北方,幾乎是逼你喝下去。“灌酒”和“逼酒”可能是酒桌文化中的糟粕,喝酒為的是高興和痛快,適可而止,沒必要喝到人事不省,這樣反而容易誤事。



END.


博書


我家就是山東的,酒桌上的規矩特別大,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甚至我還一度抗拒過上酒桌。

請客的主人要坐在正衝門口的正面(農村一般是北邊),最尊貴的客人要坐在主人的右手邊,第二尊貴的客人要坐在主人的左手邊。主人這邊的第二人要坐在主人的對面,背對門口,第三和第四客人分別坐在他的右手邊和左手邊。其它的位置基本就隨便坐,反正我一直都是“不三不四”的位置←_←

主人和主客先落座,其它人再依次落座,(每次因為“您先請”這三個字我都得站好久)。而且主人和主客不動筷子之前,其它人不能先吃(每次我看著一桌子的美食流口水,可是就是不能吃,好苦惱←_←)

一般是主陪帶酒,副陪說著敬酒辭從右開始敬一圈(說得特別溜,讓你不能不喝),客人如果回敬的話,必須幹了,而且最後酒席結束,每個人杯子裡都不能剩酒。

有個姐姐找了南方的對象,結婚之後,大年初二,新姑爺上門。半圈都沒走下來,就到桌子底下去了,我們幾個當弟弟的還沒敬吶。^o^




予安何時安


到鄉隨鄉,到俗隨俗,有些規主還是要遵純的,一些講究體現一個地方的美德,比如我的家鄉,在中堂沒晏靠正牆的的坐位,就是留給主客或輩份最高的長者,對面坐位也是主要客人,兩邊是隨從,上席的客人未到,是決定不能開席的。我認為這是美德的精華所在。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確講究的!我當時初次喝白酒就是在威海!一兩一個的小杯!印象最深的過程是,主陪講三句話敬酒三杯,然後主陪交接給副陪(他兩單喝一個)副陪講三句話大家又是三杯!(如果你是客人,到現在你就喝6兩酒了)!然後自由發揮一桌可以互相敬酒!到最後一定是滿上杯中酒一起幹!叫做滿堂彩!從開始到結束兩個服務員不離包間,倒酒非常及時專業!




在山東,能上酒桌正席的!那恭喜你,算得上是成人了,起碼長輩眼裡覺得你可以在桌上有個位置了!不過到了成人的年紀上了酒桌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合格的山東男人!看你在酒桌上的表現!酒桌禮儀,圓場技巧,尋找話題,全局掌握!都會給長輩或者同桌留下或好或不好的印象!還記得那年去鄰村相親,冬天村頭一幫爺們閒聊,下車(自行車)一一讓煙(敬菸,山東人都懂),因為年輕,又緊張!漏敬了一個!回頭這事就黃了!為什麼?自己想吧!中國人愛面子,山東人尤甚!估計隨著時間流逝,這麼重的禮儀之風應該會漸漸消失淡化吧!




而且在山東這邊喝酒坐次是很有講究的!坐次並不僅僅是文化,更多的是反應一個人的涵養,待客,禮儀之道。你可以不懂,可以問,但是不能魯莽,沒人會說你沒規律,反之可以看出是否尊重他人。我走過很多地方,有地方沒這些規律,不過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有講究的。多學點東西沒壞處。別出了難看自己還不知道。


一顆愛你的心


齊魯大地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酒文化實際就是儒家文化和官場文化的延伸,現在更是職場文化的延伸。山東人的酒場,特別講究,甚至超過了國宴的禮儀。許多山東企業家等成功人士,都喜歡在酒場上識人看人用人,所以,瞭解一下山東酒文化,非常有必要。

第一,要知道你坐在那裡?

山東的酒場座次,那是第一道文化,坐錯位置,這場酒就喝不下去了。酒場總有主客之分,酒桌上最主要的四個人的位置是絕對不能坐錯的。主人一號位是主陪。主人二號位是副主陪。客人一號位是主賓,客人二號位是副主賓。所以,這四個位置怎麼判斷呢?

