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去世誰最難過丈夫嗎?

liguanyao


妻子去世最難過痛苦的當然是丈夫了,尤其是年老的夫妻,相依相伴到了老年妻子去世,最傷心的一定是丈夫了,就好像抽去了主心骨一樣。父母年事己顧己自顧不一瑕。而子女己經成家立業。各有各的核心。當然白髮人送黑髮的除外,那也是極少數的情況。分享一組真人事例,劉姨突發心臟病去世月餘,她老伴在我辦公室外痛哭,我出來勸了幾句。這時看著他女兒和女婿手牽著手有說有笑地出了門,這時候有住戶就說話了,這女兒瓜的,你媽都走了,你還那麼興高采烈。我對大家說她媽走了她肯定傷心,但她要生活她有她的核心。你總不能不讓她生活吧。最傷心的是她的父親,另一半走了,失去了核心和依託,就好像左右手少了一隻能不痛不欲生嗎所以說妻子走了尤其是感情深厚的老年夫妻,最傷心難過的一定是丈夫。我說的有道理沒


江湖上人1980


2014年臘月二十,我老公晚上和朋友聚會,回到家時,就凌晨一點多了。當時他可能喝多了酒,走路都搖搖晃晃的,我還數落了他兩句,後來他就睡覺去了。

第二天早上七點多,他起床後和往常一樣把爐灰倒掉,告訴我他有些不舒服,要我給他出門買藥。當我買回藥時,他己躺在地上。我趕忙撥打了120。

然而一切都晚了,我老公的呼吸已停止。看著滿院子來來往往的人,我一會招呼這個,一會招呼那個,竟然一點悲傷的感覺也沒有。我甚至能聽到有人說我好硬的心。

三天後老公被送往火葬場,我還揭開單子看了他最後一眼,一直到人們把他推走,我才意識到他永遠地離開我了,開始號淘大哭。

他離開的那年我活得渾渾噩噩,連話都不想說一句。公婆倒是比我看得開,知道人死不能復生,要我想開些。

父母失去兒子,固然痛苦,但至少老倆口互相安慰,不至於孤單。只有我失去丈夫後,就猶如落單的孤雁,只能悲鳴。



對於失去妻子的丈夫,我感同身受,相信他們必定是最難過的。


情感的白太陽


妻子去世誰最難過?對這個問題可能十個人有十個不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對她感情最真摯、最深厚的那個人最難過。有的朋友會說,她的丈夫難道不是對她感情最真摯、最深厚的人?讓我說,那還真的不一定。

在1992年的時候,一個同事的妻子去世了,當年他的妻子只有28歲,孩子還不到三歲。當時,許多同事、朋友和認識他的人都為他痛惜和難過。

同事和他的妻子是老家相鄰不遠的同鄉,他們是經人介紹認識的。自從妻子查出有病後,他們全國各地去過很多家大醫院,求診過許多知名的專家、大夫,但終因受當時診療技術和條件的限制不治而去。

妻子去世後,同事按照老家的習俗給她舉辦了非常隆重的葬禮,在送葬的時候他哭的也是一塌糊塗。在別人看來,他與妻子的感情確實是很不錯的。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他妻子去世後,時間不長他就相看了四、五個對象,三個多月就與新對象結婚了,這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心理感受。

在我們當地,年輕夫妻一方亡故後,另一方再擇偶嫁娶一般是三年之後,一年之後算比較匆忙的,當年嫁娶會讓人唾罵為無情無義。許多同事都勸這位同事要顧及女方家人的感受,他的岳父母也很生氣,既可憐自己的外甥女年紀太小,又生氣女婿的無情無義。他們讓女婿把所有和女兒有關的東西還給了他們,再也不願意和女婿有任何來往。想外甥女了,就到學校、幼兒園偷偷去看一看,曾經有一次,我就碰到過他們老兩口,從外甥女的幼兒園出來,抹著眼淚往回走……。事情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心裡已經有了答案,認為最難過的是她的父母。

但故事還沒有完,在同事的妻子去世三年之後,同事又攤上了一件鬧心事,前岳父嫌他們兩口子對女兒不好,向法院起訴要求變更女兒的撫養監護權,而同事並沒有經過法院判決,在經過調解程序後,就把撫養權交給了前岳父。這件事,朋友、熟人圈內對同事的議論紛紛揚揚、眾說紛紜,後來才對同事與他前妻之間的關係有了一些大概的瞭解:

同事的前妻是當地遠近聞名的才女,18歲就考入了省內一家知名的師範類院校,在學校時她已經有了自己的對象,雙方商定畢業後就結婚。對方是河北農村的,畢業後分到了河北一個縣城的中學任教,而他則回到了山東。畢業三年,儘管他們感情依舊,一刻也沒有忘記當初的約定,甚至寒暑假還到濟南去相會,但雙方家庭都不看好這門婚事,覺得雙方離得太遠,又沒有辦法調到一塊,她的父母還千方百計說服她,給她物色對象,希望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於是就有了她與同事的相識、結婚。

據說,她的河北同學聽說她要結婚的消息,乘車跑了兩天多,到了我們所在的城市,他想說服她、挽回他們的關係,她猶豫不決、進退兩難,最後還是在家庭壓力和同事的攻勢下,最終選擇了和同事結婚。也正是她和同學的那次見面,他們有了身體上的接觸,撒下了愛情的種子。

她的那位河北同學一直沒有結婚,中間他們還有書信聯繫,當他聽說她得了不治之症後,還偷偷地來看過她,也可能就是這一次他知道她還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在她去世後,每年在她忌日的前一天,他都會千里迢迢來到她的墳前,為她燒些紙錢、說說心裡話,有時也會去看看她的父母……。

再回到我們的話題,妻子去世後誰最難過?答案來了:或許是那個求而未得,苦苦戀著她的那個人!


