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為何在湖北鍾祥有座明皇陵?

用戶67600538


對於很多湖北鍾祥人來說,應該對此地的明皇陵都有所耳聞,但真正知道其中內情的人卻是很少,雖然很多人也都知道鍾祥有一座明皇陵,幾人知道里面埋葬的到底是明朝哪一位皇帝呢?

大明王朝的都城,分為南京和北京,這兩座城市都做過大明王朝的都城,湖北鍾祥明顯不屬於這兩個地方中的任何一個,但鍾祥卻奇蹟般的也擁有一所皇陵。

大明王朝真正在位的皇帝一共也不過有一十六位,一十六位皇帝中,除去建文帝下落不明,其餘皇帝盡皆有一所屬於自己的陵墓,而湖北鍾祥,卻多出來了一座皇陵,這又是什麼緣故?

對於這座皇陵,最讓人好奇的莫過於其中的墓主,這座皇陵較之許多陵墓顯得大不相同,因為這座陵墓竟然是一所罕見的一墓雙冢。而這座陵墓,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帝陵,而是由一座王陵改造而成。

這個陵墓的墓主就是興獻王朱祐杬、慈孝獻皇后。

其實這所陵墓之所以由王陵被改為皇陵,朱祐杬還需要感激自己的兒子,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公元1521年,三十一歲的朱厚照忽然駕崩,皇帝駕崩雖是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但也是比較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放到朱厚照身上就不同了,因為,他沒有子嗣!

沒有子嗣的朱厚照繼承人,只能從皇室宗親的近支中選擇,皇四子朱祐杬一早就受封為興獻王,但是朱祐杬卻是在朱厚照去世的兩年前也去世了,這時候,朱祐杬的嫡子朱厚熜就成為了繼任的最好人選。

本來像朱厚熜這樣的,一般都應該先過繼給朱厚照,最後再以朱厚照的子嗣身份繼承皇位,但是朱厚熜卻是堅持要以朱祐杬兒子的身份繼承皇位,也算僥倖,他繼位的時候,周圍並沒有太多的威脅,所以在他自己的堅持下,朱厚熜還是以朱祐杬兒子的身份繼承了皇位

很顯然的,以興獻王兒子的身份繼承了皇位,朱厚熜在繼位以後一定會提高自己父親的地位,在登基不久,朱厚熜最終將自己的父親追封為興獻帝,加尊獻皇帝,可以說興獻王的地位就是跟著朱厚熜水漲船高的。

其實這樣子新晉的皇帝這一座在明朝也並不是唯一的,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也曾經幹過這種事,只不過當時並沒有擴建朱標的陵墓,再者建文帝登基的時候也並非是過繼過去的,從結果來看,兩者是一樣的。


魏青衣


那是因為湖北鍾祥出過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不都是在京師(南京、北京)生的嗎?不算朱元璋,還真有一個明朝皇帝生在湖北小城。這個皇帝就是著名的嘉靖皇帝。而這座湖北小城,就是鍾祥。

明成祖朱棣篡位後,子子孫孫坐鎮北京城,等傳到正德皇帝朱厚照時,出了問題。正德皇帝特別貪玩,到處瘋玩,最終在公元1521年玩到了人生的盡頭,駕崩了。由於正德沒有兒子,甚至都沒有親兄弟,也就說是正德的父親孝宗這一支無後。孝宗的皇后張氏,和首輔大臣楊廷和,只好退而求次,在孝宗兄弟的兒子們中尋找一個龍種。

孝宗的父親,也就是憲宗,共有14個兒子,但活下來的不多。而孝宗在兄弟中行三,而行四的就是興王朱祐杬。朱祐杬生於1476年,在他18歲的時候,他的哥哥皇帝孝宗,把弟弟送到湖廣省安陸州就藩,也就是現在的鐘祥。

朱祐杬有兩個兒子,長子朱厚熙出生5天就夭折,倒是次子朱厚熜活蹦亂跳,看上去人也老實,楊廷和一想,費那個老牛鼻子勁幹嘛,就朱厚熜了。張太后和楊廷和派人去鍾祥,給朱厚熜宣詔,說恭喜王爺砸中金蛋,大明朝以後就是你的了。時年15歲的朱厚熜跟著代表團,離開了生他育他的鐘祥,來到了陌生的北京城。

