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為什麼沒有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日日新77055711


我認為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歷史原因,若說歷史長沙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馬王堆就是證明,可能歷史還超過武昌,但是到了清朝特別是近代,武漢確實就超越了長沙,湖廣行省的治所在武昌,湖廣總督管湖北湖南兩省,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時,武昌又是其重要的據點;二是區位,武漢在長江中游,和上游重慶,下游上海形成了三個重要節點,而長沙在湘江邊,湘江是長江的支流,區位略遜於武漢;三是建國後武漢的地位,原武漢軍區在武漢,武漢軍區是七大軍區之一,後來武漢又被列為副省級城市,而長沙是正廳。所以武漢以目前看確實稍勝於長沙。不過,風水輪流轉,湖南人是非常聰明的,又有一股狠勁,如果奮力追擊,誰又能說長沙就不會哪天超過武漢呢?事在人為!就像中南大學,合併前和武漢大學確實不在一個檔次,而現在不是發展非常迅猛嗎?


抗美愛國929


我來答吧。我剛剛從長沙回來,比較深入地在長沙工作和生活了五個月之久,應該不會黑湖南,也不會高抬湖北、河南、江西、安徽等同在一個區域的其它城市。

首先,題主所問要糾正一下,什麼叫“湖南為什麼沒有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提問都問錯了,先生。湖南是省,不是市,沒有中心省之說,只有中心城市之說,要麼問“湖南的長沙為什麼沒有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或者就是“長沙、株洲為什麼沒有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其次,湖南地處中部,清朝乃至更早一點都是湖廣行省也就是今天湖南、湖北兩省合稱中的一部分,就是說湖南、湖北原先就是一家的,就叫湖廣省;是因為清末統治者怕這個湖廣省做大了,尾大不掉,才將他分開為湖南、湖北兩個省的,就以洞庭湖為界,拿起來一分,洞庭湖以北為湖北、洞庭湖以南為湖南;也難怪統治者害怕,民間有語云,湖廣熟、天下足。就是說,湖廣的魚米之鄉要是收穫了,天下人的衣食就可以滿足了。如果說江南是原先的錢袋子,那麼湖廣就是原先的糧袋子了。湖廣時期,國家的中心城市就是在武漢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府的位置的,張之洞治下的湖廣省府就是武昌的,那時就建了中國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就有了武漢大學的前身、也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 1893年設立的自強學堂,張之洞都督府的軍隊、後勤、商貿中心也都在武漢的漢口和武昌的前身江夏,基本沒有長沙什麼事的。

第三、解放初期呢,就是在1949年至1954年這五年,國家搞過六大行政區的建制,六大行政區政府或軍政委員會對其所轄的省、市、區實施領導和監督,這六大行政區呢包括了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個大的區域,其中中南就包括了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廣東以及廣西,即現在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海南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七省區。當時的中南局第一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司令員都由林彪一人擔任 。中南局的首府就在武昌,那麼,為這樣一個大的首腦機關配套的科、教、文、衛以及軍、警、公、交設施也就都設在了武漢了,長沙即使發展得再牛,還能比廣州以及後面的深圳牛?

第四、十一五、十二五時期乃至現在,國家對湖北、武漢的投入是遠遠大於湖南和長沙的,比如萬里長江第一橋,比如二汽、比如武鋼,再比如三峽、比如南水北調;一個二汽就是一座十堰市、一個武鋼就是一個青山區。就是在當代,廣州軍區的空軍、還有很多的後勤設施也都在武漢,武漢的光谷也是國家戰略性的高科技企業集聚區,武漢的九省通衢的交通優勢,中科院分支機構最多和世界在讀大學生第一名的科教優勢,長沙能比嗎?就是長沙GDP超過武漢了,又能怎麼樣?更何況武漢是中國第九個現在是第七位的GDP過萬億的城市呢?