一格826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喪母,中年喪伴,老年喪子。2018年,也就是去年的臘月廿一下午,當人們都在忙碌著準備年貨的時候,與我朝夕相處二十八的妻子永遠離開了我,那時那刻我沒有哭也沒有一滴淚,呆呆的站在外面望著遠處的天空許久,感覺天空一片灰暗……停喪期間是偶然的幾次流淚,一直到下葬都沒有那種撕心裂肺般的嚎啕大哭,欲哭無淚原因也許是從她那次腦出血轉院起吧,6月底在鎮衛生院檢查出她身體有問題,7月在市醫院檢查確診她肝膽都有問題,把家裡大概安排一下,不放心年近八十的母親看管孫女,讓妹妹一塊照看。那天我陪著妻子走進了醫院的大門,不曾想她就走上了不歸之路。安排妻子住院後,我就回家一邊看孫女一邊等種的西瓜成熟了。她住院的第十天吃早飯的時候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我把她扔到醫院不管她了😭,我給她解釋說這幾天賣西瓜走不了,西瓜賣了我就立即過去,給她說通掛了電話有十幾分鍾,醫院電話通知我儘快過去。到了醫院病房她的病床上空無一人,同房的病友說在急救室裡,到了急救室看到她雙目緊閉正輸液體,我到床邊拉住她的手眼淚是奪眶而出,我不停地呼喊著她的名字,醫生說她是腦出血病危階段,讓通知家人都儘快過來,我到外面給家人打電話時哭的說不成句。醫生說病情嚴重最好是轉大醫院治療,去的路上我一直默默地流淚,一路上回想著很多過去的事情,她從進到我家的門受了很多的苦,過去家裡很窮啥都沒有,現在真正的幸福即將來臨,她竟然遭受疾病折磨,到醫院急診室後她甦醒過來了,因為她身患幾種病又加上了腦出血,醫生安排在重症監護室治療,在這期間我的眼淚嘩嘩地流,那時刻的心如被刀割般的難受……


對著月亮說我愛你


妻子查出癌症的那天我感覺天轟然暗了下來,接下來的五、六年我陪著她到處看病花費大量精力和財力,最終還是沒有留住她。在她最後的幾個月的時候認識一個女人,由於我當時身心和精神己感萬分疲憊就和她有了關係,妻子知道後就難過萬分並告訴孩子們她死後絕不容許這個女人進家門。現在妻子己去世一年半了由於孩子的反對我和那個女人也分手了,我每天都鬱郁悶悶的,只有經歷過的才能感覺到。😭😭😭


用戶6348549907945


沒有去世過妻子的人是沒有權利談丈夫的感受的,真正的夫妻對方是天,大家說說天塌了那你能怎麼樣,除非兩人沒感情,或者你有外遇,沒有感情和有外遇就是說你要換天了。我家這邊有個丈夫61歲妻子因癌症去世他當天晚上跳樓也跟去了,你說他傻嗎?真正的夫妻對方走了她把你也帶走了一半還多。

就像故事說的夫妻就是兩個泥人,結婚後兩個泥人重新和到一起在捏兩個泥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超越Dj


看分情況吧!

如果父母在世,那無疑最難過的是父母,去年我媽八月份走了,我爸說我以後就不要打工了,說我太瘦(88斤),你媽媽不在了,只有爸爸管你了,對於即將九十歲的父親,他沒有意識到他的女兒也要五十歲,即將做奶奶了,在他的眼裡,女兒還是他的寶,那一刻,我低下頭,因為我不想讓我爸看到我眼裡的淚水。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都不在了,那可能丈夫是最難過的,跟他相濡以沬幾十年的伴沒有了,無論從情感和習慣來說,那肯定會難過了,我是這樣想的,兩個人在世時感情好,走了一個,另一個難過是正常的,但基本上不留什麼遺憾了,畢竟真心愛過。(眼淚)


生命最可貴


妻子去世,最難過的當然是丈夫了。夫妻一場,陰陽相隔。永遠也不能見面。我本人就是—例,妻子去世,我至今未娶,七年了,都忘不了他。同學戀愛結婚生子,四十歲,在她的黃金年齡段,因病醫治無效,離我而去,我怎能不傷悲呀。


海外遊子


妻子去世,誰最難過?當然是妻子的母親了。作為一個女人,從懷孕的種種不適到分娩的劇痛,這是男人無法體會到的。眼瞅著自己精心培養的花朵綻放,縱然有萬千不捨,也含淚帶笑祝福女兒。

我媽媽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七十多歲的外婆就要來看她。舅舅小姨攔著不讓她來,外婆有心臟病高血壓。怕萬一有什麼閃失。外婆哭著喊著就要來。沒辦法只好讓她來了。剛到衚衕口就忍不住喊自己孩子的名字,聲嘶力竭呼喚媽媽走的匆忙,留下未成年的孩子怎麼過……小姨舅舅拉不住,外婆打開媽媽臉上的蓋布,哭的喘不上氣來,被舅舅拖回去了。

在母親去世後不久,父親就悄悄張羅相親了。

妻子去世,男人會傷心一陣子,不會傷心一輩子。男人會重新裝點洞房,娶了新娘,依舊快樂生活。妻子的母親才是真正傷心一輩子,想起來就揪心的疼,妻子的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又擔心外甥(女)沒有媽媽照顧,以後生活艱難又怕有了後媽孩子受盡委屈。



細雨紛飛吧


老婆走了老公一般很快就再婚了。而老公走了老婆很多人就不再婚了。我老公一六年走了,我到現在沒有找人,已經十三年了。幫女兒帶小孩,現在小孩大了出國了,我就二頭住,感覺不錯啊。不找麻煩哦。再婚有很多麻煩亊情,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