從此,大明王朝的歷史上,多了一個無比奇怪的皇帝——嘉靖帝。論搞怪耍寶的本事,嘉靖絲毫不遜於他的堂兄正德。楊廷和以為嘉靖是個聽話的乖乖仔,哪曾想是個千古難尋的辣椒刺頭,氣死人不償命。為了抬高自己父親興王的身份,嘉靖和滿朝文武槓的死去活來,棍子共長天一色,血肉與烏鴉齊飛……

折騰到最後,楊廷和氣的回家種地去了,還被嘉靖扣上屎盆子。更慘的是張太后,她滿心以為自己找了個孝順的養子,可以安享後半生。沒想到嘉靖這麼難纏,最後把自己給活活氣死了。別看嘉靖這麼“渾不吝”,卻是個權力運營大師。嘉靖信奉道教,成天在宮裡練仙丹,弄的天下烏煙瘴氣,蒙古騎兵還在北京城門放馬吃草,倭寇在東南作亂。即使如此,明朝權力依然牢牢控制在嘉靖手裡。天下第一奸臣嚴嵩,不過是個嘉靖手裡的權力棋子,他用完了隨時可以扔。

如果從嘉靖即位的公元1521年開始算,歷經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到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嘉靖這一支共統治明朝123年。這還不算同樣是嘉靖後代的南明。

嘉靖雖然在大禮儀事件中做的有些過火,但他其實是個不忘本的人。他的父親死在鍾祥,而自己又生在鍾祥,他對鍾祥有很深的感情。鍾祥以前只是個普通的州,而作為嘉靖的出生地,鍾祥地位上升。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鍾祥升為承天府。普通的府有不少,但誰敢掛上“承天”二字,這就非人臣所能消受了。

鍾祥這兩個字也是嘉靖給起的,意為祥瑞鍾聚。嘉靖這麼做當然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可鍾祥人傑地靈,也當得起祥瑞鍾聚四個字。除了鍾祥和承天府,這個新的帝王之鄉還有一個名字——興都,設興都留守司。沒辦法,誰讓人家鍾祥出了皇帝呢。現在的鐘祥隸屬於荊門市,而在明朝,荊門只是個普通的州,隸屬於承天府。

嘉靖皇帝曾在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回過一次鍾祥。嘉靖的母親蔣太后駕崩,嘉靖打算把父親的墳墓從鍾祥遷到北京與母親合葬。反對意見太多,嘉靖乾脆回家實地考察。考察過後,嘉靖放棄了遷墳的打算,此舉對鍾祥非常有利,至少明朝歷史永遠和鍾祥聯繫在一起,墳遷走就不一定了。朱祐杬的墳墓升為帝王規格,稱為顯陵,成為明朝中後期的“祖陵”,可與鳳陽的明祖陵並列。

你說鍾祥牛不牛?


地圖帝


在湖北省鍾祥市城東北5公里的純德山上,有一座明皇陵。一般情況下,皇陵都離都城不遠。明朝先是定都南京,所以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後朱棣遷都北京後,明朝之後的皇帝都葬在北京,所以在北京有明十三陵。而湖北鍾祥自始至終也沒成為明朝的都城,為何會有座明皇陵呢?

位於湖北鍾祥的明皇陵叫做明顯陵,是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皇陵,佔地面積是明代帝王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實,這座明皇陵是由一座王墓改造而來的,這是明朝的哪位王爺呢?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朱佑杬去世,明武宗朱厚照賜諡“獻”,稱興獻王,葬於湖北鍾祥市。那王墓是如何升級為帝陵的呢?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嗣繼位,其父明孝宗也無其他皇子在位,便在皇室之中選擇了朱厚熜繼承皇位,即後來的嘉靖帝。而嘉靖帝朱厚熜恰巧是興獻王朱佑杬的兒子,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兄弟。藩王即位,通常都是過繼給輩分大一輩的皇帝為皇子,以便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但嘉靖帝比較有個性,打破了這個常規,繼承皇位可以,但做兒子不行,侄子就是侄子。但自己的父親雖曾經是皇子,但沒當過皇帝呀!於是,嘉靖皇帝自立統嗣體系,追尊生父朱佑杬為“興獻帝”。原有王墳也相應按帝陵規制升級改建。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王墳正式更名為顯陵,其主人是沒有當過皇帝的興獻王,嘉靖皇帝的父親。