第五、客觀的說,長沙是個非常不錯的城市,比之原先中南局的廣州、深圳差點,跟武漢是伯仲之間的,而且中某種意義上來說,長沙的活力、後來居上的優勢更為明顯,完全是改開以後發展起來的幾家企業,比如遠大、比如三一、比如中聯、比如九芝堂、比如火宮殿,教育方面,比如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都比武漢的民企和武漢後續發展的大學強,來勢也更猛、更具發展的潛力,武漢有過一段很酸楚的徘徊不前的十年,長沙沒有,武漢是汲取全省的資源在湖北一城獨大,長沙也沒有,湖南的各個地級市都發展比較平衡,株洲的中車、衡陽的核工業、常德捲菸都沒有遷移到長沙,長沙縣還是長沙縣,也沒有化為長沙市的一個區,還有,長沙的服務業、娛樂業、文化產業一點都不輸武漢,應該是比鄭州、南昌、合肥、南寧都要強,都要有活力的省會城市了。

第六、先讓武漢為中心,過後長沙再稱雄!我祝願長沙越來越好,起碼現在是中部地區僅僅比武漢差點的副中心城市吧?


坐看雲起於此時


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看究竟怎麼去定義。長沙可以不爭這個名義,但長沙又實實在在地履行了它作為湖南省省域中心城市的職責,在這方面,中西部被稱為或爭搶著“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的任何一個城市,沒有一個比長沙做得好,我甚至認為這些城市現在叫嚷什麼“中心城市”,都是個笑話。

(1)在2017年、2018年全國城市百強市裡面,作為中西部省份的湖南省,有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株州、郴州六市在列,在入榜數量上幾乎可以與沿海城市江蘇媲美。長沙在帶動全省平均發展上,中心城市作用明顯。反觀湖北,有武漢、宜昌、襄陽入榜,位置更好的鄂東城市、武漢周邊城市如咸寧、鄂州,一個都沒入榜。再看四川,全國百強城市就成都一個獨苗。至於重慶,號稱高層建築數量超過深圳,經濟發展明顯的也僅限於市區。自己的轄區都帶動不了,這符合“國家中心城市”的定義嗎?

(2)之前很長時間以來,網上爭強鬥狠的城市一般都是成都、重慶、西安,現在乏味了,提起長沙來了?長沙不追求這些虛的東西,什麼交通樞紐、國家級、世界級中心城市、中國第幾城等等,不是湖南人追求的,湖南是農業省份,洞庭湖平原地區是國家糧倉,所以湖南人低調,以現有條件,GDP總量能進入國家前8,人均GDP能進入前16,也算不錯的了,說明農業未來可期。而長沙,GDP總量排各省會城市前六,人均GDP進入前15,成為中國15個達到初等以上發達國家水平的城市之一,這方面重慶、成都、西安又如何能比?

(3)再來看看房地產給GDP帶來的影響,長沙一直就是國內房價控制得最好的城市之一,而湖南的地級市房價只相當於四川一個縣級市的房價,在中西部,湖南和長沙的GDP受房地產帶來的數據影響,比其它省自轄市、省會城市要小得多。老百姓得到的是實惠。

(4)中西部各省會城市、自轄市,還是腳踏實地的先帶動本省本市發展吧,別好高騖遠的去攀比。在網絡、信息、交通如此發達的年代,少來點自我感覺良好,讓人覺得是坐井觀天的盆地意識。比如,成都人覺得重慶是“窮慶”,覺得成都比南京發展要好。重慶人覺得成都是吸全省的血,重慶比長沙發達15年,光看GDP總量有意義嗎?江蘇整體的富裕程度,南京要吸幾口血,分分鐘冒尖。長沙若要合併長株潭,重慶又如何比總量?

(5)如果從地理位置上來講,中國中心的城市,就是西安,未來真正能象北上廣深那樣,影響波及全國的後起之秀,還得看西安。重慶可能會對西南有些影響,但畢竟是山區,設直轄市更多的作用在於從四川獨立出來,解決與成都的紛爭。至於成都,受盆地周邊山地及盆地氣候的侷限,還是重視環境保護為好,畢竟四川的風景旅遊是四川最具價值的寶藏,僅憑這一方面,四川就不會差。湖南呢?農業省就農業省,吃飽了,吃得便宜,還用急著擔心什麼其它?如今象湘、資、沅、澧四水那樣清澈的江河,國內能有幾條?突然想起20年前某個明月當空的夜晚,一個內蒙古司機在沅江的一個渡口,將大貨車開到水裡去了。早上當地人問他怎麼回事,回答:我當時以為是條馬路,我從來沒見過這麼這麼寬這麼平的馬路,一時興起,就衝下去了。。。。。