一般正規酒場都有座籤,如果沒有座籤,你怎麼找準位置呢?首先,衝著正門的位置是主陪,主陪右側是主賓,左側是副主賓,主陪對面是副主陪。其次,看主陪背後一般有一幅畫,或者主陪對面有電視機。再次,看主陪和主賓的酒杯裡的餐巾布要高出一大截,提示你這是主要位置。見圖所示。

第二,要知道敬酒順序。

敬酒順序是山東酒文化的第二道文化,這是特別講究的規則。職場小白,切莫到場後亂說話,只要亂說話,長輩和上司一定覺得你不懂規則,怎麼堪當重任?經常看到不懂事的小年輕,一上桌就很活躍,甚至站起來“主動”敬大家一杯。你以為你很豪爽,別人看你傻子愣頭青。

山東酒場的開場,一定是主陪現場。主陪還要先請示一下主賓,“我們開始?”這些客套話都是程序,以示尊重的意思。然後,主陪要先敬祝酒詞。一般是喝三杯三句話。第一杯祝酒詞,一般是歡迎酒。第二杯是感謝酒,第三杯是預祝合作愉快酒,等等。要看當時的場景來說應景的祝酒詞。

主陪三杯酒三句話說完,要交權給副主陪,讓副主陪敬酒。一般是主陪一大片,副陪單個練。通常是副陪敬三杯酒(也有敬四個或七個的)。第一杯敬客人集體,主人方可以不喝,也可以陪著喝。第二杯單敬主賓,第三杯單敬副主賓。副陪敬酒之後,是不是可以說話了?錯了,有的地方,還是三陪四陪,呵呵,輪番上陣敬酒。有的酒場,客人還輪不到說話,就被喝倒了,這樣才顯得待客熱情呀。

第三,要知道自己敬酒的規矩。

主陪、副主陪敬酒之後,往往主賓要搶先發言,集體回敬一個感謝酒。這樣子,酒場上就進入了“戰國時代”,可以互相敬酒了。但也是講究敬酒順序的。

一是主陪要從主賓開始,單個敬酒,俗稱打一圈。副主陪,也要打一圈。有的熱情的主賓,也要打一圈。這是規定動作。這三套規定動作做完或者在做的過程中,才是其他人發言敬酒的“時段”。

作為下屬,敬酒一定要有敬酒順序和規矩。一般要從主賓、副主賓依次開始敬酒,基本是按照職務高低來排序的,當然差別不大,也可以按照座次順序,順時針或逆時針敬酒也可以。

作為下屬、職員或者年輕人,一定要保持對長輩和上司的尊敬,主要體現在敬酒的程序、喝酒的狀態和說話的意境了。主要的禮儀是,下級酒要倒滿(大杯白酒或者大杯紅酒也要多倒一些),原則上要比上級和長輩量要多一點。最好的雙手捧杯,酒杯要略低一點上級長輩的酒杯,以示恭敬。敬酒詞,也要體現尊重職義,比如,感謝培養的話,感謝指導的話,祝福事業發展和身體健康的話要多說,然後來一句,我先乾為敬。

綜上,知道以上三點,基本的酒場就能應付下來了,至少不會丟分了。但是給人印象,要加分,那麼還有許多細節文化要學習。總之,山東酒局上,首先要講規矩,其次要講尊敬,再次要長眼神,如果表現得好,還可以在上級和長輩眼裡加分,助力職場發展。


職場火鍋


山東人喝酒時的入座順序和敬酒順序,講究太多,我儘量說得簡單,讓外地不懂的朋友能直觀瞭解一點吧。

一、山東人喝酒時座次

這個在正式場合非常講究,若是你不懂,千萬別先坐下,免得尷尬。教你幾個小訣竅:

1、酒店裡看椅子擺放與酒杯裡手絹擺放的花式。

仔細看椅子,即使是圓桌,夠星級的椅子擺放,也會是三三相對配兩兩相對。總之你一見三張椅子一起的,若不是主人,也不是副陪,那就別坐那裡,這位置是主陪+左右兩個主客,副陪+左右兩個副客的位置。

注意桌上酒杯內手絹的花式,滿桌只有主陪與副陪兩個位置的手絹疊放花式不同,一看就明白。

2、若椅子和手絹看不出,在山東農村做客,講的是北為大,東為大。

在酒店房間裡,面對門口的位置是主位(山東人叫主陪),主陪正對的位置是副陪,主陪右手是第一主客,主陪左手邊是第二主客。副陪兩邊是倆副客,若有三陪,則在旁邊側陪。

山東人講究尊老,作為小輩要記住,主人和主客副客不落座,不要搶先坐下,會讓人覺得不懂禮節。若是你是主客,也要等主人安排請你上座,謙讓一下,千萬不能自己主動先去坐下。

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要學著帶眼色,領導在座,要多主動給客人添茶倒水,菜上來不動聲色地順時針把菜轉到主客與主陪位置,這時候主陪一般會給兩位主客佈菜,敬客人先吃。

年輕人切記:上來菜品一定先敬客人和主人,千萬不要自己先一筷子下去,那你的人品刷一下子就下去了一截了。

二、山東人敬酒順序

山東人敬酒,先是主陪領酒,一般會先講下領幾杯酒,幾起喝出來。酒桌上多是三六九的數字,三杯,三起喝完一杯,或六起喝完一杯。這個沒啥固定模式,完全看領酒的主陪的個人能力。

主陪領完,交接給副陪,副陪再領著喝。一般主陪副陪配下來,大家基本六七成酒意了,此刻邊陪(又叫三陪、四陪)就要開始領酒。這些都進行完,主人宣佈開山。主客回敬,副客回敬,各種互敬,基本打一圈下來,就喝大了。

這種敬酒,還有些喝酒次序,比如右手端杯往左邊順序依次乾杯,左手端杯則右手邊開始依次乾杯,誰都不能擋霸不喝,否則下面進行不下去。又什麼不能隨便與人碰杯,碰杯要乾杯,還有什麼站著碰杯坐著喝,站著喝酒不算等等,我到現在也還弄不清呢。

山東各地區,敬酒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比如膠東煙臺地區,喝白酒愛用大杯(三兩三的杯子),一杯一口悶,三起,或六起的節奏。高密地方用小杯,看著不起眼只有幾錢的容量,可他們敬得多,開山後打滿桌的喝法,就是一個人站起來敬酒,打滿一圈(全桌客人),車輪戰,這個敬完那個又站起來開始,厲害的會跟每個客人喝三個。阿兮經歷過一回,真是怕了,關鍵酒桌上的人找各種理由都能喝酒,比如第一次見面,上來魚喝個魚頭魚尾酒,魚背魚肚酒,同行喝一個,敬在桌女士們一個,……有一次我一看不好中途溜了,去外面隨意看看,再後來就是到了酒桌堅決不端杯,只喝水。

酒桌套路深似海,量淺的,我勸您真的別端杯,或者開始不要敞開了喝,留點最後回敬的量。意志薄弱了,是頂不住所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些言辭攻擊的。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現在山東人喝酒也沒有酒桌猛勸的了,喝多喝少自己隨意,但酒桌上的禮儀,還是要講的。


阿兮隨筆


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山東人的酒文化也是因地域不同,酒場的規距也不相同。這裡只能說一下我所知道的我們家鄉山東淄博博山的酒場禮儀。

首先,博山人把灑席叫“安席”,灑席也十分講究,“上坐”,是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主人(主陪)坐於上方的正中,主賓在其右,副主賓居其左,副陪坐主陪對面,三賓和主賓對面,三陪和副主賓對面,其他與宴者依次按從右至左、從上向下排列。