所以,湖北鍾祥的明皇陵就是明顯陵,其主人是沒當過皇帝的興獻王朱佑杬,嘉靖皇帝的父親。


胡集論壇


位於湖北鍾祥的明皇陵叫做顯陵,是由藩王墓升級而來的,具體緣由跟嘉靖皇帝有關。

公元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封其第四子朱佑杬為興王,封地就在湖北鍾祥。正德1519年7月,朱佑杬病亡於鍾祥,明武宗賜諡“獻”,稱興獻王,葬於他的封地鍾祥市。

明顯陵

公元1521年,年僅30歲的明武宗朱厚照駕崩,沒有兒子,其父明孝宗朱祐樘也無其他兒子,便在皇室之中選擇了朱佑杬的兒子朱厚熜(明憲宗的孫子,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弟)繼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

按照規矩藩王之子繼位應當改認大一輩的皇帝為父親,嘉靖帝即位後,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就讓他改認明孝宗為父親,但嘉靖帝不願遵從祖制,還以明孝宗的侄兒自居,而且進一步把他去世的父親升了一格,直接從王爺升為皇帝,朝臣們不同意,於是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論,這就是著名的“大禮儀”之爭,最後以嘉靖的勝出而告終,最終嘉靖不僅沒有改認父親,而且把他父親追封為“興獻皇帝”。

嘉靖皇帝

“大禮儀”之爭塵埃落定之後,原有的親王墓也相應按帝陵規制升級改建。嘉靖三年(1524年),興獻王墓正式更名為顯陵,其主人就是沒有當過皇帝的興獻王朱佑杬(後改叫興獻皇帝),嘉靖皇帝的親生父親。

這就是鍾祥明皇陵的來歷。


慣與長夜


說到這個問題,我想就牽涉到明朝的嘉靖皇帝。

我們都知道嘉靖皇帝的即位非常特殊,他是接了明武宗的班,明武宗沒有兒子也沒有親兄弟。其駕崩後,大臣們經常商議,決定讓其叔叔家弟弟朱厚熜接班即位,也就是後來的明世宗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即位後面臨的第一件事,就遇到了“大禮儀”事件,這事情的內容是嘉靖皇帝的爹是誰。

擁戴他即位的大臣的意思是讓他做明武宗朱厚照的弟弟,過繼給明孝宗做養子才即位的。但是嘉靖皇帝一口咬定他的即位詔書上沒有說這些話,他的本意就是他的爹就是他的親爹朱佑杬。

這件事看似是誰是親爹的問題,禮儀問題,實質上卻是利益問題。朱厚熜剛即位需要樹立威望,只要他爭贏了這件事,自己的威望才能樹立起來。而如果大臣們爭贏了這件事,就可以樹立大臣的威望,以達到控制皇帝的目的。我想這才是問題的本質,雙方也認識的很清楚。


最後嘉靖皇帝在張璁、桂萼為代表的的大臣的支持下,成功戰勝了那些守舊派大臣,認作自己的朱佑杬是自己的親生父親。

經過“大禮儀”之爭,嘉靖皇帝樹立了自己的權威。等到嘉靖十七年的時候,他的皇帝地位已經穩固了,對大臣的鬥爭也佔到了主動地位。於是便把自己父親興獻王加封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追尊為“睿宗”。也順理成章的把已經逝去的父親的親王陵墓增修升級為皇陵了。