星歌看球


從國家中心城市分佈圖就可以找到答案,四大直轄市和廣州是首批國家中心城市,現在是元老級別了就不在引用作為討論借鑑。

新增的鄭州、武漢、西安、成都四座城市均位於中西部地區。如果算上重慶,那西部地區就有三座國家中心城市。

然而這並不是開啟了同地區多中心的格局,原因在於區劃細分,西部被分為西北和西南兩大地區。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同地區


是允許多個國家中心城市的,但是湖南省歸屬於中部崛起戰略區,由於區位優勢明顯,靠近珠三角的地理位置並非難以發展之省。

因此作為均衡經濟大省來統籌佈局,結合長江經濟帶、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株潭一體化等戰略規劃,湖南發展前景明朗,發展趨勢強勁有力。就普通經濟發達地區江蘇、山東、浙江等省均未設立國家中心城市。

儘管同屬於中部的鄭州被“破格”提拔為國家中心城市,但這是有原因的,就算不說,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而武漢成為中部地區的國家中心,這不算太突然,畢竟此前已被文件列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

長沙與武漢、南昌等城市正在構建“中三角”,有望成為中國第五大戰略城市群。未來還將搶抓“泛珠三角”、“泛大灣區”等國家層面頂級戰略優勢,加快建成中部地區第一強省。

隨著地域優勢戰略浮出水面,湖南自然會以全省範圍內統籌兼顧作為首要任務,大力推動與“泛大灣區”的交流,增強全省城市均衡率,有力提升郴州、永州、衡陽等臨粵城市綜合實力。

加大力度建設長株潭一體化,著力支持邵陽、懷化、常德、岳陽等市建立區域性中心城市。


看鑑襄陽


國家中心城市。

一定要告別單一面積大、人口多、經濟總量大指標體系。

一、國家中心城市。能否輸出思想、文化、產品、資本

二、國家中心城市。能否提供教育、醫療、交通、信息服務

三、國家中心城市。其經濟發展方式是否值得推廣四、國家中心城市。能否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科學技術競爭。

科學、系統、全面解讀中心城市,看看長沙在國家層面的地位。

中心城市先要細分:

1、行政中心:比如首都、省會。 長沙,湖南省省會,國家級城市群中三角核心城市,中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2、交通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交通輻射半徑、航空輸送量、高鐵發班數、公路、水運量等。

3、經濟中心:經濟總量、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方式是否值得對外推廣)、對外投資情況。

4、科教中心:985、211高校數量,本科院校學生總量、科技成果的數量及質量。

5、金融中心:資金總量,金融產品。

6、文化傳媒中心:傳媒的發達程度、受眾數量、傳播影響力 湖南廣電新跨越:三家衛星頻道,芒果TV臺網融合新標杆。

7、製造業中心: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水平、總量、特點 中國工程機械第一城、 汽車產業第六城、 全國智能住宅產業化中心

8、服務中心:包括區域性機構,現代服務業發達程度,市場發育程度。

9、創新中心:創新平臺、創新要素 中國六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之一 發明專利省會第四,高新技術產業佔到長沙工業的六成以上份額,成為長沙經濟的核心增長


長沙樂趣事


建議看看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最近十年國家大型城市GDP排名,除了鄭州外,其他城市基本上一直在前十。重慶改革開放前一直在前五。成都武漢基本上在8-10名。長沙在1978年全國前20找不到在哪裡,甚至低於煙臺。1998年前20還是看不到,甚至低於佛山。2008年長沙還是在前20看不到,甚至低於煙臺濟南。直到最近幾年才看到長沙進前20。說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你,長沙也就是最近幾年爆發而已,剛剛進前20就按捺不住了?我建議湖南人還是低調一點,埋頭苦幹,把長沙建設好,早晚會得到承認,進不進中心城市不重要,經濟上去了老百姓生活幸福比什麼都值得!


