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與戴口罩一樣重要!來自武漢一線的提醒:這些情況必須洗手


疫情中如何保持手衛生?

必備知識點專家五問答


No.1

什麼時候應洗手?

陸群:打噴嚏咳嗽後、餐前、便前便後、到單位或回家後都應洗手,不是用清水洗,要用洗手液流動水清洗,回家時建議可增加一個步驟洗臉和鼻腔,因為臉和手都是在外時的暴露部位。另外,正確洗手很重要,口訣:內外夾弓大力腕,大約40-60秒;速幹手消劑塗抹也是一樣方法,時間大約20-30秒。


No.2

洗手液流水水洗和免洗洗手液乾洗是否有一樣的清潔消毒效果?

陸群:在日常手衛生建議中,當手部沒有明顯汙跡時,可使用速幹手消毒劑進行手衛生,而在手部有明顯汙物或血液及其他體液汙染時,應用洗手液流動水洗手。但現在是疫情時期,建議有條件就首選洗手液流動水洗手;如果外出時不一定有流水,可自備有效的手消毒劑或用含消毒液的溼紙巾擦拭替代。


No.3

對洗手液有什麼要求嗎?

陸群:普通洗手液即可,但不建議用肥皂,因為潮溼的肥皂易細菌生長,可造成再汙染;洗手液也建議使用一次性拋棄型的,不要反覆盛放可能已汙染的洗手液瓶。


No.4

在醫院、商場等人員密集區域,是否有必要增加洗手頻率?

陸群: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區域,確實你手觸摸的地方都有接觸病毒的風險,所以應儘量減少觸摸,如果接觸後需要進食、觸碰自己臉部、與別人接觸等,建議都要洗手或給手消毒;全民要提倡咳嗽禮儀,用紙巾捂鼻,無紙巾用肘;不要隨地吐痰,有發熱咳嗽要戴口罩及時就醫,這是減少病菌傳播很重要的措施,也是文明的表現。

醫院的手衛生要求會相對高一些,浙大二院2013年開始就在醫院公共區域遍佈了手衛生設施,包括入門診急診的大門口,提供給患者、陪護者、醫院工作人員使用,去年10月開始在全院公共區域張貼咳嗽禮儀的宣傳教育提醒圖片。每年的5月,我們開展感控月活動,其中包括對民眾的手衛生宣講,手把手進行演示如何正確洗手,並贈送速幹手消劑。


No.5

外出時佩戴手套來保持手衛生可行嗎?

陸群:不可行,不建議,手套反而有可能成為汙染源和傳播途徑。

首先,手套不一定安全,如果真的接觸到病毒,普通手套起不到防護作用,在一線臨床,醫護人員是佩戴醫用手套來防控感染的;

第二,外出時手套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公共設備,如電梯按鈕、大門等,那麼再用手套觸碰自己時一樣可能傳播病毒;

第三,手接觸外部環境後可隨時清洗消毒,但手套卻會至少在一天內重複使用,一旦溼了、髒了,更容易成為汙染源和傳播途徑。

總之,即使醫療機構佩戴醫用手套也不能代替手衛生,佩戴手套和脫去手套同樣要做手衛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