聽月談史



湖北省鍾祥的明代皇陵叫做明顯陵。

裡面葬著明代興獻王朱祐杬,至於為啥王爺享受了皇陵待遇,主要是因為興獻王的兒子做了皇帝,就是大家熟悉的道君皇帝嘉靖帝。所以他被追尊為皇帝,自然就享受了皇陵待遇咯。

興獻王是歷史上有明的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之同父異母弟弟。

模範好丈夫明孝宗因為實行了一夫一妻制,所以只有兩個兒子,偏偏還有一個兒子出生沒幾天就早夭了,只有一個兒子活下來,也就是說他只有一個獨生子。

明孝宗駕崩後獨生子朱厚照繼位,就是有名的貪玩皇帝明武宗正德帝。正德帝是一個特別喜歡玩樂的青年,就是登上帝位貴為天子以後也是本性不改,和清朝乾隆帝一樣愛下江南。(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有次下江南迴來玩水結果掉下去了,就因此染病了,最後年紀輕輕沒有留下子嗣就病死了。

正德帝死後沒有子嗣,父死子繼是不行了,只能兄終弟及了。就從近支血脈裡面尋找繼承人了。挑來挑去興獻王這一脈就選中了,他的長子也是早夭,次子朱厚熜倒是活的好好的。身為正德帝堂弟朱厚熜就被立為嘉靖帝。


嘉靖帝的繼位屬於小宗入大宗,按理說父親不應該被追尊為皇帝,而當時的輔政大臣楊廷和等人主張按照禮制將嘉靖帝過繼到大伯明孝宗一脈,使明孝宗在宗法上沒有絕後。嘉靖帝的生父就成為伯父了。

當時年僅十五歲的嘉靖帝不幹了,死活不願意。與朝臣開始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最後硬是追尊生父興獻王為帝,改稱大伯明孝宗皇帝為“皇伯考”。

嘉靖帝追尊父親為帝並不滿意,到了嘉靖十七年隨著嘉靖帝的權力穩固,父親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追尊廟號為“睿宗”。(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原有的興獻王墓按皇陵規制升級改建,這就是明顯陵的由來。

嘉靖帝這一生也是個傳奇運氣好到爆,本來身為次子別說帝位了,就是王位都沒有他的份,也就是一個郡王。沒想到的是他的哥哥早夭,親王爵位就是他的了,更萬萬沒想到的是武宗正德帝死後無後,這個血緣最近的堂弟就成為新的皇帝了。繼位後更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朝臣追尊父親為皇帝,升級王墓為皇陵,為今天的湖北鍾祥留下一個著名旅遊景點,又有運氣又厲害,真是讓人不服不行啊!


宋安之


鍾祥有一座明朝皇陵,被稱為顯陵,裡面葬著成化帝的第四子朱祐杬。



成化年間朱祐杬受封為興王,弘治七年,到封地湖廣安陸州就藩,也就是現在的鐘祥市,朱祐杬愛好詩歌和書法,不喜縱情享樂,熱衷於藝術和文學,有代表作《恩紀詩》,雖沒什麼大的作為,倒也是個規規矩矩的藩王。正德年間朱祐杬薨逝,享年43歲,正德帝賜諡“獻”,即”興獻王“,以親王規制葬於鍾祥市松林山。

那麼皇陵是皇帝的陵寢,為什麼興獻王墓被稱為顯陵呢?



原來弘治帝的獨子正德帝死後無子,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規矩,要從正德帝的堂兄弟當中選取一個最年長的做嗣君,弘治帝在兄弟中排名第三,兩位兄長早夭,排名第四的就是興獻王,時任第二代興王的朱厚熜成為了不二人選,被迎往北京入繼大統,就是頂頂大名的嘉靖皇帝。 剛剛繼位的嘉靖帝,雖然年僅15歲但是很有主見,想要追尊生父朱祐杬為皇帝,自立統嗣體系,朝臣們以不合祖宗規制反對,堅持要嘉靖帝承嗣弘治帝的大統。一時僵持不下,年輕的嘉靖帝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文官系統,掀起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不顧朝臣的反對,追尊生父朱祐杬為興獻帝,後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弘治帝為“皇伯考”。嘉靖十七年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廟號睿宗,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正德帝之上,原有的興獻王墓也相應按帝陵規制升級改建,改松林山為純德山,稱為顯陵。



歷經三年半的大禮議,最後以君權的高壓結束,之後羽翼豐滿的嘉靖帝,變得獨斷獨行。大禮議加強了皇權專制,促成了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從此再也沒有官員敢非議皇帝的意見。從毫無根基的藩王到雷霆萬鈞的皇帝,嘉靖帝的轉型非常成功。