開席後,主人先領客人喝三盅酒,說說客套話,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面紅耳熱時,大家彼此開始套近乎,想辦法勸對方喝酒,勸酒用詞很講究,每盅酒都有不同的意思表達,讓你沒有不喝的理由。現在,博山人喝酒又增添了一項目叫“每人打一圈”,就是每人帶一次酒,一般是兩個酒,無非是答謝之意一類的客套話,也就是找個喝酒的理由。

博山人有著自己的勸酒禮儀,勸酒的宗旨是儘量讓客人多喝而自己少喝,方式有端酒(一敬二陪)即主人將客人的酒盅雙手端起先敬客人一盅灑,然後再給客人滿酒後,主人此時也端起酒盅同客人一起同喝。魚頭酒(頭三尾四)即魚端上桌後,魚頭要對著客人,這叫魚頭酒,客人必須要連飲三盅酒,魚尾酒則有正對魚尾的人來連喝四盅酒。神仙壺,即壺中剩下的不滿一盅的酒,博山人稱喝這樣的酒為“神仙”了,如果誰遇上這種酒,必須馬上喝了,再重新加滿酒。

博山人端酒碰杯(盅),杯沿應略低於對方(以示對人尊敬),先乾為敬,在座每人都有,誰也不能耍賴。一旦端起酒杯,就得喝到底,所以開局得認真評估自己的酒量,不要逞強噢。



半個南山人


看了這個主題發言,基本都是酒店模式的落座方式。我再說一下農村院裡酒席客人的落座座次。

現在,在農村娶媳婦也出去包席,但在自己宅院裡侯客的也很多。以北屋為例,八仙桌擺在北屋正中間,桌子北面,東面,西面 南面各兩個位子,俗稱八仙。北面以東邊座次為主客,西邊為二把,東面北邊為三把,西面北邊為四把,東面南邊為五把,西面南邊為六把,南面東座位七把,南面西座位為八把,也叫把席口,是這一桌陪客人的位子,負責傳菜,接菜,斟酒敬菸,端茶倒水,融洽主客關係的人,一般為主家能說會道八面玲瓏的人陪客。

關於山東人的酒量,我說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我一表弟,南方某航空機長,在南方成家,因房屋安排想叫他老爸(山東紅臉漢子,人高馬大)去看看,表弟找了機場人武部長(山東黃縣人)和岳父作陪,喝過一杯後他老爸嫌南方酒沒勁(度數低),就打開了拿去的家鄉酒,人武部長覺得我也是山東人,在機場酒量也可以,也就放開了喝,結果酒後沒走了,癱臥在酒桌旁,他老爸自語到,這點酒量也陪客?到晚上他老爸沒耽誤再喝兩大杯(大約6-7兩)。人武部長到明天也沒爬起來,吐了一天,後來聞到酒味就想吐!可見山東人的酒量。


青未了58


說山東人飯桌上的規矩多這是有淵源的。上溯可以到春秋戰國時期,定規矩的人是管仲。對於如何入座,如何上菜,酒杯的擺放位置,晚輩如何給長輩倒酒等等,都有詳細的說明。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自行到網上找來文章看看。

所以說,山東人在飯桌上的規矩傳承的是齊魯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禮儀,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來談入座和敬酒的規矩,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一些哪?要記住這些規矩也很簡單,看下面。

規矩之一 正對大門的為主陪

主陪可以理解為飯桌上的主人,他是請客一方的主角。通常負責掌控全局,一般都是請客方職務最高的,或者年紀最長的,或者是這次飯局掏錢的。

規矩之二 與主陪相對的為副陪

顧名思義,這是主陪的副手,通常酒量比較大,善於活躍氣氛,有時要為主陪擋酒。一般來說,單位飯局的話,是辦公室主任坐那裡,朋友或者私人聚會,性格開朗能說會道的人坐那裡,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求人辦事要付賬的人坐那裡。