思考的辛巴


長沙虧在沒有好地理!武漢有國家多年重點投資,廣深有國家優惠多多的政策!地理位置既不靠江又不靠海更不靠皇城根!沒有好的硬件就靠好的軟件即人,在先天缺陷和無依無靠的情況下不僅走向了全球且完全靠著自力更生排在了全國前十!排湘之前的又如何,免稅的直轄市和靠著優惠政策的提升及其地理位置!點贊湘的真實力。


蔡蔡俠


這個地方的風氣非常不好,好大喜功,愛攀比,好面子,正事不幹,好吹牛,不管什麼事,不管能不能幹,不管能不能做到,都說行,都說沒問題,一點都不實誠……


信仰的力量617


大家都希望湖南好合情合理,現在看到的,將來看到的,我們都是見證人,不必要一箇中心的名頭。首先自給能力哪也不錯,其次湖南地瑆位置不怕沒有東風,且別急做好內功,外在條件自會成熟。況且在經濟方面排頭並不是湖南人的真正用意,湖南需要的是發展平均在國內處在比較先進地區,湖南應在東西南北中各有一個發展區域以帶動周邊,這裡只說兩個地區懷化婁底。懷化的發展關糸到西南對接,這個門戶要做好,婁底是真正湘中,周圍尚不發達,僅依漣鋼還是不行應增加幾個大型項目落戶,長沙高於其他市區理所當然,湖湘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根還怕葉不繁。湘人


用戶9150899062006湘


題目應該修正一下,應該是長沙為什麼沒有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因為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綜合考量,不是說你經濟厲害就可以入選,深圳作為四個一線城市之一都沒有入選。

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官方的城市等級劃分

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詞:核心、中心、樞紐、門戶、國家使命、國家形象。

國家住建部認為,國家中心城市是我國城鎮體系中最高等級的核心城市,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

而國家發改委認為,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把考慮的維度說得更加具體。

2010年,國家住建部明確提出了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他們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重慶。

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及住建部先後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至此,國家九大中心城市定下來了。九大城市中只都是省部級的直轄市或者副省級城市,只有鄭州是地級市,而且上一年度並未進入GDP萬億俱樂部。

我們有理由相信,國家中心城市還將擴大範圍,而且對城市的級別和經濟總量沒有硬性要求,更多的是綜合實力的考量。

長沙為什麼不提創建國家中心城市了?

國家中心城市設立不只是考慮經濟地位,還有戰略地位,政治、軍事、交通、文化、人口、對外交往的考慮,以及是否有輻射的功能,長沙輸在區位。

根據相關政府文件,之前已經明確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有廈門、長沙、南京、杭州、青島、濟南、瀋陽等七座城市。這些城市,無論哪一座城市入選,都可以找出足夠的理由,都不會太讓人意外。

但是具體來看,還有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南京、杭州的實力毋庸置疑,但是因距離上海太近,區位上沒有獨特的優勢,暫時不會獲批;廈門的體量尚不足以支撐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青島和濟南還需要時間的考驗;瀋陽作為東北的希望,下一獲批的呼聲很高。



而長沙2017年就進入了萬億俱樂部,經濟總量比鄭州要大;人均GDP方面,2017年長沙為13.5388萬元,而鄭州僅為長沙的2/3。長沙完全有實力進入國家中心城市。


中原城市群

但是在人口規模方面,鄭州比長沙多出僅200萬,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方面,鄭州也要比長沙高出200多億遠來,鄭州引領的中原城市群人口規模有一億多人,因此,鄭州在城市的承載力、輻射範圍方面比長沙要強不少。而且長沙因為距離廣州和武漢都不遠,造成了大樹底下不長草的劣勢。最後,從地區均衡的角度來說,中部地區有了武漢和鄭州,長江中游城市群有了武漢,長沙短期內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難度較大。


長沙中游城市群

長沙也許是認識可能性不大,而且深圳、南京、杭州 、蘇州、青島、無錫經濟排在長沙前面,同樣沒有入選。因此,長沙轉而進行更加務實的“三個中心”創建(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只有在練好自己的內功的時候,在國家話語體系中才更有分量!

口號喊得震天響,不如擼起袖子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