顯陵是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佔地面積大,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面積最大的皇陵,其規劃佈局和建築手法獨特,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旅遊局批准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觀一下。


歷史流域


在我國曆史上,幾乎每位帝王都會在自己的首都旁修建皇陵,以供自己,以及自己的親人死後埋葬所用。其中最為著名的皇陵,或許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舉全國之力所修建的秦始皇陵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傳說其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除了神秘的秦始皇陵,還有諸如常常被盜墓賊光顧的清代皇陵清東陵、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所葬的昭陵、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所沉睡著的茂陵等等。作為我國曆史上的主要朝代之一,存在近三百年的明朝歷經十六位皇帝,自認也有著許多的皇陵。

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故鄉鳳陽建有明皇陵,初代首都南京則有著明孝陵,北京作為後來的首都,也擁有著規模宏大的明十三陵等。除此之外,在湖北鍾祥也有座明皇陵,那麼,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為何卻在那裡建有皇陵呢?

其實,明朝的皇陵和其它朝代的很大不同就在於全中國共有五處明皇陵,其中,最早的一座是朱元璋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時於今安徽省鳳陽縣開始修建的明皇陵,它是用來埋葬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嫂的,此外,還有埋葬朱元璋祖先的明祖陵,它位於今江蘇省盱眙縣。

後來,朱元璋又為自己和馬皇后修建了明孝陵,為早逝的太子朱標修建了明東陵,這兩座陵墓都位於今南京市玄武區。朱棣遷都北京後,明朝帝王的皇陵也就在北京動工,明十三陵和景泰陵都位於北京周邊。然而,從明正德十四年(1519)起,今湖北省鍾祥市一帶卻修築起了明顯陵,那麼,它到底是個什麼來頭呢?

明武宗朱厚照作為明孝宗的獨子,兩歲便被立為皇太子,在嬌慣中長大,弘治十八年(1505),年僅十五歲的明武宗繼位,改元正德。正德十四年(1519),明孝宗的四弟,也就是明武宗的皇叔,興王朱祐杬去世,武宗賜他諡號為“獻”,並在其封地湖廣安陸州修建親王陵。

安陸州便是如今的湖北鍾祥一帶,而明武宗為了表達對四叔的重視,專門派人在松林山挑選風水寶地,將朱祐杬安葬。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病逝,據《明史》記載,臨死前他留下因為自己年僅三十一歲便去世,膝下無子,便按照“兄終弟及”的繼承規則,“遺詔召興獻王長子嗣位。”

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熙出生五天後便夭折了,這裡所說的“長子”自然是興獻王的次子朱厚熜,朱厚熜繼位後,改元嘉靖,並不顧朝臣的反對,將自己的生父朱祐杬追尊為“興獻帝”。嘉靖五年(1526),皇帝再次頂著壓力將父親迎進宗廟。

嘉靖十七年(1538),朱厚熜為父親追尊廟號“睿宗”,朱祐杬進入了明朝皇帝的行列。不過,早在嘉靖帝繼位的第二年,便對原來的興獻王陵進行了皇陵改造,並改名為“顯陵”。此後,顯陵歷經擴建和修繕,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才真正建造完工,嘉靖帝對父親的執意追尊,成為了湖北鍾祥顯陵產生的理由。

1988年元月明顯陵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鄧海春


在湖北鍾祥,為何也有處明皇陵?陵中又有什麼獨特的文物?

我們都知道,大明朝真正的皇帝有十六位,按理來說,每一位皇帝都會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皇陵,然而這十六名皇帝之中有一位建文帝因為下落不明,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陵墓到底是否存在,這樣一來,明朝的陵墓應該是15座才是。可事實上,明朝的皇陵一共有18座,這就讓很多人不明白了,怎麼會多出來三座?