規矩之三 以右為上

有了主副陪,再坐下來的人就很容易安排了,右手為上,左手為次。就是主陪的右手坐的人,是主賓,主任左手坐的人是副賓。同理,副陪右手的是三賓,左手的是四賓。

規矩之四 三陪四陪侍候局

通常挨著主賓和副賓的叫三陪,四陪。他們的任務就是協助主陪照顧好主副賓,吃好喝好。是侍候這個飯局的,通常有一定的酒量。

以上是按照標準的8人桌來的座次。如果是10人的,主副陪,主副賓位置不動,其他人原則上要請客方穿插著坐在客人之間,方便照顧客人吃飽喝好。

再來談一下敬酒的規矩。

規矩之一 主陪帶酒

酒宴開始,主陪等第一個熱菜上來後就可以領酒了,也叫帶酒。

規矩之二 事先約定帶酒的數量

無論是主陪還是副陪,都要在開始領酒前定下喝多少,通常是三六七九這樣來喝。就是主陪喝三杯或者三口喝完一杯,副陪也喝三個,這是六個。有時讓三陪帶一個,這是七個。但是如果約定的是九個,那就是主陪三個,副陪四個,三陪和四陪各一個。

規矩之三 主副陪要打圈

約定的三六九喝完了,主副陪要分別從自己的右手開始,依次和客人喝酒,通常是喝兩個。

規矩之三 三四陪單獨領酒

主副陪打圈結束後,三四陪可以打圈,也可以單獨和主副賓喝酒,通常也是兩個。

規矩之四 請客方的加深酒

在結束上述敬酒後,如果喝酒的雙方聊得好,可以主賓雙方喝加深酒,以示加深感情。

規矩之五 要有敬酒辭

所有敬酒和帶酒的人,每喝一個都要有敬酒辭,祝酒辭,下個人的敬酒辭不能和上個人的相同,誰說的好,說的有意義,誰就能引來喝彩,酒也就一乾而盡了。

規矩之六 客人回敬主人不允許不喝

主副陪,三四陪全部程序走完,客人可以回敬了。客人回敬,主人必須喝下,喝幾個喝多少,都不能討價還價。

規矩之七 主陪收場

雙方酒足飯飽,酒宴結束時,通常主陪做最後陳詞,進行總結髮言,然後結束。

規矩之八 不留杯中酒

酒宴結束的最後一杯酒必須喝盡,不能有餘留。

最後一點說明,一場酒宴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請客方對大家情緒的調動,敬酒和帶酒的水平高低是關鍵。

所以,對請客方各個位置的人都有不同要求,民間曾有過一個戲說,主陪敬酒靠權威,副陪敬酒靠暴力,三陪敬酒靠臉蛋,四陪敬酒靠耍賴。

靠權威,是指主陪通常位置較高,說話有份量的人,不喝也得喝,這是命令。靠暴力,是指副陪敬酒通常強拉硬灌,死纏爛打。三陪通常是個漂亮的女性,嬌滴滴,撒嬌撒痴的把酒敬了。四陪通常是請客方位置最低,年齡最小的,如果不依小賣小,不耍賴的話,有時候酒勸不下去。


指動濟南


山東人喝酒最不講規矩最不守規矩。他們所謂的“文化”體現在:

“主陪敬三杯”

“副陪敬三杯”

“參陪每人敬三杯”。。。。。。

你要是一個人,山東人不必多,六個人。

算算看,他們特麼每人“敬””你三杯酒之後,你就已經18杯酒下肚了。。。。。。

這就是山東人的“酒文化”。


偉岸儒雅


請客的坐主陪。付錢的坐副陪。

最重要的客人,坐主陪右手邊,第二重要的,坐主陪左手邊。第三第四重要的,坐副陪兩側。

敬酒順序:主陪,副陪,邊陪,最重要的客人。第二三四五。。。客人。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不要酒後駕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