原來這“多出來”的三座皇陵是江蘇淮安的祖陵,這一座皇陵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第二座是位於安徽鳳陽的皇陵,這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最後一座就是湖北鍾祥的顯陵,是嘉靖帝的父母之墓。

說到這顯陵,這座陵墓也是非常珍貴的,因為它是一座一陵雙冢,是由一座王墓改為帝陵而形成的,算得上是獨一無二了。

大家肯定好奇這個陵墓的主人是誰,竟然可以擁有這麼獨特的墓,這個人就是興獻王朱佑杬,那麼他的墓怎麼會被改為帝陵了呢?這還要詳細說來。

興獻王一生沒有子嗣,所以當他去世之後無人繼位,當時的皇太后和首輔大學士就遵從祖訓“兄終弟及”,也就是讓興獻王的堂弟朱厚熜來接班,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皇帝竟然自立體系,追尊他的父親為恭壑獻皇帝,除此之外還將先皇的王墓改為帝陵,也就是如今的顯陵。

這項擴建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直到嘉靖駕崩,這項工程才結束。而朱厚熜皇帝自立體系,追尊親父的這件事在當時激起了朝堂的強烈抗議,最終還是皇帝贏了,代價就是十六位朝臣被杖斃,兩百多位朝臣被停職,這就是有名的“大禮議”事件。

如此有獨特而又有影響力的一座皇陵,最後到底建成了什麼樣子呢?大家也都很好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顯陵裡面到底有著哪些珍貴的文物。

首先就是瑤臺與雙塋城,後來世宗為他父母選址修建新寢,這個瑤臺就是兩座寶城之間的平臺,寶城就是安葬其父母的兩個新寢。

這兩個寶城可不普通,不僅有著月牙城、啞巴院和琉璃影壁,還有著當時極其先進的排水系統,這種技術在當時可並不常見,所以這算是顯陵的獨特之一。

還有就是精美的雙龍琉璃影壁,這個是明顯陵稜恩門兩側的設計,做工非常精美。還有將整個陵園都圍繞的,隨著山巒起伏的外羅城,這外羅城的建築設計是永陵、定陵外羅城的先聲。有外羅城,也有內羅城,這是陵寢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祭祀場所以及帝后寢宮重地,一般人不能入內。

除了上面的文物建築,還有很多,比如明顯陵陵區的主要排水設施—九曲御河,貫通整個陵園,且排水體系比較完善、體現了“風水理論”。

還有按風水意向設計的內、外明塘,這取名也是有依據的,是風水理論中的重要概念。還有新紅門和舊紅門,前者是陵區入口的標誌,也是顯陵從王墓被擴建為帝陵的重要標誌之一。

後者則是顯陵還作為王墓時的一個門戶。這兩個門卻並不像它們的名字一樣對稱,它們並沒有在同一條中軸線上,這種建築設計在我國曆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最後還有一個龍形神道,這條道路長達290米,而且這條神道也沒有按照我國建築的左右對稱和通直的原則,而是彎曲的
,像龍一樣,所以說是龍形神道。在這條道路的兩旁,也有著許許多多的石像雕塑。


水墨鄂州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無嗣繼位,其父明孝宗也無其他皇子在位,便在皇室之中選擇了朱厚熜繼承皇位,即後來的嘉靖帝。而嘉靖帝朱厚熜恰巧是興獻王朱佑杬(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朱祐杬被封為興王,弘治五年,孝宗將武將之女蔣氏御賜給弟弟朱祐杬當王妃,併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就藩湖北廣安陸州,也就是今天的鐘祥市。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朱祐杬斃,享年四十四歲)的兒子,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兄弟。

藩王即位,通常都是過繼給輩分大一輩的皇帝為皇子,以便名正言順的繼承皇位,但嘉靖帝比較有個性,打破了這個常規,繼承皇位可以,但做兒子不行,侄子就是侄子。但自己的父親雖曾經是皇子,但沒當過皇帝呀!於是,嘉靖皇帝自立統嗣體系,追尊生父朱佑杬為“興獻帝”。原有王墳也相應按帝陵規制升級改建。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王墳正式更名為顯陵,其主人是沒有當過皇帝的興獻王,嘉靖皇帝的父親。

所以,湖北鍾祥的明皇陵就是明顯陵,其主人是沒當過皇帝的興獻王朱佑杬,嘉靖皇帝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